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蛮族简史那些事儿 > 141、第四节 夏辽贺兰山之战全文阅读

第四节夏辽贺兰山之战

饭煮青精颜固好,杯传蓝尾习能同。

锦销文杏枝头雨,雪卷棠梨树底风。

旧事慢思魂欲断,不胜回顾贺兰东。

西夏在建国之前,也就是在李继迁和李德明这两代,一直都接受辽国的册封。西夏也一直实行联辽抗宋的策略。李元昊长大后,他的父亲李德明还主动替他向辽国求婚,李元昊娶了辽兴宗的一个姐姐,当时李元昊就被辽国封为夏国公和西夏王。

但是李元昊也是一个风流成性的浪子,再加上他后来当了皇帝,妻妾众多。本来她就对那个由于政治婚姻娶来的辽国公主并不感兴趣,所以兴平公主长期受到冷落。两个人婚后没有多久,这个公主郁郁寡欢,积郁成疾。按理说李元昊身为丈夫,而且这个妻子又是辽国的公主。就算他心里再不喜欢他,最起码碍于面子也得过去看看吧。可是他没有,他自己不但没有去看望兴平公主,而且也没有把公主生病的消息向辽国报告。这些做法在我们看来显然都是不合理的,一直到后来公主生病去世。李元昊才向辽国汇报了这件事情,辽兴宗听说之后大怒。辽兴宗立刻派人到西夏去责备李元昊,当时李元昊正跟宋朝打得火热。为了稳住辽国,李元昊派人给辽国送去了大量的贡物,这样才暂时缓和了跟辽国之间的关系。

西夏建国以后,随着西夏实力的不断增强,西夏和辽国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我们都知道,如果双方没有利益冲突的话,那么很可能成为好朋友,好伙伴。一旦双方势均力敌,那么早晚会反目成仇。我们从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随便可以观察一对好友知己,一般都是有一个稍强一点的,一个稍弱一点的。如果两个人都很强,估计成不了好朋友。公元1042年,李元昊觉得自己的实力够了。他请求辽国发兵帮助自己攻打宋朝,但是之前因为姐姐的死,还没有完全原谅李元昊的辽兴宗,只是象征性的派了一支军队到幽州,在这个地方停下就不再往前走了。

李元昊对这件事情感到非常不满。公元1043年,辽国境内有一支党项族发生叛乱。辽国出兵攻打了好久都没有剿灭,于是就请求西夏出兵援助。西夏出兵帮助辽国镇压了当地的起义,但是缴获来的战利品全部被辽国据为己有。远道而来的西夏大军,虽然帮助辽国镇压了叛乱,但是却一点好处都没有得到。这件事情更加剧了李元昊对辽国的仇恨,西夏和辽国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

这年11月,李元昊鼓动辽国境内的夹山南部地区的党项各部以及呆儿族背叛辽国归附西夏,同时还唆使呆儿族不断袭扰辽国边境。公元1044年,辽国山西五部节度使屈列率领部下投降了西夏,辽国让西夏把人交出来,被李元昊拒绝。到了五月份,辽国境内又发生了党项部落叛乱。辽兴宗派兵前往镇压,李元昊派大军前来帮助叛军攻打辽国。还杀死了辽国的招讨使萧普达,刘兴宗非常愤怒。辽国立刻抽调了10万大军,聚集在西南边境地区,准备大局讨伐西夏。李元昊因为当时跟宋朝和谈还没有结果,所以这边还不便跟辽国直接撕破脸皮,所以他多次派出使者给辽国送来贡品,想缓和跟辽国之间的关系。但是辽兴宗扣押了西夏的使者,然后继续进军屯扎在辽国和西夏的边境,随时准备进军征讨。这件事情让我们感到很奇怪,这边西夏和辽国的关系还没有稳定下来,那李元昊为什么要急于跟辽国反目成仇呢。估计他是想通过援助辽国境内的叛乱扰乱辽国,但是这个时候的辽国实力还非常强,现在去招惹他无异于招惹一头雄狮。双方的关系竟然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一场大战恐怕在所难免。

公元1044年10月,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辽兴宗率领167000大军,分成三路攻打西夏。辽国计划通过这场战争一举灭掉西夏,永绝后患。由于辽国和西夏之间仅隔着一条黄河,所以西夏没有屏障可守。辽国三路大军渡过黄河,长驱直入西夏境内400多里没有遭遇任何抵抗。辽国的前锋军队在贺兰山北麓跟夏军相遇,李元昊亲自率领精锐骑兵掩击,把刘国的先锋部队团团包围。这支先锋部队的主将是辽国有名的大将萧迭里,他在重重包围之中左冲右突。西夏军队的阵型被辽军冲乱,辽军趁势掩杀,夏军大败。李元昊看到辽国大军兵锋正盛,而且又有源源不断的援兵前来。所以李元昊决定采取避敌锋芒,主动后撤,诱敌深入伺机破敌的策略。另一方面,李元昊还主动派出使者到辽军大营谢罪请和,还主动提出来后退十里,想通过这些来麻痹辽军。

