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其它小说 > 世外李源 > 第17章全文阅读

第17章

午饭后,老杨给红火套上犁,说:“咱就在门跟前犁一块地,照看起来方便些,野猪轻易也不敢到这里来。”

明军先犁了几个来回。志远看了一会儿,接过犁把开始学犁地。明军跟在旁边,告诉他怎样控制马,怎样扶犁把。

“手和胳膊要放松一些,用不着使太大的力气。”明军说,“要根据犁地的深浅掌握扶犁把的高度。犁把抬得高,地就犁得深;压得太低,犁头就漂地皮走了。”

志远犁到地头,调转马回头一看,明军犁的地犁沟笔直而且深浅宽窄一致。而自己这行,犁沟歪歪扭扭深浅不一,不由笑了起来。说:“这地真是不好犁,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

“我刚开始还不如你呢。”明军说,“犁上几回,就慢慢逮住窍了。”

志远坚持着犁了几个来回,果然有些进步。

明军说:“好了唐教授,你歇着,我来犁。”

志远甩了甩酸困的手臂说:“那我就去和面洗菜,等一会儿再来。”

志远从灶房里出来,明强正帮着老杨修理一个耱地的耱子。老杨说:“明强,去把大黑拉过来,让它学着犁一会儿地。”

大黑和白云正在桥头附近吃草,明强说:“我已经把大黑训练的差不多了,我喊一下,看能不能把它叫过来。”

“看把你懒的!”老杨说,“驴最奸滑了,知道你叫它来犁地,它能来吗?”

“我就说是要它犁地,看它来不来。”明强笑着说,“大黑,该你犁地了,快些过来,听话!”

大黑听见了,回头望了望,答应似的叫了一声,快步走了过来。乐得明强咯咯地笑,抚摸着大黑说:“大黑,你真乖!你好好学犁地,一会儿我给你吃个大馍馍!”

“哦,你就是这么收买它呀!”老杨说着笑了。

给大黑绑好套头理顺套索,明强拉着它犁了几个来回后,明军说:“好了明强,别牵着它了,看它自己能不能走好。”

又犁了两个来回,明军说:“这牲口很机灵也很听话,它明白自己在干什么。”

“它知道自己犁完地有大馒头吃,这是明强答应它的。”志远拿着树枝,一边给打了滚儿站立起来的红火扫去灰土,一边笑着说。“明军,你休息一会儿,我再练练手。”

明军说:“明强,咱们带的馍不多。你浪费了,咱吃啥?”

“哥,你放心。”明强说,“唐教授把面都发上了,只要你和爹把锅盖做好,下午就能蒸新鲜的软馍馍。剩下的陈干馍,我就用来奖励大黑、白云和红火了。”

“你对它们这么好,怪不得它们都听你的话。”明军说,“我现在帮爹去做锅盖,你帮着唐教授犁一会儿地。你都这么大了,该学学犁地了,农民不会犁地怎么行呢?”

第二天种麦,志远跟着老杨学习撒麦种的方法,也学会了怎样用耱子耱地。

油菜地锄到一半的时候,果真下雨了。老杨说:“种上了麦子,就是下连阴雨咱也不怕了。油菜苗没事儿,天晴了再锄也不晚。天下了咱干屋里的活儿,给唐教授把住的窑洞收拾出来。”

灶房西隔壁也是一个住人的窑洞,里面的家具比较齐全。老杨和大家进去看了看,说:“就打扫收拾这间窑洞,离灶房近,生活上方便一些。这炕边有些破损,找一根木料给换了。把炕面铲掉,用泥重新镘一下。”

明强说:“爹,我发现一个窑洞里有许多木料。咱们做锅盖的松木板,就是我从那里拿的。”

“你姥爷是木匠,说不定就是他老人家攒下的东西。”老杨说着掏出卷尺,“明军,咱量量这炕边的长度。哦,是一丈二,咱带的炕席刚和它般配。明军,你跟明强去给咱找根料来。”老杨收起卷尺,给了明军。

