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其它小说 > 朱门 > 第五十九章 四爷寿诞全文阅读

此刻店铺里,儿子胡登科笑得合不拢嘴。他身边摆有一张厚木台桌,上摆一台钻,台边夹一老虎钳,钳子丝刀小锤之类,应有皆有,一个名实相符乡场难见的机械修理店。

围观乡人慢慢散去,店内留下十余,有请修丝车的,有请修轧花车的,还有四人修枪。

安贵说:“能拿来的就拿到店里来,搬不来的我们去修。哪个先哪个后,分个轻重缓急。蚕茧和棉花还不到季节,缫丝车缫花车等一下修。枪么,冬天来了,闲了,要打兔子打毛狗,乡丁保丁,随时防卫,先拿来修。你们说要不要得?钱么?不得亏诸位。”

众人齐声道:“我们还不晓得你胡老表么。”

待人散去,安贵对一位没说话的瘦高个笑道:“李老表,你不是修烟枪吧?”

那人苦笑:“胡老表,我哪里敢抽大烟哟,天天跟着保长,脚板跑翻了。”他是三保保丁,保长之贴身保镖,保长挎短枪他却背杆生锈的“三八”大盖,走在保长后面,一低一高,一短一长。安贵故意问:“你用短枪?”

“胡老表,你又笑我了。我背杆破枪,推上枪栓,就是抠不响。”

“哦,简单得很。枪机坏了,撞针偷懒,不愿撞了,给它吃点油。”

“胡老表好久修得起?”

“你好久要,我就好久修得起。”

“嘿嘿、嘿嘿。”

“要不修好,你那杆破枪连撬火棍都不如。”安贵笑他,“你们保有几根‘撬火棍’?”

“嘿嘿嘿嘿,六根。用不得,只有吓人。”

“乡公所不管?”

“乡公所只管乡上。保里是我们自己出钱买。胡老表,你晓得,现今农人有几个卵子钱?”

“你马上拿枪来,修你的枪,本店开张,图个大顺,我不收钱。”

“要得,要得。”

“给你修好了,我先借来打条毛狗。”安贵玩笑道。

“嘿嘿、嘿嘿。我只有五颗子弹。”

“子弹你不管,我找。”

“嘿嘿,嘿嘿。”李保丁笑罢,一阵风跑出店。看着李保丁背影,安贵一脸笑容。

第五十九章四爷寿诞

如今,朱家老院只剩四老爷朱永义及儿孙,拢共十一位,外搭百多亩田土一头水牛两圈猪十几只羊几十支鸡。其他三房人马或成都或重庆或涪州,各奔东西。

老院说不上破落,却不无破败,六七间房屋空着,耗子蚊子蜘蛛白蚁已成常客,青蛇偶尔光顾。倘你突然推门,一股霉气迎面扑来,呛人憋气,蜘蛛网则吻你的脸,长脚蚊则叮你手膀,一群耗子更是乐翻天,撞你的脚爬你的腿,朱门兴旺去矣。唯有后山古柏苍松,无人砍伐,葱茏繁茂,年盛一年。四老爷后人没继承他之勤劳,不愿自耕自收,田土全部佃出,靠收租谷下锅。日子虽不如昔,倒也轻松闲适。

许是早年做活多,晚年能吃好动,四老爷虽届九十,依然少病,饭量不减,都夸他要活百岁,朱门最长寿星。今日,办宴祝寿,耗子蚊子只好暂时回避,老院暂时恢复热闹。

回乡祝寿打先锋的,自然是罗玉兰率领的涪州城大房一干人马。已成漂亮姑娘的孙女立惠和大孙女立琴夫妻及两位小少爷,忝列其中。修英仍以守家为由,没有驾临“朱家老窝”。李会长本想前来祝寿,可惜中风在床,修娟夫妻全权代表,礼品不轻:二十块大洋。

出人意外,成都黑团座为首的二房老小九人准时赶回。只是,他们不再坐滑杆三天,倒是坐上黑“乌龟”车两辆,直达涪州再改坐骄。更没想到,他那驻忠州之营长儿子朱仲武带上护兵两位,迢迢千里赶来。因为老院恰在川东川西正中,黑团座电令他快速赶来,既为四公祝寿,又能父子相见,面授机宜,更者,二老爷朱永孝去年圆寂于涪州广济寺,舍利供在庙里,“黑团长”还将率全家祭祀老父呢。不然,一位负有固守长江重任、年轻气盛之新派中校,岂来给行将就木之“棺材瓤子”祝寿?

