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蛮族简史那些事儿 > 142、第四章 雄主李元昊的另一面 第…全文阅读

第四章雄主李元昊的另一面

第一节重用人才与西夏文字

禹行山启路,舜在邑为都。

轻忽酬酢隔,沉思险易殊。

四时宗伯叙,六义宰臣铺。

征作宫常应,星环日每纡。

盛哉逢道合,良乃至通衢。

李元昊建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他的统治。前面曾经提到过,他的第一项措施就是改革中央官制。李元昊仿照宋朝的官制模式又联系西夏的国情,创造了一套西夏自己的官僚体制。建国以后,李元昊又增设尚书省,设置尚书令,尚书省下设16司。然后又确定了符合西夏礼仪的朝仪制度。朝贺的时候,宰相在最前面担任领班,文武百官依次排列朝谒,舞蹈,行三拜礼。

李元昊精通宋朝的典章制度,也非常明白宋朝对付蛮族的方法。所以他从一上台开始,就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李元昊除了重视在他的统治区域之内招揽人才之外,他对那些在宋朝体制内不如意的知识分子和文臣武将,都有意招揽过来。这些人过来以后,在西夏立刻就会得到重用。不仅如此,就是在作战中俘虏的宋朝的降官降将,只要他们愿意效忠西夏。那么非但不杀,还会对他们加以礼遇和重用。在用人的时候,李元昊非常讲究量才适用,把对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而不是滥用。史书中记载李元昊的智囊团有,嵬名守全,张陟,张绛,扬廊,徐敏宗,张文显。这些人当中除了嵬名守权是党项人之外,其他的都是汉人。李元昊的治国政策和大政方针,基本上都出自张元和吴昊两个人之手,这两个人可以说是李元昊的首席谋臣。

张元和吴昊两个人都是汉人,他们两个都是现在的陕西华县人。从小就才华横溢,胸怀坦荡,当时人称有侠士风度。年少的时候他们曾经和大多数封建王朝的读书人一样,都想考取功名飞黄腾达。终于他们一步一步的从秀才考上举人,又从举人参加进士考试。但是却在进士考试,屡试不中。后来他们两个开始夜游山林,一边散步一边吹着笛子,史书记载他们的笛声让强盗听了都闻风丧胆。

由于两个人一直屡试不中,当时宋夏边境有战争不断,两个人就萌生了投笔从戎的想法。但是他们两个人去从军的方式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我营销。但是在我看来,他们自我营销的方式显然是不合理的。他们雇了几个人拖着一块儿大石板,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怀才不遇。然后他们两个人跟在后面哭着前进。他们两个本来是想用这种方式引起边关将帅的重视,好对他们进行重用。但是他们也不想想,仅凭这种方法就想在边关重镇获得重用这可能吗?所以他们非但没有受到重用,还被遣送回乡。

被送回家乡以后,张元在当地不知道犯了什么事儿,被县令责打了一顿。这下他心里开始不平衡了,产生了投奔西夏跟宋朝作对的想法。他为了表示自己在宋朝境内郁郁不得志,还专门留了两句诗。他写的那首诗很明确的表示宋朝廷弃人才而不用,导致他们报国无门的悲苦心情。这两个人发现西夏国主李元昊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最重要的是它虽然是蛮族,但是他对待汉人知识分子很友好,还求才若渴,所以二人决定结伴去投靠西夏。

他们两个人经过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西夏国都兴庆府。其实他们两个的本名并不叫张元和吴昊,但是他们初来乍到,为了获取李元昊的重视,又要开始自我营销了。所以每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这两个人实在是太懂得自我营销了。他们两个把西夏国足李元昊的名字拆开,每人各取一个字,所以就叫了张元和吴昊。当然了,这种方法在中原王朝恐怕是行不通的,因为在中原王朝最讲究避皇帝的讳,更不用说还专门跟皇帝的名字重字了。而且他们两个穿着中原书生的服饰,什么也不干,每天就在西夏都城的一些大酒楼里豪饮。还故意在墙壁上书写张元、吴昊饮此。他们这种做法很快就引起了当地人的好奇,有一天有一波巡逻的士兵到这里看到了他们两个留下的名字,就秘密把他们逮捕起来,送到了李元昊那里。

