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蛮族简史那些事儿 > 163、第二章 藏族起源 第一节 猕猴…全文阅读

第二章藏族起源

第一节猕猴变人的传说和古老的土著传奇。

梦中得鹿本无心,觉后人亡只见金。水出吐蕃分黑白,地穷全蜀隔幽阴。枯肠正伴空城雀,白首更为梁甫吟。急求贾傅今宣室,谁赋伤谗屈子文。

由于青藏高原吸收了很多外来文化,也就造就了关于藏族起源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关于藏族的起源,有传说说来自于神秘的大卵,还有人说是猕猴变人,还有人认为是南下的西羌,更有人认为是北上的佛陀,那么到底藏族人是如何起源的呢。

要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首先就要从它的起源谈起。藏族人的起源同样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在遥远的古代,关于藏族人的起源就已经展开了讨论,其中就有好几种学说,里面不乏夹杂着神话等等。越是把一个民族的起源融入了神话色彩,往往追溯他们的起源就更加困难。无论藏族人来源于哪里,最终藏族人在青藏高原谱写了一曲曲高歌,这就无愧于高原人的诞生,在这里我们简单提及一下关于藏族人起人的几种学说。

其中我们要提及的第一个关于藏族起源的学说,就是猴子变人的传说。当族人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而且他们生趣活泼的给自己的起源编织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个传说是藏族一切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从这里开始讲述。

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在高原上还没有人类生存,只有动物在这里出没。当时西藏山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丛林茂盛。在雅隆河谷中有一个叫穷结的地方,山上住着一只猕猴。这只猴子遇到了罗刹女,并且跟他结为夫妇,还生下了六只猴仔。为了让侯仔生存下来,老猴子把六只小猴送到了树林中,过了三年之后,这只老猴子到树林里去看望自己的六个孩子。发现这里已经有了500多只猴子猴孙,但是由于这里果实有限,已经限制了猴子的生存和发展。这些猴子一个个面黄肌瘦,老猴子看了之后非常忧伤。就把这些猴子带到了一处长满野生谷类的山坡,让这些猴子以后就吃这些东西。生活习惯发生变化之后,这些猴子的体貌特征也开始发生变化。他们身上的毛渐渐变短了,尾巴也开始一点一点变小,直到最后消失。又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他们有了语言,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批人类诞生了。

这个传说影响了藏族上千年,信仰佛教的人们对这个传说尤为喜爱。在他们的精心编织下,又给这个传说披上了更加华丽的佛教外衣。然后就成了另一个佛教里的藏族起源版本,这个传说记载于《西藏王统记》。

观音菩萨为一只灵异的猕猴(一说为猕猴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授戒,使其往藏地修行,于是这只神猴便在扎若波山洞中潜心修行。当地居住着一个罗刹女,她对这只神猴一见倾心(在传说中她同猕猴的缘分是早已注定好的)。为了得到神猴的爱情,她绞尽脑汁,先是作出各种媚态相引诱,但猕猴谨记戒律,不为其所动。引诱不成,她又变成一位身着华服的女子请求猕猴和她结为夫妇,这对猕猴仍然不起作用。不得已,罗刹女使出了最后的招数——以死相逼,她对猕猴说:“如果你不和我结合,我就死在你面前。”出人意料的是,神猴仍然无动于衷,“逼婚”计划又惨遭失败。事情至此,似乎没有什么能改变猕猴一心向佛的决心,但是事情在罗刹女一番声泪俱下的哭诉中有了转机。

罗刹女知道猿猴心系众生,你就抓住他的软肋。对他哭诉道:“如果你不与我结合,我日后必定成为要么的妻子,一天就能杀害成千上万的生灵,还会生产下无尽的妖魔,到那时候雪域高原上就会成为妖魔罗刹的世界。”这只猕猴听完罗刹女这番话之后,就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如果答应了罗刹女,也就意味着违背了佛门的清规戒律。但是如果不答应罗刹女,青藏高原地区就会面临很大的灾难。在这个难以抉择的时机,猕猴决定去请示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同意了猕猴和罗刹女的姻缘,让他们结为夫妻,承担繁衍人类的重任。

