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崛起1894 > 甲午战争及戊戌政变的另类看法全文阅读

甲午战争时,rì军装备:青铜炮。村田式单发枪。少量部队装备村田式连发枪。

rì本近代的陆军改革起自明治维新时代,1870年10月15rì,谕令陆军全部采用法国式的编制和训练办法,全面学习法国建设陆军。

1878年,鉴于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情况,随即转而学习德国陆军。至甲午战争时,rì本陆军的最大编制单位是师团(师团下分为:旅团、联队、大队、中队、队),又分为野战师团和近卫师团两种。

战争中,可以将若干师团和其他作战单位加以编组,组成临时的军团,即XX军。

一、rì本步兵近卫师团编制

下辖:2个步兵旅团(共计4个步兵联队),7288人。1个骑兵大队(共计3个骑兵中队),514人。1个炮兵联队(辖2个炮兵大队),590人。1个工兵大队(共2个工兵中队),394人。1个辎重兵大队(辖2个中队),678人。另有军乐队52人。合计一个近卫师团正常情况下编制为9516人。甲午战争时扩充至12095人。

二、rì本步兵野战师团编制

下辖:2个步兵旅团(计4个步兵联队),7264人。1个骑兵大队(共计3个骑兵中队),652人。1个野战炮兵联队(3个大队),818人。1个工兵大队(3个工兵中队),520人。1个辎重兵大队(2个中队),888人。另有军乐队12人。合计一个步兵野战师团正常情况下编制为10154人。甲午战争时扩充至18492人。

甲午战争时,rì本陆军共有7个师团,其中1-6为野战师团,另有1个近卫师团。共计兵力123047人。其中投入朝鲜、中国作战的计有第1、2、3、5、6以及近卫师团。总计兵力约为151842人。为发动甲午战争rì本财政准备的军费预算为2亿5千万rì元,实际使用的军费为225230127rì元。

rì本在陆军编制方面,明治zhèng fǔ以海岸防御和稳定国内政局为目的,适应近代军事技术的特和作战的需要,于1871年将全国划分为四大守备区,即东京,大阪,镇西和东北四镇台.

1873年又进一步将四镇台扩大为六个军区,并开始设立新的兵种.

1888年推行了最重要的编制改革,这就是废除镇台制,改设师团制.新制系仿效德国陆军的办法,在师团中按比例配备有dú lì作战所需要的各种兵器,使之成为多兵种合成编组的dú lì作战单位,也就是陆军的战略单位.

当时rì本陆军师团下辖有2个步兵旅团,1个骑兵大队(营),1个炮兵联队(团),1个辎重大队(营),1个工兵大队(营).由镇台建制改为师团建制是rì本军队职能由对内转向对外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此以后,rì本陆军师团的数量和质量,便成为衡量它的军事实力的重要尺度.到甲午战争前夕,rì本陆军扩编到7个师团。

甲午战争前夕rì本陆军动员情况,野战部队共有6师团以及近卫师团。

每个野战师团辖步兵12大队(近卫师团辖8大队),骑兵3中队,炮兵6中队(野炮4中队,山炮2中队,近卫师团只有野炮4中队),工兵2中队(近卫师团辖1中队),附属诸机关和辎重。人员总数18492(近卫12095),马匹5633(近卫4211),战斗步兵9600(近卫5760),骑兵303,野炮24,山炮12(近卫师团无山炮)。

7师团野战总兵力123047人,马匹38009,战斗兵员63360,骑兵2121,野炮168,山炮72。守备队、后备队计步兵12联队,24dú lì大队,骑兵6中队,炮兵6中队,工兵12中队。

屯田兵团计步兵6大队,骑、炮、工各1中队。动员编成总数为人员220580人,骡马47221匹,山野炮294门。

其中投入朝鲜、中国作战的计有第1、2、3、5、6以及近卫师团。总计兵力约为151842人。

这段话里六个师团的兵力总数应为104555,是不是另外还有4万多民夫计入,才得出15万的数据?</p>

</p>

另外在别处资料中还有不解处顺便请教下,第2军到底是2.2万人还是3.4万人,其中民夫到底多少?如果第2师团1.8万人,那么第11旅团是多少人?

