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大秦少年志 > 第85章 挨骂全文阅读

唐博一拱手,作了个“请”的手势,示意茅伟志有何高论,但请出言不妨。

烈日照在茅伟志头顶,强光万丈,茅伟志此时不比前朝谨小慎微之时,他经历了这么多,在这时简直再没有怕的人了。

他澹澹道:“唐大人,是吧?别的可能不知道,但是要是问这粮食,我还真知道。光是淮扬府一地产粮,一年便足够养活一百四十万人吃喝,为何北人南来,米价飞涨,其中原因,不在于白银多了,而是层层盘剥,争夺使然。”

“唐大人可知,昔年淮扬府全境佃户缴六分地税,其中经手乡、县、州三级,再到京城,所余多少?今岁即将推行新法,法令将减去佃户负担,只令官田佃户赋税予国,不正可减去沉重农税?但如此一来,嘿嘿……”

新法一事他早已听秦承泽提起过,不过朝廷这些事暂时推行还没真正开展起来。所以他只稍微提一下,但只要听过的人却都听懂了。

唐博虽然也知道,但这些并不是他擅长之处,所以脑子终究转得慢了一圈。

茅伟志又慢条斯理道:“听说年前征兵十万,其中有多少猫腻,不知道唐大人心里又知道不知道?勤王军上京不足四万,就连这四万,也是未经练兵,穿上盔甲拿起兵器就上前线去的。唐大人在政事堂处理公文,没看过赵将军的陈情表?我军上次打战,输就输在粮草不济,兵力不强,朝中派系彼此牵制。建国百余年,因为升平盛世,民情富饶,方耽于安逸,民不愿战,是有此败。”

茅伟志叹道:“国破家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然后又道:“我朝太祖皇帝以马上起家,经靖帝,文帝之治。”茅伟志上前一步道,“商贸发达,与边塞贸易往来,外族都盯着咱们南人的货物。”

“你们知道去胡人地盘一次通商贸易,能赚回多少?”茅伟志询问台上台下诸人,自然无人能答。

茅伟志一转身,对着众人比了个手势:“至少五万两白银,这还只是一家小小的商队,每年我国往来胡人地域的商队我想是数不胜数,想必必不止这区区五万两吧?”

“富国强兵。”茅伟志道,“无强兵之佑,富国就是一块引人觊觎的肥肉。江南再强,强得过中原?江南再富,富得过中原?以中原上千年之积,仍招此大败,究起原因,就在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茅伟志将折扇再次抖开,朝着唐博一扬,又说,“塞边上千里地,汉人的村庄越是富庶,便越容易遭到胡人的劫掠,长期以往,汉人渐渐撤出大雁关区域,一退再退。”

“之所以说五年之内,若不北伐,国必将亡便是如此,富饶之地足以令人丧失战之勇、行之果。如今已到了最危急之际,若撤下来的军队再战死而无兵补充,无粮草,那么江南一地告破,仅仅是时间问题。试问诸位,再过十年,老人都陆续死去,再过四十年,站在此处的我们也已离世,余下来的我们的儿孙,谁还会记得二帝被掳之耻?谁还会记得大秦在北方还有大片的河山?!”

茅伟志又道,“胡人嗜血如狼,尽数盯着汉人,待得时机成熟,胡人的铁骑就会率军南下,若不尽快解决北边的胡族,待得胡人军队再来,你们就只好像当时京城一样……”

“……不分职位,不分出身。”茅伟志低低朝唐博威胁道,“抵抗的人全族覆灭,世家山庄一把火烧成灰尽,投降的充为奴隶,妻女被**虏虐。”

“诸君若不愿战,”茅伟志又道,“就请听我们从北边逃下来的人一言,当在靠海之处,置办一处宅子。不,置宅子都不行,最好是造一艘大船,来日也好有个逃难的地方,否则北人往南逃,待胡人下来了,南人就只好朝海边逃了,上了船,在大海中游荡,如此还可再撑点时日。嘿嘿。”

