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修真小说 > 沧海月明凤凰矶 > 第四十二章 九牧横大漠,洛神乘风行全文阅读

碧湘茹与重华,出了昆仑山脉,一路往东北而行,地势越来越开阔。不日便能到达大唐西疆的国门,玉门关。

两匹胡马毕竟是凡马,不比罗浮洞天的浮云驹,已经疲累,速度慢了下来。但夜色却没有停下脚步,悄无生息的加速弥漫开来。

眼看夜色来临,还没有找到落脚之地,碧湘茹不自觉的催促起马匹来。

重华却没有这般心思。连日来如梦似幻,久历生死之危,踏在这空旷无垠的茫茫暮色,反而让他感觉舒适和安全。

“师姐,那九牧就城都叫什么?”重华再次问了起来,似乎他揣着永久的好奇。

“师弟,大漠寒气深重,我们还是找个合适的栖息之地,不要再盘桓了。九牧城的事容后再慢慢讲。”碧湘茹的语气有些急促。或许是心存关切,毕竟重华还是个未入还丹的凡体。

“好,师姐。”重华终于压下满腹好奇,乖巧的应了一声。

“踢踏踏......”马蹄声在急促的节奏中,钻进茫茫暮色里。

苍茫大漠,夜色无垠,驰目千里,不见一处灯火人家。

一堆几丈高的乱石残山中,碧湘茹丹气轻吐,升起了温暖的篝火。几壁山石,刚刚遮挡了大漠的寒风。

举头望天,繁星点点,闪烁着含情的眼眸,偷偷窥探着人间温情。

“在祁连山东,贺兰山西北,有一片纵横万里的大漠。大漠中有一纵横千里的绿洲,水草丰美。九牧九城就在那里。”碧湘茹挑了挑篝火,娓娓说起。

重华忙放下水囊,几口吞掉了手里刚烤过的,沾着草木灰的胡饼,认真而期待的听着。

“九牧之城,乃是前隋文帝一统华夏后,派遣大将,兵家高手韩擒虎建立。共九城,每城相距百里,按九宫排列于绿洲中。”碧湘茹说起人间少闻得旧事,重华耸起耳朵,火光照着他英俊而认真的脸。

“北三城由西向东分别是:寒山城,越水城,苍云城;中三城由西向东分别是:栖辰城,流阙城,沐阳城;南三城由西向东分别是:烈峰城,独海城,傍梧城。九城分别设下九个牧监,而那莫青红,就是九城最大最雄伟的流阙城的城主,九城九牧中的最强者。”这么大的九座城,凡间竟然从来不知,但因为是兵家修行之人的人间驻地,佛道却是有着清楚的了解。碧湘茹美目如水,讲起了人间秘闻。

“自秦汉以来,我华夏饱受西北诸胡的侵扰之苦。虽然秦有兵家高手蒙恬,汉有上仙东方朔辅佐汉武帝,培养出卫青,霍去病,李广等诸多兵家高手,多次毁灭性打击北方游牧诸族,但却苦于大漠草原,汉家难以占领,总是死灰复燃,再次为患。西晋后,尤其以五胡乱华最甚,北方衣冠几乎绝迹。”

“前隋文帝虽然发迹于异族政权,得国不正,却以汉家之心,在几百年后再次复兴了华夏之盛,让华夏文明再次一统域内。可是他鉴于历朝历代,华夏遭受的蛮夷灾难,便下定决心以坚城真正占领蛮夷之地。于是,他大发天下囚徒,剿灭诸国的降兵,携带家口,从此进驻此地。并以大隋最精锐的三万部队,镇守流阙城。”

“选派兵家顶尖高手,分别担任九城的牧监,收录降服诸胡牧民,编入城籍。这些囚徒,降兵,降胡,便是九城最早的居民。大隋文帝深感于华夏农耕之族,永远不敌西北游牧胡族的天生缺陷,命令九城以降服胡族,牧养汉家战马为立城之本。每城皆能开垦部分耕地屯田自足,但以牧养战马提供朝廷为第一要务。”

“也正是如此,大隋才保证了华夏对异族的绝对性优势,终于步入盛世迹象。可惜,其子隋炀帝穷兵黩武,打压世族,终于让大隋在最兴盛时失控。群雄逐鹿,大唐因为太宗的盖世文韬武略,终于一统立国,并坚决推崇道家,奉为国统。但自此后,九牧九城却与朝廷彻底断了联系,不再臣服新皇朝,并与突厥暗通款曲。”

“后来,太宗皇帝亲帅倾国之力,一举攻灭突厥,擒下突厥可汗。然后,太宗帅数十万精锐,横行大漠,死伤无数,终于到达九牧城下。九牧城本以为已经自成一体,自牧监自城民,皆修行兵家之法,有着顶天的实力。却没想到碰上兵家自兵祖太公,兵圣孙武后,近乎完美的兵家顶尖高手--李靖,还有草创而成却实力通天的钦天黄宗。。”

