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古代小说 > 福宁殿 > 202、二百〇二全文阅读

听到这样的话。

赵世?沉默片刻,抬眼望向易渔。

易渔脸上生出得意, 笑得更是张狂。

易渔是钦佩陛下不假, 甚至可以说是仰慕,但陛下于他而言从来都是镜中月, 他索性利用一番又如何?!他命都快没了!他见这番话说得赵世?沉默起来, 得意地继续道:“她若伤了一根指头,我便叫全天下的人知道你与陛下的事!”

易渔自以为拿捏住了赵世?的软肋。赵世?可是未来的皇帝, 若有了这个污点,才是真正无法真当皇帝!不仅无法当皇帝,怕是还要背上骂名。况且以赵世?与陛下拥吻在一处的情态来看, 赵世?更不愿陛下也染上这些污点。

他看赵世?不说话,愈发肯定心中想法, 再道:“我被关进来前,侍卫说了,我的事儿只能陛下亲自审问。你即便今日来瞧我,定也是陛下的授意!你根本无法左右我的生死!只有陛下能定我的生死!我犯了这么多的罪,左不过就是一个死!但我家中是商户人家, 不为官, 连累不到我的家人!死就死!只是砍头之前, 我也要告知天下之人你与陛下的事!”

易渔越说, 声音越大,他自己反倒真的被说得兴奋起来。

他觉着死又如何,他手上捏着这样的消息,即便死, 他也要风风光光死一回,他的声音说得在牢中甚至起了回声。

他的想法,倒也对了一半。

赵世?未想到易渔竟然知道他与赵琮的关系,此事虽不是他的软肋,却的确不好办。赵琮回来,总要当面审问易渔,总要有人在,易渔已疯,若是口中无遮拦,叫旁人给听到了——

赵世?转身背对易渔,实际在皱眉。

他仅思索片刻,便已做好决断,待赵琮一回来,迅速告诉赵琮此事,私下里了结易渔便是。

他想罢,不发一言,抬脚走了。

易渔见他竟然走了,觉着不可思议。

这是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却竟然不中用?!

易渔的心态至此,彻底崩塌。

赵世?离开开封府的大牢,侍卫毕恭毕敬地将他的刀交还于他,他走出开封府衙,面带微笑,与众人说已当面见过易渔,具体审问只待陛下身子好了便问。

官员也好,百姓也好,在意的不过是宫中不闻不问。眼下见十一郎君将人见了,更是做了保证,他们便放下心来。只等陛下身子好了,好审问易渔。

即便如此,难得遇上这样大的事,京中学子照例为此事奔波。

赵世?在回宫的马车上,一路都在摩挲着手中短刀,眉头紧皱。

仔细想来,易渔这事儿其实还是很难办,哪怕赵琮回来,想叫易渔不胡乱说话,只能在牢中了结了他。只是若在牢中了结他,又如何给那许多人交代?若是不了结他,还能给易渔灌哑药,哑了就什么也说不出来。但是症结也在此,好端端的一个人哑了,又如何给人交代?

赵世?烦不胜烦,不由又想,若是他来当皇帝,他谁的意思都不在意!

他想叫谁死,那就得死,反对他的都得跟着一同死!最不缺的就是能人,死了一个,总会有更多人涌上来。

偏偏这是赵琮,他不能违抗赵琮的意思,更得从赵琮的立场出发,看待、解决这些事情。

赵世?是真不想当皇帝,也是真心不觊觎这所谓皇位。

只是越到这个时候,他越发察觉自己的无力。

权力这个东西,他早已不渴望,他渴望的还是掌控一切的感觉。

他骗不了自己。

而易渔心绪已是崩塌,行事越发癫狂,他开始镇日在牢中怒吼,嘴中说得都是些听不得的话。侍卫们有陛下的令在先,不敢打他罚他,只好用布巾塞了他的嘴,更将他捆在精铁栏杆上。

可是易渔也总要吃饭,总要松绑,易渔就趁这个时候,咬破了自己的手,在堵自己嘴的布巾上用血写书。

侍卫方才去拿了东西,不过片刻功夫,回来的时候,看到那块摊开在栏杆上的血书,差点没吓瘫。

他一刀斩断那块布,从身后又拿出一块布巾来,狠狠堵上易渔的嘴:“你也别想再吃饭了!”说罢,到底踢了易渔一脚。

易渔嘴中支支吾吾,伸手去胡乱抓。

侍卫抓起地上的碎布,回头就往外走。

这位侍卫还恰好就是那日赵世?来探监时的那一位,他心中忐忑,那布上写的字儿能看吗?

但他更怕,若是自己不说,易渔胆子这么大,陛下又不许打杀,日后要牵连了他。

他到底找了个时候,去求见十一郎君,将血书递给赵世?看。

赵世?只看一眼,便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他将东西一把攥在手中,回头瞟向侍卫。

侍卫“噗通”跪到地上,抖抖索索道:“十一郎君,小的什么也没瞧着!”

