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一代权臣 > 182 一江春水向东流全文阅读

秋仪之见江面渐渐平静,这才想起人虽然救了出来,乌篷船也已经沉了,然而之后要做的事情着实不少。

于是他赶忙派人叫江南道节度使刘庆过来,将燕子矶码头的防务全部接手下来,又要他继续加紧金陵城关防守卫,不能掉以轻心。又出钱包下了临近江边的一座酒楼,就常住在里头处理善后事宜。

为方便打捞那艘沉了的乌篷船,秋仪之又叫刘庆调集江南水师,将燕子矶码头暂时封锁起来,重金请了江边几个善于打捞的老河工、老渔夫,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五天之后将沉船打捞上岸。

秋仪之当初上船之时,因船篷当中光线昏暗,没能瞧出名堂来。现在豁然开朗,见船里头摆了二十七个黑漆罐子,不知有何作用。打开一看,见里头竟满满堂堂装满了黄金,每个罐子里头大约有一千两百两黄金,二十七个罐子就是三万八千两金子——两千斤的沉甸甸的东西堆在船舱里头,怪不得这艘船沉得这样干脆了。

秋仪之看着这堆纯净得有些发红的金子,想着天尊教主温鸿辉随身携带的这堆黄金就至少能兑换三十万两白银,几乎抵得上大汉一年收项的十分之一。江湖上有的是见钱眼开之人,若他拿了这笔钱出去用以笼络人心,说不定又要惹出多少祸患来。

除了金银财宝之外,秋仪之那口刀身漆黑的西域宝刀也在沉船之内。若是寻常刀剑,在江水里泡了这些日子也该生锈腐烂了,然而这口宝刀却似乎毫无异样,依旧削铁如泥、异常锋利。秋仪之随身之物失而复得,自然另有一番感慨。

紧随这艘乌篷船之后,几个渔夫又用渔网从江底拖出两具尸首出来,其中一人乃是一个三四十岁的男子,另一人却是个浑身穿了黑衣服的老婆子。这两人穿着打扮同温鸿辉和那“姑姑”一模一样,然而两人在水里头泡得久了,浑身发青、发涨,已然认不出面目来。

然而这两人的确实身份关系甚大,秋仪之只得请出温灵娇来辨认。

温灵娇见了那男子的尸体,顿时失声痛哭起来,口中不住高喊:“哥哥!哥哥!”几乎哭得要晕厥过去。

秋仪之见状,胸中一颗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然而见温灵娇哭得伤心,又想起她现在世上再无一个亲人,已成了孤苦伶仃一个人,心中又不觉有些伤感。

秋仪之见温灵娇越哭越是伤心,哭到最后几乎哽咽着喘不过起来,想着她这样痛哭难免伤了身体,便招呼过荷儿,叫她搀起温灵娇先到后头休息。

他又看见尉迟霁明痴痴看着那黑衣老女人的尸首,目不转睛、若有所思的样子,便勉强定了定心神,对尉迟霁明说道:“霁明,你败在这老女人手下,却不料她竟淹死了,怕你今后再无报仇的机会了呢!”

尉迟霁明摇了摇头,说道:“她武功太高,怕直到老死,我也报不了仇了……”

秋仪之听了一愣,说道:“霁明不是对自己的功夫一向自信么?今日怎么说出这样丧气话来?”

尉迟霁明难得地叹了口气:“小叔叔不知道,这人是我尉迟家的老前辈啊!”

秋仪之听了惊在原地说不出话来,又听尉迟霁明幽幽说道:“这件事情我听爸爸说起过的。说是我尉迟家有个老奶奶,年轻时候喜欢上了一个秀才。这个秀才长进,考取了进士当了官。那时候尉迟家几位祖宗严守‘不得私通官府’的家训,便要他们断了关系。偏偏这时候老奶奶身上已有了这个秀才的骨肉,秀才又不肯辞官不做。两面逼得凶,老奶奶一时发了狠,打死打伤不知多少同族叔伯、兄弟、子侄,她肚子里的孩子也在争斗过程当中掉了。后来又听说那秀才一路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二品的大官,居然就莫名其妙就死在大堂上头,案子至今没破。但是尉迟家里人都知道,出手之人必然就是这位老奶奶无疑。”

尉迟霁明长舒了口气:“后来尉迟家又派人到处寻找过她,可惜她武功极高,办事又机敏,仿佛蒸发一般就消失在这人世间了。”尉迟霁明又深深叹了口气,“她这样一身黑衣,不知是在为死了的族人,负心的秀才,还是无辜的孩子戴孝呢!”

秋仪之听尉迟霁明讲得这样凄惨,鼻子一酸,眼眶竟有些湿润,便赶忙佯装被江风刮疼了眼的样子,用衣袖轻抚了一下,说道:“那你又是怎么知道她就是尉迟家的前辈呢?”

尉迟霁明低着头,事先始终没离开那老女人的尸体:“我没认出她来,是她见我身上有着尉迟家的功夫,这才告诉我身份的。论起来,我还得叫她一声老姑奶奶呢。她又指点了我几处武功心法、招式套路,够我这辈子受用不尽了……”

秋仪之也喟然长叹一声:“看来这位老奶奶心里头还是向着自家人的。霁明既然是她的晚辈,这事也不要上报朝廷了,就由霁明出面、我出钱,给这位老前辈好好收殓了吧!”