李元昊听说这件事情之后也非常愤怒,他心想,既然你们两个从宋朝来到西夏,难道不知道我的名字叫什么吗,还敢这么狂妄的在墙壁上正大光明地提上自己的名字。

没想到他们两个面对李元昊的质问,非但毫不恐惧,而且还反唇相讥。他说,你连自己的姓氏都不在意,还在意自己的名字吗。这句话可以说戳到了李元昊的痛处,因为党项人原来没姓。后来他们自己造了一个北魏鲜卑的姓——拓拔。后来归附了李唐王朝,被赏赐了李姓,后来宋朝建立,西夏又归附了宋朝。然后又被赐姓赵。三藩更名改姓,所以才有现在张元和吴昊反唇相讥的这句话。李元昊听完这句话之后,就把张元和吴昊两个人引到内室深谈,谈了一会儿觉得非常投机。所以李元昊开始对他们加以重用。

他们两个人投奔西夏之后,经常给李元昊献策攻打宋朝。但是北宋皇帝宋仁宗,没有杀害他们在宋朝境内的家人,反而还时不时的照顾他们的家人,给他们生活物品,想用这种方法来感化张元和吴昊。宋朝看到这些措施都没有成效之后,就派人把他们两个的家人看管起来。李元昊知道这件事情,立刻派人乔装打扮潜入宋朝境内,把他们两个的家人接到了兴庆府。而且他们的家人到了以后,李元昊还特地安排了非常隆重的仪式欢迎。张元,吴昊非常感动,既然现在家人都来到了身边,他们更解除了后顾之忧,更加全心全意的为西夏服务。

著名的好水川之战,就是由张元辅助李元昊一起指挥的。

关于张元到了西夏担任李元昊谋臣这件事情,在西夏书事这本书中,有比较详尽的记载,里面记载张媛曾经屡次建议李元昊联合契丹攻打宋朝,先取关中之地,然后直挥师南下。但是在正史《宋史》当中,对于这件事情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可见宋人以此为耻。

李元昊不仅重视在当地选拔人才,从外地引进人才。而且还开始在西夏国内开办学堂,培养更多的人才供西夏使用。这项措施缩小了党项族跟汉族之间的文化差距,也提高了党项族的文化水平。

重视人才这件事情恐怕是李元昊能取得重大成就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翻翻史书可以发现,但凡是盛世王朝,没有一个帝王不是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的。

除此之外,李元昊还重视借用宗教手段加强国内统治。史书记载李元昊本人就精通佛学,西夏建国之前,李元昊还曾经派人到宋朝境内请回了佛教大藏经。刚刚创立了西夏文字之后,李元昊马上下令把汉文佛经翻译成西夏文,让这些佛学书籍在西夏境内得到快速传播。

就在李元昊建国初年,就开始在境内广建佛塔,寻求舍利。西夏境内著名的连云舍利塔,是西夏帝国最早建造的佛舍利塔。而且李元昊还非常重视对高僧的任用,特别是对回鹘高僧尤其重视。组织翻译佛经的主要是这些僧人,这些人对西夏传播佛教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元昊还曾经在对宋朝发动大规模战争之前,借用到五台山敬佛的名义侦查宋朝兵力部署情况。这就使得佛教参与了部分政治斗争。李元昊还下令设置了一个圣日,在这天所有的西夏百姓都要强制性的礼佛。用这种手段使得西夏的佛教信仰在全国迅速普及开来。

当然了,当时佛教在西夏境内盛行,与西夏统治者的强力推行不无关系,但是主要还是大环境使然。因为西夏政权周围的回鹘,吐蕃包括宋朝,当时的佛教都很发达。而且又加上李元昊统治时期,不断对外进行战争,西夏人民饱受战争苦难,所以也亟需借用佛教这种宗教手段来弥补心灵上的创伤。

