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玄幻小说 > 江湖的天空 > 第76章 大皇子的反击(一)全文阅读

肖远看着赵让站在远处指挥众人,心中暗自感叹。听说赵让自幼进宫,一直伺候太祖皇帝,忠心耿耿,曾多次救过皇帝性命。

据说有一年太祖皇帝为了剿灭宋国,孤军深入西南,被诱入绝地。在重重包围中,兵士一个又一个战死,太祖皇帝身受重伤,最后只剩下赵让一人跟在皇帝身边。赵让宁愿自己喝马尿、吃草根,也要把所有食物和水都让给皇帝。如此坚持一月有余,才终于等来援军。

随着功劳越积越多,赵让也从普通太监,一步一步升迁为太监总管。此人永远是一副笑脸,任何事情从不强自出头,似乎与谁都蔼然可亲,与谁都能够融洽相处,永远是云澹风轻没有丝毫权欲之心。

但是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赵让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笑面虎。凡是得罪了他的人,从来都没有好果子吃,而且手段极高,往往三言两语就能让人悬在空中不上不下。

胡思乱想之际,时间到了卯时,开始有官员陆续到来。在太监和宫女引领下,这些提前到达的官员,按照官职品阶大小,被安排在了不同地方。慢慢地人越来越多,天色也渐渐放亮,终于在辰时即将到来之际,九卿以下的官员都已经全数到齐。

名为百官,实际上朝廷又何止百官,大大小小的官员加起来足有一千余人。整整齐齐地站在祭坛前的广场上,人人屏住呼吸,颔首低眉,现场安静得连掉落一根针也似乎都能听到。

终于到了辰时,一声钟鸣之后,赵让高声喊道:“吉时将至,三公九卿、皇亲国戚入场!”

那声音尖细,拖得老长。

话音一落,又响起一阵钟鼓声,钟声悠远,鼓声激昂。丞相司徒礼、御史章太岳在前,其后跟随着奉常、中郎令等位列九卿的二品以上大官要员,再然后则是众多皇亲国戚。

章太岳是两日前才回到京城,肖远并不知道。此时看见御史大人出现,不由得微感惊讶,不知他是否已经查明了真相?

“有请皇后!”

黎秋皇后在一名宫女的搀扶下,施施然走了出来。二皇子和公主秦清紧随其后,但是却不见大皇子秦粟的身影。这让所有人感到诧异,不由得发出窃窃私语之声,场面出现一些骚动。

赵让轻咳一声:“大典即将开始,乱糟糟的成何体统!保持肃静!”

声音并不大,却传遍了雍山上下,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这让肖远惊讶不已,虽然早知道赵让是法师,修为境界不俗,在法道星宿榜上也有排名,只不过在倒数第二。此时他轻轻一句话就能传遍全山上下,足可见法术精深。看来万事通也不是真的万事通,或许赵让还应该在法道星宿榜的排名更靠前一些。

赵让一句话,让所有人停止了窃窃私语,气氛又恢复了庄严肃穆。

所有人到位,仍然不见大皇子到来,肖远不由得暗自担心。究竟大皇子秦粟是故意如此,还是被赵让等人施展阴谋手段困住了?

“吉时已到!”赵让可不管大皇子是否会来,如果不来或许对新皇登基更好,连忙高声喊道,“请皇后带领皇子和公主,以及诸臣百官,祭祀上天,新皇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黎秋皇后在他人引领下,带着二皇子和秦清等人,向上天进香,敬献祭品,然后三叩九拜,祈求上天护佑东周帝国。来来回回,折腾了大半个时辰,祭天事宜才终于完成。

“新皇即将正式登基继位,请皇子公主、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尊奉皇后为皇太后。”赵让负责主持登基大典,如今大皇子还是没有出现,他立即加快了整个大典进程。只要二皇子能够顺利登基,那么大局就算定了。大皇子如果还想再有任何反对,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这样就师出有名,可以号召天下人共伐之、共诛之。

二皇子秦稷带领秦清和所有大臣,向黎秋皇后敬献了象征皇太后身份的玉玺,以及各种精妙绝伦的饰品和礼物。

按照东周帝国祖制,先皇去世新皇尚未登基,皇后还是皇后,可以参政议政。新皇登基,皇后就成为了皇太后,不能再随意参政议政。除非新皇年幼尚未成年,皇太后才能与先皇指定的辅政大臣一起参与部分政事。

“诸位平身。”黎秋皇太后庄严说道,“今天是稷儿的登基大典,是普天同庆的大好日子!从今以后,东周帝国就要由你管理了。你以后作为皇帝,务必以天下百姓为念,有公无私,一定要把东周帝国建得越来越好。这些事情,你可能做到?”

“孩儿一定不会辜负先皇和母后的殷殷期望!”二皇子秦稷又拜伏于地,朗声回道,“孩儿在此立誓,必当以天下为公,以百姓为念。如果违背誓言,天下人人得而诛之,死后不得入宗庙祠堂。”

黎秋皇太后微微点了点头。

赵让继续高声喊道:“请皇太后宣读先皇遗诏。”

随后有人捧着一个檀木制成的盒子,恭敬地递到了皇太后身前。

太后微微一愣,神情出现些许犹豫,随后又迅速恢复正常,伸手向木盒中的遗诏拿去。在太祖皇帝出殡时,赵让曾经宣读过遗诏,但是范围很小,只是表示皇帝仙逝后留有遗言。如今皇太后在登基大典上宣读遗诏,则有着祭告上天、昭告天下之意。

“慢着!臣有本启奏!”突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

肖远一惊,大皇子的反击终于开始了!登基大典果然是大皇子和二皇子之间的决战之地。登基前,大皇子和二皇子地位相当,相互争斗可以说成是为了查明遗诏,以及先皇死亡时间等真相。登基后,大皇子如果再有任何反击,就是谋反叛逆,在大义名分上就落了下乘。

“黄有木!”丞相司徒礼一声厉喝,“现在是新皇登基大典,就是有天大的事情,也要在大典之后才能上奏。还不快快退下!”

黄有木并没有因为被丞相呵斥而有任何畏惧,仍然大声说道:“臣启奏之事,事关登基大典,事关传位遗诏,更事关天下万万千千黎民百姓。请问丞相大人,为何此时不可上奏?”

自从太祖皇帝秦孟章登基以后,便提倡广开言路。大臣只要有事关国家社稷的事情,不用区分场合,都可以当众提出,哪怕是皇帝大婚、太后寿宴也可以。这些大臣谁不是人精?自然不会有人在大婚、寿宴等场合,上奏一些煞风景的事情,反而有人利用太祖皇帝这条规定,在大喜的日子上奏一些祥瑞之事,喜上添喜,皆大欢喜。

“太祖皇帝曾说,官员有事,只要关乎国家社稷,不管何时何地皆可上奏。既然黄大人有事关国体的大事,就应该让他在此言明。”御史章太岳语气不急不缓,所说内容正是太祖皇帝曾经对臣下的要求,实在让人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