尉迟霁明点了点头:“其实她武功比我强得多,想要取我性命,怕我现在已经凉了。若沉船之前,她没有替我推拿疏通血脉,现在说不定躺在这里的就是我了……”

秋仪之听了,在江边又唏嘘了好一阵,这才回屋休息。

尉迟家这个老姑奶奶武功再强、江湖地位再高,也不过是天尊教主的一个护卫,自然是能够瞒天过海私下处置的。然而温鸿辉此人却是挂了名的天下第一要犯,哪怕是一个死了的尸体也是不能轻易处置的。

于是秋仪之只能又找了一处干燥地窖,将这烂了一半的尸体安放进去,又同林叔寒商议草拟了一封奏章,叫王老五撒开丫子立即就送到京城里去,请示皇帝和宰相应当如何处置。

几天之后,虽同王老五回到金陵的,除了一道圣旨之外,还另有一哨兵马。

领军的张龙秋仪之是认识的,自打幽燕王府里头就领着王府护卫,现在又是御林军头目,是皇帝心腹里的心腹——今日皇上郑荣派他过来传旨办差,那必定便是对这件事情极为重视。只见郑荣的圣旨里头要求秋仪之立即将温鸿辉的尸首交给张龙,再由张龙送进到京城洛阳里头,到菜市口开棺戮尸,最后还要传首九边,以儆效尤。

秋仪之对这种做法其实并不以为然,可是既是皇帝的圣旨,那自己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便叫人将温鸿辉的尸体从地窖里头抬了出来。

地窖之中又干冷又避阳,秋仪之又命人在上下撒了石灰,因此温鸿辉被水泡得失了人形的尸体,竟逐渐显出轮廓来,仔细辨认确同温鸿辉假扮的“石伟”面貌相像。

温灵娇听到风声,过来瞻仰哥哥遗容时候见到这副场面,又是一番痛哭。

秋仪之在旁劝了好一阵,这才将温灵娇劝走,便又命人将早已准备妥当的棺材取出,照旧撒好石灰等物,小心装殓完毕之后,才让张龙护送北上返回京城。

至此,一桩江湖豪客劫持钦差大臣的泼天大案,居然以天尊教主假冒钦差大臣的结果收场。

天字第一号的钦犯居然在皇帝身边隐藏身份十余年,若不是他过于自信,居然想劝反了皇帝膝下螟蛉之子秋仪之,否则还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查明其身份。这样的事实,若公之于众,朝廷的脸面是无论如何都保不住的,因此也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说是江南道节度使刘庆机敏干练,一举起货天尊教匪徒,天尊教主在逃窜过程中被江南水师击沉溺水而死。

朝廷既有这样的说法,那立了“大功”的刘庆自然也要加官进爵,一时半刻也不能撤掉这江南道节度使的肥差。因此刘庆喜出望外,不仅备了两份大礼分别送给秋仪之和林叔寒,还连日宴请两人以示感谢。

秋仪之被他搅扰得烦不胜烦,又想到现在金陵之中确实再无事可做,便连告辞都没有,便领了手下两百多人马返回山阴县去了。

金陵闹出这么大动静来,丘陵群山之中的山阴县竟没有丝毫反应,依旧是一副世外桃源一般的恬静景象。

这些日子以来,秋仪之将山阴县的事务全权交托给许容处理。许容虽是大殿下郑鑫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然而秋仪之和他把话说透之后,他倒也能够尽忠职守,将山阴县治理得夜不闭户。

秋仪之见县中没有什么需要自己出面整顿的,又因温灵娇哥哥葬身江底之后大病一场需要静养,便也不常在衙门里头居住,反而看中了当初那贼道姑妙真居士的“了尘宫”,邀了林叔寒、吴若非、尉迟霁明等人在里头常住。

秋仪之因打通了皇上周慈景和大海商李直之间的贸易商路,因此两家每月给秋仪之的抽头总在近万两白银上下,秋仪之除了用于养兵发饷之外,每月还能剩下两三千两银子,正是有钱得紧。

于是秋仪之嫌“了尘宫”阴气太重,便出钱请人将这已没了主人的“了尘宫”重新整饬一番,特别是将当年害死人命的几处暗室拆毁、埋藏死尸的紫藤花架推倒填埋、妙真居士居住的房屋也彻底重建,又按照林叔寒和吴若非的建议,将整个花园重新布置妥当,花了前后有个两个月功夫,才将整桩事情办妥。

期间,皇帝郑荣给秋仪之发来好几封圣旨,有的是因其又立新功,进秋仪之为侯爵的;有的是通报同倭国征夷大将军交涉成功,由其约束倭国狼人武士严禁渡海为寇事宜的;有的是向其征询关闭福州、广州其中一个口岸,在江南道或是山东道另开一口的建议的。

秋仪之终日同温灵娇厮守,偶尔和林叔寒议论古今趣闻,又同尉迟霁明跑马走狗,全然没有将心思放在国事上面,对加官进爵更是毫无兴趣,只同林叔寒稍微商议了一下,便草草递上奏章敷衍了事。

如此这般,时光漫无目的而又如心所愿,仿佛一江春水缓缓流逝而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