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东晋烽火 > 023章 竺佛图澄(上)全文阅读

“什么是空呢?咱们打个比方。”刘丹解释道,“我们的本性就像一面镜子,这个镜子无色无相,是看不见的。但是这个镜子不是什么都没有啊,它可以显出万物,烛照万法的。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包括我们的思想都是这个镜子起的作用。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是这个镜子显现出来的,我们的思想思维是我们的本性原有的智慧光明变化而来的。

这个镜子和影子有没有区别呢?佛说色和空‘非一非异’,你说镜子和影子是一体吗?当然不是,影子消失了镜子还在;你说镜子和影子是不同体吗?当然也不是,影子和镜子是不能分开的。所以观音菩萨告诉舍利子‘色不异空’,影子就是镜子,‘空不异色’,镜子就是影子。

下一句:‘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这个镜子本来就是清净的,没有任何色相,本来就是有光明的,这就叫‘诸法空相’,这个镜子能显出万法,人来现人,鬼来现鬼。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须弥诸山,都在这面镜子里显现。镜子显示出这些东西来之后,自身有没有变化呢?当然没有,它不为万法所动。你修成佛果了,你的本性没有多一分,你成魔了也没有少一分,你上天堂没有清净一分,下地狱没有污染一分。这就叫‘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我们为什么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性,看不到这个镜子呢?是因为我们着相,被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的影子迷住了,黏住了。那怎么修行呢?心经下面说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发……’一切皆无,不要被我们的眼睛耳朵迷住,除六根,六识、六尘……除去一切,最后‘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佛法修炼就是三个字“无所得”,放下一切。所有的法门和世界智都是教你如何得,只有佛法教你如何放下。你要心里有牵挂,怕失去,你就有恐怖,你就不能达到究竟解脱。心经层层推理,所以说佛法是非常严谨的一门学问。心经是一个修炼的总纲,当然具体的修炼方法还要在佛经中找答案。”

刘丹解读完心经,大家都知道佛法大概是怎么回事了。思考良久,刘烨问道:“老子的‘道’和佛家的‘空’是一样的吗?”

“当然不一样,目前佛家的经典来的不多,大家手上的经书太少,所以很多问题弄不清楚。在天竺佛家的经典浩如烟海,道家的经典只有《老子》和《庄子》,其他如《列子》之类的和老子的道就不是一回事了,落‘空’了。这个空是顽空,就是什么都没有,这叫断灭见。现在有的人说人死后清气升天,浊气入地,一点灵光归太虚,就是说这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入了断灭空。人死后怎么可能什么都没有呢?你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你在世上为善为恶,来生都会有报应的。要是真能全部空了倒好,我在世上杀人放火,然后一死了之,多好。问题就怕死也不能了,那就糟糕了。

佛家的空是说我们的自性是放大光明的,是本来清净的,是有无边

妙用的,所以也叫‘大圆镜智’。道家的‘无’是什么?大家看道德经:‘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什么叫惚兮恍兮呀?就是晦昧不明之相,到了这个境界,就连老子自己也看不太清楚,所以才叫‘窈兮冥兮’。按照佛家的说法,这个状态是根本无明,离人的本来面目就差了一点。如果把这个无明去掉,就见到了佛性,佛性就出来了。所谓‘佛性一出,震动十方世界。’”

“是这样吗?”刘江问道,“哪部佛经这样说的?”

“《楞严经》里说得很清楚了,有时间我把楞严经录下来给你们看。”

《楞严经》不是一般的经典,就连玄奘法师到印度也没有见到这部经。《法灭尽经》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这部经是最晚传入东土的,却是最早消失的,传来的过程极具传奇色彩。

刘烨问了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九弟,佛教传入东土对于咱们汉地是好还是坏呢?如果人人都出家,那谁来耕田谁来参军?”

刘丹笑了,一种思想传进来肯定会对本土的主流思想产生冲击,佛教传入震旦以后,遭到了儒家与道家的双重阻力。儒家批评佛教冲击了震旦社会既定的伦理秩序,道家担心佛教挤占他们的信徒资源。两家都在运用“夷夏论”排斥佛教在震旦的传播。

不过,释子在辩解时,援引震旦传统的星象学说法,北辰在天之中,提出“汉地未必为天中”的观点。这就委婉地挑战了传统的以“四裔五方”的思想意识,为外来文化融入震旦社会提供了范例,客观上增进了震旦社会对少数民族的亲和力与包容性。佛教的这种亲和力与包容性,亦即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这在震旦历史上的异族统治时期,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你说人人都出家可能吗?不会人人都相信的。而且即使你想出家,也要看你有没有那个福分。一个人要修炼很多世才会信佛,要积攒很多世的功德才能出家,出家后又要修炼很多世才能开悟。从你转生成人接触佛法到开悟,按照佛教的说法至少需要经历一个大阿僧祇劫,开悟后还要经历两个阿僧祇劫才能成佛。”

