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玄幻小说 > 江湖的天空 > 第66章 入土为安全文阅读

遗诏宣读完毕,太祖皇帝的灵柩由三十六位身强力壮之人抬向苍山陵墓。从京城到苍山有二十余里路程,需要所有人一步一步走过去。一路上哀嚎动天,百姓送行,兵士送行,百官送行,皇亲国戚送行。所有人面容悲戚,痛哭流涕。也不知几人是真,几人是假?

秦清跟随在大皇子、二皇子身边,为太祖皇帝扶灵。她神情悲痛,不时珠泪连连。肖远也跟着送行的队伍前行,想起皇帝对自己十年照顾,确实无微不至。这让他不由得悲从心来,随着周围那些呼天喊地的人,忍不住也留下了眼泪。

如此行走了一天,中间不曾有任何停歇,终于到了苍山皇陵。

皇陵其实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修建,但是因为太祖皇帝不愿意过多消耗民力国力,所以进展一直非常缓慢,直到前些日子才算是彻底竣工。这也是太祖皇帝为何到如今才能入葬的主要原因之一。

皇陵依山而建以山为陵,经过又长又宽的甬道,直入山体内部,那里就是停放皇帝灵柩的地宫所在。在甬道两边,每隔十余米站着一位身强力壮之士,手拿一把巨型铁锤。据说在地宫中建有东大陆山川地理模型和亭台楼阁,还放置有若干精美且价值连城的陪葬珍宝。

太祖皇帝的灵柩被抬入地宫,随后举行了大型祭祀仪式。待一切完毕后,开始准备封闭陵墓,但在封闭陵墓之前还有一道极其重要的程序。按祖制,即将继位的新皇需独自一人进入墓中,向先皇告别。

仪式尚未开始,大皇子秦粟已经快步走入甬道,司徒礼、赵让等人惊诧莫名,一时间来不及反应,再想阻拦时已经晚了。二皇子秦稷脸色一变,连忙也跟着走进皇陵。

皇陵是太祖皇帝安息之所,其他人当然不能进入其中,只能在外面焦急等候。就连黎秋皇后和公主秦清,也是站在皇陵之外,一脸担忧,不知道这两人在皇陵中会发生什么事情?

约莫一炷香时间过去,大皇子和二皇子先后走出皇陵。大皇子秦粟神情如常,喜怒不形于色。二皇子秦稷面色阴沉,甚至还带着一丝惶恐不安。秦稷走出皇陵以后,快步到了赵让和司徒礼之间,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安全感。见此情景,肖远决心一定找机会单独与二皇子见上一面,问问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陵墓封闭仪式正式开始。只见站在甬道两边最里面的人,举起铁锤,狠狠地砸在紧挨甬道石壁的柱子上。石柱断裂,有“轰隆”声响起,一块长方体巨型石块从顶部缓缓下落。击裂石柱的人赶紧向外撤离,当他们经过临近的另外两人时,这两人也举起铁锤击裂身旁石柱,于是又有巨型石块从顶部开始下落。

如此这般,当所有人都从甬道撤离到皇陵之外时,皇陵就彻底被落下的巨石封堵。算起来每块巨石宽五六米,高五六米,长十余米,当真是重逾万钧,而且质地坚硬。甬道长有百余米,落下的巨石有十余块,真不知修建皇陵的工匠民夫是如何做到的?这些巨石其实还有一个说法,叫做“断龙石”,一旦落下,墓门紧闭,从此阴阳两隔。

在传说中,有神界和幽冥界。神界有神帝和神王,幽冥界有冥皇和冥君,据说他们一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不知是否能够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不知是否能够让死者复生?

至此,太祖皇帝出殡、入葬仪式就算是彻底结束,接下来就是守孝。按照东大陆习俗,尊亲去世后应该守孝三年,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就略作变通,新皇以日代月,守孝三十六日即可。登基是喜事,守孝是丧事,所以要在守孝结束后,才能举行登基大典。

皇宫中设下灵堂,供奉着太祖皇帝牌位。守孝者不需要全天都呆在那里,但每日需要在子时、辰时、未时分别在灵堂上香,添加香油确保灯火不灭。这些原本只能由即将继位的新皇来做,但是大皇子秦粟每日也会在这些时辰进入灵堂,将上香、添油等程序做上一遍,也不管二皇子秦稷是否已经做过了这些事情。

肖远回到京城后就去二皇子府上拜会,但是却始终被各种理由挡在门外。终于这一天,他下定决心夜探二皇子府邸,无论如何也要当面问个清楚明白。

等到夜色深重以后,他身着夜行衣,身轻如燕,跃过府邸围墙,穿过熟悉的院落走廊,很快就到了书房附近。秦稷喜欢读书,每日都会读书至深夜,所以肖远推测,他此时应该还在书房。

果然,书房还有灯光,隐隐有声音传出。肖远暗自潜行过去,那些声音越来越是清晰。

原来屋内共有两人,一人是二皇子秦稷,另一人是太监总管赵让。

“现在大哥每日都去灵堂守孝,以他在朝会、出殡、入葬等事情上表明的态度,可见他绝对不会放弃争夺皇位,我与他的决战肯定就在登基大典之上。接下来,我该怎么做?”秦稷的声音传了过来。

赵让的声音尖声细气:“皇上大可放心!老奴与丞相大人早有安排。大皇子虽然掌管天下兵马,但是京城守军却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他也无法调动。现在章太岳和蒙信在外,京城内一切事务都由丞相大人做主。只要大皇子秦粟敢明目张胆地争夺皇位,一声令下,京城诸军出动,顷刻间就能让他人头落地,哪里还能与你争夺皇位?如果他不在明面上争斗,只是暗中施展阴谋手段,我们也无需担心。只要完成登基大典,君臣名分已定,秦粟就再也翻不起任何浪花了。”

赵让的分析很有道理,肖远暗自心惊,怪不得双方只是私下暗地里斗法,却没有正式拿到台面上来。二皇子秦稷一方是在等对方发难,然后师出有名。大皇子秦粟一方是心有顾忌,暂时不敢擅动。

“那么剩下的事情就全部依仗赵公公和丞相大人了。”二皇子秦稷说道,“父皇既然传位于我,肯定有他的道理。天与不取,反受其咎。皇帝之位,既然已有遗诏明示,那么就是我的,谁也不能夺去!”

“老奴要的就是皇上这番决心和雄心!”赵让嘿嘿奸笑道,“剩下的一切事情自然有老奴和丞相大人,皇上尽管放心,只需日日向皇后请安,日日守孝即可。我等已经布下许多手段,肯定能让皇上顺利完成登基大典,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

听到这些话,肖远心中一凉。

原来秦稷还真有心当这个皇帝,难道他就没有发现其中存在的蹊跷之处吗?这一段时间发生的种种事情,哪一件不是疑点重重?秦稷自小聪慧,虽然少了处理政事的经验,但不可能看不出这些疑点啊?他就能够如此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认为,遗诏完全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