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其它小说 > 蛮族战皇 > 第23章 民族英雄全文阅读

在明朝军队不能抗敌的此刻,居然戚继光用区区兵马就能可以。

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军事和国家之间,它究竟存在一个什么内在联系?

戚继光得胜回浙不久,倭寇又卷土重来,这年冬,倭寇再度侵占兴化。朝廷急忙任命抗倭名将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同时急调戚继光再次入闽。倭寇获悉戚家军前来,便于次年一月,匆匆从兴化撤出,退守兴化东南的平海卫。

嘉靖四十二年(156年)四月二十日,戚继光率军抵达福建渚林,与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所部会合。

二十一日夜,在福建巡抚谭纶的指挥下,戚继光为中军,刘显、俞大猷为左、右的三路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平海卫进攻。

戚家军率先登城遭遇二千倭兵的阻击,戚继光令部队以火器反击,倭寇损失惨重,残兵退守平海卫附近的许家村。

戚继光乘胜追击,俞、刘二部紧随奋进,在许家村乘风放火,许家村顿时火光冲天,倭垒化为焦土,倭寇死伤不计其数。次日又追剿倭寇一百七十余,解救百姓三千,取得了平海卫大捷。

接着,戚继光又连续作战,将马鼻、小石岭等地的倭寇全部剿灭,从而结束了福建莆田地区长达九年的倭患。

这年十月,戚继光升任总兵,领闽浙粤三省军务。此时,不甘心失败的倭寇又集结二万七千人,战船六十八艘,气势汹汹地向福建沿海杀来。

戚继光带兵出击,取得水战六捷、陆战六捷歼敌三千的胜利,使倭寇遭到沉重打击。

十一月七日,倭寇从东沙登陆,进攻仙游县城,建立东南西三座倭垒,将仙游围住。十二月二十五日,戚继光兵分五路,当天就攻克三座倭垒,擒斩倭寇千余人,解除了仙游之围。

万余残寇流窜到惠安、**、同安等地。

嘉靖四十三年二月,戚继光先后在王仑坪、蔡丕屹两次战斗中给倭寇的残部以毁灭性打击,肃清了倭寇在福建的势力。

接着,戚继光又挥军广东,将与倭寇勾结的山寇吴平的势力铲除,结束了广东倭患。

其实作为当时力图打开华夏民族国门,实施武装占领的日本倭寇,他们并不强大,亦不凶顽。一再的挫败之下都抵挡不住一个岛国的频繁入侵,这应该是一个民族的执政王朝,重点思考的问题了。

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今天津蓟县)、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后又为总兵官,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诸处,并督帅十二路军戎事,因屡立战功,万历二年(1574年)升左都督,七年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

戚继光为当朝大臣高拱、张居正等人倚重。

戚继光在蓟州十六年。加固长城,筑建炖台,整顿屯田,训练军队,制订车、步、骑配合作战的战术,形成墙、台、堑密切联络的防御体系,多次击退侵扰之敌,军威大振,蓟门平静。时人誉为“足称振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

但是一个民族英雄的最终结果亦是怎样?

戚继光在张居正死后,立刻受到一群朝臣的全力排挤。

自然这也是好人不当官的一种历史由来。

万历十一年戚继光被调任广东总兵官。

说是调任,其实戚继光是被一**党远远的放逐,事实系排挤出朝的一种作为。

或许用人之时“上面”还善加利用,用过此后形同破履,这人才就被这样的轻易抛弃了。这也是一种封建王朝,一群贵族的事实作为体现。

毕竟这群人杀倭寇没本事,搞党争有传家宝。这也是一群人?

