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其它小说 > 西周共和行政·共伯和演义 > 删去第二回 (下 篇)全文阅读

光阴荏苒,悠忽而过。约一百七十年间,大周天子依次经过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至周夷王姬燮之时,共国国君已历八代,第八代共伯名政,人称共伯政。

共伯政秉承祖训,严守《周礼》,一心以正治国,夫人端庄贤惠,每日读书练字,打理内宫。及有孕于身,严守当时孕胎之道,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席不正不坐,味不正不食,心不愠不怒,只一心祈祷天地万神,列祖列宗,保佑大周,保佑共国,保佑生产出英勇忠孝的嫡长子,好传家传国。

十月怀胎将满,夫人静心待产。

却说九山之巅,当年姜子牙令凿石成洞,放入五宝之物,建成观星台,天长日久,得日月之精,汇天地之华,灵气日聚岁增。是夜子时,突发五彩之光,冲上九天,化作龙形,其光煌煌,其声震震,又见飞龙南翔,直飞九里,至于共国国君宫殿后宫之上,忽息声降入共伯政夫人产房,登时,红光满堂,异香盈室,片刻之后,只听“呱——呱——呱……”接连九声婴啼,其声高昂清朗,气正韵和,不徐不疾,安详吉瑞,仿佛不是哭声,而是昭告世人:吾驾临世间,担当治共国安天下之大任……

共伯政与夫人大喜,端视婴儿,方面大耳,圆睛重颌,气态安稳,情se和悦,一派大才大度、大富大贵之相,更喜不自胜,眉开眼笑。共伯政反复思虑,此子乃为共国第九代国君,要承继大业,该曰何名……共伯政自言自语道:“九代国君,其数极矣,其任重矣。九者久也,乃天地万物之最,天地万物何者为贵?非高非大,非财非力,乃人心也。万丈高峰,人心能思策平之。人心何者为贵?乃‘和’为至贵也,‘和’能长安,‘和’能聚万人,‘和’能解万难,家‘和’万事兴,万事‘和’为贵,天地万物之最也,莫若‘和’也。和!和!和!”共伯政忽大喝有声:“和!其字为五谷之禾,加口而成,五谷丰而万人安,万人安则国安天下安,即定名曰‘和!’其音和润,其字正端,其义祥瑞,乃大吉大利之名也!”

共伯政稍息片刻,又挥笔写下当时的西周大篆“和”字,排生辰八字,析五行八卦之属,再祭神观兆,皆为最佳之象,遂为子定名为“共和”,即共伯和。

西周时期,为培养天子和诸侯的继承人,规定专门为王太子和诸侯太子设置孺子室,太子出生三日即入室,严格按时辰喂乳、奏乐、诵诗,使太子接受优雅环境的熏染陶冶,成为合格继承人。共伯政严守育子礼法,三日即将共和送入孺子室,择温良、慈惠、贤达之妇,喂乳相哺,轻鼓琴瑟,只听乐声悠悠,韵律扬扬,小共和时而随乐转目转首,笑颦连连。

及共和五月之满,精选五谷磨而为浆,烹炖香醇,喂而食之。五谷蕴汇天地之精,万物之华,滋五脏润六腑,共和愈健愈壮。

及共和周岁之满,口中呀呀作语,言而有意,共伯政以“大周为朝,共国为家,安国爱民,嘉德懿华。”诵而教之,共和随而发音,三遍即能自吟,共伯政夫妇喜上眉梢。

及共和三岁之满,即能口诵诗章数十篇,书字数百。冬日至临,大雪纷飞,共和口诵一诗道:“天雪地白,五谷其昌,共国大周,万岁其长。”人皆异之,共伯政言道:“此乃常理也,自幼耳闻目睹,日浸月染,教化之言,入心入体也。”

及共和五岁之满,日渐形端态安,文丰意赅,和声和颜,和心和性,进退有道。共伯政嘱夫人及侍者:“毋饰之金银珠宝绮绣,但必求整洁有序,井井有条。”又精选饱学嘉德之士,按《周礼》之制,于宫内为共和专设“小学”,教共和读风、雅、颂名篇,学《周礼》全章,并严练日常礼仪。共和每日鸡鸣即起,自整床褥,洗漱口喉,洒扫厅堂,方用早膳,膳后读书写字,习演礼节,午膳过后,学修数算之术,又习武功。共和文礼数算、礼仪武功,皆日增月进。

