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其它小说 > 朱门 > 第五十三章 修英无理全文阅读

从校长办公室出来,罗玉兰再次站在继宗雕像前,仰脸凝视,眼睛潮湿。丈夫已走二十九年多,说不准哪天也要跟他去了。然而,直到如今,她才强烈感到,丈夫虽然早死,可不冤枉,死的值得。他为民请命,为国人捐躯,涪州人没有忘记他,更没忘记浩然正气。良心正义面前,除不顾脸只顾命的软骨头外,涪州人敢于承担。值得呀,他爸!

第五十三章修英无理

太阳久违,阴云厚重,寒风呼呼,湿冷交加。涪江岸边死水凼里,已结厚冰。河心激流中,冰块徐徐漂来。小雨如雾,雪花间或,淅淅沥沥,无休无止。地上积满雪水,走在上面,“嚓嚓”作响,如同踩玻璃渣。

罗玉兰来县城快四十年,从未如此寒冷。罗玉兰怕冷,只好动步驱寒,从巷口到后门,原路返回,如此不停,一柱香燃完,全身暖和。飞机场的民工回来,天已黑尽,罗玉兰便去看望他们。有人仍然光着脚板,后跟冻肿麻木。她马上喊吴妈抓来泡萝卜,火上烤热,喊他们使劲擦脚后跟,直到发热,有了感觉。她从朱家李家搜来旧鞋,送给光脚民工。有时喊吴妈烧锅热水给他们烫脚,烧锅姜汤给他们喝。幸好,民工虽然棉薄衣破,可用草绳捆紧腰身,不停挑抬拉磙,生病不多,至少,住她家的还没一个。罗玉兰得以宽慰。

面对如此严寒,乡下漂亮妈妈没能躲过。这天,来人告知,老太太不行了。罗玉兰和仲信急忙赶回乡下,修英则以子女读书和家务理由没去,倒是那个被洋人侮辱而一时不敢露面的修娟,为感谢朱家帮忙,主动代表李家同去奔丧。待她们赶到,朱门最漂亮且“板眼多”之老太太,已经闭上眼睛,终年八十有四。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恐怕如罗玉兰所梦,老太太对她说,我不想去的,阎王说我长得好看,请我去陪他。罗玉兰笑醒后,没有过份悲伤。

尽管比城里还冷,罗玉兰以孝媳身份替代嫡系孝子继宗,按风俗程序一步不漏,办完丧事。只是,三天下来,她也累病。仲信回城料理工厂,修娟则陪姐夫同回。

罗玉兰带病守完“七七”,严冬已过。南坝河滩,春风习习,嫩芽冒出,民工松口气了。

她刚推开睡屋,只听见喊声:“伯妈回来了。”一转身,见修娟走出北睡屋,一脸笑容。

“哦,修娟,你在这里。”罗玉兰顺口问。修娟脸一红:“我不好意思回去。”

罗玉兰想想,说:“就住我们这里,跟伯母睡。”

“要得要得。”修娟一笑,更加漂亮。其实,她独自睡在东睡屋外公那床。

得知罗玉兰回来,吴妈赶去,刚问完话,修英在后门大声说:“吴妈,快去买个老母鸡。”

“半下午了,怕没得鸡卖了。”吴妈回答。

“贵?也买一个,炖党参单归。”

吴妈钻进南睡屋,轻声问:“朱大姐,你回来朱太太晓不晓得?”

“没看见。”罗玉兰说。吴妈皱紧眉,不快道:“连着吃了两只老母鸡,又买。”

“喊你买,就去买嘛。”罗玉兰笑笑,“吴妈,给农人舀油没有?”

“不敢舀了,她看得很紧。”吴妈走到门外,见天井无人,再回跟前,低声说,“你前脚一走,她就吵我,一阵说,菜油吃得好快,哪里去了,一阵说,不该用朱家柴禾给农人烧水熬汤,见了农人像见仇人。”

“不理她,良心遭狗吃了。”“就是就是。”吴妈狠狠地说。

罗玉兰摸出一块银元:“你给农人,喊他们去店门买油。”

“朱大姐,你硬是活菩萨,包你活到百岁。”

夜晚。后院饭屋里,电灯泛红。漆黑的八仙桌上,吴妈按前两次规矩,把炖好的整只老母鸡用瓦盆放在桌中央,汤水半淹。因炖得熟,轻易夹起。刚上桌,修英夹起一只鸡腿放在仲信碗里,动作之快,如同争抢。结果,用力过大,鸡汤溅在桌上,往仲信跟前流。

修英喊:“吴妈,擦桌子!”看得出,她做给罗玉兰看:你不在,我们吃得更好,气死你。

“和哪个抢么?”仲信瞪她一眼,把鸡腿夹到妈碗里。罗玉兰头没抬,顺手夹鸡腿给身边的朱川。朱川喜欢边吃饭边看书,此时正看得如迷,婆婆给他的鸡腿没发现。

“吃饭。”罗玉兰敲他一筷子。朱川恍悟过来,猛刨两口,结果,刨到嘴的竟是那只肥鸡腿。朱川夸张叫道:“鸡腿!哪里飞来的鸡腿?”满桌皆笑。

显然,朱川吃鸡不多,方才如此兴奋。修娟笑道:“你婆婆碗里飞来的。”

修英没笑,再把盆里另只鸡腿夹给丈夫,问:“你吃不下么?”

