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蛮族简史那些事儿 > 177、第二节 金城公主远嫁吐蕃与南诏…全文阅读

第二节金城公主远嫁吐蕃与南诏离唐

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

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

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

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

赤玛伦的一生曾经为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三次向唐朝求婚,第一次求婚是在公元703年。吐蕃派使者携带贡品和良马黄金等到长安为赤都松赞求婚。还没等到大唐公主嫁入吐蕃,赤都松在就在征讨南诏的途中去世了。吐蕃的赞普死了,和亲这件事情只好暂时搁置下来。吐蕃在赤马伦的统治下,恢复了安定。等到赤玛伦的第二个孙子赤德祖赞继位后,赤玛伦这个时候年纪大了,就想把大权交给自己的孙子。在交出大权之前,还是不能完全放心,他还要给自己的孙子找一个强大的盟友。于是在公元705年,这个时候赤德祖赞年仅七岁。赤玛伦为自己的孙子像唐朝求婚,为了表示诚意,吐蕃派使者又带了大量的财物到长安,这次和亲没有成功。两年之后的709年,主播第三次派使者到唐朝朝贡并且求婚,这时候唐朝的皇帝是唐中宗,唐中宗非常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就把雍王的女儿借用过来封为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唐中宗在梨园宴请了吐蕃使臣,还邀请吐蕃使臣一起观看马球。这个时候吐蕃的使者请求让他的一个属下跟唐朝比试马球,来加深两国友谊。说得好听,在我看来就是想在唐朝君臣面前露露脸。唐中宗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唐朝这边派出的是马求高手临淄王李隆基,也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唐玄宗,还有几个王爷和驸马大臣,一共四个人跟吐蕃十个人进行比赛。双方经过几番较量,吐蕃每场都获得了胜利。唐中宗观看完比赛之后非常高兴,大家赞赏吐蕃武士的马球技艺,并且赏赐了他们。另外亲自联诗对句,联句的人包括唐中宗、皇后、长宁公主、安乐公主、温王李重茂、上官昭容等人。而赋诗过程中,尚赞咄热拉巾也请求授笔,参与常喝。唐中宗一听,龙颜大悦,并赐子尚赞咄热拉市衣服。这首联句内容为:

大明御宇临万方(皇帝)。顾惭内政翊陶唐(皇后),鸾鸣凤舞向平阳(长宁公主),秦楼鲁馆沐恩光(安乐公主)。无心为子辄求郎(太平公主),雄才七步谢陈王(温王李重茂)。当熊让辇愧前芳(.上官昭容),再司铨筅恩可忘(吏部侍郎崔浞)。文江学海思济航(著作郎郑惜),万邦考绩臣所详(考功员外郎武平)。

著作不休出中肠(著作郎阎朝隐),权豪屏迹肃严霜(御史大夫窦从)。

铸鼎开岳造明堂(将作大匠宗晋卿),玉醴由来献寿觞(尚赞咄热拉巾)。

众人联句,皆大欢喜。

关于马球这项运动在这里做一个普及,马球运动在唐代,不仅在帝王与文武百官之间流行,还普及于民间,甚至妇女也成了马球活动的参与者。所谓“上有好看下必有甚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唐纪》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上好击球,由此,通俗相尚。”唐代马球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皇帝的倡导。

唐代女子有打马球娱乐的,唐诗人王建的《宫词》中有说到皇宫内宫女打球的:“新调白马怕鞭声,隔门摧进打球名”。剑南节度使郭英则看女伎打球作乐,据史料记载每天得花费数万钱。

1972年,陕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马球图》壁画,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妇女打球图铜镜,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彩绘打马球泥俑,都反映了当时马球运动的普及情况。

打马球,不仅成为唐代帝王和贵族阶层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文献记载,当时相邻的渤海、高丽、日本等国都有与唐王朝进行马球竞技的描述。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便桥会盟图》(辽陈及之绘制),描绘了唐、辽两国进行马球比赛的场面。画面以唐太宗李世民与突厥可汗颉利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于长安城西渭水便桥会盟之事实为背景,数名骑士策马持杖争击一球,场面甚是壮观。