后面的事情又回到了上面记载的传说当中,猕猴和罗刹女生了六只猴崽子。佛家把这六只猴仔说是六道有情投胎转世而来,所以他们性情各异,性格,相貌和习性都不一样。老猕猴把它们放到了森林里,那里果实充盈,让他们在森林里生活。过了三年之后,这只老猴子去看望他的子孙,发现这里的果实已经不够猴子们吃了。这些小猴子生活的很惨,食不果腹。老猴子看了以后非常心酸,就又来向观世音菩萨求救。观世音菩萨从须弥山缝间,取出了青稞,小麦,大豆和大麦等等农作物,并且在这里播种下来,从此这里就长满了不中自生的谷子。这些猴子吃了这些谷子,体貌特征慢慢发生变化,也开始会说话了,也就意味着猴子开始向人转变。

这个经过佛教加工的传说,比第一个传说更加完整和丰富。猕猴甚至变成了受戒的神猴,他是在观音菩萨的指示下,才跟罗刹女结为夫妻,然后承担繁衍人类的重任。他们两个的姻缘,因为有了观音菩萨的支持,所以被看作是上天的旨意。猕猴和罗刹女生下的六只猴崽,分别代表了人世中各色各样的性情,工会善良,勤奋,暴力,贪婪,嫉妒等等,也代表了善恶两种不同的人性。其中那些代表人类完美的性情,属于虔诚修行的猕猴的性格。那些有缺陷的人格属于罗刹女的种姓。自从有了这个传说,高原上的一切都被看作是上天的馈赠,是由于佛的慈悲和怜悯。这个故事助长了这个传说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以至于这个传说在藏族的史书,甚至布达拉宫和各处建筑的壁画上都对它着加描绘,把整个猕猴变人的过程展示出来,体现了这个传说在藏族人民心中深得人心。

这个传说对于藏族的先民来说,津津乐道深得人心。但是到了伟大的吐蕃时代,翻阅他们的历史典籍,很少会发现这个传说在吐蕃时期有着深远影响。所以开始有一些研究者对这个传说的时间性提出质疑,认为他应该出现在公元11到公元12世纪之间。有一些反对者们认为这个传说非常古老,他们的反对理由是因为在遥远的上古时期,一直到后来的唐朝时候,吐蕃人一直用羊、狗和猕猴从事祭祀活动,其中有一本非常古老的藏文史书,里面也记载吐蕃是猕猴的子孙。包括后来在西藏出土的一些文物上有很多猴子的装饰,也可以看得出来猕猴的传说历史十分久远。那么为什么这个传说在吐蕃时代没有大肆宣传呢,恐怕因为在吐蕃王朝时期,君主们都宣称自己的权力来自于上天的授予,君权神授的观念显然要比猕猴变人实用的多,所以在伟大的吐蕃王朝时期,这个传说很少记载。

经过历代学者的剖析,这个传说渐渐被还原回了本来面目。猕猴是在高原上以农耕为主的部落的象征,这个部落可能来自于高原东部的横断山区。罗刹女象征着相对落后的藏族腹地的代表,它们两者的结合是部落之间联谊的结果。显然猴子的地位比罗刹女高,象征着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至于为什么用猴子作为自己的祖先,这是因为猴子是这个不足的崇拜对象。

很可能在很久很久之前,高原上有一个气候湿润,森林茂密的地方,有个以农耕为主的部落,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沃土,到达了青藏高原的腹地。这个地区相对落后,在这个地方两个氏族相遇了。然后他们结合到一起在这里繁衍生息,并且运用先进的技术耕种劳作。

其实一个传说到底包含着多少真实,我们不得而知。包括藏族人民心中也知道,猕猴变人终究是个传说,但是他之所以在藏族人民之间有着广泛的流传。恐怕是因为藏族先民宁愿相信在远古时期,青藏高原上就已经有了人类的足迹,他们并不只是外族迁徙而来。