仲信又要往妈碗里夹。罗玉兰按住他手:“儿子,你吃你吃。我这把年纪了,吃多了消受不了。”说罢,她往自己碗里舀两勺鸡汤。修英以为刺她,或者担心丈夫再夹给妈,她突然从丈夫碗里夹回鸡腿,放到立本碗里:“儿子,你吃,看消不消受得了?”

修娟看着姐姐,细眉皱到一堆。

“啪!”仲信猛放饭碗,瞪着修英:“有你这么待老人的吗?”

“我哪么了?”

仲信再吼:“性子越来越犟,脾气越来越怪。朱家哪个像你?滚!给我滚!”

修英并不滚,屁股仿佛钉住,隐隐一笑。仲信猛拍桌子,“叭!”吼:“这回婆婆去世,你说不去就不去,我忍无可忍了!”

全桌吓了大跳,齐望着他,从没见他如此发火。修娟低下头,偶尔看看仲信,不知咋办。

罗玉兰拉住儿子:“仲信,算了算了。修英,不是我不想吃,我是说的实话,夜饭吃多了点,肚皮就涨,悃不着觉。”

朱川说:“二妈,婆婆说的实话,她吃多了点,半夜起来走动。”

朱立本不客气,夹住鸡腿就啃,末了,仍然责备妈:“妈,你爱耍脾气,我们都怕你。”

“就是。”大女朱立琴也说,“爸爸总是让你,我们都不服气。”

突然,修英把碗一推,气呼呼站立,说:“好哇,你们都见不得我,我滚,我滚!”她果真冲出饭屋。修娟柔情地看了仲信一眼,追上去,喊:“大姐,大姐。”

罗玉兰对立本:“孙子,她是你妈,你那么说,要不得。朱川,快去拉你二妈。”

“不管她。”仲信吼。朱川依然去了。见二人空手而归,罗玉兰说:“给她留些鸡肉。”

“不管她!这些天,鸡肉她还吃少了吗?隔两三天吃一只,不晓得为啥子?”

“天冷嘛。”明知修英气自己,罗玉兰还是帮她辩解。

“妈,不是冷,是她脾气越来越怪。妈还记得她说农人偷铜元吧,丢光朱门脸面。”

“哪么记不得。”

那是民工住进朱家刚半月,也是晚饭桌上。修英突然一声惊叫:“遭了,铜元不见了。”

罗玉兰问:“你放在哪里?”修英答:“黄伙计交的油钱,十几个铜元,都是‘川造’二百文。”

罗玉兰清楚,自修英管油店,每日关门前都和黄伙计结帐,那怕几个铜元,也当日结清,不在伙计手里过夜,亲手提回北睡屋。仲信说:“去屋里看看。”修英说:“我根本没有回屋,我看铜元少,就提来饭屋了。”说着,她把长棉袍右边的布包翻出给大家看。平常,她用个可收紧口的小兰布袋装当天油钱,钱重提在手,钱少揣进衣包。仲信催她:“再去屋里找找。”

“我说过了,没去屋里呀。”修英虽不耐烦,还是回了北屋。朱门内从未丢过钱,几乎没人担心。大家依然悄悄吃饭。没一阵,她回来了,说:“我找遍了,屋里没有。”罗玉兰提醒她:“巷道里,你看没有?”修英不快:“哪能落在巷子里?十几个铜元要响,我又不是聋子。”

仲信说:“十几个铜元嘛,实在找不到,算了。”修英白仲信一眼:“你说得轻巧。”定是有人偷了。”仲信说:“这个屋里,哪来贼?”罗玉兰已经猜到她要说哪个。果然修英说:“有!农人,就是他们。”罗玉兰说:“别个老早就走,多黑才回来,哪么偷钱嘛。”仲信瞪修英一眼:“说话要有证据!”修英理直气壮说:“哪么没得?刚才我进巷子,他们十几个人也进巷子。他们先走前头,看见我来了,就站在边上等我过去。我就来饭屋,钱就没了,不是他们是哪个?”罗玉兰说:“别个是给你让路,哪里是偷你钱。”修英半讥半气:“那钱呢?飞了?”