老杨和志远卷起旧炕席抬到外面,在炕面上泼了水,取下旧炕边。不一会儿明军扛着一根红桦木长椽,明强给打着伞回来了。老杨锯掉多余的部分,开始用锛子锛出大致的形状。明强用铁锨铲被水浸湿的炕面,志远帮着明军在门口和泥。泥里加上了带来的麻刀和白灰,又不断翻来倒去地搅拌。

“行了,泥和成了。”明军说,“咱去喝口水,看看我爹的炕边做得怎样了。”

老杨正抱起锛好的新炕边,试着安放,说:“这下正合适,把上面刨光就行了。明军,你去灶房把木匠长凳扛来。”

志远帮明军抬来长凳,明军说:“爹,你歇一会儿,我来刨。唐教授,红桦木做炕边不会变形。你看,这一刨又细又光。”

“明军,谢谢你!我听说扬场用的木锨都是红桦木的,做炕边肯定更没有问题。”志远说,开始帮老杨和明强打扫炕上铲下的泥土。

老杨对志远说:“你看这炕面,用的都是石板。石板炕经久耐用,烧过后炕热的时间长。即便有段日子不烧,也不会像土炕那样返潮。”

志远说:“这里样样都离不开石头,石桥石炕石窑洞。”

“你说对了。”老杨笑着说,“罐楼下的那个麦场,就是用石板铺成的。平展展的,真漂亮!碾场前把它扫干净,碾下的麦子一点儿灰土都不沾。窑门前的那条石板路,连接着每个窑洞和水渠,所以这里下雨天不用穿胶鞋。”

明强说:“石窑沟这么好,怪不得我娘时常念叨这里。”

明军清理了一下卡在刨子里的刨花说:“娘也时常说,石窑沟啥都好,就是野猪太厉害。”

“的确是这样。”老杨说,“听老辈人讲,先前那位大官走的时候,留下了几户人看守这地方,但后来被野猪赶跑了。以后还有人来这里碰运气,但都没站住脚。”

明强说:“爹,人多都把野猪没办法。唐教授一个人,怎么能对付得了野猪呢?”

“唐教授一个人好说。”老杨说,“我和你娘都商量好了。种下的粮食够唐教授吃,那当然好。如果野猪把粮食全糟蹋了,咱就给唐教授送口粮。那次去马场,你四爷和我也提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支持我和你娘的想法。”

明军说:“野猪是有几年特别的疯狂和厉害,这几年野猪就不是太多。再说唐教授是好人,山神爷会护佑着唐教授的。”

明强说:“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

志远说:“四爷说种的粮食越多,对野猪群的吸引越大。我种的少,也许野猪轻易不来了。杨叔,你们忙着,我去做饭。”

饭做好的时候,父子几个已经安装上了炕边,镘好了炕面。而且掏了炕灰,疏通了烟囱。

吃饭的时候,老杨对志远说:“你们城里人爱干净,明军说那个存木料的窑洞里木板不少。等吃了饭,我和明军给你箍个洗澡的梢桶。”

“杨叔,太感谢您了!”志远说,“我们农场就是用大梢桶洗澡的,很舒服。”

明军说:“爹,那窑洞里还有一个很大的旧梢桶,咱也给修一修,以后唐教授要烫洗个东西就方便了。”

老杨说:“行。干完了这些,咱再把家具和门窗都检查一下,看有没有该修理的地方。”

修补了家具门窗,对窑洞上下进行了彻底的打扫。铺好新炕席,贴了一溜年画当墙围子。窗格糊上了雪白的窗纸,还贴上了一些红色的窗花。

“收拾得太漂亮了!”志远说,“在深山老林里,这简直太豪华了!”