佛家的计算方法是论“劫”,一个佛国世界从生成到毁灭是一个大劫。一个大劫由四个中劫组成,代表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比如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银河系),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约为13.44亿年。三大阿僧祇劫约等于4×10的121次方(年),那是比天文数字还要庞大的数字。

“你问佛法对于东土有没有好处,你看了佛教的教义就知道,释迦佛告诉了我们人生的意义,告诉了我们世界的真相,告诉了我们解脱的道路,还有比这个更有价值的东西吗?对于一般人来说,他不求解脱,他只求家宅平安,子孙有出息,释迦佛告诉他修十善,这样可以得人天福报。对于作恶的人来说,释迦佛告诉他善恶因果、地狱饿鬼的道理,劝他向善。”

于是大家讨论起佛教在汉地的传播

。释迦佛在印度传法的时候,当时的印度有16个国家,宗教林立,佛教的影响很有限,只是在佛陀家乡周边的一些小国家传播。后来阿育王统一了印度,为了扩大他的王国,阿育王征战了11年,最北到了阿富汗。佛教随着阿育王的孔雀王朝疆土的扩展,传遍了印度各地。后来小乘佛教从东边传入缅甸泰国,进入中国的云南;大乘佛教则从北面阿富汗经过新疆传入汉地,其实要说起来北方的少数民族比汉地更先接触佛法,后来佛教在北方广泛传播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佛教虽在汉明帝时就传入中国,但仅在民间流传,因政府长期禁止汉人出家,使其影响并不大。当时天竺很多僧人历经艰难到汉地传法,很多人不相信,许多僧人施展神通吸引了一些信众,当时的番僧如果没有神通根本就玩不转,《高僧传》记载了很多这种事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天竺佛图澄大师。

竺佛图澄(公元231—348),俗姓帛,西域人。九岁时在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出家,纯洁质朴,又非常好学,能诵经数百万言,且能理解其中奥义。他曾两度至罽宾(今克什米尔一带)学法,人皆渭其已得圣果。永嘉四年(公元310年),79岁高龄的佛图澄来到洛阳,佛图澄到洛阳时,正值天下大乱,汉帝刘聪下令攻打洛阳,刘曜、王弥、石勒三将军,率兵八万南下洛阳。

佛图澄在洛阳避乱四年,已是八十三岁高龄,这时弘法时机已到。当时石勒手下有员大将叫郭黑略,是石勒最初时的“十八骑之一”。此人虽是个无智武夫,却信奉佛法,佛图澄于是投到郭黑略的军门,为他出谋划策,能准确预测战事的胜负。郭黑略对佛图澄非常尊敬,跟他受五戒,拜他为师。

因为佛图澄的谋划,石勒在与刘曜的战争中连连得胜。石勒甚是高兴,但心存疑惑,问郭黑略:“我以前未觉你有出众智谋,而近来你每每能预测出兵事吉凶,什么原因?”

郭黑略答:“将军天挺神武,自有神灵帮助。如今来了一位和尚,法术智慧极为出众,他说将军一定会拥有中原,他愿当将军的谋师。我以前向你的建议,全是他预测的结果。”石勒听罢大喜,立刻召见。

佛图澄受召拜见石勒,石勒问:“你的佛法究竟有何灵验?”佛图澄知他并不懂佛法,就决定展示神通让他信服,说:“佛法虽然深奥,但也可在这里稍微演示一下,让你相信。”他要了一个瓦钵,盛满水,烧起香,然后拿起侍兵身上的利刃,往自己的胸膛一刺,挖出一颗血红的心,并且对那钵清水念念有词,说也奇怪,那盆平静无痕的清水突然长出一朵洁白的莲花,鲜艳夺目,顿时馨香盈室,佛图澄大师面不改色地把“噗!噗!”跳动的心拿给石勒说:“我的心就像这朵净莲一样的高洁无染!”石勒等人大惊失色,立即拜服。

佛图澄顺势向石勒宣说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劝善弃恶,进言道:“凡是王者的德化普施天下,就会出现灵瑞;相反,若政治败坏仁风消退,天上就会出现彗星,吉凶也就随着而来,古今没有列外。”石勒听后深受启发,收敛了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