茅伟志将折扇一收,转身下台,顾不得去看台上唐博的脸上阴晴不定的样子。

然而他刚下得台来,政事堂里面便出来一名武官,朝茅伟志行礼,不用说茅伟志也知道里头是哪个在叫他了,便跟着武官从侧旁开的一个小门里进去。

政事堂里种着一棵两人合抱的大梧桐树,果然,秦承泽与杜淳之、孙兴三人坐在树下喝茶。

武官把茅伟志带到就退下,茅伟志笑了笑,终于见到老师了。

此时已经过午,日头渐毒,外面的擂台暂时停了,政事堂的人便都去放饭,留待下午再战。

秦承泽此时已经穿了一身明黄色的袍服,但他眼里带着笑意,想必是对茅伟志刚刚的言论是满意的。

茅伟志看见他也笑而不语,只转头看杜淳之和孙兴。

杜淳之看着他笑眯眯的,但孙兴的脸色却不好看。

这是去年上京后,茅伟志与孙兴的第一次见面。

现在孙兴和杜淳之一左一右两个丞相,都是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当然他们的官袍也换了新的,杜淳之还好,但孙兴昔时只是花白的头发,胡须现竟已全白,脸上也起了老人斑,只怕平日没少操心。

茅伟志见之心酸,喉中哽咽,撩起袍襟,端端正正跪在杜淳之和孙兴面前,口唤了声“先生”。

杜淳之伸手要来扶,孙兴却抬手制止,转向茅伟志,依旧是那不冷不热的语气。

孙兴:“先生?你还有脸叫我先生?我们都白教你了。”

茅伟志先是一怔,继而孙兴一杯茶噼头盖脸地砸了过来,砸得茅伟志满头茶水。

“回了江南。”孙兴怒斥道,“不为国效力,反而在你那山庄里当缩头乌龟。你有何颜面叫我先生。”

茅伟志心里当即明白了,孙兴是要杀他的锐气,只得伏身于地,恭恭敬敬道:“先生教训得对。”

杜淳之笑着说:“阿志在山庄里,也出了不少力,江北一战,他不顾危险,亲自参战,孙大人还是……”

孙兴皮笑肉不笑,动了动胡须,说:“茅伟志,你就这点抱负,这点本事了?”

茅伟志忙道:“先生昔时的教训,学生从不敢忘。”

孙兴冷冷道:“也罢,虽仍旧是信口雌黄,无的放失,但今日听你在外头说得也算几分道理,起码是走了一趟塞外回来的人,见过了国家困境。今日起,收拾包袱,就到政事堂来罢。”

茅伟志恭敬道:“谨遵先生吩咐。”

孙兴又抬眼看一众年青人,唐博等人站在孙兴面前也是老鼠见了猫一般,互相看看,唐博出列道:“回禀陛下与杜大人孙大人,天太热,讲论按照安排,先停一个时辰。”

这时,秦承泽吩咐道:“先吃午饭罢。”

秦承泽与几人进了内厅,按帝王之礼,本来秦承泽吃饭是不与其他人一桌的,杜淳之孙兴要退避,秦承泽却道:“两位大人一桌吃罢,如今能陪朕吃顿饭的,也不多了。”

两人唔了声,神色不明,点了点头,下人摆开一桌,茅伟志没有走,而是站爱一旁,准备伺候两位老师吃饭。

“阿志,你也坐罢。”秦承泽却是没明白他的意思说道。

孙兴慢条斯理道:“陛下若不介意,就让他伺候罢,我一把老骨头,能让他站我身后的时间,也不多了。”

秦承泽点头,茅伟志暗忖孙兴果然是老狐狸。

众少年郎都站在门外,孙兴又道:“各自去吃饭。午后一切照常。”

一众少年郎们就都散了,吃饭时茅伟志规规矩矩站在一旁听,杜淳之、孙兴与秦承泽所谈,也都是民生与新政之事。

秦承泽有许多话说,杜淳之和孙兴却是听的时候多,说的时候少,有时快子还搁下来,认真听秦承泽的意思。

秦承泽又道:“新法能否推行,还要看江南士族的态度。”

孙兴沉吟不语,许久后缓缓摇头:“陛下所想,所言,都是好的,老臣早年在京时也提过,可是真要落到实处,却是难上加难。”

一时厅内无话,茅伟志端过孙兴的空碗,又去盛饭,孙兴吃下第二碗饭后,茅伟志才安心了些许。

不管怎么说,老师能吃下两碗饭,应该还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