经过后世的不断验证,藏族起源于本土的想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西面从阿里开始,东面到达昌都,北面从那曲一直到达南面的定日和墨脱,这如此广大的地区都发现了人类遗留的痕迹。根据考古发现,大概在3万年前青藏高原上就已经有人类出现。到8000年到5000年之前,人类的活动已经十分广泛,那时候这里还是个森林密布,气候温暖湿润的地方。猕猴传说中这只猕猴演示生存在这一地区,直到现在这个地方还有很多猕猴繁衍生息。所以猕猴变人的传说在这里出现并不让人感到稀奇。

在所有关于藏族起源的这些传说当中,猕猴变人的传说流传最为广泛,并且深得人心。这个猴子是祖先的说法,并不是藏族人特有的,在藏缅语系的18个民族当中都有类似的传说,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个传说在藏族有着比其他民族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一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藏族百姓认为自己是猕猴和人结合繁衍而来的后代。他们甚至认为在泽当的拉日山上的一个山洞,就是当年猕猴修行的山洞。在这个地方的一个山坡,就是当年猕猴带领小猴子们采食野谷的山坡,并且后来把这里变成人类播种的第一块田,盖的第一间屋子。

也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口耳相传,神话传说似乎越来越被世人所相信。其实这一传说,与科学无关,或许这只是一个族群对于自己起源的美好想象,这种想象在我们汉族人当中,也是存在的。藏族的百姓对于当年那只虔诚修行的猕猴,就是他们祖先的说法深信不疑。

除了猕猴变人的传说之外,藏族的卵生说也是高原上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起源传说。这个传说在苯教文献《什巴卓浦》中有着很详细的记载: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叫南喀东丹的国王,他有木、火、土、铁、水五种物质,这五种物质除了铁之外,和中国的五行一样。法师赤杰曲巴(藏族的创世神)将五种物质放入自己的体内,然后轻轻地发出“哈”的声音,由此出现了风。当凤像光轮一样飞速旋转的时候产生了火。风越来越强,而火也越来越旺,这时候热气和冷气相遇产生了露珠。在露珠上产生了微粒,风吹着微粒到处翻转,最后堆积成山。赤杰曲巴就这样创造了世界。后来五种物质的精华凝成两枚卵,一枚发亮,一枚乌黑,发亮的卵呈方形,卵大如牦牛,而发黑的卵形状则像一个锥子,大如公牛。当赤杰曲巴用光轮敲打发亮的卵时产生了光,于是从散布在天空的光中产生了托塞神,而从下射的光线中产生了达塞神。卵的中心则生成了一个白人一斯巴桑波奔赤,他是现实世界之王,有一头青绿色的头发,在苯教文献中他还有一个名字叫“斯巴坚波”,意思是“宇宙之父”。而黑卵被格巴梅木那波放在了黑色王国,黑卵爆炸,黑色的光上升产生了黑暗,黑色的光下沉产生了迟钝。接着从黑卵中跳出了一个满身泛着黑光的人,他的名字叫门巴敦那波,他是虚幻世界之王,他们分别是神和恶魔的法师。雨也从这五种物质中生出,于是大地上有了海洋。风吹过海面,一个蓬状的气泡跳到蓝色光卵的表面,破碎之后,从中生出了一个有着青蓝肤色的女人。桑波奔赤给她取名为曲杰坚谟,意为“宇宙之母”。接着他们结婚了,先是生下了野兽、畜类和鸟类,之后又生下了人类,代代繁衍,形成了高原的先民。

事实上,一个民族关于自身起源的传说在该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中显然应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为传说作为一种世代相传的口承文本,它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不亚于一般的史料记载。同一般史料记载相比,它是一种更为古老真实和更具民间性的史实材料。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民族关于自身起源的传说,作为该民族的一种共同的集体祖源记忆,它在排斥他族、凝聚本民族以及融铸本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方面往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民族的祖源传说往往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与延续性,就此点而言,这类传说与各民族其他类型的民间传说是有较大区别的。此外,从一种较为广泛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任何一个民族关于自身起源的传说,无论多么荒诞不经和包含了多少神话成分,只要它确是该民族自古流传下来的传说,它都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某种能够反映该民族早期生活状态及与其起源有关的某些真实历史内容。而对相当一部分民族来说,他们关于自身起源的传说,往往是该民族历史上代代相传的一种重要的祖源记忆,常常隐含着有关该民族最早生活状态和其起源的某种密码。令人棘手的是,大多数民族流传下来的关于自身起源的古老传说都不是在白式的,而是抽象的、变形的,并被包裹在一片浓厚的神话迷雾之中,令人十分费解。加之由于时代久远以及一些传说在后世流传过程中逐渐被附会走样乃至讹变,所以,要在这些异常古老并包裹着浓厚神话成份的起源传说中挖掘出真实的历史内涵并非易事。