及共和十岁之满,学业达于西周之制“小成”,即德成、礼成、文成、数成,共伯政又遵《周礼》之制,使共和入共国“学宫”,即今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老校之处为学。

共伯政同时颁发谕旨,令共国朝廷百官、各乡卿大夫适龄之子皆入“学宫”为学,学童孟尹、文寅、武刚、礼甲等,皆在父携领下纷纷而至,朝堂百官、各乡卿大夫互相揖手施礼寒暄,为子叙亲述辈。

“学宫”开学大典之日,共国国君的伯爵仪仗林列,钟鼓琴瑟齐奏,共伯政携太子共和自国君宫殿起驾至学宫。共和政稳步登坐国君之位,共和随而立于侧,面谦相和,态正神端,百官、卿大夫携子端立,见而生佩。

司礼官高呼:“叩见国君大人——”百官、卿大夫携子三叩九拜,齐呼道:“吾君千岁、千岁、千千岁——”

共伯政开启圣口,言道:“众位爱卿,大周开朝,共国开国,百又八十年间,寡人及众爱卿之列祖列宗,共兴大周天朝,共建共国家园。育子传后,乃千秋重事,今众爱卿之子入学宫而读,务须学而有成,传承家国之脉,以永兴共国,永兴大周。”

共伯政言毕,司礼官依次高呼:“首祭天地万神——”共伯政起身率众虔诚跪而施礼。

“二拜大周列位先王——”共伯政率众虔诚跪而施礼。

“三拜共国列位先君——”共伯政率众虔诚跪而施礼。

“四拜尊师——”各位教师依官阶而坐,依制太子先拜,只见共和端正身姿,至众师之前,恭敬叩首而拜,众师忙揖手还礼,众学童接着向众师叩首行礼,共和领读“拜师誓”,声正音和,众学童跟随而读。

司礼官又高呼:“太子殿下为众生之长,太子殿下晓谕诸生——”

共和郑重肃立,言道:“诸位同窗,大周定《周礼》而治天下,吾等为学,皆须严守《周礼》,勤习文武礼数之道,以正身心,以兴家宗,以兴共国,以兴大周……”

共国百官、卿大夫及子听言,皆深深佩服。

共国学宫之中,共和率众学童读书、写字、演礼、习武,学业日进。孟尹、文寅、武刚、礼甲与共和同窗之谊日亲日近,成为至交。

学业之余,众童出共城游玩,一路向北,高天丽日,清溪泛波,绿茵青青,微风习习,文寅诗兴大发,摇首吟道:“夫乃有馨,厥土斯乡。吾周吾共,猗穑猗桑。君民共庆,载玄载黄。”众童齐发赞叹。武刚挥戈,搏击有声,矫若雄鹰,疾若飞兔,众童齐声喝彩。

共和问道:“武刚尔志若何?”武刚答道:“臣愿挥丈八长戈,征战四方,卫护共国,安定天下。”共和问文寅道:“文寅尔志若何?”文寅答道:“臣愿做共国太史,记史事,书典策,宣君命。”共和问礼甲道:“礼甲尔志若何?”礼甲答道:“臣愿做共国司寇,捕盗拿歹。”共和问孟尹道:“孟尹尔志若何?”孟尹答道:“臣愿做共国丞相,为太子殿下治国安民。”众人齐问共和道:“太子殿下之志若何?”共和答道:“惟愿国泰民安,家家丰衣足食。”

正行间,忽一只大雁,飘飘冉冉,落于地上,武刚一个箭步,飞身向前,一把逮住,只见大雁身中一箭。武刚正惊讶间,忽有人高喊道:“休抢吾雁!”只见一壮健黑童背挎长弓,腰系箭囊,飞奔而至,瞪目猛夺!武刚闪身而躲,叫道:“尔何家黑童,敢夺吾雁!”黑童大恼,骂道:“尔白面强盗,大雁乃爷爷所射,速速归还,饶尔狗命!”武刚甩飞大雁,怒道:“山村野种,出口伤人!武爷爷与尔拼个生死!”

