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烽火逆行 > 第276章 “龙吟”诞生全文阅读

等冯定国回到山上,朱泽宁已经按照图纸做好了十个木箱。不愧是专业木工,木箱做的相当漂亮,与图纸尺寸一丝不差。

冯定国领了一枚75山炮炮弹,亲自动手拆卸,把火药装入木箱,装上引信。并用油灰对木箱密封。

忙完这些,他喊来王诗成和牛雄飞下洞来看。两人不明白这个木箱是做什么用的。

冯定国笑道:“这就是一枚水雷。”

两人大惊,水雷怎么会是用木头做的外壳?这样的水雷有用吗?

冯定国给两人讲解,水雷是最古老的水中兵器,最早就是由我国发明的。

早在明朝,1549年,将士们用木箱做雷壳,油灰粘缝,下面的绳索连接铁锚,控制深度,人工操纵击发。这种“水底雷”,可以称为世界上第一枚水雷。

1590年,我国又发明了最早的漂雷──以燃香为定时引信的“水底龙王炮”。

1599年,我国王鸣鹤发明以绳索为碰线的“水底鸣雷”,1621年又将其改进为触线漂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触发漂雷。

王、牛两人听完冯定国的介绍,大为感叹:“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真是太高了。”

冯定国笑道:“现在山上条件不具备制造标准的水雷,我们就用老祖宗的方法制造“触线漂雷。”

第二天,冯定国准备试爆一颗水雷,这种水雷是山上秘密武器,当然需要保密。

王诗成命令内保小队在四周站岗,不准闲人靠近,

只有高教授、张海青、韩大海、赵尚武等山上军官允许观看。

今天天气特别好,湛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大大小小的粼粼光斑。

冯定国带人下到龙河,先将做好的木箱触线漂雷固定在铁锚上沉入水底,水雷引信连上水下的破鱼网。

几名战士在岸上用绳子拉着那条废弃渔船缓缓驶过来,岸上观看的众人鸦雀无声,手心里都捏着一把汗。

当渔船碰到破渔网时,牵扯水雷引信,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响起,渔船被炸得四分五裂。

四周一片欢呼声,触线漂雷制作成功。

张海青笑道:“这样水雷是我们龙椅山独特产品,应该起个名字。”

高教授笑道:“我们龙椅山有‘奇木炭’、‘龙蘑孤’,这种水雷就命名叫‘龙吟’吧。”

上次王诗成和牛雄飞从南京运回来不少75山炮炮弹,前段时间国军军火船上也有数十箱75山炮炮弹,所以制作“龙吟”的弹药不愁,

其他诸如木箱、油灰、铁锚、绳索等更是不缺,“龙吟”数量完全可以保证。

“鬼子内河炮艇只要来,一定让它有来无回。”冯定国双拳紧握,目光坚定。

众人一直担心鬼子从水路进攻,鬼子炮艇难对付,现在有了“龙吟”,大家信心大增,只要再防住陆路,鬼子想扫荡龙椅山,就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就在冯定国开设枪械修理厂、造水雷期间,王诗成一直在打探张云祥被关押的地点,可是怎么也打探不到。

张云祥虽然能力很强,但他就是做老百姓工作的,对山上军事的确一无所知,更不是山上特别重要人物。

按理说日军没有必要扣押他,最大可能就是杀害他。

按照日军的做事方法,如果杀害这样一位干部,肯定不会偷偷摸摸,甚至大张旗鼓宣传。现在鬼子没有任何动作,不知在玩什么把戏。

高教授得知这一情况,虽然难过,但也没有办法,好在他身体已经痊愈。

他约了王诗成、张海青、牛雄飞等人一起去龙椅山附近的村庄里看看,王诗成惊喜地看到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

村庄里刷满了标语,每个村庄都有民兵手持钢枪在巡逻,就连孩子们也组织起来,胳膊上戴着**章站岗放哨。

王诗成明白了,高教授、沉万里、张云祥等人早已把工作组派到了附近的村庄。

高教授笑道:“现在我们不仅在山里二十个庄子建立了党组织,而且在山外村子里也发展了党员,群众的觉悟已经大幅度提高了。”

张海青赞道:“能感受到焕然一新,群众的精神面貌大不一样了。”

王诗成道:“我们山上警卫队各营党组织了已经建好了吗?”

“建好了,孙再来和钱忠也写了入党申请书。”

“太好了,回去我也写一份。上次您同意做我入党介绍人的。”王诗成笑着对高教授说道。

“欢迎你加入!我当然愿意做你入党介绍人。”高教授动情地说道。

三人回到队部,刚刚坐下,宋道辉拿着一份电报匆匆进来,他截获了大岛雄二的一份电报,原来是他催促日军炮艇及骑兵部队尽快到位,以围剿龙椅山。

王诗成道:“三堆集现在在我们控制下,望山县鬼子要想参加围攻我们,必须先要打下三堆集。”

高教授道:“是时候和红松山八路军联系了,据悉那里现在驻扎着八路军一个独立团。”

三人正在讨论,听到牛雄飞在外面正和谁大声说笑着走进来,

王诗成扭头一看,惊呆了,竟然是张松涛和姐姐王雪梅。

他站起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王雪梅笑道:“怎么?当了队长,连姐都不认识了?”

张松涛打趣道:“老幺,你的能耐挺大,各方力量都知道你,咋见了我们就不会说话了?”

王诗成这才从惊喜中回过神来。

张松涛几年前在红松山担任一连连长,一次与鬼子战斗,宋营长不幸壮烈牺牲,张松涛接任营长,

后来他被调到延安学习一段时间,接着担任某部副团长,两个月前,他又被调到红松山担任独立团团长。

王雪梅在上大学时就入党了,抗战爆发后,她也投笔从戎,在部队里一直担任政工干部。

前段时间,她在延安学习,听闻了弟弟的英勇事迹,颇感自豪。

组织上得知这层关系,特地调她到红松山独立团担任政委,让她有时间和弟弟聚聚。

同时,也能给龙椅山多培养一些干部,高教授也多次向组织上申请过,希望再多调一些干部来龙椅山。

王雪梅和张松涛在山上刚呆了一天,准备再多住一些时日,规划将来的一些事项时,红松山送来上级发来的最新情报,日军可能要有所行动。

王、张只得赶回红松山,做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