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唐:最穷县令,皇上请我入朝 > 第234章 总览大臣全文阅读

“从各地调运粮食的优势不是速度,而是后备力量源源不断。”

“只有这样,才能是真正的解决之法,而不会流于形式。”

“或许刚开始会有一些难民挨饿,但是很快就会缓解,并且彻底地解决这件事情。”

听到这话,刚才那名支持就地开仓放粮的官员却是笑了:“说的好听,可是在调运的粮食到达之前,那些被饿死的难民难道就不是难民了吗?”

“难道他们的命在阁下眼里就这么不值钱,可以随意被抛弃?”

听到这话,那名官员顿时气得咬牙切齿:“这是两回事,哪种赈灾办法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就地开仓放粮确实能尽快解决问题,但是难道让灾民们坐吃山空?”

李世民见两派人又开始争论起来,当即制止道:“行了,你们还在这儿争论,也不嫌丢人。”

“你们是为了更好地救灾民,而不是在这儿争论长短。”

“调运粮食还是开仓放粮,这件事情上次咱们已经讨论过了,两者相结合就可以扬长避短,这不是挺好吗?”

听闻此言,在场的众多官员这才停止了争论,不过相互间依旧有些看不顺眼。

一名官员这个时候站了出来:“陛下,现在两方的官员都在按照自己的意图在执行赈灾的旨意,如果没有一个统筹的官员,只怕是会出乱子,微臣建议,朝廷指派一名统筹总览大臣,能够负责赈灾的所有事务。”

听到这话,刚才还在争论的双方立马都屏息凝神起来。

这件事跟他们双方的利益都有关。

他们也不傻,如果无利可图,谁会起早?

“陛下,臣附议,微臣也觉得,要派一名总览统筹的大臣前往,这样才不会出乱子。”

“一般情况下,赈灾用的都是一套办法,因此不会出太大的乱子,但是这次不一样,咱们是两套办法一同使用。”

“所以,必须要派一个大臣将两条路都掌握,相互协调,才能稳妥。”

听到这话,朝堂之上的众臣都不由得点了点头。

“对啊,陛下,只要有一人能够兼顾两条路,到时候在灾区也就不会打架,最后结果肯定能更好。”

众朝臣纷纷议论开来,侯君集听了众人的议论之后,也是站出来道:“陛下,微臣也同意这个说法,必须要派一个人前往灾区,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之前提到的种种问题。”

众人很快就安静下来,看向李世民。

这个时候,就看李世民怎样想,这个总览统筹大臣到时候可是手握大权。

无论是派谁去,到时候只要稍稍动动手指头,那好处绝对是大大的。

而且这是去赈灾,不是去打仗,只要不出意外,随随便便就能捞点功劳回来,加官进爵那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而且,还能趁着这个机会跟各地的官员搞好关系,虽然这种关系看起来不着边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碰上,但是却非常重要。

以后随便有点什么事情,说不定就能用上这些官员。

李世民这个时候心里也跟明镜似的,别看这些人嘴上说的各种仁义道德,但是实际上,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他们心里装着的全都是利益。

只有自己的利益才是他们最关心的,至于大唐,那又不是他们自家的,他们才不会真正关心。

哪怕是大唐明天就完蛋了,跟他们也不会有太大关系,城头变换大王旗,他们摇身一变又能穿上新官服继续做官。

这些家伙卖力地吆五喝六,摇头呐喊,实际上,就是想要自己去做这个所谓的统筹总览大臣,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有油水可捞。

就像之前的开仓和调运之争一样,争的都是利益。

李世民点了点头,众臣脸上顿时一喜。

只听李世民道:“各位爱卿说的都非常有道理,这次赈灾,确实有必要派一名总览统筹大臣前往,替朕临机决定一切赈灾事务,并上报与朕知。”

众大臣心里顿时安心了不少,陛下答应了,他们倒是没想到,陛下竟然能答应得这么痛快,原本还以为这事还要扯皮好久。

既然陛下答应了,那他们接下来就要卖力地推荐合适的人选,好代表他们的利益。

他们盯着李世民,本以为李世民接下来就会询问他们,到底派谁去好,结果李世民却是喝起了茶,根本没有多说的意思。

众人这个时候就犯了难。

难道让他们主动去问?如果这样,就有点太明显了,陛下肯定会怀疑到他们的头上,绝对不能这么做。

可是如果不问的话,这个人选悬而未决,始终是个心思。

李世民看了众人,脸上露出一丝嘲讽的神色。

这些人一个个口口声声说的是为了赈灾,实际上不过是为了自己揭下来捞取利益在说话。

这一次总揽统筹大臣大权在握,而且能够给自己增加功劳。

在场估计很多人都想去,只要能够把这个活揽到手,想不增加功劳都难。

而且不论是开仓放粮还是调运粮食,都要受到这个总揽统筹大臣的管辖。

这绝对是大权在握,想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

虽然说这个职务责任重大,但是同样的好处也多的是。

这种职位李世民如果没有考虑好人选的话,绝对不会这么轻易的答应他们。

“大家说的都非常有道理,总揽统筹大臣必须要委派,而且我已经基本上有了委派的人选。”

“大家就不要过多的操心了,不日朕会公布出来。”

听到这话,在场的众人顿时都吃了一惊。

陛下竟然已经有了人选,不知道是谁,竟然能担此重任?

在场的那些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都,各自猜疑。

不过谁也没有确定身份,在陛下宣布之前,谁都有可能。

一些大臣甚至内心激动起来,觉得陛下已经考虑好要把这个职位给他。

一些心里没底的大臣自然是满面忧色。

这种职位肯定是事先商量过,他们根本就没听说,一下子没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