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其它小说 > 咸丰元年 > 步兵班和骑兵班全文阅读

宗纬一行离开后,北山书院和工坊学校继续招生。生意不错,有了更多的银子,宗纬当然要扩充人手。燕赵之地多悲歌之士,士兵吃苦耐战,宗纬要从这里多选取骨干。

按宗纬的嘱咐,花岩和黑序彪又从沧州一带买了110个孩子,经过半个月的训练,留下102个,定为沧字辈,命名为102班,也就是北山书院第二届。其余八个去了工坊。黑序彪和第二组的少年成了教员,他们负责对孩子们做基本培训,一年后将送到沙岛继续培训或者送到硖石进入战斗单位。北地孩子能吃苦,进步很快。和101班的多专业培养不同,这些孩子在101班第二组的带领下集中参加步兵科操练,未来是步兵的骨干。

步兵,指徒步行军作战的士兵,爬山、涉水皆可,行动受地形、气象影响大机动范围有限,此时有骑兵善攻,步兵善守之称。步兵是陆军中人数最多的兵种,在地面作战中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最后夺取和扼守阵地,歼灭敌人,主要靠步兵。

步兵产生于远古时代。奴隶社会时期,在许多国家,步兵是战场上的主要力量,分为重装步兵、轻装步兵。中国古代称步兵为徒或卒,有徒兵、徒卒、武卒、锐士、技击、带甲等称呼,主要围绕战车作战,后来逐渐成为主要作战力量。封建社会时期,骑兵发展为主要兵种,步兵担负辅助任务。随着火器的出现和发展,步兵又成为主要兵种,其组织编制也不断变化。15世纪欧洲出现了步兵连、营、团、旅。18世纪欧洲已经有了步兵师。

宗纬给步兵设定的训练项目参照后世PLA,包括轻装五公里

、单双杠、俯卧撑、仰卧起坐、冲刺跑军事技能训练:步枪的拆卸、养护、使用、静止射击、个人战术、基本拳术、队列训练、四百米障碍、基本军事养成、步炮配合、步骑配合、思想教育等。特种兵加机械操作、攀岩训练、野外生存、武装泅渡等。

少年军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实际训练强度要低一些,例如轻装五公里改为三公里、两公里等。

7月份李来郭从滦州一带新招募了200多个灾民少年,送到工坊培训、劳动,这是工坊学校第三届学生,全部定为滦字辈。

8月份黑序彪带人去了一次坝上草原,在那边买了50个贫苦牧民的孩子,有男有女。草原上虽然生活方便些,可是遇上大雪灾、瘟疫都会使得牲畜大批死亡,牧民饿死的也不少,草原上也有孤儿。他们统一采用原字作辈分。随着孩子们到来的还有一百多匹马。天津这地方跑口外的商人也不少,黑管家回来后还和几个相熟的跑口外的商人约好,请他们顺路买些孩子回来。两个月后,这些商人陆续带回来55个孩子,凑够103人,多余的两个送到英德商行去了。这些草原上来的孩子组成了103班,也就是北山书院第三期。这些孩子从小便会骑马,有的还能射箭,他们只学习骑兵科,未来是骑兵的骨干。负责训练骑兵少年的却是黑序彪和101班的第四组。只是一时没有骑兵教师,黑序彪只能对着宗纬留下的教材,摸索着给大家上课。

骑兵是一支有组织的快速部队,他们能快速的打击对手,也能在战况不利时迅速撤退,脱离战场。由于速度快,骑兵通常都是担任侦察任务,或是在

敌方部队刚成军与集结时,进行连打带跑的游击扰敌工作。明代的骑兵主要和其他兵种配合作战,并配有火器。名将戚继光设立了车营就是一种步、车、骑配合作战的方式。明孙承宗的《车营扣答合编》中也对这种战术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还发展出了先以火器轰击继以骑兵冲击步兵跟进的战法。在拿破仑时代,骑兵转变成一种优秀的精英部队,并且和传统步兵联合成一体,部署在战场上担任作战时的主力部队。在美国南北战争中,甚至在整个19世纪的中后期,骑兵更加广泛的应用在战场上。

这个时代没有机动车辆,骑兵在黄淮平原上是最有威力的兵种。在数量稀少的时候,不足以形成集群作战的时候,通讯、联络、袭扰敌人后方那也是好的。后来的义门军土法上马,组织了一支骑兵,横行中原。

宗纬对这支小小的骑兵寄予厚望,为了加强对他们的训练,宗纬后来千方百计从上海调过来两名英国教员。他们一路上化妆成汉人,戴了假发,没有引起别人注意,进入书院后,分别担任步兵科和骑兵科教师,为期一年。这次冒险的报酬也是丰厚的,管吃管住,每人500两银子。随同他们到来的还有120支柯尔特手枪。宗纬找不到合适的骑枪,只有用长矛加手枪作为骑兵的配备了。

有赖于宗纬留下的骨干和现成的制度,北方基地在宗纬离开后,不仅没有衰落,还有扩展。产业有足够的现金流维持书院等机构运行,新生力量的加入又让这里的事业发展有了新的动力。九龙峪这边很快又有了五百多人的规模,比往日更加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