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蛮族简史那些事儿 > 171、第三节 漫漫取经路全文阅读

第三节漫漫取经路

清时令节千官会,绝域穷山一病夫。遥想满堂欢笑处,几人缘我向西隅。

将与不断扩大,帝国的财富也越来越多,吐蕃帝国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自古以来吐蕃的文化一直靠口耳相传,这使得很多优秀的传统的先辈们的事迹变得虚无缥缈,松赞干布完成了前人没有完成的这么多大事,那非常害怕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被后人所知。他知道每一个帝国都必须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所支撑,他要让自己的后代知道父辈们付出的艰辛。而且他还从很多到吐蕃来的使者口中得知,不仅是那些大的国家,有很多小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但是吐蕃到现在仍然没有自己的文字,对待外国派来的使者,也没有国书相赠。这就导致很多使者回到自己的国家之后,可以任意对吐蕃国王的话大加修饰,甚至会造成两国关系的恶劣影响。对于这些考虑,伴随吐蕃国力的提升,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字已经迫在眉睫。

为了创造吐蕃文字,松赞干布派出好几波使者首先到自己的邻居天竺国,学习当地的文字和语法知识。但是学习创造一门语言是一个漫长而且艰辛的过程,松赞干布接连派出了两拨使者。第一波派出去的人还没有到达天竺,就有很多人在半路上病死,最终无功而返。第二批人,有很多人忍受不了当地的酷暑而死。还有的人干脆就跑掉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坚持到达天竺,但是却因为不懂得天竺的语言空手而归。

有了前两次的失败经验,松赞干布这次学聪明了,他不再盲目地派人到天竺学习。首先他选了一批非常聪明的人到天竺,而且他手下有一个亲信通弥阿鲁有个非常聪明的儿子叫通弥桑布扎,这个孩子从小就聪慧过人,被周边的人都视为神童。同名阿鲁主动推荐自己的儿子到天竺国学习当地语言,松赞干布非常高兴就让他随行。后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他确实有着异于常人的智慧。

在通弥桑布扎的带领下,这批前往天竺留学的人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巍峨的冈底斯山脉。冈底斯山脉在喇嘛教当中被称为宇宙的中心,也是他们心中的圣地。尼泊尔人和天竺人都把这座山作为印度教三尊神之一的湿婆的乐园。著名的高仁波齐峰在佛教中被信徒当作朝拜巡礼的必到之处,根据佛教中的传说,绕他转一圈就可以洗涤自己的罪孽。绕他十圈就可以在轮回中免受苦难,100圈就可以升天成佛。

这行人距离冈底斯山脉越来越近,他们也感受到了在白雪掩盖下的冈底斯山峰的优美。沿着白雪皑皑的山峰望去,可以看到翠绿的原始森林。这波人远远的参拜了神圣的冈仁波齐峰,然后继续穿行在幽静的丛林之中。这里的空气很好,流水不断,而且悬崖峭壁山谷中的飞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但是这个地方的气候多变,一会儿还是晴空万里,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大家穿上御寒的衣物,继续向丛林深处前进,伴随着不断的前进,他们感到天气越来越寒冷。山中的雪景壮丽无比,仿佛来到了一个童话般的时间。通弥桑布扎带领众人喝了一些烈酒暖暖身子,然后继续迎着风雪前进。走着走着,突然对我后面一阵骚动,原来有一批驮着物品的马,不小心摔下了山涧。

终于走出了寒冷的山谷,刚刚摆脱了寒冷,接下来迎接他们的就是戈壁滩上的炎热天气。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让人感觉仿佛周边的空气都凝结了起来,安静的让人感觉战栗。在火辣辣的阳光下,戈壁沙漠上热浪滚滚。这波人为了节省用水,已经半天没有喝一滴水,嗓子跟着了火一样。

派出去找水的人一直没有回来,他们只好找了一个有灌木丛的阴凉处休息起来,很多人已经走不动了。大家都以为上天要把他们困死在半路上,吐蕃学习天竺语言的道路就要被阻塞了。但是通弥桑布扎一直坚信人定胜天,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在这个时候出去找水的人回来了,他给大家带来了希望,距离这里东南方向七八十里的地方,有一块儿小小的绿洲。在这里让我想起了望梅止渴的故事,大家听说远处有绿洲之后,又信心百倍,身体虚弱的人继续休息,其他人到前面的绿洲取水,通弥桑布扎认为这是上天对他们的考验。

