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大秦少年志 > 第106章 回来全文阅读

“过几日就回去。”茅伟志答道,唐博已经心甘情愿地来认输请人,自己也就不再得了便宜卖乖,开门见山地说算了,毕竟在眼前的局势之下,他们可以说是站在同个阵营里的。

夏侯琅问:“朝中情况如何?”

唐博叹了口气,说:“还是得尽快,如今不知有何变数,叛军的乌合之众正在清河北岸,再过一步,就要进入淮扬府境内。淮扬府军兵分两路,一路经过茶马古道再次南下,一路则回到林安城,朝中争论不休。”

夏侯琅喝了口茶,沉吟片刻后朝茅伟志道:“明天早上回去?”

茅伟志嗯了声,打量夏侯琅,心道你这人平时看不出来,现在倒是挺负责的嘛,心里不禁好笑。

本以为夏侯琅会对此事漠不关心的。

唐博问:“今天能入朝么?”

茅伟志与夏侯琅都是一怔,唐博有这么急?然而细想起来倒也不错,军情如救火,耽误一天,也是不行的。

“行。”茅伟志爽快点头道,“换身衣服,这就走吧。”

茅伟志与夏侯琅当天夜里便跟着唐博回去,于深夜时抵达林安城,到了之后便直奔皇宫。

茅伟志不待通传,与一身戎装的夏侯琅经过偏殿外,无意中朝内一瞥,望见里头站着不少大臣。

唐康、林慈觅正在偏殿内候着,一群文臣,都是江南世家的人,林家、唐家、袁家,赫然还有夏侯琅的参军谢权。

茅伟志停下脚步,朝一众文官笑笑,略一点头。

茅伟志:“各位大人好。”

唐康等人一见茅伟志,登时神情复杂,纷纷点头,茅伟志暗忖现在这群家伙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要知道了自己与秦承泽捣鬼的事,非得生吃了他们不可。

这时不便说话,以免被看出端倪,便朝谢权招手,两人在走廊上汇合,朝书房里走。

“你怎么回来了?”茅伟志问。

谢权答道:“十天前就回来了,唐理把我也给换了。”

茅伟志无奈,想必也是朝中的旨意,便示意道:“你跟我身后,待会儿进去见了陛下,什么也不必说。”

谢权点头,茅伟志到御书房内,推门进去,书房里秦承泽坐着,左相杜淳之、右相孙兴、兵部尚书赵昌、户部尚书袁沐才四人站着。

“回来了?”秦承泽道。

茅伟志点头,夏侯琅微一躬身行礼,什么也没说,便站到一旁去翻军报。

看见茅伟志进来了,左相杜淳之和右相孙兴都向秦承泽拱手道:“老臣先告退。”

秦承泽点头,二人转身出去。

茅伟志忙上前要送两位老师离开,他们却摆摆手,以眼神示意茅伟志留下。

“明天一早。”秦承泽吁了口气,“只能让你去出征了,夏侯琅。茅伟志,你随军出征。”

夏侯琅嗯了声,似乎早有所料。

袁沐才道:“户部赈灾的拨粮还未曾收齐,茅大人可带着文书前去宣禀,最迟十一月廿五前,粮食会发下。”

茅伟志道:“陛下,我举荐一人,让他依旧当夏侯琅的参军,我还有点事,须得前去安排。若一切顺利,这次说不定能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去叛军之乱。”

秦承泽看着茅伟志,茅伟志又让出身后谢权,说:“我相信以谢权的能力,足够辅左夏侯大军。”

夏侯琅点头道:“我也举荐谢权。”

秦承泽迟疑片刻,抽出桉上压着的文书,放在烛火上烧了,说:“行,谢权你参军监察。”

一时间书房里都不说话了,茅伟志也沉吟不语。

袁沐才和赵昌可能意识到了,他们君臣间可能要说点什么,便识趣地一起退了出去。

等袁沐才和赵昌一走,秦承泽便道:“茅伟志,明天早朝上,政事堂会推行变法,当庭决议后交翰林院审校。但前提是淮扬府西北的动乱,能顺利平息。你可得一切小心,朕的身家,都押在这一盘上面了。”

夏侯琅道:“你不相信我能打胜?”

茅伟志笑了起来,说:“现在已经快清晨了,你兵符先发下来,谢权会去准备。”

秦承泽道:“夏侯大军只剩一万二千人,现在只能拨一万给你,你们带兵到清河,可收编唐理的另外一万军队。可这样一来,淮扬府就只剩下两千兵马防守……”

“足够了。”夏侯琅答道。

秦承泽递出兵符,夏侯琅看也不看接过,揣进怀中,看了茅伟志一眼,眉毛动了动,询问的神色,意思是你跟我走不?

茅伟志道:“不,今夜你与谢权先发兵,陈兵清河南岸。我做完布置,随后就到。”

夏侯琅点头,与谢权离去,秦承泽显是经过一夜鏖战,也累得半死,书房内只剩下茅伟志与秦承泽二人。

“这事儿要是被士族们知道了。”秦承泽道,“咱俩非得被吃掉不可。”

茅伟志哭笑不得道:“我刚刚还这么想来着。幸亏没几个人知道,猜到的也不敢说。”

茅伟志来回踱步,现在他与秦承泽的计划几乎已经全部达成了,而现在,就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推行新法,而且还要打一个胜仗。

“唐康他们还等在偏殿里。”茅伟志说,“你不召见他们?”

“不管。”秦承泽道,“一个管工部,一个御史大夫,这事没他们插嘴的份儿,只能替家族来求,没有作决定的余地。早朝时再详细提出布置。”

茅伟志道:“也快天明了。”

秦承泽一整龙袍,说:“准备上朝罢。希望千秋万代之后,子孙对咱俩的评判,不是昏君佞臣。”

茅伟志乐道:“我倒是从不在乎。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秦承泽哈哈大笑道:“说得对,倒是我看不开了,走!”

第二日,早朝。

这一次的议政出奇地顺利,谁也没有问茅伟志为什么又回来了,也再没有人去提那十二封弹劾夏侯琅的奏折,整个早朝上都围绕着一件事——新法。

讨论新法颁布后,是否能平叛军之乱。

这次茅伟志有理有据,一一答复,最后唐康等人终于让步,秦承泽当朝下旨,让茅伟志等候翰林院的文书,带着新法,前去清河前线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