西夏特别重视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转化,尤其是汉族文化和藏族文化。在西夏境内流行这三种文字,那就是西夏文,藏文和汉文。

党项族在内迁之前还是比较原始的状态,但是在内迁之后,由于各方面受汉族文化影响比较深,所以逐渐的就吸收了很多汉人的经济和文化影响。西夏在建国之前,就已经建立了夏州地方政权,有了地方政权就得需要自己的文字。而且党项人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第一件事情就得发明创造自己的文字。所以最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党项人的民族意识,心想在李德明的推动下创造了西夏文字。

但是对于西夏文字的创造时间和创造者,各类史书中记载不一。其中《辽史》中的记载是李德明时期创制的,说当时李德明命令手下的人创造了12卷西夏文。另一种说法是只在李元昊时期创造的,这种说法是《宋史》中记载的。上面记载说李元昊自制西夏文,然后又让野利仁荣把他进一步演绎,最后成书12卷,我们在前面提到的时候,也是沿用的《宋史》中的记录方式。除此之外还有《梦溪笔谈》,北宋曾巩所著的《隆平集》,还有《续资治通鉴》长编》,这些书当中也都记在是李元昊时期所创立的。

根据各方面记载,最后基本可以确定是在李元昊时期创立的西夏文。当时创立西夏文字也有比较好的理由,因为当时李元昊做出了一系列改革,为了增强民族意识,和加强国内统治,李元昊创立文字也并不稀奇。其实西夏人在给宋朝的表章中,也有记载显示说西夏文是在李元昊统治时期创立的,这就是得西夏文字创立的时间得到了统一。

关于西夏文字是谁创立的这个问题,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李元昊,另一种认为是野利仁荣。李元昊作为西夏国主,又要忙着治国理政,又要忙着带兵打仗,所以有李元昊创立西夏文字,这种说法应该不可靠。应该是在李元昊的大力支持下,由野利仁荣主持创制的。

西夏文字创造以后,李元昊为了迅速推广自己的文字。命令在全国上下必须使用西夏文,而且还让野利仁荣设置了学院,专门教授西夏文字。还把汉族的儒家经典和大量的佛教经典翻译成了西夏文。就这样,西夏文字迅速的在西夏境内流传开来。

西夏文字在西夏帝国灭亡之后,仍然没有随之消失。在西北党项故地和党项人流散聚居的地区仍然在使用着。随着后来党项人跟汉族的融合进程逐渐加快,西夏文的使用才渐渐减少,直到最后彻底消亡。西夏文字从创立到停止使用差不多经历了500年。

但是却没想到时隔近千年,西夏文字竟然重新被发现。事情是这样的,当年西夏人在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建造了一座黑水城。相传说西夏著名的黑将军在蒙古军队破城之前,就偷偷让人运走了几十车金银珠宝,还有自己的家眷。把他们一起埋藏在城中的一座枯井里,以防落入敌手。黑将军率领部下跟蒙古军队的大战中,英勇就义,全军覆没。后来这个传说在民间流传开来,还传到了西方人的耳朵里,不断有大批的西方探险家到这里寻找财宝。

1908年,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受到沙皇指派,以考察动物为名,带领一行人员来到中国,实际上就是为了考察当年的黑水城。这些俄罗斯人找到了黑水城遗址,开始在这里挖掘。很快就挖掘到了大量的文书、经卷,钱币和绘画等文物。他们挖到了这些东西就感到了满足,然后就带着这些东西回到了俄国。

这些东西带回俄国以后,俄国科学家们看到这些文书上的文字,都感到很惊讶。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文字,他们也不知道这是中国哪个朝代留下来的,但他们意识到这件事情意义重大。然后科兹洛夫奉命再次返回黑水城。