到老院最晚的,却是陪同朱营座的重庆三老爷之子朱明理。他带上三房共六人,乘汽车坐滑杆,浩浩荡荡,赶到老院,已过夜半。

更有本乡父母官王乡长,率向师爷携厚礼莅临,亲题“寿”字中堂。王乡长原是位开明乡绅,无党无派,前年民选走入乡长官位,口碑不错。如此阵容聚集老院,乡邻大饱眼福。

清晨,鸡刚叫过头遍,灶房就响起朱家熟悉而振奋的锅瓢声风箱声。

朱营座闻声醒来,赶紧叫醒护兵。顷刻间,三人戎装束身,走到院坝。朱营座高挑身材,白净窄脸,淡眉细眼,一脸书生相。可那军官大帽一戴,配上墨镜,腰带一束,抬肩挺胸,目视前方,倒也不乏英武杀气。初来老院,不辨东西南北。他领护兵沿院坝跑步,踏动石板,“叭哒叭哒”,整齐响亮,惊醒山野,引来不少观众。朱仲文陪玉兰伯妈和黑团长大伯立在街檐观看。罗玉兰明知故问:“这么早,他们跑啥子?”

“出早操。”黑团长答。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你父子为啥子总喜欢当兵?”

“大嫂,我当兵是为继宗大哥报仇,是推翻满清,是革命。”

“你儿子呢?”

“大嫂有所不知,这年头,兵荒马乱,有钱有枪不得吃亏。”

“未必你黑团长还会吃亏?”

“当然当然,没哪个敢惹老子民国功臣!我是为幺儿前程着想。”

“他是成都女学生生的?”

“大嫂莫笑。几个婆娘数她最恶,非要我给她儿子找个好出路,我不找不行呀。”

“当兵未必就是好出路?子弹不认人,提起脑壳耍。”

天大明,营座收了操,和两护兵站在院坝南沿,观看后山模糊的参天古柏茂林修竹山岩峭壁,却不过来招呼人。黑团长招呼儿子:“仲武,你过来,见见朱家父老弟兄。”

营座昨晚夜半到此,朱家人没见到他,他亦不识老院一人。营座毫无笑容走来,如同操步。黑团长给儿子介绍:“这是你玉兰伯妈,辛亥功臣。”

“哦,大伯妈,久闻大名,小侄敬礼了。”营座上前一步,双脚一并,行个标准军礼。

“啊呀,不敢不敢,大伯妈臭名远扬。仲武啊,你长得这么斯文,白面书生,身上穿件黄皮皮,腰杆插根梆梆枪,好不匹配哟。”

营座笑笑:“哈哈,当兵混世呀。大伯妈贵体可好?”

“阎王还没想起我,能吃能动。仲武啊,你该把太太带回来,我们看看嘛。”

“哪有太太哟!光棍一条。听说涪州女娃很好看,大伯妈帮我选一个,如何?”

“脸皮厚!”黑团长老子马上揭发,“不晓得有好多个了,还光棍呢。”

“哈哈哈哈,我想起来了,”罗玉兰笑出眼泪,接不上气,“那年,我喊你买菜油,你也这么说,要我在涪州选个小妾,不答应,你不买。哈哈,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在座一阵大笑。“黑团长”毫不脸红,道:“此一时彼一时也。”

“你耳朵不缺了?不怕仲武他妈扯了?”罗玉兰笑问。

“大嫂,你尽揭我的短哟。”黑团座依然脸不红。

“伯妈,”营座岔开话题,问,“听说要你当国大代表,要二哥当县参议,你都不答应?”

