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烽火逆行 > 第7章 逆行上海全文阅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转眼到了1931年,此时,王雪梅通过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提前到上海一高校读书。那时可不像现在从上海到南京有高铁,一两个小时就能到。王雪梅坐火车回南京,需要的时间较长。她自到上海后,就一直未回家。

新民兵工厂几乎每天都有车去上海,王庐亭就趁休息天带王诗成一起到上海去看望雪梅。此时,日寇侵占了我国东北。雪梅见到父亲总想和他谈论这件事,王庐亭是兵工厂职员,也算是军方的人,就不愿和雪梅谈论时局。

谁料雪梅态度相当鲜明,对她老爸道:“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中华之心已昭然若揭,我们就要团结起来,用我们的铁拳打走日本鬼子,为东三省乃至全国的劳苦大众谋幸福。”

王庐亭在南京多年,一听王雪梅此话,吓得不轻。感觉她说的话有点激进,就语重心长地对雪梅道:“你的任务是读书,其他事不要掺和,特别是政治,更不能参与。爱国没错,你读好书就是爱国。”

王雪梅道:“我们家现在生活温饱能解决,你当然可以这么想。可是你知道全国多少人面临家破人亡的境地?东三省有多少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如果都不站起来抗争,任由日寇横行,最终会亡国。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王诗成在旁边听着,觉得姐姐说的有道理,但觉得姐姐是女孩子,安全是第一位的。插话道:“姐,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但你是女孩子,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学好文化知识。然后再考虑为劳苦大众服务。”

王庐亭连声夸赞王诗成说得对,此事过后,王庐亭心中隐隐不安,担心雪梅思想激进会引起事端。但又想,随着她年龄增长,可能会现实点,不再谈论此类事吧。

正如雪梅所说,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王庐亭从上海回到南京不久,第一次淞沪抗战爆发,上海市民、各界人士捐款捐物,积极支持抗战。

消息传到南京,群情愤怒。雪梅此时本已放假,但她打电话给父亲,要做抗战志愿者,暂时不回南京。王庐亭担心雪梅,坐立不安。王诗成向父亲提出他去上海找姐姐,接她回南京,王庐亭断然拒绝。王诗成振振有词道:“我已经是大人了,可以出去闯荡了。”

王庐亭道:“你去大街上看看,很多难民都是从上海过来的,他们来南京就是为了躲避战火,你倒好,还想去上海。”说完,再不理他,上班去了。

不一会,二胖探头探脑跑进来道:“上海正在打仗,我想去看看,说不定能上战场杀鬼子。”

王诗成郁闷道:“我也想去,但我爸不同意。”

二胖道:“我们悄悄去,过几天就回来。我们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给他们留个纸条也就好了。兵工厂几乎每天都有车去上海,我们搭顺风车过去很方便。”

王诗成眼睛一亮:“这样吧,我们留个纸条,就说去上海找我姐,接她回南京,让他们不用担心。”

三天后下午,两个稚气满脸的小伙出现在上海街头,正是王诗成和二胖。初到上海,首先看到的是多处募捐点,此时前线正在打仗。上海各界纷纷行动,为前线将士捐钱捐物。

一个年老的乞丐蹒跚着步伐,走到募捐箱前。掏出皱巴巴的钞票,用颤抖的手把钱放进箱内。此时,现场极度安静,四周眼睛都看着这位老人家,眼光中满含敬佩,王诗成和二胖深感震撼。

负责募捐箱的是一男一女两名学生,女学生抓住时机,高喊道:“感谢大爷为前方将士献爱心。将士们正在和日寇血战,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群纷纷响应,跃勇捐款捐物。

这时,一队人从街角转过来。一个年轻的士兵走在队伍前面,后面跟着一串人扛着担架。看外表,队伍中有工人,学生,普通市民,显然那士兵只是带路而已。

王诗成正不知如何去战场,看到担架队,赶紧拉着二胖加入队伍并走到士兵旁边。那士兵年龄也就二十左右,和王、董二人也算是同龄人。长的浓眉大眼,虽然清瘦,但给人感觉相当精悍。见王、董二人走到身边,笑着问道:“二位小兄弟是学生吧?担架队要上战场,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俩还小,还是别去了”

王诗成道:“打鬼子不分大小,我们身体好,可以的。大哥您贵姓?”

那士兵道:“我姓戴,山东济南人。”

王诗成道:“戴大哥年龄也不大,参军几年了?”

那士兵对王、董二人颇有好感,笑道:“不用喊我戴大哥,我是梁山好汉神行太保戴宗后人,部队里兄弟都叫我小戴宗。因我跑路快,入伍后分在通信班。”

二胖问道:“现在前线战况如何?”

小戴宗忧郁道:“很惨烈!鬼子凶残,我军武器装备、单兵素质又不如他们,但我们军中兄弟没有孬种,和鬼子拼命。我父母在济南惨桉中都被鬼子杀害,我和日本鬼子有血海深仇。”王、董二人也做了自我介绍,三人交谈甚是投机。谈谈说说,向前线方向走去。

战场后方不远处,有个中转站。主要是为前线物资配送、伤员临时包扎之用。好在这是在上海市,伤病员抬到这里简单处理下,即送到市内大医院治疗。

担架队刚走到这里,王诗成就看到中转站前方空地上,几十名男男女女站成几排,他们显然来自各行各业,有穿着黄包车号褂的车夫、有穿着校服的男女学生、有穿着厂服的工人、有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

队前一名高大的老者正声音洪亮地说话:“大家来自各行各业,都是好样的。女娃们就在这里帮忙照顾伤病员和登记物资,负责运送物资上前线的男娃先到我这里登记,如果你被流弹击中,无论受伤还是阵亡,抚恤金都有本公司负责。”

也不知哪个带头高呼:“杀鬼子!”人群都跟着一起喊:“杀鬼子!杀鬼子!”

王诗成看到这一幕,顿时感到热血沸腾。纵观中国历史,在国家危难之时不论贩夫走卒还是官商政要、文人墨客,都有人抛头颅、撒热血为之抗争。

小戴宗对王、董二人道:“你俩在这里帮忙就可以了,前线太危险,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王诗成道:“不怕,我们抬担架到前线。”说完就和二胖抬起一副空担架,跟着担架队往前线跑去。路上不断有担架队抬着伤兵下来,伤兵浑身是血,有的断腿,有的断手。重伤员头部血肉模湖,惨不忍睹。此时,王、董二人才感到有点害怕,担架队没人说话,都在往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