万历十三年,戚继光以年老多病为由,谢职归家,十五年病逝。

他的生平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军事名著,均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书和《止止堂集》等,备受此后兵家重视。

浙江省台州所属古城,桃渚建有戚继光纪念馆。

-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民族英雄。

元末起,至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倭寇活动就十分猖撅。

倭寇源自岛国日本南朝。

十四纪末叶,日本北朝的足利氏征服了南朝,统一了日本。

南朝一批失败后的武士流亡海岛,他们勾结一批当地商人和破产农民,流窜到中国沿海,名义上是做生意,实则走私和掳掠,无恶不作。

时至明朝统治中后期,华夏南疆倭祸严重,江浙首当其冲,受害最烈。

倭寇与东南大陆当地不法分子相勾结,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消灭倭寇,明朝从嘉靖二十六年(1547),开始委派官吏,加强海防,展开抗倭斗争。

嘉靖三十一年(155),倭寇大肆侵扰浙东沿海。

当时由兵部推荐,诏移出身贫寒、靠战功擢升为广东都指挥佥事的俞大猷,从广东带兵到浙东、苏南平倭,受命为宁(波)台(州)参将。

那时倭寇已破宁波昌国卫、绍兴临山卫,转掠松阳,不到一个月,竟连袭浙东大部分地区,所到之处,烧杀抢夺,无所不为,根本没有把一群明军放在眼里。

俞大猷到任后,立即派出小分队进行侦察,发现倭寇的机动性非常强大,今天在此,明天又在彼,其主要接应的方式是战舰海上随行,每到一处就下舰登陆,抢掠后乘舰而遁。

浙东地区地势复杂,水路又多,自然给明军的追剿带来了很多麻烦。

在具体分析敌情后,作为一个智谋出众的军事将领,俞大猷认为明军主要的战术不应该是尾随追击,那样只能在倭寇背后被牵着打转,总也追不上。

最好的办法是清理河道上的敌舰,令敌回救,然后以重兵逐之下海,边逐边击,并事先在沿海布下舟师,形成包围之势。

当时有人表示反对,说如断倭退路,必定会使倭寇全力内袭,攻入腹地,为患甚重。

不过这种人读的什么兵书我们姑且不谈。毕竟它体现的是毫无作为论,想被倭寇戏着玩。

俞大猷据理力争。他说:倭寇毕竟是入侵之敌,他们之所以敢来犯我疆土,乃仗着舟舰可载其逃,一入海就无法追赶,所以他们从来都只在沿海骚扰,如果他们深入内地,和海上失去联系,就如丧家之犬,必被我大军全剿。

因此,只要灭其战舰,其必返救,一救则正入我彀中,正应兵法攻其必救,如何不胜?

俞大猷的方略受到了上司的支持。他被授权调集福建沿海的明军舟师,以福建制造的楼船分布沿海岛屿,伺机率领精锐部队沿河道突袭倭寇战舰。

155年月,俞大猷率闽中楼船突击普陀山的倭寇新巢。

时徽州人王直,勾结倭寇进犯镇海关,遭到明朝守军的反击,退据金塘岛,集聚于沥港。

由于金塘岛形势险要,明朝官兵一时难以攻克。

次年三月,浙闽提督王抒缜密地侦察金塘岛地形后,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遣参将俞大猷从沥港正面进攻,参将汤克宽从西堠门堵住倭寇退路,采用两面夹攻的战术,配合戚继光、邓城等将领,以福建楼船战于宁波、绍兴、松阳诸郡。

是役焚舟数十艘,斩俘敌千余人,一显楼船的威力。

这场战斗也是舟山抗倭历史上首次大捷,影响深远。

为此,俞大猷把沥港改称为“平倭港”。当地百姓为了褒扬俞大猷抗倭的业绩,又在沥港建立了“平倭碑”,以供后人瞻仰。

当时遭受重创的王直等余贼逃遁,获得大捷的俞大猷竟遭停俸。

或许,这也体现了明朝一**佞党群的强大作为。

他们打压功臣,也显得有些迫不及待了。

这亦是一种人的所谓作为。

这种人如果活在当下,出门必定被民众身后套麻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