两人皆怒气满面,按西周时期的角力架势,躬身抵首,双手紧拉,双臂发力,推!拉!扭!甩!你来我往,不相上下。

武刚忽大喝一声!全力拖拉黑童,黑童撅臀,全力后坠,武刚忽又疾变拖为推,黑童应变不及,四脚朝天,摔于地上!

黑童猛身跃起!飞腿扫向武刚,武刚见来得凶猛,闪身而躲,黑童忽右手入怀,抓出一把绿豆,猛力撒向武刚之面!武刚猝不及防,满面中豆,五官麻疼,黑童一跃而上,手足并用,猛力打翻武刚!

武刚翻身跃起,挥拳出击,黑童直拳猛迎,两人越斗越狠,打个不休。

共和见二人打得恼急并生,大喝一声道:“二位且歇!休得打成仇人,速罢手言和,结为好友!”言毕,共和飞身出掌,隔开二人,孟尹、文寅、礼甲也忙上前拉劝。

黑童见共和动手,又猛力挥拳相向!孟尹喝道:“休得无礼!此为吾国太子殿下!”黑童高声叫道:“爷爷管甚太子太孙!速速还吾大雁!”共和速捡起大雁,对黑童言道:“吾等逗弟玩笑而已,堂堂共国,岂缺一雁?”将大雁递于黑童,问道:“敢问弟何村人氏?贵名若何?”黑童答道:“吾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九山之前小村豆猛是也!五岁追兔捉羊,八岁射雁打狼!休言尔太子殿下,即是那大周天子到来,若抢吾雁,吾也要同他拼个死活!”共和笑道:“弟如此好本领,好胆量,长必为共国大将,若愿与本太子结为同窗弟兄,学文习武,本太子必诚心诚意相待。”豆猛道:“若太子仗势欺人,吾必拼命斗狠,若太子诚心待人,吾愿随也。”共和笑道:“本太子定待弟如手足。”黑童猛下跪叩首言道:“臣叩拜太子殿下,臣定为太子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共和连忙拉起。

忽又一童,肩挂数只白兔黑兔,奔寻而至,豆猛高喊道:“田获田获!此乃吾国太子殿下,武功高强,待吾甚诚,吾已答应与之为友。速来叩见!”田获忙跪地叩首言道:“臣叩见太子殿下!”共和连忙拉起,孟尹等人齐上前相迎田获,相谈渐欢,。

共和挥手示意众童,言道:“捕猎之道,乃为众人同心,吾等现即共猎共捕,必收获多多。”众童分持戈、剑、弓、刀,追寻兽鸟。

野地里兔獐鹿羊,受惊而窜,众童分头追赶,个个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一无所获。孟尹言道:“人多声杂,兽惊即逃,应息声设伏。”众童齐声叫好,共和又言道:“至善之法,当为吾等分伏四周,围而成圆,待兽返而觅食,进入伏中,众人齐力向中围赶,必有大获。”豆猛叫道:“太子殿下果然好计策,臣等听令而行!”

于是众童分持戈剑刀弓,四散周边,伏于草中。

众兽渐回,忘险而觅食,进入埋伏之中。共和一声大喝!众童持械齐围,数十只兔獐鹿羊被紧紧困住,武刚连放数箭,数只野兔野獐中箭而倒,众童齐使戈剑,砍倒数只野羊,一只梅花鹿腾跃而逃,豆猛大喝一声!飞身跃起,猛力搂住鹿颈!武刚甩绳套住鹿首,众童上前,生擒梅花鹿。

一个时辰兴景,众童捕得兔獐鹿羊,喜笑颜开,共和邀豆猛、田获一同回城,学文习武,豆猛、田获欢喜而应。

共国学宫之中,共和率孟尹、武刚、文寅、礼甲、豆猛、田获等学童,学文礼数算,练拳脚刀戈,孟尹果然大有丞相之才,武刚、豆猛,武功超群,文寅文才更进,礼甲好习法刑,田获好演数算,皆有大成之象。

一日,共和与众学童正在探论治国之道,忽听人急喊道:“太子殿下!镐京钦差至,国君大人令殿下速回!”

正是:天降大任于斯人,真才实学方有成。

欲知天子遣使何事,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