此说最早出现于苯教文献中,称世界之初,有一由五宝形成的蛋,后来蛋破裂,生出一个英雄,他便成了人类的初祖。在14世纪由绛曲坚赞写成的《朗氏家族史》一书中也记载了类似传说,称世间最初由地、水、火、风、空气之精华形成一枚大卵,“卵的外壳生成天界的白色石崖,卵中的蛋清旋转变为白螺海,卵液产生出六道有情。卵液又凝结成十八分,即十八枚卵,其中品者系色如海螺的白卵,从中一跃而出一个有希求之心的圆肉团,它虽无五识(眼、耳、鼻、舌、身),却有思维之心,(他)认为应有能观察之眼,遂出现慧眼;思虑到应有能识别香臭之鼻,遂鼓起嗅香味之鼻;想到应具备能闻声之耳,遂耸起听受声音之耳;思忖到应具有牙齿,遂出现断除五毒之齿;认为应具备尝味之舌,遂生出品味之舌;他欲望有手,遂长出安定大地之手,他希求有脚,遂出现神变行路之脚。总之,一有希求遂立即实现”,后其娶妻生子,遂为庶民众生之始祖。但卵生说被公认为带有明显印度文化色彩。藏学家噶尔美写道:“这一神话(指卵生说——引者)的起源,某些西藏作者认为己找到了。所以,娘若尼玛悦色(1136~1204年)认为,一名被称为‘非佛教徒’并从大食(伊朗)地区来到吐蕃的苯教徒接受了这一理论。几乎在同一时代,另一位作者苯教徒西饶琼那(1178~1241年)也认为这一理论属于印度教教理,尤其属于湿婆教理。此观点(尤其是最后一种)被西方学者们所沿用。石泰安曾具体地解释说,世界系自一卵孵化而出的观点事实上已存在于《摩诃婆罗多》、婆罗门教徒和《奥义书》中了。但我们不知道这种观念是通过什么途径与上述西藏神话结合到一起的。”张云先生也认为:“卵生说则有古印度人《梨俱吠陀》、《百道梵书》和《歌者奥义》中所传‘金卵论’折射的光芒。”由此看来,卵生说同样是受到外来观念影响而产生的,并非出自藏地本土。

这一神话传说在苯教文献中的记载情节大同小异,在《朗氏家族史》中也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

高原的最初也是由五种物质组成,这五种物质的精华形成了一枚大卵而非两枚。之后,这枚大卵的蛋壳变成了天界的白色石崖,蛋清变成了白螺海,从卵液中产生了六道有情。卵液又凝结成18枚卵,其中品者系色如海螺的白卵,从中一跃而出一个有希求之心的圆肉团,它虽无五识(眼、耳、鼻、舌、身),却有思维之心,(他)认为应有能观察之眼,遂出现慧眼;思虑到应有能识别香臭之鼻,遂鼓起嗅香味之鼻;想到应具备能闻声之耳,遂耸起听受声音之耳;思忖到应具有牙齿,遂出现断除五毒之齿;认为应具备尝味之舌,遂生出品味之舌;他希望有手,遂长出安定大地之手;他希求有脚,遂出现神变行路之脚。总之,一有希求遂立即实现。后其娶妻生子,“遂为庶民众生之始祖”。

涉及到高原五种物质的问题其实可以深究到世界起源的哲学问题上,在这里不做赘述。当时的人类由于刚刚觉醒,他们同样对自己的来源和归宿产生好奇。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他们看到鸟从卵中孵化而出,所以也有了人类卵生说这种说法。

这个传说或者说学说同样不是只有藏族人所特有的,这个神话传说很有可能是结合了外民族的神话与本民族相结合产生的。借鉴的对象很有可能是印度,因为在印度神话中,有很多类似的神话传说。

