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大秦少年志 > 第88章 学习全文阅读

茅伟志那话倒不是玩笑话,毕竟这山庄是他母亲生前真金白银买回来的,再怎么也试不到他头上来。

只有后面圈的靠江的那一带,会被均田,但那块地自己也圈了没多久,秦承泽要用,说不得也只能给他了。

反观之政事堂里这一群人,多半个个家里霸占了不少田地,这些田地有的是官府碍于情面不去查,有的也不知道。

像自己老爹一般,原本只是买了自己山庄附近那一块,渐渐地因为后山无人居住,也无人耕种,便将那处越圈越大,江北县令来问,茅明熙使些银钱便能解决。

官府与地主勾结,在每个地方都是常态。

但如果朝廷下旨彻查,就很难说了。

前朝年间便有过一次变法,几乎遭到了所有士族的合力抵抗,最终将拟法的官员流放了事。

茅伟志得知最早提出新法的虽是翰林院,而秦承泽一听之下便即赞成,但背后的推力,必定是来自孙兴。

孙兴已宽松了不少,睁只眼,闭只眼,用意不在夺走那些士族圈去的地,而是让大多数南逃的北人有地可耕种。

孙兴脸色纹丝不动,说:“散了,吃饭。”

“其他时候也就罢了。”茅伟志却突然开口说,“这种时候,不变法不行。”

诸人本已要离开,茅伟志又说了句话,把众人强留了下来,孙兴也不急着起身,只是轻轻捋须,望向茅伟志。

“国之大敌无异于二。”茅伟志认真道,“外忧、内患。太祖年间,人人有田耕,家家有余粮,国之初建,万事顺遂。贫富之差不显,而过了一百年的眼下,劳民大多已失去土地,灾荒、旱涝,每一次变动与加税,就令穷的人更穷,连耕种都无法湖口,大多数人就只能卖田,离开自己的土地。”

“年前已经大涝过一次。”茅伟志说,“大涝之后必有大旱,若不及时解决,只怕江南一地流民渐多,必有动乱。”

唐博等人都看着茅伟志,茅伟志知道孙兴也在犹豫,或许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持他,贸贸然变法,很可能重蹈覆辙。

但这点他无论如何必须支持,否则一到征粮时,地方大族就会联合起来拒缴军粮。

朝佃户直接征收,实收入库的粮食会比朝士族征收容易得太多太多。

别的不说,就算是要买粮,朝廷派个官员,拿着钱去找唐家这种大户买,对方来一句今年收成不好,自己也不够吃的,这要怎么办?

有粮不卖,屯粮起价是地主们惯用的招,也是物价飞涨的根源。

“推行变法上令下不达。”茅伟志道,“确实如唐大人所言,我也知道新法即将面临的困难,可到了征粮、购粮之时,同样的征收令也会上令下不达,被官员中饱私囊。所以现在变法,只能强推,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比依循旧制要好。”

双方不言,唐博道:“还是那句话,你能推出几成?光是淮扬府一地,你就解决不了士绅……”

“能推几成是几成。”茅伟志耐心道,“从新令试点开始,新法是大势所趋,至少在筹备北伐的这些年里,必须这样,一个点推动了,就能逐步推行到整个南方。”

唐博等人以不屑目光看着茅伟志,孙兴见众人都没话说,便道:“吃饭吧。”

众人纷纷起身,有的回自己府上,有几个则留下来,茅伟志走出去,伸了个懒腰,席地而坐,腿脚坐得发麻,一个踉跄,却看到外头门房里坐着个人正吃茶,却是夏侯琅。

“你怎么来了?”茅伟志惊喜道。

夏侯琅起身说:“过来接你,吃了么?”

茅伟志被太阳晒了半天,全身都是汗,黏湖湖的,又动脑一下午,说:“你先进来坐坐,我可能要在政事堂里多住几天了。”

夏侯琅便跟着茅伟志进来,路上见孙兴正在廊下说话,夏侯琅与孙兴见过面的,便朝他一点头,孙兴也点点头。

众人们有的回房去,有的收拾东西离开,见夏侯琅都不知何许人也。

“一起吃。”茅伟志把夏侯琅领到饭堂里,说,“这里管饭。啊,我忘了买碗……”

夏侯琅把包袱解开,拿出个金灿灿的碗,说:“老三给你的。”

茅伟志想起中午才朝秦承泽说了这事,居然秦承泽还御赐自己个碗。

那碗沉甸甸的,却不是足金,料想是镀金。

夏侯琅又拿出个陶碗,说:“我给你买了个,吃饭不花钱?”

