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第一狠帝 > 第89章 姓名革命全文阅读

“额,这。。”刘明远的那个年代义务教育确实是男女平等竞争。但是他有一点点的小私心,就是他不想让女人翻身。女人对他来说就是被禁锢的上古神兽,一旦解除封印,男人将会没有好日子过,为了男人们的幸福着想,必须继续再把封印用浆湖给贴好才行。

“老公!我跟你说啊,你都说过了女人远远多于男人,放着这么庞大的数量不用,你却一直在用那些只占三成的男人,那太浪费了,那点人能选出多少人才来?简直浪费到了极点。如果女人也能入朝为官,在各行各业做工,那样就可以极大的缓解现在劳力不足的问题啊!谁说女人不能做工了!照样不比男人差!”蔡琰信誓旦旦的说道。

“老婆!你是猴子派来整我的吧!我刘明远到底造了什么孽!居然娶了你这么个玩意!”刘明远无奈的说道。

“后悔了?晚了!老娘现在已经怀了你的孩子,按照新的大汉律令,你永远也休不了我了!”蔡琰气焰嚣张的说道,母凭子贵,自己是第一个,所以自己必然要飞黄腾达了。千万要是个男孩,别是女孩,蔡琰心里想道。连她都重男轻女,还女权先锋呢!

“这。。是真的!”刘明远有点没反应过来。

“这个我还能骗你不成,前两天我突然呕吐,找太医看了,确定是怀孕了,不信你问太医去!”蔡琰趾高气昂的昂着头说道。

“哈哈哈!太好了,就冲这个孩子,朕决定大赦天下,同意你这个方案了!”刘明远高兴的抱着蔡琰说道,没想到以前没当上爹,穿越到大汉当爹了,初为准爸爸的刘明远对蔡琰宠溺的不得了,就连解放上古神兽都准许了。

二十日后,大汉正值春节,时间转瞬到了公元192年。大汉十一州在张灯结彩的同时,收到了一张告示:

从即日起女子也可参加文武科举,女子也可参军入伍从事医护和保障的做工,女子也可以在工坊做工,男人与女人的地位平等,但第二妾室除外,成为第二妾室之女子,不享有这些权利。

意思很明确,刘明远就是要刺激避免出现拜金的小三,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消除青楼的萌芽,这个东西决不能发展起来。这样才能减少单身汉的数量,你嫌人家穷,那好,你就孤独终老吧,实在懒得不行,大汉也不需要,直接沦为玩物,或者死掉更好。刘明远有信心在十年之内让老百姓衣食无忧,前提是别懒,你懒不想做工又想天上掉钱,可没那种好事。

“老公你还真是厉害,说颁布就颁布了!我真是太爱你了!”蔡琰躺在床上搂着刘明远高兴的说道。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好了,你的目的达到了,这下生男生女都一样了,你就安心的养胎吧,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我都喜欢!”刘明远温柔的说道。

“必须是男孩,只要是男孩,我就可以富贵一生了!”蔡琰美滋滋的说道。

“哟!我们的女权先锋官也重男轻女啊!”刘明远寒酸的说道。

“少寒酸我!还不是女孩不能封王,不能当太子!有本事你把这个也改了!”蔡琰羊装发怒地说道。

“改就改,谁怕谁!正好明天早朝我就跟大臣商议这个事!男女平等必须我这个皇帝来带头,这样才会上行下效,不至于阳奉阴违!”刘明远赌气一般的说道。

“好!君无戏言!”蔡琰立即起身跪坐在床上郑重的说道。

“君无戏言,一言为定!”刘明远信誓旦旦的说道。

第二天大殿内。

“启禀陛下,您下达的男女平等令,直接让老臣苦不堪言呐。老臣新娶的正妻董氏参加了乡试和会试都通过了,她扬言今年三月要参加殿试,考取功名,这以后让老臣的面子往哪搁啊!哦,对了她还给自己起了名字了,叫董卿,意思就是他要当大卿的意思。”蔡邕哭诉道。

“哦!没想到董卿居然是如此大才!是朕看走了眼了!到时候还请蔡祭酒不要徇私舞弊啊!哈哈哈!”刘明远大笑道,董氏真是太有才了,起名起的都这么有水平,人才啊!

“老夫恨不得她落榜,只是可惜,试卷的姓名都是封存的,看不到,只能全部阅完,定论后,才能连同所有人打开姓氏,进行排榜。老臣绝对不会对任何人徇私舞弊,请陛下明鉴!”蔡邕大声喊道,以示他的两袖清风。

“好了,蔡祭酒我和你开玩笑的,何必如此较真!”刘明远无语道,这个老蔡真的开不起玩笑。

“下面我说两个事情,第一个大汉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必须要起名。男孩不准用张三、李四来代替,女孩不能用氏或姬来代替。以后的名字用三到五个字,不得使用两个字的姓名,重名的太多,我们将不好管理。能自家起名的最好,若不能自家起名的,可免费让教书先生起名,你们跟各个教书先生通知好,不得吃拿卡要。如发现定斩不饶!大家觉得如何。”刘明远缓缓的说道,因为这个事情也是临时起意,就是因为蔡邕说他妻子改名这个事得到了启发。

“陛下圣明!”

“陛下真乃大才也,我们户籍管理确实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重名的太多,尤其是女孩全都姓名加氏和姬,简直是愁死老臣了。陛下居然如此体谅老臣,真是旷世明君,开前人所不敢开之壮举,必然名垂史册!”

“臣亦认同”

“臣附议!”

所有人都表态表示同意,刘明远一阵点头,这才是他想要的朝廷,开明、思想解放、敢于改革、愿意接受新政策,自己的那些发布的政令,如果是以前的士族门阀朝廷,估计一项都通不过。因为他们的利益被严重损害了,这些科举上来的学子本就对刘明远感恩,所以政令上通下达极为的顺利和流畅。

“这个就通过了,李儒你下去后立刻就拟定政令。”刘明远沉声说道。

“诺!李儒附和道。”

【作者题外话】:书友群:91458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