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大秦少年志 > 第83章 困难全文阅读

等到一切完毕,皇城中“当”的一声,震耳欲聋,把茅伟志吓了一跳,转头四顾时发现百官似乎早有准备。

茅伟志被那架势吓得心险些跳出来,紧接着又是九声鼓响,“冬……冬……”鼓声平息后,秦承泽转过身,缓缓走下祭天台。

“吾皇万岁!”仪仗率先跪告。

“吾皇万岁……”

“万岁……”

“万岁……万万岁……”

人群一呼百应,犹如海潮般此起彼伏蔓延开去,山呼万岁之声震耳欲聋,在整个别宫内震荡,继而皇城外惊天动地地喊了起来,黑压压的百姓一望无际,尽数跪下。

那一刻,茅伟志对秦承泽说不出的陌生。

秦承泽走下高台,文武官自动列为两队,跟上新皇走向太和殿内,茅伟志无官职在身,跟到午门处便停步,紧接着侍卫从两侧围上。

内城大门轰然紧闭,两名武官看见茅伟志,让出一条路给他过去,显是夏侯琅早已打好招呼的。

茅伟志却站在城门外,轻轻摇头,这时候,他也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

炎炎烈日下,那关上的宫门,彷佛永远隔开了他们的一些东西——他与秦承泽的某种联系。

也许也正因为秦承泽也有所感觉,于是在他登基的一个月前,会到他的小山庄来,推杯换盏,朝茅伟志认真地说一句:“咱们结为异姓兄弟。”

茅伟志笑了笑,低头看着地面的砖轨,一步,一步,踏在砖石路上,径自离开。

他听到了长大的声音,或许从这一天开始,秦承泽便不再是从前的秦承泽,而他茅伟志,也将不再是从前的那个茅伟志了。

整个林安城全是来瞻仰新皇的百姓,如今人潮般散去,依旧到处都是人,茅伟志也不去找谁了,索性就在皇城里逛逛,路边的蝉叫得此起彼伏。

秦承泽,现在要叫复隆皇帝了,白天登基,晚上就大婚,两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却急急忙忙地凑到一起办,不是别的,只因为一个理由:大秦现在有严重的财政困难。

江南本就是全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历来就是朝廷的赋税重地,本不应该缺钱,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国库的空虚程度已经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整个朝廷已经穷到了“要饭”的地步。

这绝不是一种夸张的形容,而是事实。

江南富庶繁华,因为没有象北方那样经历反复的战乱,老百姓的日子还能凑合着过下去,只要稍微勤快一点儿混个饱暖还是不成问题的。

但民间的富庶和朝廷的财政困难根本就是两回事。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只要老百姓能过的下去,国库就一定会充盈,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而不是直接到老百姓的手里去抢钱。

关于税收……大秦旧朝横征暴敛,两帝的生活之奢靡让下面的官员也有样学样,为了维持庞大的开支,农税已经提前预收到了两年之后,商税更是连四年之后的额度都收去了。

税收一事,最讲究的就是“税不重征”,老百姓们已经被逼着提前缴纳了两年甚至四年以后的税负,凭什么还要再缴一次税?

若是再征税的话,必然会落一个“搜刮民间”的恶名,所以老爹已经征收过一次税收了,做儿子的自然不可能再征一次,国库当然空虚,朝廷哪来的钱?

连登基和大婚的钱,都是向茅伟志借的,现在茅伟志在登基前又送了八万两过来,如果你以为秦承泽就可以撒开了花销了,那你就错了,需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都是些没有钱就什么事儿都办不了的地方。

于是乎,复隆皇帝就不得不采取尽量减少开支,大婚就成了首选。

大婚之前,宫廷开支就一减再减,大量削减宫廷人员,取消一切大型活动,皇家开支减少一半。

同时暂停了林安所有官员的俸禄,先用“记账”的形式欠着官员的“工资”。

这一切举动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就解决不了最根本的问题。

官员的俸禄可以先欠着,其他那些个“公务员”总不能全都欠着吧?

各班衙役、办事人员等等那些没有品级的,根本就不能算是官,而只能算吏,若是拖欠了他们的工资,社会状况必然混乱。

保卫江南之战早就结束了,士兵的犒赏总不能打“白条子”吧?

当兵的拼死拼活连场血战,拿不到真金白银的赏赐,却只能得到一纸白条子,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一切都是要花钱的,而且要花很多很多的钱……

还有一个办法,是实在没办法的办法,其实孙兴已经做过一次了,那就是将新朝的官位“卖”出去,这样,江南的富户豪门进行了“捐献”,得到了在新朝中的官位,各得其所了。

或许是长时间的惊恐情绪积蓄的太久,一旦局面平复立刻就出现了报复性的繁荣,酒楼茶肆的生意空前火爆,江南很快就又恢复了歌舞升平的景象。

于笙歌曼舞之中纵情享乐,泛舟于河上,曾是多少文人骚客豪富之人的生平乐事,同时也喂饱了为数众多的妓家。

茅伟志现在就在这桥边看河里泛舟的小船,听得里面的喧闹声,他觉得自己分外孤独。

“阿志,阿志。”一辆马车徐徐而来,里面有人出来和茅伟志打招呼,是赵昌。

茅伟志知道自己这晚的清静是没了,不过反正这两日就要去上朝了的,碰到赵昌,聊聊也好。

“你知道的,杜大人的女儿做了皇后以后,他反而很多事情不好插手了,怕被人说外戚如何如何?孙大人年纪又大了,原来你去上京城赶考,他便又收了个徒儿,现在就在政事堂任堂主的唐博,你知道吗?”

赵昌等茅伟志上了车,抛了个“炸弹”给他,让茅伟志傻眼了。

原来林朝洋不是说政事堂堂主是留给他的吗?

这才多少天呀?怎么老母鸡变鸭?成了别人碗里的肉了呢?

赵昌跟他说得这个唐博,原是张安未过门的老婆的堂弟,唐氏因为病弱一直在江南的唐博家中调养,唐氏和唐博虽是堂姐弟,却在一处长大,两人颇有情谊。

而中原沦陷后,因为要拱秦承泽上位,又想让江南局势稳住,杜淳之和孙兴便大举提拔江南世家的子弟,其中唐博又是孙兴的学生,自然最受赏识。

只是唐博来江州拜师时,茅伟志彼时已经去往上京城了,他声名虽响,也没有远播到上京城的地步,因而虽说也是江东子弟才俊,但茅伟志却不知。

“除去杜先生和孙先生,政事堂就是他管着了,我一直在担心你了,现在知道了?让你早点出来做官,你偏就不,我的小爷……”

赵昌静静看着茅伟志,他心里颇有点不是滋味。

茅伟志很清楚,赵昌是说杜淳之如今不好管事了,说不定觉得孙兴也不怎么靠谱。

但茅伟志仍然是相信两位老师的安排,于是便强打精神笑笑,没有说下去。

马车晃晃悠悠的走着,两人都没有开口,茅伟志想着接下来自己究竟要做什么?

老师们究竟是在搞什么玩意儿?

茅伟志越来越猜不透了。

唐博或和唐博一样的世家弟子的出现或许是新朝廷为了拉拢江南世家,而不得不为之举,但何必瞒着他茅伟志呢?

孙兴如果决定来日将丞相一职交给茅伟志,又何必把唐博提到政事堂堂主的位置?

南下的士人与江南本地的士族,这两股人成为了左右新朝廷决策的最大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