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文明破晓 > 第115章 为了战争为了胜利(六)全文阅读

1917年5月12日,何锐走进四平的党委会议室,等在里面的同志们立刻停下了议论,程若凡立刻敬礼,紧接着说道:“主席,我代表同志们问一个问题。既然沙皇俄国已经倒台,我们为什么要等到冬天再动手收复中东路?”

何锐很满意这个问题,挥手让同志们坐下,何锐问道:“我们收复中东路,需要外部环境。大家认为应该是什么样的外部环境?”

同志们没想到何锐居然提出这么一个问题,皱眉头的皱眉头,摸下巴的摸下巴。就在大家在思考的时候,徐乘风答道:“需要协约国认同我们的行动。”

何锐知道徐乘风的回答是正确的的,但是眼见同志们未必能够理解徐乘风的观点。何锐索性先不吭声,等着同志们先提出疑问。

果然,有同志根据学到的一些知识提出了问题,“咱们对俄国动手,按照列强一致原则,怎么可能认同我们?”

徐乘风当即表示反对,“列强一致,得主要矛盾一致。现在不动手,是因为俄国还是协约国的一员。如果俄国脱离协约国呢?”

不少新加入的同志们被徐乘风的判断弄的一脸愕然,“俄国真的会脱离协约国?”

何锐看向那些‘老同志’,好吧,老同志们的年龄也都二十来岁,加入革命不过两年。‘老同志’们虽然明显认同徐乘风的看法,却还是有很多的疑惑与不敢肯定。最后目光都落到了何锐身上。

“同志们,俄国为什么会爆发革命?我在相关报告中做了分析。”何锐开始提问,看看这帮同志们预习的如何。

果然,有人想起了报告的内容,便恍然大悟,“俄国是因为战争中损失太多,所以士兵们要革命。”

“看不到战争胜利的可能,俄国军队虽然还想保卫国家,却对继续战争失去了兴趣。”

这都是何锐在报告里面所写的内容,却不是完整内容。何锐等大家说的差不多了,这才做了分析,“沙皇倒台,俄国新政府为了获得协约国的承认,他们会继续战争。但是俄国军队已经不愿意再打下去了,所以坚持战争的新政府也会倒台。但是在新政府倒台前,在俄国退出战争前,我们不能收回中东路,因为协约国不可能接受这样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要体恤洋人?”有同志提出了问题。

何锐看了看同志们,只有少数几个人并没有被这样的问题打动。比如徐乘风只是微微叹息,神色间有遗憾,却没有丝毫动摇。

何锐这才答道:“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哪怕我们身处劣势,也必须实事求是的认清我们的现实情况,否则就会被一厢情愿的思路影响。中央政府不久之后就会加入协约国,俄国新政府倒台后,接下来上台的政府必然是一个响应了俄国民众退出战争意愿的政府。那时候,俄国就背离了身为协约国成员的义务,我们之后收复中东路,就可以得到协约国的认可。”

见何锐态度坚定,大家不愿再说别的。有人就打起了圆场,“既然主席预测冬天就可以,其实也没多久了。”

何锐心中叹息。如果可以的话,何锐期望同志们能够理解国际政治,虽然国际社会是一个丛林社会,但丛林社会也不是没有其内在秩序,为了更有效的使用力量,一些基本的规则还是会被遵守。

不过何锐到四平来的时候并没有准备讨论这些,既然话题已经结束,何锐就开始了自己准备的工作安排。

“从现在开始,奉天、长春、哈尔滨,要开始建立起本地的兵工厂,开始生产武器。一旦现在的俄国政府倒台,英法就不得不支持俄国内部的地方势力,他们对于武器的订单就会降低。到今年年底前,我们的武器生产就将转为以生产我们的武器为主要方向。现在还有半年时间……”

这是一个何锐根据现有资源制定的计划,其内容涵盖了机械加工、武器试制以及定型,征兵以及退役体系。光是简述就花了好长时间。

等听完了这些,不同部门要根据分配到的任务进行讨论学习,弄清楚自己的工作。

休息时间,程若凡找到徐乘风,“乘风,是谁建议调整时间的?之前不是说12月份么?”

徐乘风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不过听主席讲述的内容,应该是计划发生了很大变化。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我也无法确定。”

程若凡也没办法确定,“之前咱们考虑的是使用我们生产的莫辛纳甘步枪武装部队,现在要用咱们自己的武器。你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

徐乘风想了片刻才答道:“问问有平吧。”

吴有平作为四平市长,也是现在东北最大的工业中心的负责人,听了徐乘风与程若凡的问题,不禁有些气恼,“用咱们自己的枪,怎么就变坏事了?”