赵世?“嗯”了声,慢条斯理道:“易大人怕是念我了,我稍后去看他一眼。”

侍卫赶紧道:“小的去安排。”说罢,得了赵世?首肯,他赶紧溜了。

赵世?将碎布拼起来,看着布上的字,连连冷笑。

布巾上的血腥味还很浓重,一阵阵勾得赵世?只想杀人。

他也想不起来,他已有多久不曾杀人。

实是有些想念杀人的滋味儿。

太原府,赵琮的落脚处。

邵宜吃饭的时候,穆扶就在一旁陪着,无论邵宜如何打量他,他也是面无表情。

穆扶其实有机会能溜走,他的身手很不错,外头又有应援。

他是索性将计就计,他们三郎派他过来,本就是叫他保护陛下。近身保护,岂非更安全?正好他也趁这贴身伺候的功夫,好观察这位十分聪慧精明的陛下,到底是否对他们三郎有所保留。

他认识邵宜已久,更是一直躲着邵宜,自认从未露出破绽,因而心中毫无担忧,十分镇定。

邵宜见他这样镇定,反倒有些懵了。

难道他看错了?

否则怎会有这样镇定的人?

他心中百般想法,将饭吃了个精光,灌了几杯茶,起身整理衣裳,便准备去向陛下辞行,顺便说这位中年太监的事儿,想叫陛下小心些那位十一郎君。

谁料他进去求见的时候,得知陛下头有些疼,白大夫正在里头看着。

好端端地身子不适,还是头疼这种病症,邵宜便索性没再进去,反正不过明后日陛下也就回开封了,还是京中的事更要紧。他与路远等人说了声,转身就去外头牵马回开封。

穆扶还将他送到门口。

邵宜翻身上门,再看了穆扶几眼,转身离去。

只是邵宜骑马出去没多久,忽然便见前头行来一队精兵,一看服饰便知不是太原府的厢军,也不是太原府衙内的侍卫。

邵宜皱眉,他这个皱眉的功夫,他们已经走近,手上拿住一个路过的百姓就问“是不是西夏细作”,或者再问“可曾见过西夏细作”。眼看就要问到他,邵宜迅速骑马掠过,远远避开他们。

他往城门走的一路,只见越来越多这样的精兵,满街百姓都有些慌乱,四处乱跑。甚至到了城门附近时,许多人正折返,嘴中说着城门被关的话。

邵宜眉头皱得更深,又往城门行了一段距离,已经十分接近了,他瞧见一辆四驾马车。马车上头印有齐国公府的徽记。

邵宜冷笑,当真是天高皇帝远。姜家的齐国公爵位早就被陛下给剥了,他们家也早就不配坐四驾的马车,这是逾制的!也就仗着陛下瞧不着!姜家胆子也忒大!

城门已无法再走,邵宜也无时间去管西夏细作的破事儿,索性痛快转身,朝太原府的城北而去。

城北有城墙,好在城墙很高,轻易没人能翻过,因而这儿看守的人很少。

路上,他翻身下马,将马寄放在一处旅店里。随后他便爬到屋顶上,一户户地跃过,到得城北城墙,顺利翻墙而过。

邵宜这样的官职,专为陛下做暗地里的事儿,各处都有落脚处。

太原的落脚处恰好就在城外,他去牵了马,赶紧往开封府赶去。他走的并非官道,而是更近的一条道,离平定军很近。他的这一路很顺利,只是走到小半时,他忽然发现不对劲。

只见远处尘土飞扬,马蹄声越来越近。

邵宜一愣,赶紧骑马避到树林中,不多时,便眼见着无数马匹与兵将从身前掠过,全部往太原城中去了!

这么一看,怕是有一两万的人。

他们马鞍与服饰上头都有平定军的标识。

邵宜脑中一个惊醒。

姜未怕不是为了搜查什么西夏细作!

否则何至于突然来了一两万的平定军?

城门关上了,是为了关住陛下等人!派人搜查西夏细作是假,找出陛下才是真!这些忽然赶至的平定军是为了跟里头的姜未里应外合,目的?

陛下怕是有难啊!

邵宜一阵脚软,他不禁觉得此时从最初便是一个阴谋,甚至连杜誉都不可信。可城中如今只剩陛下一人,陛下的那些亲卫,再有用,敌得过这些兵力?!姜未手下可是有十万兵马啊!虽说才来一两万,就这一两万都已够呛!

他又想到女真与姜未勾搭上的事,脑中更加混乱。

他深吸一口气,迅速理清脑中思绪,强打精神,拉着缰绳,转身就朝城中赶去。

他们都走后,尘土还未消。

一伙人从方才邵宜躲着的身后冒出来,其中一人庆幸道:“小的还以为咱们被瞧见了呢!”

他们见邵宜直挺挺地就进来,都以为被发现了。

谁料邵宜也是来躲人的,那人说罢,又坏笑道:“大王,今儿有热闹可瞧,中原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螳螂黄鸟什么的?”

另有人嗤道:“那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大王,咱们就当那黄鸟儿?”

几息之后,一人哼声,半雅不雅地说:“黄鸟你个鸟!”

其余人一同“哈哈哈”笑起来,似乎十来公里之外,城门以内的纷乱与他们没半点儿关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