“我看能当新房。”明强笑呵呵的说。

“按说唐教授的年龄,早该结婚了。可是眼下这情形,唉——!”老杨说,“天开始放晴了,锄了剩下的油菜地,修理了罐楼,有两三天咱就该走了,就剩下唐教授一个人了。”

志远说:“杨叔,您放心,我会习惯的。再说了,还有小花和大黑陪着我呢。”

“一到太阳快落山,就要把大黑拴到饲养室关好门。”老杨说,“每天下午割些草放到槽里,牲口夜里没草不行。转眼冬天就到了,要给大黑准备一些过冬的干草。”

“爹,这些我四爷都给唐教授叮嘱过了。”明强说,“我四爷说,叫咱们把做醋的方法教给唐教授,就不用远路上往这里带醋了。”

“你四爷考虑的对。”老杨说,“醋是水物,重还不好带。我看灶房里你姥姥、姥爷留下的醋缸好好的。做醋不难,唐教授这么聪明的人,一教就会。下次我和唐教授见面,带上醋曲、麸子、麦子和黑豆。”

“我们农场就是自己做醋。”志远说,“我给帮过忙,大致了解做醋的方法。”

“那这问题就好办多了。”老杨说,“醋做好了,给里面腌些蒜和洋姜,醋会变得更酸还有香味,也不容易坏。蒜种和洋姜咱们带的都有,一会儿你做饭的时候,我们就去给你整理出一块菜地,把该种的都种上。”

明军说:“爹,明天你和明强先锄着油菜,我领着唐教授去认几样药材。这里多年没人来,药材肯定不少。唐教授认下几种药,有时间挖一些,也算是个经济收入。”

“嗯,这想法不错。有个事干,一个人也就不心急了。”老杨说,“你们没来过这里,别钻到山沟里走远了。万一迷了路,你们就顺着流水的方向走。这样就可以回到小河边,找到回家的路了。因为我知道,这方圆一带的大小水沟,除了仙子岭那面,最后都流到了咱这条小河里。”

“听杨叔这样一说,我以后外出就不怕迷路了。”志远高兴地说。

第二天早饭后,明军拿出两把药镢。这是一种像小十字镐一样的工具,一头是斧,一头是镢,是跑山药农所必备的。既是工具,也是防身的武器。

明军把其中的一把新药镢给了志远,说:“唐教授,这是我给你准备的。这把儿是白杏木,不磨手还结实耐用。”

“谢谢,谢谢!”志远说,“我跟你当徒弟,还要你送我工具。”

“这不算什么。”明军说,“你教我和明强学文化,那才是最大的帮助。我娘都说,要我好好报答你。这把短刀,是咱这一带最有名的铁匠打的,你随时都把这挂在腰带上。在山里跑,没这个不行,以防万一。”

“这刀鞘刀把做工真精致。”志远说,“可是短刀四爷已经送了我一把,这把你就自己留着吧。”

“唐教授,你抽出刀看看,上面都刻了字了。”老杨笑了笑说,“明军为这刀费了点儿心思,你收下吧。”

“是吗?”志远抽出刀一看,在镜面一般的刀上刻写着:敬奉唐教授,学生杨明军。“是这样,那我就收下了,非常感谢!”

明军说:“唐教授放心,这匠人很可靠,他不会对任何人提起这事。唐教授,咱让大黑驮上驮筐一起去,挖了药它给咱驮着。”

“行,让大黑一块儿去。”志远说,“带上弓箭,能打下猎物回来咱们改善生活。”

明强说:“我给你们帮忙。”跑过去打开饲养室的大门。

大花和小花先后跑出来,直奔它们的食盆。明强进去解开大黑拉到门口,几个人给它备好驮鞍架上驮筐。

两个驮筐的里侧,都有一根预先绑好的绳子。四爷告诉志远,这是用来绑大弓的。使活扣绑在驮筐上,用起来得心应手。志远绑好一把大弓,又拿出一袋箭挂在驮筐前面。

志远说:“杨叔,也许我们回来得晚,所以中午的菜我都炒好了,面条在案上的笼布下。”

“你考虑得真周到。”老杨笑着说,“你放心,我和明强下个面还都能将就。你们还是尽量早些回来吧,认识几种药材就行了。”

志远背着水壶手提虎叉,和明军都戴着草帽,大花和小花跟着,向着小河上游走去。

走了一段路,明军见志远一直拉着大黑,说:“唐教授,不用牵着它。牲口都灵着呢,不牵它也会跟着咱走。因为它清楚,在山里跟着人它才会安全。而且让它自己走,还能边走边吃一些草。”