中国古代的马球运动沿续了一千多年,演绎了许多故事,到清代后期才渐渐消失,中国目前开展的马球运动却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不能不有些遗憾。

马球盛行于唐宋元3代,至清代始湮没,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充分表现了唐代马球运动的场景。壁画全图高130~240厘米,宽600厘米;画面人物众多、背景宽阔,生动形象;参与击球者二十余人,皆着各色窄袖袍,足登黑靴,头戴幞头,手执偃月形球杖,身骑奔马,做出竞争击球的不同姿态。画面构图疏密有致,动中有静,有强烈的节奏感、运动感。考古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马球俑、描绘马球活动的铜镜,特别是在长安城唐大明宫含光殿发现记载修建马球场的刻石,证实了当时开展马球运动的盛况。马球运动有益于参与者的身心、骑术和技艺的锻炼。据文献记载,唐代的历朝皇帝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都是马球运动的提倡者和参与者,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专门颁诏,令将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课目之一。

唐代打马球风行一时,不仅成为帝王和贵族阶层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而且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文献记载,当时相邻的渤海、高丽、日本等国都有与唐王朝进行马球竞技的描述。现藏故宫博物院的的《便桥会盟图》(辽陈及之绘制),有一专门描绘唐、突厥两国进行马球比赛的场面。画面以唐太宗李世民与突厥可汗颉利,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于长安城西渭水便桥会盟之事实为背景,画中,数名骑士策马持杖争击一球,场面颇为热烈、壮观。直至宋、辽、金时期,朝廷还将马球运动作为隆重的“军礼”之一,甚至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仪式与规则。

唐朝这边为了让金城公主出嫁办的轰轰烈烈,来彰显大唐国威,唐中宗亲自任命了送亲使,护送金城公主入藏,自己亲自把金城公主送到郊外。公元710年正月27日,唐中宗设宴款待王公大臣和吐蕃迎亲使者,举行了隆重的出嫁仪式。唐中宗为了不让金城公主嫁到吐蕃之后受委屈,他还亲自叮嘱吐蕃迎亲使者。说金城公主是自己的掌上明珠,你小舅没有受过任何委屈。还给吐蕃使者讲了个故事,在金城公主八岁的时候,有个宫女不小心打破了她心爱的梳妆镜,这个宫女被驱逐出宫。现在公主即将远嫁到吐蕃,如果在那边受了什么委屈,也没有人为她撑腰了。说完这些话之后,又用半带威胁的语气告诫吐蕃使者,金城公主年幼无知,如果不是为了两国邦交的话,自己是真不舍得把公主远嫁,公主嫁到吐蕃之后,希望你们的赞普一定要好好对待公主……

送亲的队伍中有很多大臣和诗人都擅长诗词,唐中宗让他们写诗来纪念这个伟大的时刻。崔日用即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道:“圣后经论远,谋臣计划多。受降追汉策,乐馆计戎和。俗化乌孙垒,春生积石河。六龙今出饯,双鹤愿为歌。”阎朝隐满怀离情地吟道:“舅甥重亲地,君臣厚义乡。还将贵公主,嫁与耨檀王。卤簿山河暗,琵琶道路长。回瞻父母国,日出在东方。”随即,李适也吟道:“绛河从远聘,青海赴和亲。月作临边晓,花为度陇春。主歌悲顾鹤,帝策重安人。独有琼箫去,悠悠思锦轮。”

张悦、崔是、李峤、韦元旦、徐彦伯、马怀素、徐坚等人也相继唱和。尤其是徐坚和道:“星汉下天孙,车服降殊蕃,匣中词易切,马上曲虚繁。关塞移朱帐,风尘暗锦轩,箫声去日远,万里望河源。”仿佛让人置身于凄凉离别的长亭外、古道边,一股离别的愁绪直涌心头,让人依稀看到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景象。