1.班:

rì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shè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shè手、两名携弹药的副shè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shè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2.队:

rì军的一个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

3.中队:

rì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队。

4.大队:

rì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5.联队:

rì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rì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rì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1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6.师团:

rì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mm野炮或山炮,只有一些师团将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包括一个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4个30人的排),两个160人的摩托化中队,1个100人的卡车运输中队(至少在纸面上可以运输那两个摩托化中队)。这个侦察联队也可以被一个950人的骑兵联队代替。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几乎没有机械装备,只能承担极少的任务,更专业的任务主要由配属的dú lì工兵联队负责。运输联队的规模大体上取决于可用的卡车数量,从理论上来,由一个卡车大队和一个骡马大车大队组成。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1.5吨的卡车,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综合rì军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rì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步兵师团所属骑兵联队:下属2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有马步枪123支、重机枪2挺。

骑兵师团所属骑兵联队:下属4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有马步枪119支、轻机枪2挺,1个重机枪中队,下属2个队,有重机枪4挺。另附1945年rì军骑兵第4旅团编制:旅团部,本部15人、卫兵中队80人、通讯班30人、机要人员20人,共计145人。

【戊戌政变】

戊戌政变,袁世凯没有杀荣禄、围颐和园囚慈禧,而向荣禄告发一事,袁世凯已被骂百余年,将袁视为无道义的人,出卖皇帝的jiān贼。笔者认为:袁没有接受康有为维新派的指使,杀荣禄、囚慈禧,及时果断地向荣禄告发,不但不是人,而且为国家免除了一场祸乱,理应获得肯定。

一、变法遭到旧臣抵制

中r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极大的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起而呼吁变法维新,救亡图存。于是在1898年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6月11rì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开始进入高cháo,接着皇帝召见了康有为,授其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准其专折奏事。对变法康有为持"改革全变论"、"改革速成论",得到光绪皇帝的认同。但是慈禧太后,及其旧大臣也同意变法,但主张改革要"循序渐进"、"稳健进取"。由于康有为的激进、草率,变法引起一些旧大臣的不满,暗中抵制,对光绪皇帝所颁发的变法诏令置之不理,成为一纸空文。

二、裁撤旧大臣,设立制度局遭太后阻扰

为解决众大臣对变法的抵制。康有为等维新派服光绪帝,采取两个措施:其一,罢免一些旧官员(慈禧任用);其二,改革机构,设立制度局,试图架空现行的zhōng yāng和地方zhèng fǔ的机构。

9月4rì(旧历十九rì)光绪帝下诏书将礼部六堂官全部革职,引起众旧臣恐慌和不满,纷纷去颐和园攻击康有为及其变法。9月上旬光绪帝去颐和园一连住了五天,企图服太后同意设立制度局和十二分局。因众多旧臣告状,再者慈禧明白康有为要架空自己任命的旧臣,摆脱自己的控制,所以既没有同意有为设立制度局的主张,又对大量裁撤旧臣表示不满,并对康有为产生了反感。为此9月14rì光绪帝给杨锐一道密诏:"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旧法变尽,并不yù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登用通达英勇之人......而并且有随时几谏之事,但圣意坚定,终恐无济于事。即如十九rì之朱谕(指将礼部六堂官革职谕)皇太后以为过重故不得不徐图亡......但必yù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利实有未足。果能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佛圣意?尔等与林旭、谭嗣同、刘光弟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

这密诏的意思是:1、将旧法变尽、将昏庸之大臣罢黜、登用通达英勇之人,皇太后不同意。2、将礼部六堂官革职,皇太后认为太重了。3、所以变革要慢慢cāo作,不能cāo之过急。如我坚决降旨将旧法变尽,把昏庸之人尽黜,我办不到,要我坚决办,则我的皇位不能保。4、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将旧法变尽,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通达英勇之人能来参与政事,而又不致让皇太后不满,你们速筹商。