后来李元昊还亲自率领党项诸部到达辽军阵营向辽兴宗请罪,其实他这么做只是想拖延辽国的进军速度。辽兴宗手下的人都劝辽兴宗趁这个机会杀掉李元昊,但是刘兴宗决定给李元昊一个机会。李元昊通过拖延时间,使得辽国大军的粮草被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且西夏均经过三次后撤,已经撤了30里,每次撤退都采用坚壁清野的方法,辽军深入西夏境内,粮草补给根本跟不上。

深入西夏境内的辽军,由于粮草和战马补给不上,所以,战马和士兵饿死的将近一半。这个时候辽兴宗被迫接受西夏的讲和。李元昊已经知道辽国的粮草消耗的差不多了,他又故意拖延了几天。李元昊命令西夏军队偷偷靠近辽军,然后突然发动攻击。

辽军击退了夏军的进攻,然后又分兵两路向西夏军掩杀过去。李元昊率领1000多残兵好不容易突围出去,就在西夏军仓皇逃命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契丹人非常迷信,他们认为打仗的时候突然天启异象,这是不详的征兆。契丹士兵惊惧不已,一下子就乱了阵脚。

这是在西夏的地盘上,西夏军队早就熟悉了这样的天气。所以他们看到辽军乱了以后,就停止了逃跑,并且转过头来向辽军杀去。辽军马上就被打的溃不成军,死伤惨重。李元昊又率领军队向辽国主力军发起冲击,辽国主力军也遭到惨败。有几十个辽国贵族大臣被西夏俘虏,就连辽兴宗本人的器服乘舆也都被李元昊俘获。辽兴宗只带了几十个骑兵狼狈逃窜,这场战争被称为河曲之战。

这场战争的失败,可以说在辽国历史上都是一场奇耻大辱。因为心上曾经是辽国的附属国,而且这场战争对辽国的损失特别巨大。所以在辽国的史书中,对这场战争的记载非常少。

李元昊在这场战争中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胜利,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辽国这边虽然准备充足,兵马也比西夏多。但是由于辽兴宗的优柔寡断,错失了有利战机,所以最后遭到惨败。而且西夏军队经历了跟宋朝七年的血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在跟宋朝的战争中曾经三战三胜,士气高涨。辽国这边自从跟宋朝签订了澶渊之盟以来,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打仗。这次派来的军队中,甚至有很多士兵都是很长时间没有上过战场或者是新兵,他们缺乏临阵经验。

西夏军队最终取得胜利,当然也有偶然因素在里面。李元昊自己心里也清楚,如果真的凭借双方实力的话,恐怕自己很难取胜。如果日后等辽国缓过气来,恐怕西夏还要面临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战。经过认真思考的李元昊,决定趁着胜利的有利时机,主动向辽国提出讲和。为了表示诚意,李元昊把俘虏来的辽国贵族释放回去。但是对于普通的辽军俘虏,则用来交换被扣留的西夏使臣。李元昊还把一部分辽国俘虏送给了宋朝,一方面是想向宋朝展示自己兵威强盛,不但多次打败宋朝,现在又打败了宋朝的老敌人。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经常会想起一句话,叫人走运的时候放个屁都是香的。其实西夏军有好几次都是凭借偶然因素取胜。另一方面,李元昊这么做,也是想让宋朝替自己分担一点责任。好让辽国觉得宋朝在这里面也有份。宋朝里面也有高人,他们看穿了李元昊的想法,拒不接受战俘。

辽兴宗对于这场战争的失败感到非常窝火,但是另一方面,通过这场战争他也认识到了西夏的强盛兵力,他不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所以就顺水推舟,答应了李元昊的情和。到现在为止,正式形成了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

这场战争对辽国的影响是巨大的,辽国输的不只是一场战争,他输的是人心。本来这个时候的辽国内部就已经矛盾重重,这次大战失败后,更加剧了辽国内部的矛盾。而且辽国境内的渤海族和女真人等部落开始蠢蠢欲动。

西夏刚刚建国的时候,他是以一个弱者的姿态,主动向辽国示好,又主动向宋朝献媚。通过跟这两个国家搞好关系,西夏也成为了这两个国家争取的对象。不断受到双方的封赏,西夏利用这些封赏壮大自己的实力。不甘心臣服别人的李元昊,先是主动挑起跟宋朝之间的战争。通过几场战争的胜利,李元昊有了跟宋朝谈判的资本。宋朝和西夏之间订立了合约,双方进入稳定的发展期。然后李元昊又打败了辽国大军的进攻,彻底扭转了跟辽国的战略关系,辽国也被迫跟西夏讲和。李元昊从一个弱者,靠自己的顽强奋斗,终于形成了目前三足鼎立的局面。不得不说,李元昊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也是该着老天要帮他。

小故事:一个人进山,遇见了一只老虎,他拼命逃跑,失足滑落在一处悬崖,幸好拽住了一根救命枯藤,悬荡在空中。

生命,就系在了这根晃晃悠悠的枯藤上。这时,跑来两只老鼠,啃噬那枯藤。在绝望与惶恐之中,一抹鲜红掠过他的眼前。仔细一看,竟是一枚鲜美红艳的草莓。他摘下来放入口中,啊,甜美多汁,真是好滋味!

在那样危急的时刻却还能有一份好心情去品味草莓的鲜美,真是好心态。想想,那刻的恐惧、害怕于事无补,不如醉心于眼前的甜美。在他眼里,凶恶的老虎,可恶的老鼠都可以视而不见,眼前的美丽却不容错过,享受此刻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