“嗯,你尽管吃吧。”茅伟志说。

夏侯琅便先去给茅伟志盛饭,菜已摆出来了,几个官吏过来吃饭,唐博等人都回去了。

茅伟志和夏侯琅对坐,夏侯琅用陶碗,茅伟志还端着秦承泽给他的金碗,好奇地瞧碗底,看看有没有字,果然有“天子圣赐”四个字样。

旁边有人揶揄道:“茅大人,你还用个金饭碗。”

茅伟志笑答道:“是啊,陛下赏的。”

众人无语,茅伟志也不和他们客气,与夏侯琅便狼吞虎咽地吃起饭来,茅伟志少时娇生惯养,吃饭挑挑拣拣。

米里有壳的,整碗必定不吃要重新舀,鸡蛋羹不嫩就不动了,鱼里带刺的不吃,肉炖得烂了不吃,硬了不吃,一道菜,咸了不吃澹了不吃。

然而去了一次北方回来,倒是没半点讲究了,什么都吃,刚开始吃时那几个文人都被茅伟志吓着了。

然而夏侯琅一坐过来,数人都不做声,只看着他俩吃饭。

夏侯琅堆了满满一层菜在上头,先是把饭全吃光了,再去添,如此添了两次,茅伟志吃了大半碗,多了吃不完,便把饭菜都扒给夏侯琅,夏侯琅吃完再去添,如此四碗,才总算停了。

旁观者拿着快子,表情抽搐。

夏侯琅去洗碗,茅伟志便搬了两把椅子,在院里坐着,打了个饱嗝,说:“没有山庄里做得好吃。”

夏侯琅洗好碗,把秦承泽那个金饭碗放在架子上,说:“让冯小寒过来给你做饭?”

茅伟志忙道:“不了不了,先这么住一段时间吧。”

夏侯琅过来坐下,又说:“舅爷要派人过来伺候,不知道能来几个?”

茅伟志吓了一跳,说:“先生眼皮底下,别再让人过来了。”

夏侯琅道:“没人照顾,你衣服都不会洗,怎么住?”

茅伟志想了想,说:“那你让看榆过来,跟我一间房睡。”

夏侯琅点头,茅伟志想到就头疼,政事堂里没点身份进不来,料想一个比一个世家,也一个比一个富,摆排场只会被笑话,想必这群家伙也是怕孙兴,没人敢在政事堂里放肆。

“走。”夏侯琅忽然起身说。

“去哪?”茅伟志问。

夏侯琅:“洗澡。”

茅伟志一身黏黏的,正不自在,便跟着夏侯琅出去。

小巷子里夏侯琅带着他左拐右拐,出去上马,夜里总算凉快了些,全城灯火,夜风吹得说不出的清爽。

林安城虽不比淮扬府繁华,到处都是新房,却有种新家的气息。

茅伟志知道谢迪已经着手布置,要在林安城里给他置个府邸,便和夏侯琅到处走走看看。

而后两人去军营,夏侯琅所住之处正好有个接着地下水的水龙。

夏侯琅摇水接水,茅伟志便在军营里洗了个澡,两人穿着雪白的单衣,骑着马回去。

翌日茅伟志还在睡,夏侯琅便出去买了早饭回来,山庄里谢迪给茅伟志派了看榆,晨早起来就在院子里等着伺候。

茅伟志换了个环境,虽十分陌生,但也并非无法习惯,毕竟在永安的生活给他印象实在太深刻了,回到江南,处处都是好地方。

洗漱时一看,发现所有住在政事堂里的官吏都有贴身的小厮伺候,心道也没什么奇怪的嘛,还好还好。

问了一圈后才得知已是孙兴恩准,每人可带随身仆役一人,便就此安下了心。

孙兴早朝归来,身后跟着的却是唐博。

一连数日,茅伟志逐渐习惯了政事堂内的规矩与作息——每天早上起来所有人晨课,政事堂与背后翰林院有一藏书馆是相通的,里面装着中原送下来的书。

而江南本地的典籍,也多在其中,内里不少都是珍本。

晨课的内容就是各自读书,孙兴不去催,众人也就全听自觉。

毕竟都是成年人了,懈怠也都是自己的事。

茅伟志尚且第一次进入这种环境,周围人都一般的刻苦勤奋,便不得不收敛心神,加入他们。

晨课后正好也是孙兴下朝归来,饭堂便开饭,年轻官吏吃过早饭,不论孙兴是否能按时回来,都进厅内去批注今日奏本。

一人一位,早上六部与各州要报便源源不断送进来。

中午孙兴午睡半个时辰,下午是一定在的,便督促众人。

晚上各自放班回去,茅伟志通常是去找夏侯琅,但孙兴下令,让茅伟志与唐博一人一日,轮番留下,入夜还要给孙兴整理奏折,预备明日早朝之用。

今天四更,其实三更已经满了20万字了,但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四更。第四更在晚上22点左右更新,欢迎来看、评论、收藏、投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