“好,那就给它把缰绳绑起来。”志远说。“明军你看,大花跑着在地上闻来闻去,小花也跟着它跑。”

“有可能是它在教小花捉獾。咱们停下等一等,观察一下。”

大花领着小花进了坡上的灌木丛,忽然叫了起来。

“有情况!”明军从驮筐里抓起药镢向坡上跑去。“唐教授,你也跟上来看看。”

志远提着虎叉想紧跟着明军,但有些力不从心。明军上山如履平地,一点儿都不费力。志远竭尽全力,努力跟在后面。大黑不明白出了什么事,慌慌张张地绕道跟了过来。

灌木丛后面,大花把一只肥胖的獾逼在一处山崖下。虽说獾的体形无法和大花相比,但毫不示弱且非常凶猛,不断向大花发起反扑。大花灵活的躲闪着它的撕咬,小花在稍远处虚张声势的叫着。

志远说:“这就是獾?这家伙这么厉害,怎样捉住它?”

明军说:“让狗纠缠住它,人过去用药镢照头上猛击一下就行了。”

“獾这么凶,狗容易受伤。正好大黑跟来了,我用箭射这獾。”志远放下虎叉,拉开活扣拿起弓搭箭在弦。“大花过来,让它跑。”大花刚一躲开,那獾迈开短腿顺着崖跟就跑,被志远轻轻一箭,射得倒在了地上。

明军过去拔出箭,提起獾架在驮筐上,说:“这办法不错,省事得很。”

志远说:“獾跑不快,我看用虎叉也可以。”

明军手握虎叉试了试,说:“这办法我以前还真没想到。黑子和大花跟着我跑山,多少都受过一些伤,以后捉獾我就带着虎叉。只要狗把獾纠缠住,不用下口去咬,虎叉就可以解决问题。”

不远处山崖下的两株植物引起了明军的注意,他拿着药镢大步走了过去。

志远说:“这是中药材吗?”

“是的,这就是黄芪,你来看看。”

志远仔细地观察着,说:“小小的圆叶子,结着小小的荚果,黄芪是一种豆科植物。”

“这两棵都不小,挖起来要费些功夫。”明军动手挖出了一棵,“这么大这么长的黄芪,是很少见的。唐教授,那棵你来挖。离根别太近,不然容易挖断。”在明军的指点下,志远完整地挖出了黄芪。

“唐教授,咱又发现了好东西!”明军高兴地说,向灌木丛走去。“看看这一窝党参,长得多旺!这附近还有许多,这些扯着蔓的都是,咱只挑大的挖。”

志远走上前,看见灌木上爬满了有些像牵牛花一样的藤蔓,大部分叶子已经干枯。上面结着密密麻麻的小小蒴果,有的已经开裂,里面充满着细沙般的黑色种子。那些尚未枯萎的叶子,散发着一种特殊的气味。志远牢牢记住了党参的这些特点。

“唐教授,咱今天把党参王挖到了!”明军兴奋地说,“你看看,这粗细和镰刀把有一比了!”

明军一会儿就挖出了一个深坑,遗憾的是,党参下半部夹在了石缝之中。明军一拽,党参断了,说:“可惜,只得了半截儿。唐教授你看,这顶上的每一个突起或者说是头,就代表它生长了一年。”

志远接过党参数了数,共有三十七个突起,说:“都三四十年了,这可真有些神奇,它生长的时间够长的。”

“这不算什么,我爹挖过一个党参,有八十多个头,和白萝卜一般粗细!”明军说着,用药镢把挖出的土回填到坑里。“深些的坑要埋一下,要不山神爷会怪罪的。”

“应该回填,不然这几棵灌木可能会死掉。”志远说,“大自然对我们如此慷慨,我们当然要尊重和爱护自然环境。”

挖了一些党参以后,志远又在明军的指点下,认识了当归、生地、百合、柴胡等几种药材。看看药材挖的不少了,两个人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在坡上望着下面的小河,望着重叠的山峦沟壑。