在印度的神话里,历史的最初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辰,当然也没有土地,有的只是无边无际的水,因为在鸿蒙初开时,最先创造了水,之后从水中生出了火,从炙热的火中形成一个金黄色的蛋。这个蛋开始并没有任何的动静,它一直在水上漂浮了很久很久。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从中生出了大梵天,他是万物的始祖,印度的创世神。接着,大梵天便开始了他的创世工作。他首先将蛋壳一分为二,上半部分是天,下半部分是地。为使天地分开,梵天又在中间充满了大气。其次,他又使水中浮出大陆,确定了东、南、西、北的方向,奠定了年、月、日的概念,宇宙就这么形成了。

两者比较一下,可以看得出来,藏族的卵生传说除了卵生这一基本线之外,具体的情节并不相同。这个传说不只在苯教文献中有所记载,在民间也流传很广,而且形式丰富多彩。在这里附上两个流传很广的民歌。第一个是《打狼歌》:

世界形成从头说,鸟在树上说起因。

如挖蕨麻人参果,从边往里无穷尽;

要问世界怎形成,遥远地方有鸟鸣;

声声嚷着“无世界”,无世界的太空中,下了三十八个蛋:六个金蛋飞上天,从此形成上神界;

六个金蛋落下地,从此形成下龙界;

六个金蛋飞中间,从此形成人世间;

一个蛋出一个人,从此世上有人类。

另外一首是流传于林芝地区波密县的《四个鹏鸟蛋》:

世界本无后形成,世界最初形成时,

世界只有如氅大。在此世界正中央,

生有一个如镜湖。在此镜湖正中央,

生有一座箭羽岩。在此箭羽岩之巅,

长出擎天娑罗树。在此娑罗树之顶,

形成四个鹏鸟蛋:一是绿色璁玉蛋,

绿色玉蛋往下滚,滚到底下成了海,

江河之水由此来;一是白色海螺蛋,

白色海螺往上滚,滚到上面成了雾,

绵绵细雨由此来;一是黄色金子蛋,

黄色金蛋变真金,变了真金成金地,

神圣佛教由此来,印度佛教由此来;

一是白色银子蛋,白色银蛋没出窝,

黑头藏人由此生,由此生来由此盛。

藏族卵生说这个传说受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在很多民族都流传着类似的人类起源传说,我们知道这个传说是最不可信的无稽之谈,那么除了这两种传说之外,还有什么传说呢?

生活感悟:也许你经常为自己的未来而苦闷,总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事业,想腾飞而找不到一个最佳.asxs.。有人抱怨自已没有好的背景,有人抱怨自己命运坎坷,有人抱怨自己没有遇到伯乐。

不过我们可以看看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名人”或者说成功者。从小喜欢唱歌的成了歌星,从小喜欢撒谎的成了演员,从小喜欢当头头的成了领导,从小就会理财的发了财,从小打抱不平的成了英雄。

他们之所以成功,实际上是发挥了自己天生的特长,用自己的优势实现了所谓的理想。可能有些人的理想并非如此,他们只是做了自己擅长做的事情而已。

你苦闷自己不能成功,也可能是自己并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最大的优势在哪儿,或者说你了解自己,但是很固执,不愿意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别的又不行,所以你可能永远不能成功。

如果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可能会发现自己最想做什么或者适合做什么,社会上有好多职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你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做自己想做而又适合做的事情。那样,你成功的日子就清晰地展现在你的面前了。

如果你能做自然而来的工作,你就更易于成功。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做适合自己的,哪怕是一份很不起眼的工作,只要能让你发挥天分,你就能成功。福勒不就是从推销刷子开始,最终缔造了一个刷子王国吗?如果你失去了一份没干好的工作,这不是绝望的来临,而是希望的开始。你有希望开始做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每一个人不见得都能认识自己的才能。“知己”如同“知彼”一样,亦非易事。正因为这样,每个人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才目标,都要经过一番摸索、实践。人无全才,各有所长,亦有所短。发现自己就是充分认识自己所长,扬长避短。

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设计自己,从事你最擅长的工作,你就会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