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唐中宗还专门下令把一个县的名字改成金城县。并且下令赦免金城县死刑之下的全部罪行,还减免了老百姓的徭役,赋税一年。最后金城公主在沪青队伍的护送下,就像当年文成公主入藏一样,和亲队伍浩浩荡荡地顺着向西域前进的道路行驶证。这次的和亲队伍中,能工巧匠比文成公主当年入藏的时候携带的人更多。这些人还带了大量的工艺书籍,还有宫廷当中用的各种器具和数万匹绫罗绸缎。吐蕃方面,为了迎接京城公主,也做了大量的准备。赤德祖赞和她的祖母赤玛伦命令大臣们会盟,然后派专人准备金城公主入藏之后的事宜。

金城公主一行队伍到达后,不过人民热情的献上了哈达,雪域高原上笼罩着欢庆喜悦的氛围。公元711年,唐朝派使者到吐蕃,再次册封金城公主为长公主,并且把河西九曲肢体作为金城公主的嫁妆,也就是中原王朝习惯上给公主的汤沐邑,这份大礼对吐蕃来说非常奢侈。唐朝和吐蕃在西北边境争夺了几十年,没想到这次娶了一个唐朝的公主,就能轻轻松松的得到这些土地。但是大唐的君臣都感到非常舍不得,但是为了表达对这次和亲的重视,还有将与吐蕃搞好关系的心情,这份大礼不得不献出去。此后唐朝和吐蕃双方使节来往频繁,从公元710年到公元713年,史书上记载的吐蕃使节到唐朝就达九次之多。原本双方还商量举行会盟,但是因为双方不断发生战争,会盟的事情一直没能实现。金城公主再次扮演唐朝和吐蕃和平的使者,并最大努力维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吐蕃专门派使者到长安祝贺,唐玄宗在武德殿亲自接见了吐蕃使者。713年,赤玛伦去世,金城公主在第一时间就派人通知了唐朝方面,唐玄宗派李敬持节前往吐蕃调唁。唐玄宗也经常牵挂着这个远嫁吐蕃的妹妹,时常和身边的大臣谈及当年兄妹深厚的情谊。714年,唐玄宗非常想念金城公主,就派使者替他去看望金城公主。尉迟瑰带去了唐玄宗亲自书写《赐金城公主书》:“金城公主,远降殊方,底宁蕃落,载怀贞顺之道,深明去就之宜,能知其人,而献其款,忠节克著,叹美良深。所进物等并领得。今寄公主多少信物,至宜领取,所请物并-依来奏文。”兄妹情深,跃然纸上。

716年,已经出嫁六年的金城公主向唐玄宗上了《谢恩赐锦帛器物表》,感谢皇帝的赏赐与挂念,并加以问候,同时贡献了金盏、羚羊、衫段、毛毡等礼品,希望唐蕃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717年,金城公主再次上表唐玄宗,希望皇帝哥哥念在远嫁吐蕃妹妹的情分上,答应吐蕃方面请盟的要求。718年,赤德祖赞亲自派遣使者前往长安上书唐玄宗,希望为了唐蕃两国百姓安居乐业,不再兵戎相见。在信中他多次以“甥舅”相称,希望能够互相谅解,和平共处,言辞恳切。其实我个人认为,除了唐玄宗真的记挂兄妹之情之外,他也想通过加强和金城公主的来往来加强唐玄宗和金城公主的关系,让金城公主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和平使命。

吐蕃多次派人表达请求会盟的诚意,又加上金城公主也从中说和。所以在公元719年,唐玄宗亲自接见了吐蕃使者,唐玄宗和皇后给吐蕃赞普,以及他的家人很多赏赐,表示皇恩浩荡,但是还是没有同意双方会盟的事情。