这波到天竺留学的人克服了一路上的艰难险阻,终于来到了他们的目的地天竺国。通弥桑布扎带领这波人首先拜会了当地婆罗门著名的学者李敬,向他请教当地的语言文字。通弥桑布扎是一个聪慧而且好学的人,李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远道而来的弟子。经常对他亲自指点,通弥桑布扎也虚心求教。很快就掌握了天族的诗歌,文字和语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语言之余,他还去四处拜访各地的学者,向他们学习知识。在天竺这几年的时间,通弥桑布扎的足迹已经遍布天竺,他还学习了声韵学。

完成了学业和松赞干布交给的任务后,通弥桑布扎这一行人带了大量的大乘佛教经典回到了拉萨。松赞干布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向他们询问在天竺的日子的学习生涯。后来通弥桑布扎,仿照纳卡热和伽什弥罗等文字,又参考了原来藏语的一些特征,从梵文的16个元音字母中取用了四个元音字母。再从梵文的34个辅音字母中,去掉5个反体字和5个重叠字,新创了6个字母,最终创制了4个元音字母和30个辅音字母组成的藏文。另外,通弥桑布扎还考虑到了藏文的书写方式,根据梵文兰札字体创制了藏文的有头字一楷体,根据梵文哇都字体创制了藏文的无头字-草体,吐蕃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

松赞干布看到自己的吐蕃文字创造出来非常高兴,重赏通弥桑布扎等人。并且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全新的吐蕃文字,为了更好地推行文字,松赞干布还让人把文字刻在山壁上,等等。自己亲自带头学习新文字,对那些学习优秀的人给予奖励。

为了满足大家学习新文字的热情,通弥桑布扎还利用新文字编著了《声明学》、《藏文三十颂及相转论》,并与助手们翻译了大量的佛教经典,著述了8部有助于人们学习藏文的藏文文法著作,可惜今天只有两部流传下来。人们通过学习佛学经典,不仅学习了新文字,而且得到了佛教文化的熏陶,同时新文字与佛教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佛教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通弥桑布扎在创造文字的和宣扬文化的过程中,受到了松赞干布的重视,这件事情也引起了很多元老大臣的不满。在他们心目中自己跟随赞普南征北战,立下的战功难道还比不上一个创造文字的人。通弥桑布扎针对大臣们的这些不满情绪,他写了一首诗来表明心迹。

在这边荒凉的蕃地,

我是最初有成就的智者,

我是消除黑暗的明灯,

荣获君主如日月般的尊敬,

百官臣僚中,舍我其谁!

对雪域蕃地的芸芸众生,

我通弥的恩惠非轻。

基于通弥桑布扎的贡献,松赞干布任命他为执法大臣,地位在其他大臣之上,他的塑像至今还被供奉在大昭寺内。

藏文的创制,从此让吐蕃的历史得以用文字的方式记载下来,而不只是通过传说的方式口耳相传。这件事情,从我们之前对吐蕃历史的讲述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在吐蕃创造文字之前,大多数我们描写的都是吐蕃历史上的传说,而并非由史可查的记载。自从吐蕃创造了文字,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研究吐蕃历史的典籍文献。让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经典书籍,去探寻当年吐蕃赞普们带领国内老百姓拓展疆域,发展经济的过程。

但是关于吐蕃文字的创造时间,也存在一些争议,虽然我基本上认同上述观点,在这里也引用一些其他说法供大家参考,正所谓读史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首先,藏文出现的时间是有争议的,实际上,藏文化的出现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象雄文化,后来所谓藏文就是仿造象雄文的,当然,也有印度的影响,在松赞干布在位时期,青藏高原完成了统一,所谓那个时期造的藏文也不过是统一后的文字,就像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统一文字一样。

其二,松赞干布在位时期,西藏还没有完全传入佛教,或者说是处在正在传入的阶段,藏兵骁勇善战,出征时甚至会将财产寄托他人,视死如归!

其三,松赞干布是位明君,在其手下,又聚集着众多贤能之臣,如禄东赞。加上地理位置之优势,建立了历史上的吐蕃王朝,同时与大食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唐帝国作战也鲜有败绩。

