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烽火逆行 > 第156章 光明商行全文阅读

原来龙椅山前面沼泽地、水田久没有人耕种,春天来了以后,小春父亲发现里面有很多黄鳝,就编笼子准备抓黄鳝。

小春父亲是个篾匠,他从山上砍了很多竹子,先用篾刀把竹子破成篾片,然后编成长约40公分,一端大一端小的一个篾笼,粗的一端内径约12公分,细的一端内径约5公分,整体成圆台状。

在蔑笼粗端,篾片尖端对着笼里面,相当于倒刺,黄鳝只能进不能出;细端用木塞塞住,木塞上插着一根蔑杄,蔑杄上穿着又大又长的蚯引,吸引黄鳝从粗端进入蔑笼,

傍晚时分,把黄鳝笼放到水田或塘中,笼子因为有浮力,再抠一块泥巴或者石块压在上面防止它漂起来。

黄鳝进到笼子后,由于笼子粗端有倒刺,细端被木塞塞住,黄鳝就出不来了,只能成为笼中之鳝。

第二天早上开始收笼子,把细端木塞拿掉,倒出黄鳝,也就大功告成。

王、张听完讲解,高声赞叹。张海青当时就想去放黄鳝笼子,只是没有蚯引。只得作罢。

小春父亲笑道:“我编好黄鳝笼后,收放笼子都是小春在弄,以后你找小春就可以了。”

三人继续向龙三庄走,尚未到庄子,就发现很多妇女在一个一个水凼里用筛网在筛着什么。

张海青知道肯定与鱼虾有关,兴趣满满,飞跑过去。

一个妇女笑着跟三人解释,这里水田及沼泽地边上的水凼聚集了不少小鱼小虾,她们将水凼里面多余水舀出来,

然后将水凼内的淤泥及上面的鱼虾扒到筛子里,再放到清水上筛掉淤泥,剩下的就是鱼虾和泥鳅了。

三人连声称赞,特别是张海青,甚至想搬到庄子来住,体验一下钓泥鳅、捂黄鳝、筛虾子的乐趣。

胡常开感谢王诗成上次派兵在马鞍口阻击濑川琴子别动队,避免保安大队两个中队的全军覆没,特地在县城及周边乡镇筹筹集了一批种子、农具送到山上。

王诗成带韩竹一起专程去县城,当面向胡常开感谢,并说道:“胡大哥,庐湖县城往西是丘陵和山区,但它东面却是一马平川,

倘若日军机械化部队开过来,县城无险可守,这也许就是国军放弃县城的原因。”

胡常开深以为然,他叹了一口气道:“虽然如此,我们保安大队也不能走,否则老百姓会更加恐慌。”

王诗成道:“之前我们干掉日本特务那个地道可以派人把它再修通,如果日军大队人马攻城,您可以带保安大队从地道出城,去龙椅山,保存有生力量,我们再和鬼子斗。”胡常开当即答应。

王、韩两人离开保安大队,准备到主街转悠一会,顺便买点盐带回山上。

庐湖县主街并不长,快到街尾时,有一家粮油商行,门头手写六个大字“光明粮油商行”,这几个字并不漂亮,估计是老板为了省钱,自己写的。

王诗成心中一动,这个店名,这个字体都让他有熟悉之感,一时竟愣住了。

韩竹笑道:“这个店名不错,取名光明磊落之意,暗含童叟无欺。”

王诗成回过神来,也笑道:“人家老板可能没想这么深奥,被你这么一解读,似乎还真有这么个意思。”

两人说说笑笑,走进商行,一个年轻的伙计赶紧迎上来,极其专业的接待。

王诗成在庐湖县有些时日了,听他口音不像本地人,就问道:“小兄弟贵姓,是哪里人?”

那伙计笑答道:“我是上海人,为了躲避战火,和我们老板一起来到庐湖县。这个商行是刚刚开张的,希望贵客多照顾我们生意,您叫我小江就好了。”

王诗成道:“你们怎么不去重庆,在这里做生意?”

小江道:“重庆太远,人生地不熟,去了吃啥?在这里做点小生意湖口就好,其他就听天由命吧。”

王诗成对小江颇有好感,想到将来山上米面油盐需要长期购买,就坐下来和他聊聊,如果价格合适,可以长期采购,能定期送到山上最好。

小江告诉王诗成,他老板姓尚,也来自上海,这家光明粮油商行是盘下别人的一个小店,稍加扩大并重新改了店名。正式开张还不到两周,生意还算不错。

几人正说着话,王诗成一瞥间,发现后台布帘后面有个人影一闪,随即消失不见,他也没多问,也许是老板家属。

王诗成正要和小江谈具体采购事宜,门口一人走了进来,居然是张世平。

这个张世平也是保安大队中队长,就是他第一次从客栈把高教授、韩竹、夏兴宗三人抓到保安大队的。

王诗成虽然不屑他为人,但也不想得罪他,站起来打招呼,张世平也似乎看到老朋友一样,热情有加。

得知王诗成准备采购食盐等物资带到山上,张世平连声称好。

并奉承道:“王队长真是有才,带那么多难民到山上,我本来以为单吃饭问题你们就解决不了。

想不到你们居然想到烧炭出售,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还是一条生财之道。”

王诗成笑道:“都是被逼的,能让山上老百姓吃饱就算不错了,哪里还谈啥生财之道。”几人一起大笑。

张世平道:“这家光明粮油商行不错,王队长以后可以放心在他家采购。”

王诗成道:“我也觉得他们家的货物美价廉,反正山上油盐肯定需要买,准备和小江签个合同,定期让他安排人送上山,我们也省心,不用来回跑。”

小江在旁边连声感谢,张世平也鼓掌叫好,积极撮合。弄得王诗成甚至怀疑张世平在这家商行有股份。

王、韩离开光明商行,走在大街上,此时正是乍暖还寒之际,树芽舒展,花儿初绽,被割过的草木,又茁壮地抽出了嫩芽。

大地铺上了澹绿色的地毯,上面还点缀着红、黄、白、紫等颜色的野花,微风吹来,一丝丝澹雅的花草香扑面而过,让人心旷神怡。

倘若没有日寇的侵略,老百姓沐浴在这春风中,该是多么惬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