这次俄国人的返回,进行了时间更长范围更广更细致的挖掘。经过很长时间的摸排,最后他们把目标集中到了城外的古塔上。在这座古塔里他们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文献,让俄罗斯人目瞪口呆,这个地方简直就是一座古代的博物馆。发掘了这座古塔以后,科兹洛夫率领俄罗斯人在黑水城看到有佛塔就开始挖掘,经过他们的疯狂洗劫,差不多围绕黑水城近千年的佛塔有80%被损毁。这些俄罗斯人把抢来的珍贵文物分批运回了俄国首都圣彼得堡。这些珍贵文物花费了俄国学者几十年的时间,他们把这些文献编了8000多个编号,一共数千卷册。

这件事情在世界上都引起了轩然大波。黑水城文物的发现开启了西夏学研究的一扇大门。黑水城文献与甲骨文,敦煌文献,汉简并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四大文献发现。

俄罗斯人走了以后,黑水城又吸引了更多西方国家的探险家来到这里。其中英国的探险家也从黑水城盗掘走了大量的文物。1917年,在宁夏灵武县也发现了大量的西夏佛经,这些大部分留在了中国,有一小部分流入了日本。

伴随着黑水城的发现,开始了一股新鲜的翻译西夏古文的浪潮。其实黑水城的文献发现并不是第一次让西夏文字重见天日。很早之前在北京郊外著名的居庸关下,有一个用汉白玉砌成的云台。在这上面有六种文字,其中有五种文字都被专家识别出来,唯独有一种文字不为人知。后来才被一个清朝著名的史学家识别出来,这是西夏文。后来这个史地学者张澎在家乡武威养病期间,在一座古寺中发现寺内有碑亭,但是被包裹的严严实实。当地的僧人说,如果胆敢有人把这个碑亭拆开,就会有灾难发生。张澎好不容易才劝说了当地的僧人打开碑亭,打开之后一个巨大的石碑显露出来,上面都是奇怪的文字。虽然这些文字没有人认识,但是根据最后的落款发现下面记载的是西夏崇宗乾顺的年后,最后才断定这石碑上记载的奇怪文字就是西夏文字。

张澎是第一个让西夏文字重见天日的人,也是第一个识别出西夏文字的人。但是当时这一发现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又过了将近一个世纪,才有法国学者认定这种文字就是西夏文。

伴随着此后越来越多的西夏文献被发现,促进了对西夏文字的破译工作。现存的的西夏文字有6000多,这些文字结构复杂,有90%以上的文字都被认识。西夏文献的解读也变得越来越容易,伴随着这些文献的解读,那个神秘的西夏王朝才逐渐在世人面前变得越来越清晰。

生活感悟:生活有时候会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我们会在创伤中逐渐成长,并趋于成熟。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都是经过挫折、尝试、创伤而逐渐成熟。爱默生说过:“我们的力量来自我们的软弱,直到我们被戳、被刺,甚至被伤害到疼痛的程度时,才会唤醒那被包藏着神秘的力量。只有这些力量被摇醒、被折磨,便激励我们学习-一些东西了。此时我们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的刚毅精神,学会了解事实真相,从自己的无知中学习经验,磨炼自己的意志,最后,学会调整自己并且掌握真正的技巧。”

“长大以后,为了理想而努力,渐渐地忽略了父亲母亲和故乡的消息。如今的我,生活就像在演戏,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总是拿着微不足道的成就来骗自己。总是莫名其妙感到一阵的空虚,总是靠点酒精的麻醉才能够睡去。

当伤害如利剑射来痛彻心扉已经够惨了,若不知疗伤止痛,会让伤口无法结痂复原。岂不是欠缺些智慧?对于外界引起的变化,要能既不洋洋得意于顺境,亦不沉湎于痛苦的逆境,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面对人生的时候,总是携带着欢乐和痛苦,悲哀与幸福,这些都是使人成熟的岁月的标记,也是心灵的刻痕。走过人生才会发现,原来创伤也是一种成熟,而成熟就是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