730年,吐蕃又派人来长安表达会盟的意思。但是这次唐玄宗更加不会同意,因为前不久,吐蕃国内有人警告过唐朝边境守军,如果唐军胆敢踏入吐蕃边境半步,吐蕃大军一定不会放过唐朝。甚至要出兵攻入长安,生擒大唐皇帝,把皇室成员全部抓来做吐蕃赞普的奴隶。这些话说的很难听,传到唐玄宗那里,怒不可遏。他觉得吐蕃这种行为不可原谅,但是吐蕃仍然不停的派人在长安游说唐朝的大臣们,来促进双方会盟。

忠王府有个咨询官名叫皇甫惟明,他认为当时赤德祖赞不过年仅18岁,他应该不可能写出这么无理的信件,放心,很有可能是吐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伪造的。然后他就利用奏事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禀告了唐玄宗。唐玄宗听了他的话后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有些道理,因为有些人就是靠战争大发战争财。很可能有一些吐蕃边疆为了利用战争发财邀功请赏。而且双方连年战争,唐朝这边也损失很大。国库已经难以维持,不如借着探望金城公主的机会,跟吐蕃和解,让吐蕃臣服大唐,双方重归于好。唐玄宗派使臣出使吐蕃,促成这件事情。

赤祖德赞对于唐朝,使者的到来表示十分欢迎。他还带使者参观了所有从唐太宗以来颁发给吐蕃的诏书和律令,表示吐蕃方面的诚意。他又派出使者跟随皇甫惟明一起到长安朝贡,还给唐玄宗写了一封亲笔信。外甥(赤德祖赞自称)和祖上松赞干布都娶大唐公主为妻,于情于理都属于一家人,理应和平相处。但是安西都护张玄表却屡次出兵攻我国境,杀我兵民,破坏唐蕃关系。我内心一直对大唐深怀敬意,深知尊卑贵贱礼仪,丝毫不敢怠慢,只因为边地将领们的互相攻伐,致使舅舅(指大唐)对我误会加深,外甥屡次派使者前往京城朝见,希望冰释前嫌,无奈总被舅舅的边将阻拦,一直未能成行。今天很高兴看到贵国使者远道而来探望公主,外甥实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如果能够恢复文成公主时期和和睦睦的一家亲关系,外甥死而无憾。

这封信唐玄宗看完之后非常感动,认为这是赤德祖赞发自肺腑的话。吐蕃的使者趁机提出金城公主希望唐朝能够赐予吐蕃《毛诗》、《春秋》、《礼记》这几部书。唐玄宗还专门把这个问题交给中书省,让大臣们讨论。最后门下省尚书裴光庭等人认为,这次唐朝和吐蕃重归于好。如果我们能借这个机会把这些书籍赏赐给吐蕃,让他们利用这些书籍提高文化素养,也让他们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来加深对大唐的认同感。唐玄宗听从了这个意见,批准了吐蕃的请求。此后吐蕃还经常已经成公主的名义朝贡,派遣贵族子弟到唐国子监留学。公元731年,唐玄宗让当时的外交官员崔琳出使吐蕃,还亲手书写了一封给吐蕃赞普的信,来表达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友谊。

公元740年,金城公主因病去世。唐玄宗得知这个噩耗之后,非常悲痛,下令废朝三日,来带领百官为金城公主焚香举哀。

说起洱海地区,我们会想到云南的美丽的景色,但是在当年的时候,那里还充满着尔虞我诈和刀光剑影,在后面的部分,我们还会专门写一部南诏国史。

唐朝初年,洱海地区有六个部落,称为六诏。南诏属于六诏中的一个部落,原称为蒙舍诏,由于它处于诸部落的南方,因此又被称为南诏。南诏在诸部中经济实力是最强的,是其他部落学习的对象。经济决定一切,在强大的经济后盾下,早在吐蕃势力进人洱海地区之前,南诏就开始了对四周的扩张。兼并了唐朝的洱海诸属部后,南诏的统治者无意中发现他们已经具备了兼并其他较大部落政权的实力,于是野心也极速膨胀,加快了统--洱海其他五诏的步伐。

