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其它小说 > 首席强宠:异能冷清妻 > 第七百九十四章 虚拟毛笔全文阅读

张老师父子俩就被段书淳引荐到了南宫公公的办公室。南宫公公看到这个面相斯文,不善言辞的张老师,感觉,就好像是古代那些名人的幕僚。这些幕僚说起来好像是黑社会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就是所谓的秘书。秘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职业。

南宫公公上来就对张老师说:“张老师啊,你真好啊,看你的样子,我觉得就像是上帝给我派来的秘书。”

张老师吃了一惊,他知道,南宫公公是当地国学研究会的会长,不是专家也算是学者。不知道这样的专家学者,需要怎么样的秘书,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个秘书。

于是,就奉承道:“谢谢南宫老师夸奖。如果能列入到你们的秘书行业中,那是我非常自豪的事情了。”

结果这回是轮到南宫公公发笑了。南宫公公说:“你以为我是国务院总理吗?这么多秘书?还有秘书团队啊?实话告诉你,我这辈子,还没有真正要过秘书呢。”

张老师更加诚惶诚恐了,对南宫公公说:“老先生的意思是,我可以做你的秘书,然后帮你处理你想要处理的事情?”

南宫公公点点头。他心里面也怕张老师不答应。

因为秘书在中国是一个比较尴尬的职业。有的时候,秘书就相当于是这个人的代言人,所有的作品,甚至思想,都是秘书提出来的。这个时候的秘书,比做徒弟副手还要有用;但是有的时候,秘书却真的就是一个服务人员,和文员、会计、保安一样,只是帮助领导的。

南宫公公怕张老师以为做了自己的秘书,就要降低他的身份,心里面是有一点点敏感的。但是既然张老师没有说什么特别的,也就答应了。

南宫公公对张老师说:“小张啊,其实,什么秘书不秘书的,只是随便说说的。我请你来,就是帮我忙,或者说是我们俩合作合作。就是我对你的电子化教育非常有感兴趣,而且你对我们的国学也很了解。我需要一点点你的帮助。”

张老师说:“好啊,就要随便一点。甚至你可以说你就是我的客户,我给你推荐我们的产品呢。”

南宫公公一看就知道张老师是一个爽快的人。虽然是不善言辞,但是可能因为他嘴巴不经常动,所以比较木讷。但是现代的社会,是吃脑的社会,不是靠牙尖嘴利。所谓的口才,有的时候,都表现成为是在网上聊天的艺术。

南宫公公说:“那就太好了,你有什么东西需要给我推荐的?”

张老师看了一下南宫公公之前的“兰亭序”的课件。他说:“这个就是我发明的。我把古代的字帖,和现代常用的课文,放在一起。用投影表现出来。这样可以节省了我们在印刷时候的纸张,而且还给我们很大的艺术想象空间。”

南宫公公说:“这个发明很好。我又买了你的《滕王阁序》《岳阳楼记》”只要不是儒家经典,我都买了这个艺术品的课件。至于儒家经典,我用的是印刷本的影印版。

张老师点点点头,对南宫公公说:“我觉得你这个美中不足,就是不能够让学生动手。你这么好的艺术品,承载着中国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最重要的实用技巧。你可以做一个虚拟毛笔。”

“虚拟毛笔?”南宫公公问。

张老师从自己的工具包里面拿出一个虚拟毛笔。就是和现在的水写毛笔一样,蘸水就可以写字了。但是他的毛笔,笔毛是用一种特别的材料做成的,笔毛在特定的屏幕上面写字,就可以生成一个好像毛笔写出来的东西。

张老师说:“当然,从艺术的角度上面来说,毛笔是不能被替代的。但是如果我们只能用纸来写字,那么摄影和传导需要很长的工作。但是这个传感就可以立马出现了。”

南宫公公看看,这个,觉得非常有意思。特别是在教写字,字体笔画和结构的时候,如果是在大屏幕上面上课,直接写出来,然后下面每个学生面前的电脑都可以显示一个小小的清晰的字体。这样是再好不过的了。

张老师还说:“这个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站在台上,看到学生的作业,就是动态的,不需要等到学生提交了,才看。那个时候,很多东西都已经写完了,要是比较忙碌的学生,可能自己写了什么东西都不记得。”

南宫公公感激地点点头,说:“果然,张老师见多识广,对这个电器的设计,超过我们一般人了。”

看到南宫公公愉快地接受了自己的作品,张老师别提多高兴了。他和南宫公公的谈话,逐步从当初的教学,转移到了日常生活当中来。

张老师说,自己的老婆死得早,就自己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那时候没有什么书本,就听上一代的人说,读古书可以让孩子聪敏个,就一腔热血,给孩子买了古代的启蒙经典。那些经典,好多字都不认识,就猜着来读,很多都没有解释,他就强迫孩子,先记住,再来询问。

到了后来,才有了电脑。很多人把自己家里面的藏书都上传到了网络上面去。网络上面就有了很多很多的解释,注音什么的。加上网上很多图片还有讲解的视频。于是就和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

其实自己能做课件,说是因为做老师,进行了培训,但是那么多老师都在培训,为什么都没有成为专家?主要的原因是,张老师做的那些东西,都是为了给儿子找材料的时候做出来的。他做这些是因为爱。但是别人做这些仅仅因为单纯的练习。单纯的练习是没有情绪的,所以就做得有限了。

南宫公公还说,非常感谢段书淳对自己的培养。虽然自己年龄上是个长辈,但是没有段书淳的支持和推荐,他的国学事业是不会有今天这样伟大的成就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