“人各有志,老子就不想当这些。”黑团座却又替大嫂回答。

这时,朱老师走近营座,自我介绍:“仲武弟,我是仲文。”自给堂弟营座去信,两月有余,未见回信,还以为营座老弟没收到,他正急呢。

“哦,”营座顿时眼睛一亮,隐隐一笑,看定他,久不转眼,“仲文哥,教书辛苦了。”

“比不上国军弟兄辛苦。”

“哪里哪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固守天堑,以逸待劳,哈哈哈哈。”

只是,仲文没有细心领会。

半上午,客人提着贺礼陆续到来,朱仲文老师接待完毕,本想抽空单独与营座摆几句,谈谈信中意思,营座却提根竹棍带上护兵上了后山,钻进密林。直到正午,挎个望远镜的营座才从后山竹林钻出,身上沾着枯枝落叶松柏清香。

午宴毕,祝寿的乡邻忙于农活家事,纷纷告辞。仲信经理因布厂事多,和立治先行返城,修娟夫妻尾随。剩余亲友则三两散坐院坝各桌。罗玉兰“黑团长”朱明理和胡安贵陪四老爷,仍坐靠堂屋那桌,听明理谈重庆见闻。营座则和护兵站在坝边自个闲吹,任人目光来回。

朱老师送完乡邻,径直走向坝边的营座,说:“仲武弟,你都看见了,上午很忙,没空见你,请多鉴谅。”

“哪里哪里。仲文哥,我也想找你,你确实忙。”

朱老师喜上眉稍,用眼色支开护兵。营座道:“莫来头,我的拜把弟兄,你随便讲。”

“那封信仲武弟收到没有?”

“不仅收到了,我还反复看过。”营座脸上挤出笑意,“不过……,”

朱老师打断对方:“如何?”

营座冷冷一笑:“我正要问你呢,教书教得好好的,朱家又有钱,咋个当那个共党?”

原来如此!朱老师简直没想到,只好低声说:“现今的革命形势……”

“你莫讲那些。我先问你,从哪里听来的?靠共匪那几根破枪土炮,想打垮八百万国军?做梦!”营座轻蔑地一笑。此刻,朱老师反倒只有申辩的份了。

“北方好多地方都解放了,我们……”

“老哥,莫去听共匪那些欺骗宣传,我得到的可靠消息,国军在美国盟友援助下,共匪的老窝子延安都丢了。”

“兄弟,你听我说,”朱老师急着说,“解放军发出了解放全中国的号令。”

“放他妈的屁!”营座顾不得赃言,“老子根本不信那些疯子!”

“兄弟,你莫恼火,我是为你的前程。”

“嘿嘿,仲文哥,用不着你操心。”营座脸一板,“这样嘛,你走你的阳关道,我不管你,你也不要管我,各走各的路,各保其主,各尽其职,谁得谁失,互不怪怨,如何?”

“……”朱老师一时语塞。

“我给老哥保证,你莫担心,我和护兵兄弟不会告发你。不过,你要为朱家着想,为川人着想,自珍自重,好自为之。”

事已如此,朱老师只好说:“仲武弟,十字路口,切莫后悔哟。”

“好嘛,我们走着看。”营座狠狠答道,一脸不快,也不再理仲文,向玉兰伯妈一桌走去:“爸爸,我上后山观察了一遍,山那边有个石寨子,你去过没有?”