由于南诏距离吐蕃比较远,所以说双方的联系不到,也没有多少利益冲突。而且这个时候唐朝和南诏一直保持着从属关系,唐朝皇帝经常册封南诏国的首领。本来唐朝的统治中心距离南诏已经很远,双方也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但是伴随着吐蕃野心越来越大,不断对外扩张,一步步的向洱海地区逼近。有一些部落害怕吐蕃的大军,没有抵抗就纷纷背叛唐朝,投靠了吐蕃。南诏作为唐朝的属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唐朝承担平叛的责任。当然南召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也想这借这个机会成为洱海地区的霸主。为了赢取唐王朝的信任和支持,南诏很自觉地承担起了这次平叛的重任。唐朝对南召的表现非常满意,从此南诏国就成为唐朝,在西南地区抵御吐蕃和笼络诸蛮的代理人。

获得了唐朝的支持以后,南诏国先后兼并了两诏,然后又打败了依附于吐蕃的三诏联军,南诏国统一了洱海地区,成为了西南霸主。为了表彰南诏首领皮罗阁,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从此刻开始标志着南诏国政权的建立,唐朝和南诏进入了蜜月期。公元739年,南诏国把都城迁到了太和城,也就是现在的云南大理古城南。唐朝扶植南诏在西南地区抵抗吐蕃的目的达成,南诏统一了洱海地区,随后,就开始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驱逐盘踞在洱海地区的吐蕃势力,吐蕃一步步败退,最后退守于现在的云南洱源一代。

吐蕃要想在洱海地区扩张势力,就必须解决南诏。但是南诏国和唐朝关系友好,很难对南诏国下手。只要南诏和唐朝的关系不出现什么偏差的话,吐蕃就很难找到机会下手。但是没有想到,很快就让吐蕃找到了机会。唐朝河南照的关系,因为张虔陀事件发生转变。

张虔陀,云南太守,该人阴诈好色,也正是因为他的好色断送了唐朝与南诏多年的友好关系。新任南诏王阁罗凤经常前往太守府与张虔陀商谈政事,有时候会携带自己的美妃一同前往。这位美妃的确长有一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张虔陀第一次见到她,就深深地被其美貌所吸引。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貌美的女人,一头长长的乌黑秀发犹如春风和着细雨撩拨着他那颗骚动的心。冬日的骄阳洒落在她柔美的后背,恰与灰蓝色的高墙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给风姿绰约的她平添了几分妩媚与飘然;张虔陀呆呆地盯着王妃,魂魄早已离体而去,好似木柱一样定格不动。直到手下高呼王爷驾到,张虔陀才从梦幻中醒来,恍如隔世的感觉他终于尝到了。

南诏国王带着妃子离开张虔陀的府邸之后,张虔陀就陷入了单相思。张虔陀竟然不自量力,他认为自己身为唐朝的云南太守,只要开口向南诏国王提出请求,他一定不会不答应的。云南当地的官员都知道云南太守是一个好色之徒,但是谁都没想到他竟然打起了南诏王妃的主意。张虔陀派人带话给阁罗凤,希望他能把自己的王妃让给自己,他一定会在唐朝皇帝面前多多替他美言。阁罗凤听完这些话之后火冒三丈,拒绝了张虔陀的无理要求。张虔陀仍然不死心,三番五次的派人到南召国,请求南诏王让出王妃。都被阁罗凤言辞拒绝,气急败坏的张虔陀非常愤怒,就派人去辱骂葛罗凤。还让人四处散布南诏国王四处招兵买马的消息,像唐朝皇帝污蔑格罗凤想谋反。格罗凤决定先发制人,公元750年,南诏军队包围了云南太守府,张虔陀被杀。

