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烽火逆行 > 第125章 卖画筹款(二)全文阅读

胡、王两人七拐八弯,来到一座四合院。一看门楼即知是富有人家,不愧是文物商人,两人进门,幸运的是张广福在家。

王诗成说明来意。张广福一听高教授在医院,而且要出售唐伯虎画,立即换衣跟王诗成去医院,胡常开自回保安大队。

到了医院,张广福热情地握住高教授手,连声寒暄。并问高教授为何到这里出售唐伯画?

高教授遂把情况如实的说了一遍。

张广福叹道:“正因日本鬼子来了,我哪里都不敢去,我也想去重庆,但又舍不得这份家业。

高教授你们高义,要在龙椅山建避难所,这也是利国利民之事,我买下这两副画,出3000大洋。”

高教授心里清楚这两幅画市场价至少6000大洋,但现在急于用钱,也只能忍痛割爱了。答道:“好,成交,我要现银。”

张广福心里暗喜,转身出门回家拿钱。

王诗成道:“刚才路过米行我问了米价,现在一块大洋只能买10斤大米。物价飞涨,以前一块大洋能买18斤大米。”

张海青道:“我们可以买部分大米,再搭配买一点山芋、玉米等粗粮,还有油盐、棉被、药品等也需购买。”高、王连声称是。

不一会,张广福带了两个伙计送钱过来,高教授也把准备好的唐伯虎画交给他。

张广福小心翼翼打开画,连声赞叹,很快收起画,客气两句,回家去了。

高、张、王三人在南京安全区工作过,安全区其实也就是难民避难所,三人对难民管理很熟悉。

龙椅山难民避难所和南京又不同,南京当时是国军掌控,庐湖县一旦沦陷,难民中假如混入日本特务,那对山上绝对是灾难。

此外,这么多难民都带到山上聚义厅那里,也没法安置。所以,高、张、王决定先对龙椅山考察一下,选定10个安置点。

高教授术后恢复较好,已能起床,但负重还不行。

王诗成回客栈叫上张雷、韩竹、陈江河三人一道去买米。三人一听要买上万斤大米,又惊又喜。

胡常开已给米行打过招呼,不准宰客。

米行一看是大主顾,热情有加,谈好价格,立即装车送粮,考虑量大,先让米行送一马车,张雷、陈江河、韩竹三人护送。

王诗成交待三人上山后,告诉朱鸿升就粮食搬运、储藏等事给弟兄们分个工,为后面粮食批量运上山做好准备,三人喜滋滋地答应,立即上路。

回到医院,已经傍晚,赵勇夫妇也闻讯而来,积极参加。提出要买一批医疗设备和药品带上山,大家深以为然。

次日,赵勇夫妇自掏腰包去购买医疗设备和药品,张海青去买通讯器材,王诗成又去了保安大队。

胡常开道:“王先生,粮食已落实,还有其他事需要我做的吗?”

王诗成道:“胡队长,我们在山上建避难所。日本鬼子、汉奸有可能会去捣乱甚至攻击,我们需要保卫避难所,胡队长能否帮忙?”

胡常开沉思一会道:“你需要多少武器和兵力?”

王诗成道:“只要能拿枪的**人,我都希望把他们武装起来,跟鬼子干到底,武器当然越多越好。”

胡常开道:“不瞒您说,南京形势紧张,及及可危。省府要求我保安大队扩编,可现在哪能招到兵,即使招到,也来不及训练,有啥战斗力?

更何况省府也没有另外调拨武器给我,我只能给你20条汉阳造,士兵就靠你自己招了。”

王诗成表示理解和感谢!

胡常开郑重地说道:“王先生,您上次来说办避难所,我当时还是半信半疑。可是仅一天时间,您们就卖画筹款,买粮上山。

龙椅山土匪我们多年难剿,而您们仅三人就把它铲了。我官职不高,但阅人较多,您是一个有能力有骨气的**人,是个值得托付的人。

日军已对南京包围,如南京失守,庐湖县很快不保。我把老婆和孩子也交给您带上山,如我死了,请您照顾他们。”

王诗成也动情地说道:“胡队长,感谢您的信任!您放心,诗成必定竭尽全力保护嫂子和孩子。

如日军西进攻打县城,实在守不住,您可退到龙椅山。我们养精蓄锐,一起跟鬼子干。”

胡常开道:“兄弟,谢谢!你不要叫我胡队长,我痴长您十多岁,就喊我胡大哥吧。”

王诗成站起来,紧紧握住胡常开手:“胡大哥,我们一起努力。”

回到医院,王诗成详细说了此事。高教授感叹道:“国难当头,**人都是好样的。无论他以前做过什么,只要他现在一心抗日,就是我们好兄弟。”

不一会,张海青也回来了。女孩心细,买了一车东西,王诗成也没看。

随后一个保安大队士兵送来30套保安大队制服,原来是胡常开考虑山上要成立警卫队,特地派他送来。

士兵临走时,又对王诗成转述了胡常开的意思,希望他们把这些制服稍微改一下,以示和保安大队区别,以免被别人闲话。

张海青当天就让裁缝把制服上的保安大队标志拆掉,在双肩各钉上二颗大的黄铜扣,一套独一无二的龙椅山警卫队制服就做好了。

为防意外,胡常开抽调了十个心腹随王诗成一起护送军火及粮食到龙椅山。

到了一道坡,山上众人一起下来,看到这么多军火及粮食,又惊又喜,乐滋滋地搬上山。

米行老板做了这笔大买卖,积极配合,派车派人,因而运粮也很快。

第三天,粮就全部运到山上,共买了一万斤大米,五千斤面粉,一万斤山芋。

张海青又买了大量食盐、油等,特地买了十口大锅,以备粥棚之用。都由店家送到山下,再由朱鸿升等人搬上山。

赵勇夫妇采购了一批药品及手术器械。但怕运输损伤,就没让店家送,自己和王诗成等人一起运上山,

看起来粮食买得很多,但摊到那么多难民头上,每人分不到多少,粮食问题依然严峻。只是再也凑不出钱了,只能先这样。

高、王、张三人商量一下,难民上山后,还是先采用粥棚方式,设立安置点,统一供应,先让难民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