“黑团长”看看挂在儿子胸前的望远镜,明白军人职业习惯,答:“你是说铁石岩上的石寨子?老子当娃儿时,经常带帮细娃去,脚印铺满了。”

“难怪二爸骂你黑赖子。”罗玉兰嘲笑“黑团长”。

“上面宽不宽?有水没有?”营座问。

“宽得很,起码有几十亩,水么,山高水高,除非天旱,吃不完。”

“我看那寨子三面陡岩,一面斜坡,只有一条路可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进可退,难得的军事要塞。就怕驻扎匪寇绿林,骚扰百姓,老院子不安宁了。”

“黑团长”大笑:“哈哈,你娃娃没枉吃军粮嘛,不愧我黑团长之子。”

“还有,我们老院后坡,山高林密,山梁东西绵延,看不尽头,要是藏上几十个土匪,几百军警也搜他不到。要是土匪抢我们朱家,就是来了救兵,他往后山跑,你只有喊天。”

“侄儿,你哪么开口闭口都是土匪呢?”罗玉兰问

“我们国军嘛,剿灭匪患,为民除害,保障太平,保护政府,天之职责。”

“这么说,百姓该给你们磕头?”罗玉兰笑道,“可惜土匪从没抢过我们朱家。”

“辛亥功臣嘛,哪个土匪吃了豹子胆?”营座笑笑。

“黑团长”道:“是朱家行善积德,土匪也讲良心。”

“土匪才不信那些,”营座阴阳怪气道,“依我看,是兔子不吃窝边草。”

“放你妈的屁!”“黑团长”骂道,“现今山寨的李头领,他老子是我当袍哥的拜把兄弟。那年,李头领到成都找我,我给了他二十块大洋,他就说朱家是活菩萨。”

“原来你跟土匪有勾连嘛。”罗玉兰笑道。

“我是看到他老子面上才给的,我还劝他改邪归正呢。”

“爸爸现今和他还有往来吗?”营座问。

“才不跟他们来往了。不然,老子也成土匪了。”

此刻,一只老鹰张开巨大翅膀,半空盘旋,越旋越低,越旋越慢。院坝中央,一母鸡领群鸡娃啄地上饭粒,叽叽喳喳叫得正欢,全然不晓危险将临。

营座顺手拿过护兵手枪,一抬枪口,“啪”,一声脆响,如同鞭炮。瞬间,老鹰箭一般直射地上,“当”,顿时,羽毛灰尘飞扬。罗玉兰吓得脸色惨白,不敢看死老鹰。

“黑团长”喊道:“好枪法,好枪法,儿子,没枉吃军粮啊,不愧我儿子。”

护兵捡来死鹰:“哎呀,营座,打到胸口上,哪晓得你枪法这么好。”

营座得意地笑笑,把手枪还给护兵,双手拍拍尘灰,大声道:“国军受过美式训练,不是吃干饭的!”看得出,他有意做给旁人看。

“把枪给我,老子打个麻雀给你看。”“黑团长”夸口说,“打它脑壳,不打它脚。”

都晓得他吹牛,除非麻雀脑壳撞到枪口上。罗玉兰看不惯“黑团座”吹牛,想刹刹他父子威风,对同桌的安贵说:“干儿子,你打两枪给他们看看。”

其实,安贵早就看在眼里,也想露两手给他父子看看,压压他俩得意气势,可又怕暴露身份,干妈如此一说,他反倒申辩:“干妈,我不会打枪。”

营座马上看定他,似有不信。罗玉兰笑道:“不是说你在兵工厂练得一手枪法么?”

“干妈,莫听他们胡说,我当真不会打枪。”

“你就是胡大银儿子?哎呀,头回见到你。”“黑团座”惊喜道,“打一枪给大伯看看。”

安贵笑笑:“大伯,我当真不会打枪。比不得大伯戎马生涯南征北战。”

“哈哈哈哈。是嘛,你没有当过兵嘛,哪会打枪。”“黑团长”话锋一转,“安贵,你晓不晓得?我和你爸爸是袍哥会拜把兄弟哩。当年,为继宗大哥报仇,我和你爸爸投奔荣县同志军,殊不知碰到了夏之时的革命军,你爸爸想参加,结果,他四十岁了,革命军不收。你爸爸不怕死,英勇得很,要是参加了,不是团长也是营长,他不光耍腰刀,你也学会打枪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