明军说:“看这河水的流量,就知道往里面沟沟叉叉的地方多着呢。你一个人在这里,就经常各处转转挖些药材。一来可以散心,二来也有个经济收入。你把药材晾干了,和我爹见面时就让大黑驮上。咱山里的药材,有多少收购站收多少。慢慢的,就能给你攒下不少的钱。”

明军的话音刚落,大花和小花的叫声传来。两人急忙赶过去一看,是大花又纠缠住了一只獾。

“这回我来试试虎叉。”明军说,接过志远手里的虎叉快步上前,一叉将獾刺倒在地。“这办法果然好使。这下好,一面驮筐里放一个,大黑驮着也平稳。”

来到一个山沟边,明军看了一下地形,说:“唐教授,咱试着在这里打一回猎。这沟里草木茂盛,肯定有猎物隐藏。大花赶坡很有经验,让它带带小花。”

“好极了,我也想试试身手,让它们去吧。”志远高兴地说。

明军说:“大花,领上小花赶坡去,从沟老里往出赶。”大花立即兴奋起来,带着小花沿沟边向上小跑着去了。

两个人向沟口的方向走了一会儿,到了沟边几棵树旁。志远说:“这一段沟底比较开阔,远近也合适,咱就在这儿等着。”把弓箭放在身边,两人坐在草地上喝水,大黑在附近安静的吃草。

大花的叫声从远处传来,明军说:“唐教授,做好准备,大花赶到东西了。”

志远拿起弓箭,站在一棵树后看着沟里面。一阵奔跑声传来,几只鹿出现了,志远搭箭等待时机。但那几只鹿很机警,停顿了一下,迅速钻进灌木丛逃到对面坡上去了。但随即奔跑声再次传来,还夹杂着尖叫声。这次是一小群野猪,一直向沟口冲来,个头大小都差不多。志远瞄准射倒了一头,其余的飞奔而逃。随后大花和小花到了,看守在猎物旁边。

“你看,野猪们过了河,跑到对面的沟里去了。”明军说,“咱去坡底下从沟口绕进去,路好走一些。”

下坡进到沟里,大花和小花兴奋地蹦跳着过来迎接。志远抚摸着大花说:“你真能干!今天小花跟着你学到了真本事。”

明军拔下箭在草上擦了擦,说:“看来这是一窝离开母猪不久的小野猪,这个有七八十斤。这样大小的野猪,肉又嫩又香。唐教授,有几点钟了?”

“十一点刚过。”

“这里离家不远,咱们回去吃晌午饭,不用啃干馍了。”

老杨和明强还在锄油菜地,明军喊了一声:“爹,我们回来了。”

老杨抬起头说:“回来得这么早?哦,还打了一个野猪。”

“还有两只獾,药也挖了不少。”明军说,“我们没走出多远,顶多有三四里地。”

志远说:“杨叔,和明强回吧。该吃午饭了,我一会儿就给咱生火下面条。”

抬下野猪,取出两只獾。弟兄两个抬高驮筐,明强说了声:“大黑向前。”大黑快速迈步走开,弟兄两人落下了驮筐。

“把药倒在墙根让晾着。”老杨说。几个人一起把驮筐抬过去倒出药材。“这都是些好东西,都能卖上头等价钱。”

明强拿起那棵大党参,说:“好家伙,这么大的党参!”

“三十七个头呢!”志远说,“这棵党参咱留着,让杨叔杨婶补养身体。”

“我们还年轻,这给我四爸留着吧。”老杨笑呵呵地说,开始分拣药材。

志远分拣着药材说:“这里物产如此丰富,就是咱们种的庄稼都被野猪吃光了,我也可以在这里生活下去。我要感谢四爷教会了我射箭打猎,这对我的帮助太大了!”

明强笑嘻嘻的说:“那天你射到了鹿,四爷可高兴了。悄悄对我说:‘太好了!这下唐教授到了石窑沟,就不用愁没吃的东西了。’”

“你四爷知道石窑沟猎物多,所以教会了唐教授射箭打猎。”老杨说,“你四爷那可是见过世面的人,考虑问题咱一般人比不上。好了明军,你和明强把驮筐抬到饲养室去。吃过饭休息一阵儿,咱们烧水烫洗獾和野猪。”(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