徐乘风也不做任何隐瞒,坦率的给了答案:“新枪分配到部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你看过新枪参数么?”

吴有平当然看过,而且熟记于心,便不快的答道:“制式武器中,单兵武器分半自动步枪,手枪,冲锋枪三种。半自动步枪采取7*45毫米弹药,手枪和冲锋枪采取9*25毫米弹药。机枪是11毫米,这有什么问题么?我听主席说过,我们不要全威力弹药。”

徐乘风觉得吴有平真的是个军事外行,在整个东北,只有何锐才考虑了全威力弹药的问题,包括徐乘风、程若凡等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军校生们都没想起有这个问题。甚至连保定军校教官出身的周胤善也没想过这个问题。

现在的问题不是枪支的威力,而是部队熟悉新步枪需要时间。虽然基本战术已经完成,但是根据武器的不同,基本战术也得跟着有些调整。这样的调整需要时间,甚至是比较长的时间。

正考虑该怎么让吴有平明白军事知识,徐乘风就听程若凡说道:“我就问一个问题,头一万支枪交付部队需要多久?”

徐乘风登时觉得程若凡说的好。即便让吴有平理解了军事,其实意义不大。负责部队是徐乘风和程若凡这些军人,现在军队要考虑的就是装备交付时间。

吴有平思索了一阵,“最晚11月。”

“还要半年?”程若凡皱起了眉头,“那么头一千支步枪什么时候能够交付?”

“最早也是10月初。”吴有平这次回答的就很干脆。

这下程若凡也不再说话。他现在能确定收复中东路的时间一定会在1918年,而不是1917年底。除非何锐现在改变思路,让部队按照原先的计划,大规模装备莫辛纳甘步枪。但是看得出,何锐已经下定决心要使用新的自产步枪。

徐乘风打破了短暂的沉默,“我们知道了,告辞。”

程若凡觉得自己能理解何锐的想法,使用自产步枪作战当然是好事。但是相比较起来,早日收复中东路更是好事。所以临走前,程若凡还是忍不住多问了一句,“新式步枪的造价比莫辛纳甘便宜么?”

吴有平摇摇头,“主席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都认为把那些武器直接卖给俄国人会更便宜,二手步枪买不上价钱啊!”

离开了吴有平这里,程若凡叹道:“我还真没想到二手步枪的问题。按照有平所说的想,也没错。”

徐乘风嗯了一声,心里面其实有些不赞同。并非不赞同吴有平的看法,而是觉得吴有平的思路完全不符合军事常识。军队思路下的利益,是换装带来的混乱被最大限度的削弱。

如果那些莫辛纳甘步枪只是一个过度状态,就的确没有必要去装备。换三种步枪只会增加部队换装的混乱。

吴有平当然不知道部队的同志们怎么想,此时他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工业领域方面。即便不懂军事,吴有平懂工业。新枪采用的子弹弹壳是常见的黄铜制作,弹头却是被铜钢芯。

这个设计的好处毋庸置疑,廉价!

不管是纯铜弹头或者是铅芯弹头,加工起来都很容易,但铜和铅的价格可比钢贵多了。还存在一个供货问题。

不过廉价却不意味着简单,根据子弹设计,每一粒钢芯的制造都是要用车床加工。把钢柱切削成规定的尺寸。除此之外,外面的被铜部分,要用冲压机把铜冲压成适合的铜帽。钢芯还要与铜帽良好的结合。

光是考虑这些,就已经让吴有平感到头痛。至于什么装备时间,完全不在吴有平考虑的优先项目里面。

由于用处单一,而且子弹需要的量足够大。所以吴有平这边已经开始了专用设备的研发,并且在工程师与技师们的努力下,成功生产出了三台钢芯加工样机。但这个毕竟是东北机床厂第一款真正的全自研设备,吴有平关心的都是机床能否如设计的那般生产出产品来。

一旦产品合规,就要开始大规模生产这款弹头加工设备。这压力真不是一般的大呢!

吴有平心中不安,就前去找了此时必须找的人。统计局局长许嘉听完了吴有平的话,微微一笑,用他好听的男中音答道:“吴市长,你知道咱们现在有多少干部,有多少人已经建立起了档案?”

吴有平被许嘉的回答弄的有些讶异,便顺着许嘉的话问了下去,“有多少?”

“轮训制度下,现在有了六万四千多农村以及土改干部。建立档案的人员超过了五十万。兵工厂需要多少人?”

吴有平着实没想到负责人事档案的统计局竟然完成了这么庞大的作业,一时呆住了。不过看着许嘉认真的目光,吴有平强行思考,回忆起数字,“现阶段需要五千人。”

许嘉微微一笑,“五十万人里面选五千个。百里挑一,我觉得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