最后,还想说一下,那时期的吐蕃并不落后,经济文化都是帝国时期的巅峰阶段,人口也达500百万,男丁充足。

还有一位佛家人士的说法,吐蕃文字的起源,应追溯到最早由世间王桑波奔赤和敦巴幸饶以法力书写的十一万个文字,对此《隆基经》中有“桑波奔赤与敦巴幸饶为导化和开示众生,书写了十一万个文字”的记说。敦巴幸饶不到一岁就继承国王之位,并在未确立因果之本教法门之前首先确立了大小大五明等学科。满一周岁时,他从身、语、意等方面讲说了工巧明(即工艺学),并向精通和掌管文字的菩萨车尔乌(藏文字面有幻化童子之意)详细讲说了四十个车尔文字(藏文字面有“幻化文字”或神文仙字之意)。当魔王将装有敦巴幸饶所说文字的宝匣焚毁时,叶吉切乌穷(藏文字面有“意之孩童”之意)在火中抢救出五个勇猛大字,并以其恢复了四十个车尔文字。为此,敦巴幸饶曾说:“我以身作教化圆满结束后,为使未来使众生得以解脱和救度,还会有语旨和意旨之法门逐步诞生,那时我虽不再降世,但有文字作为载体,佛法将以文字记载的方式传承,故大家均要尊重车尔之文字”等。由此可见,首创吐蕃之文字者应为东巴幸饶弥沃佛,《正言藏》中也载:“吐蕃之文字,应为佛陀首创”,《经藏》中又说:“吐蕃文字以三十个拼音字母为基础,首以字母作先导,一竖‘|’作为分句号和句号,字间小点‘.’符号明字间,勾古、仲乌、纳若、夏局四大元音符和亚达等四个下加字,根据字义适时作添加.。”这些神文仙字,首先成为达柔之邦依文,再由邦依文改创为象雄之依甘文,依甘文又改进为玛扎文,玛扎文又分大小两种字体,玛扎文的大写体形成后来藏文的印刷体(相当于汉文的楷体),玛扎文的小写体形成后来藏文的手写体即草书,也就是说后来的藏文最初源于象雄的玛札文。但不管怎样讲,就吐蕃的文字而言,其历史追溯起来,应为敦巴幸饶佛始创。

不管怎么说,至少我认为吐蕃的文字,应该是在松赞干布时期,才比较成熟和完善,并且开始大范围推广普及开来,在国内掀起了一波学习文字和文化的热潮。正因为有了文字,一个国家的文化才能够传播和发展,一个国家才有文化自信。

生活感悟: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充满着金钱和欲望的时代,已经没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读书了,闲暇时间不是看电视就是逛商场、上美容院、上健身馆、打扑克、搓麻将、闲.聊...可一个一人如果不读书,没有知识就会变得无知、粗俗,就会被时代抛弃。相反,爱读书的人懂得人生有风有雨,书是能遮风挡雨的伞;人生有险滩有暗礁,书便是明亮的灯塔;人生有山穷水尽时,书中有柳暗花明处;人生会失去很好的朋友和恋人,书却永远对你忠诚如一!

无论时代如何进步,知识始终都会是支撑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敢小视知识的作用。因此,才会有国家要进步,教育先行的至理名言。而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要让自己在短时间之内取得快速的进步,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知识,并使之转化成能力。

没有知识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因为他们无法做到与社会同步发展,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学习都是我们生存的重要环节。当你学到了让自己生存的本领,你就可以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自己贏得生活的资本。

学习任何知识都有助于你能力的增长。尤其是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有用的知识对于你而言有助于你保持与社会的统一步伐,并不断超越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时代的宠儿。

生活感悟:知识是人类从原始走到现代,从荒蛮走到文明的精神资源。在整个进化过程中,学习贯穿始终,人类在一步步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生存的本领,并推动着人类历史的飞速进步,这就是学习的作用。知识是人类发展的财富,学习是获得这些财富的手段,当我们掌握了这些财富,我们就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走得更远。即使从零开始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超越他人,获得更好的成绩。

知识可以让我们拓展眼光,可以让我们看得更远。我们平时会因为多做一件事而愤愤不平,却不想它会给你自己带来一次学习的机会,为我们的发展铺路搭桥。我们平时会因为公司提供培训而使忙碌的自己大皱眉头,却不知它是让你获得知识的个非常好的平台。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如果我们认真地参加公司的每一次培训,如果我们愿意把平时不懂的东西都记录下来,设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你就可以看得更远。

唐朝还派使臣王玄策出使天竺,但是这时候正好恰逢实力最强的中天竺内乱。王玄策带去的礼品被劫,他们一行人也被俘虏。后来王玄策趁机逃脱,来到吐蕃求援。松赞干布派了1200名禁卫军又征调了7000名泥婆罗骑兵跟随王玄策征讨天竺反叛势力。王玄策指挥大军打败了叛军,把那些人押到了长安。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松赞干布是真心实意的跟着唐朝干,并且还用实际行动维护了唐朝使者的安全。

公元650年,吐蕃境内瘟疫横行,松赞干布已经染上了瘟疫,不幸去世。唐朝收到吐蕃的报丧后,立刻派使者到吐蕃吊唁。松赞干布去世以后,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了30多年。一直为唐朝和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卓越的贡献,担任双方的文化交流大使。文成公主为两国友谊做出的巨大贡献,永远不会被两个民族所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