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祚 > 第34章 往江南全文阅读

翌日,曾德昭就照着地址寻到了李牧斋的住处求见。

李牧斋迎他进屋坐下,梦玫也跟着在一旁添茶,虽然听不懂他们说话,但就是想跟着李牧斋。

“牧斋先生,我们不列颠想与大明通商很久了,可是荷兰人与东林党人勾结垄断了大明外贸,大明市舶司不接受除了荷兰以外国家的商船停靠。”曾德昭愤愤不平道。

“英格兰人来大明还要假冒葡萄牙人从澳门入关,我来大明已经五年多了,拜访了各地官绅,结果都是东林党的人,没有得到一点支持。”曾德昭皱着眉头继续说道。

“我看您住在南直隶名仕袁可立府上,求您把我引荐给袁可立大人,我想通过他找到实现两国直接贸易的办法。”

李牧斋来应天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与袁可立经常见,主要是像他请教科举应试的一些问题。

李牧斋知道,袁可立已经急流勇退,无心政治,准备安享天年了,不可能会为了一个外夷跟东林党纠缠。

“袁大人已经退出政坛了,而且他就是因为受到东林党的弹劾才选择功成身退的。”李牧斋暗示曾德昭放弃。

曾德昭叹了了一口气,失望不语。

李牧斋自己是十分支持与英国交往的。

一来是因为对于荷兰人与出卖过自己的东林党关系比较好;

再次,荷兰人非法侵占了台湾岛;

更重要的,李牧斋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会在下一个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说实话,我本人很支持大明与不列颠贸易甚至是更深入的合作,只是我现在没有一官半职,左右不了政策。”李牧斋叹息道。

“牧斋兄是我在大明见过的最有见识的人,我相信您一定能通过考试进去官场,发挥自己的才能。”曾德昭称赞道。

李牧斋一听赶紧谦虚的表示感谢。

李牧斋对于自己能顺利通过科举从来没有怀疑过,毕竟现在南直隶学界都知道自己是袁可立的人。

袁可立则是南直隶最有名望的人,江南贡院,县学,乡学里很多人还是他的门生好友,所以李牧斋接受到的关于科举的培训和资源自然是最好的。

“牧斋兄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会调动自己的一切资源支持你!”曾德昭觉得与一直到处碰壁,不如自己支持一个未来的当权者。

李牧斋知道他的用意,不过从《明实录》记载看,明年就是大明的转折年,如果自己无所作为,那大明的末日将不可避免。

李牧斋由于在京师的那些不愉快经历对于这个大明政权其实也没什么感情可言,但是他不想看到史书上记载的明末民生灾难,更不愿自己喜欢的人经历那种亡国炼狱。

李牧斋知道要想改变历史,自己必须离决策中心越近越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自己需要借助一切势力的支持,包括英国人。

于是李牧斋主动提议让曾德昭跟自己学习官话,另外请求曾德昭教孙梦枚英语。

曾德昭一听立马答应了。

八月的乡试李牧斋顺利通过,会试是明年的二月份,还有半年的时间回去准备。

李牧斋决定趁着这段空闲时间去一趟老家苏州府看看。

曾德昭得知李牧斋即将回京参加会考,就先去京师了。

李牧斋从应天府做马车到京口上官河客船,从京口到丹阳,再从丹阳到常州,在常州住了一夜,第二天通过无锡到达吴江。

眼前的家乡与自己认知里的并没有多少不同。

一座伸入太湖的半岛,岛上白墙灰瓦的房子,洞庭山上一片片茶园,湖岸边是一排排的枇杷树。

只是没有了环岛的公路,也没有改建成水泥房的民居。

朝着老家所在大概的方向,李牧斋拉着孙梦枚沿着青石铺的小路往村子里走,两边是熟悉的以木板为门的商铺,店铺里的阿婆正用亲切的吴侬暖语叫卖着自己的糕点。

在惊叫了几条街的家狗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家。

这是一座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从空中看是一个回字的结构,中间是院子和天井,东西两厢房,由北边的一个客厅连接,南边是大门,门口有两个圆形的门当。

屋门开着,能听到越来越近的狗叫声,不一会儿,就冲出一只草狗来,对着李牧斋狂叫,李牧斋赶紧把梦玫护到身后。

里面的人听到狗叫,知道有生人来了,迈着铎铎的步子走了出来。

原来是一位儒生模样打扮的中年男子。

李牧斋看他竟然与老家墙上挂的先祖像上的人长的一模一样,猜到他便是家谱上的天香居士,自己的太太太太爷爷李冉,一时呆在那里不知如何打招呼。

狗子见主人来了,也不再叫了,壮着胆子凑过来问李牧斋的腿,然后摇起尾巴来。

“在下李冉,敢问公子大名,来我家有何事。”李冉见李牧斋一副书生打扮知道不是什么恶人,就主动问起来。

“额,偶四李牧斋,偶四里个总总总总森则。”李牧斋用吴语回答。

李冉一听来人自称是自己重重重重孙觉得好笑,不过听这乡音是本地人不会错了,就把李牧斋请道屋里来说。

“我真的是你300年后的后代,我知道你之前的祖先叫什么。”李牧斋就把他知道的天香居士之前的祖先说了几个,还把李冉的生平说了下。

只把李冉听的按按称奇,叫来妻子老母与李牧斋相见。

李牧斋赶紧一个个的跪拜行李。

李母倒是也不见外,一口一个宝贝的叫着自己这个送上门来的300多年后的后辈。

当听闻李牧斋是孙承宗和袁可立的学生时,八月刚过了乡试,更是对他多了几分尊重,只道是光宗耀祖了。

于是李冉便把他们留在了家里用亲戚之礼相待。

李牧斋则孝敬了李母二十两银子,也算回了李冉收留自己的礼。

李牧斋与孙梦枚住在李宅吃着清淡应季的家乡菜,喝着清香的碧螺春,坐着小船看太湖风光。

孙梦枚是第一次来洞庭山,看惯了京师宫墙深宅的她自然是爱死了这江南的惬意。

傍晚归来,靠了湖边码头就要回家,李牧斋发现这里还在忙碌的装卸着茶叶,问了才知道是外商订的货,先送到对岸的嘉兴去,再从嘉兴通过舟山送到夷船上。

正与工头说着,大货船舷站出一个红发白人来。

李牧斋一看吃了一惊,虽然时隔近三年,但还是能认出此人就是当年带走汤若望的荷兰人马瑞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