唐朝政府得知张虔陀被杀的消息,立刻下令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出兵南诏。阁罗凤听说唐潮要派大军前来征讨,马上派使者到唐朝请罪,并且说明了前因后果。还威胁唐朝说如果不归还俘虏的南诏士兵的话,南诏就会举国投降吐蕃。那件事情发生之后,吐蕃早就瞅准机会派人去联络了葛罗凤。没想到唐朝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言辞拒绝了南诏国的请求,还扣留了使者,率领兵马到了太和城下。如果唐朝退一步答应了南诏的要求,也许此后就不会闹得那么僵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阁罗凤果然率领全国军民归附了吐蕃。这是鲜于仲通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唐朝大军被吐蕃和南诏联军打败了。从此之后南诏就加强了和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

吐蕃赞普赤德祖在宰相向亲自携带厚礼到南诏国,跟南诏国结为兄弟之国。从此吐蕃和南诏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公元752年,赤德祖赞册封阁罗凤为赞普钟南国大诏,南诏国的大小官员都得到了提升和奖励。格罗凤和吐蕃盟誓,表示自己愿意为吐蕃永远镇守南召之地。

从此之后,吐蕃在中国西南边陲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吐蕃在西南地区和唐朝的争夺战中暂时宣告胜利。

生活感悟:常言道:“尽信书不如无书”,在一定情况下确实如此。书本给出的规范,总是一些抽象的定律和原理,而具体的生活情境却无限复杂,用知识指导生活,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也需要诸多创造性的中间环节才能有效实现,否则,知识的规范将使人手足无措。

中国民间有个笑话,讲的是秀才过河沟。如何跳过小河沟?秀才翻开书本,只见书上写道:“单脚起,双脚落,一跃而过。”秀才按此实践,却跃进了小河沟里。

这正是人们对“书呆子”的嘲讽,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这个笑话仍然很有现实意义。

人活在世上,实践经验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但是产生理论知识的源泉,而且有些精深的技艺是难以从书本上得到的。当然,忽视书本知识,排斥间接经验,百目地将书本知识概视为槽粕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好的一面。每个人的好在不同的方面,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闪光点如种子,如果辛勤耕耘,总有一天会成长为参天大树。每一个自然人,要善于在自己身上找到闪光点,再用放大镜放大一下,让自己看到希望,然后再努力拼搏。

作为成人的我们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的长处所在,并且知道自己该如何发挥它,并知道不能做什么,这些都是我们人生持续学习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当我们只注重别人的时候,不妨转一个角度,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或许我们就会看到自身也有可贵的亮点。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把握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瞪大眼睛去发现。

如果我们想脱颖而出,不想永远做一个平庸之辈,我们一定要勇于充分发扬身上的优点。当到达了一定程度,别人也会把你的弱点给忽视了,你就会变成一个相对有成就的人。例如,善于绘画的人说不定会成为未来的艺术工作者,甚至是有名的画家;善于唱歌的人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位音乐工作者,甚至是著名的歌星...之,我们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就好像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座宝库,只要那些做教师的善于发掘的话,就一定会发现他们的光彩,就能使他们走向知识的殿堂,会使他们的知识渊博起来。

如何发现自己的亮点呢?对于一个神父或牧师来说,当做--件重要事情的时候,他们必须在事前写下预测的结果,几个月,甚至更长或更短的时间内,他们会将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他们自己会很快明白,他们在哪一方面做得好,他们的长处在哪里。同时,他们也知道了自己不能做或不擅长的事物。有很多人遵守了这个规则几十年,能够显示出一个人的长处,它的结果对个人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能知道在哪方面应该改进和提高。清楚以后自己应该怎么去做,哪些事情不适合做等等。当我们在行动时,将自己的长处和打算如何克服短处的步骤列出来,以想尽各种办法克服。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要想成为一个拥有金刚钻的人,就一定要勤奋修炼,一般人的智商相差无几,在此种同等条件下,唯有勤练才能获得生命的厚重,也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因为真本领是靠汗水修来的。

所以,我们要勇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客观地审视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长处上,并把它充分地发扬光大,这样做可以发现自身的缺陷,将自己纳人正常轨道上来。然后我们做我们最擅长的工作,结果,它一定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