仲信说:“算了,就那么十几个铜元嘛。”修英反问:“你说得轻巧,十几个铜元还少了?我去问他们。”仲信说:“莫去问,免得说朱家小气。”饭后,修英果真去了。她是首次去民工屋里,刚到榨油房门口,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她捂住鼻子,仔细看清:宽敞的榨油房里,东边靠墙,原来的碾盘上方,一溜稻草大铺,几张旧篾席盖着草,高低不平,散乱堆着几床破旧被子。西墙左角,便是锅灶案台和木柴,泥糊墙已熏黑。西墙右角,挨着榨油机放有两个尿桶。屋中地面,乱草渣滓。此刻,农人刚吃过仅有盐味的红苕片汤,有的洗脚,有的尿桶前小便。真个是吃住屙,三位一体。修英捂鼻退出门外,大声喊:“你们出来个人。”陈佃客应声而出:“朱太太有事情?”修英说:“给我问下,哪个拿了我们的钱?赓即退出来。”陈佃客眨眨眼睛,说:“拿你们的钱?对我们这样好,还拿你们钱?”修英不看对方,说:“怪了,钱飞了呀?除了你们,还有哪个?”陈佃客说:“朱太太,你等着,我问一下。”陈佃客再出来时,无可奈何地笑:“朱太太,实在没人拿呀。”修英的脸铁青,威胁说:“你们莫装莽,再不拿出来,我去报告警察,喊他们来搜。”陈佃客说:“要得要得。搜了才好。”第二天晚饭后,陈佃客找到罗玉兰。罗玉兰没听完,说:“莫理她!”陈佃客哭丧着脸说:“她说要去报告警察,不是逼打成招么?”罗玉兰一顿脚,说:“哼!亏她想得出来。”她马上告诉仲信。仲信说:“妈,你莫气,我收拾她。”哪知修英还没来得及报警,仲信也没来得及收拾,当晚,仲信掀开白纱蚊帐上床,突然看见靠墙一面蚊帐的底边,有碗大个口子。他非常诧异,平常四方蚊帐底边,都是布毯压住,没有裂开。他突发灵感,伸手进入裂口,结果,如他所猜,那个沾油的宝贝口袋,正夹在粉墙与蚊帐之间。仲信一数,十二个铜元,全是川造二佰文,沾有菜油,一天之卖油收入。嘿!没一阵,修英进来,仲信板着脸,说:“快去报案!”修英方想起报案,本是威胁,问:“硬要报案?”丈夫依然扳着脸,说:“非报不可,报你诬告农人。”修英不服:“我诬告他们?哼!”仲信把钱袋往床上一甩,说:“这是证据!”修英一惊:“哪来的?”仲信狠狠瞪着她,“你藏的。还要诬告,蛮不讲理。”修英嬉皮笑脸问:“你从哪里找出来的?”仲信说:“你还说根本没进屋哩,它飞到床边去的?你把朱家的脸丢尽了。”修英这才发现蚊帐边哪个口子,可她还不服气,自语道:“是哪么甩进去的呢?”仲信一瘪嘴:“哼!你耍脾气嘛。”如此一提,修英想起来了。前天关门,她数完当天油钱,觉得黄伙计卖得太少,气冲冲地离开店堂,走到北睡屋推开门,看也没看,猛地朝床一甩,锁好门出巷道,恰巧民工回来。仲信仍然板着脸,说:“你不去报案,就好好给民工道歉。”修英一脸不屑:“我给他们道歉?”仲信瞪着她:“不是你,是哪个?”仲信告诉妈,良久,罗玉兰才说:“年纪不大,比我还糊涂。丢人呐。算了,我去给陈老表他们道歉。”仲信说:“当初,是我瞎了眼睛,被她迷倒了,害得妈怄不完的气。”罗玉兰说:“仲信,子女都快成人了,莫说这些,将就点。”

此刻,罗玉兰说:“儿子,妈还是那句话,将就点。”

“妈,我还如何将就她?忍无可忍了。”

罗玉兰何尝不晓得,儿子本性温顺,没有脾气,适才发火,很少见过。这些年来,她常对妈耍脾气,总说不到一起。她罗玉兰有时稍作回应,有时不予理睬,更多时是忍让,不予计较。罗玉兰也有后悔,当初送聘礼之时,外公发现修英毛病,提醒过她,可她觉得事已如此,哪能随便退亲!她罗玉兰能活好久?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可仲信得和她同一辈子,早哩。她进朱门四十多年,还没见这般对待长辈之媳,哪个敢不孝敬老人?若是遇上公公,早就喊你娘家领人。就说这回老太婆过世,你一个嫡孙媳妇为何不去送葬?倒是你妹妹去顶着,有啥子事须你料理?守不了“七七”,三四天该可以!你是不放心吴妈!

看着孙子吃鸡喝汤,心里好没滋味。更令她难过的,却是仲信不愿将就。

然而当晚,发生了她做梦也没的事。晚饭后,余气未消的修英吵着要回娘家,罗玉兰劝,不听,修娟拉,她手一甩,提个衣包气冲冲走了。只有仲信仍然那句:“不管她。”哪知半夜,修英杀了个回马枪,说是爹妈催她回来。结果,她抓个正着:自己的床上,一丝不挂的仲信和妹妹修娟,颠鸾倒凤正欢。不过,她没大闹,喊修娟悄悄回到东睡屋,第二天默默离开朱家。罗玉兰得知,气得半天说不出话,不得不佩服修英之心计。

此后一段时间,罗玉兰更是忍让她,仲信也不敢再吼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