“九牧九城倾九城六十余万人,被李靖帅唐兵,在李淳风,袁天罡等钦天黄宗诸多绝世修行之人的帮助下,再次降服了九城九牧。太宗也深知此地不是朝廷能彻底控制之地,与九城的九牧歃血为盟,再次恢复九城为朝廷牧养马匹,同化诸胡的立城之本。并迁来近四十万突厥降民,充作九城劳役,留此同化。”

“九城有九城自己的法度,却不执行朝廷之法。其中多是流放而来的囚徒,和降服的胡民。虽然战力惊人,却非善类。朝廷持臣服之心,但得实惠便罢,多是放之任之。却有一条铁律:若非得九城九牧认可入了城籍的人,绝不许出大漠一步;入了城籍,未得朝廷批下身份文牒的,决不允许入玉门关一步。因此,如非同化成功的胡族,绝难以入我华夏中土。这是太宗鉴于西晋放诸胡入关,祸乱中土几百年的教训而立。”

“这九城便是大唐治下的唯一一处法外之地。万里大漠隔绝凡间,却藏着惊世的实力。如今九城人众将近百万,在千里绿洲牧养的战马,胜过草原之马,为大唐朝廷立下不小的功劳。九城九牧中的最强者,自前隋覆灭以来,都自称九牧王,亲自掌管着中心之城流阙城,是兵家在世中,绝对一等一的存在。兵家修行与佛道迥异,若非不世出的天才,绝对难以与之比肩。”

“这莫青红,据说性格旷达,气性无定。与佛道中人,甚至唯我宗都有往来。师父曾说,那莫青红掌握着兵家十大圣器中的至宝,太公鞭。但经年绝迹不出,修为深不可测,年龄相貌却不为人知。”

“那九城中的流阙城,却临水而建,矗立在绿洲中的唯一一处湖泊,,沙泉中。据说金碧辉煌,如同蜃楼,所以称作流阙。那湖泊称作沙泉,不知水从何来,却最宜酿酒。先前诗剑仙所言,恐怕正是为了此酒。”碧湘茹讲完最后一字,长出了口气,沉静着思绪,不再出声。

重华却是听得入迷,久久不能回神。不知是惊讶于流阙城的美,还是沙泉酒的香。这种秘闻,若非碧湘茹亲口说来,人间有几人能知。立国执掌一朝,确实远非凡人想象的那么简单。远不是凡人看到的烽火之争,这其间又藏着三教百家多少不为凡人所知的秘闻!

重华深吸一口气,寒意袭来,心神顿觉清爽。他已非一介书生,已然踏入了与凡人迥异的世界。篝火熊熊,照着他的眼神,带着在淮阳城不曾有的深邃和成熟。

“能与诗剑仙以酒作赌的人,绝非俗人,定是气魄非凡之辈。”重华心中想道,却是有些羡慕的味道。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法外之地,九牧之王,诗剑仙就成了他盲目辨别的标准。

碧湘茹波拉着炭火,看着衣服上的斑驳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对重华说道:“师弟,你在此千万不要离开。师姐去去就来。”

重华闻言,有些奇怪,却还是不自觉的点了点头。

碧湘茹转出山石丛中,御风而起。终于,在十几里外,寻得一处干净的小湖泊。星光下,碎石圆润的在水底,清晰可见。

碧湘茹丹气透体而生,一跃落入水中。丹气护体,却不觉寒凉。在水中一阵沉静,似乎有些享受。片刻,在水中急速旋转,在水面上形成一处漩涡。而后,再次飞出。一切,只是片刻功夫。

再次临水御风而起,青丝散漫扶风而飞,白衣已然纤尘不染。一路风尘涤尽,身上再次散发出淡淡的兰香。

踏空而行,她白衣不尘,衣袂翩然,卓约如九天仙子;星光垂照,她姿容倾世,青丝拂动,乘风而行似洛水之神。

碧湘茹临空远望,不见玉门灯火,转头再次飞向那山石丛的篝火。

不知多远处的昆仑山,李白匆匆放下玉兽连天雪。那连天雪一踏上昆仑的冰雪,就以难以理解的速度,恢复了伤势。蓝色的双目,片刻间便是神采奕奕,再无一点奄奄一息的样子。李白见此,会心一笑,再次遁出剑光飞逝天际。连天雪望着那顷刻消失的身影,蓝眸莹莹而动,投射了一天星光。

大漠众生,各有心伤。愿来日,游人都安生而归。

九牧横大漠,

洛神乘风行。

昆仑归玉兽,

从此各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