杨锐将光绪帝的密诏带出后,杨锐认为:"缓和皇太后的不满,要光绪帝将康有为派上海办报。光绪认同,并给康有为专下一密诏:"朕如今命令你去上海督办官报,实在是有着不得已的苦衷,非全墨不能形容。你赶紧离开京城,不可拖延,好好保养,以待将来。"

三、康有为决定发动政变除掉慈禧及其支柱荣禄

18rì康有为见到光绪帝14rì给杨锐的密诏。康有为当即与梁启超、谭嗣同、康广仁等人开会,康有为主张发动武装政变,救皇上(胁迫同志同意他的政变主张),拉袁世凯勤王杀荣禄,围颐和园囚皇太后。用袁世凯开始谭嗣同及林旭不同意,认为袁世凯与荣禄关系很深,有风险。与康有为争论过数次,而康必用此人,林旭一直坚持不能用袁世凯,主张用董福祥,为此林旭吟诗一首告诫谭嗣同不要轻率用袁世凯;"伏蒲泣血知何用,慷慨何曾报主恩?愿为公歌千里草(千里草指董福祥)本初健者莫轻言(本初为袁绍的字,此处喻指袁世凯)。

以前9月14rì康有为曾对毕永年:"吾yù效唐朝张柬之废武后之举,然天子手无寸兵,殊难举事,吾已奏请皇上,召袁世凯入京,yù令其为李多祚也。

四、袁世凯不属维新派,是太后红人荣禄的亲信

袁世凯不属维新派人士,但他认为中国必须变法,曾参加过强学会,为建书局捐赠过500银元,也曾为康有为传递过书信,但与维新人士交往不深。袁世凯是荣禄隶属练兵大臣,他到站练兵,由荣禄等多人保举,为了保证袁世凯被录用荣禄为其谋划:"于暇时拟练洋cāo各办法上之"作为进身之阶,并保举袁的军事才干,荣禄是慈禧的亲信,有荣禄的举荐,袁世凯被选。在练兵的过程中,袁把全部心血倾注进去,勇于任事,事无巨细,无不亲躬,汰弱募强,拟定规则,考将弁,申号令,殊形忙苦,难免不伤和气,与人有碰撞。1896年4月就传出袁世凯作风跋扈,嗜杀擅权,曾经与荣禄一同保举过他的军机大臣李鸿澡对此有所闻,李鸿澡爱惜名誉,一反保举袁世凯时的态度,授意御史参劾袁世凯。如此沉重的打击,搞的袁世凯心恢意冷。然而荣禄与李鸿藻截然相反,向办案人员交待,"此人必须保全,以策后效",当办案人员提出应将此案"下部议处"。荣禄:"一经部议至轻亦应撤差,此军甫经成立,难易生手,不如乞恩姑从宽议,仍严饬认真cāo练,以励将来。"最后以查无实据复奏,请求"勿庸置议"不仅如此,还着实把袁世凯夸赞一番,他"血xìng耐劳,勇于任事"、"是个不可多得将才"。这场风险总算躲过了,从此袁世凯对荣禄更加感恩戴德,把自己牢牢捆绑在荣禄这个战车上,荣禄是慈禧最信任的红人,集帅、相一身,还兼任直隶总都,显然袁世凯属于慈禧、荣禄阵线的一大要员。

五、康有为决意策反袁世凯,拉其上维新派的战船。

1、康有为亲信弟子徐仁禄挑拨离间袁世凯与荣禄的关系

康派弟子徐仁禄去站试探袁世凯,并对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屡次奏荐他,可是荣禄对光绪帝这个人跋扈,不可大用,不知为什么你与荣禄这么不融洽?

2、让皇上对袁进行破格拉拔

9月16rì光绪帝召见袁世凯,对袁结以恩遇。当rì光绪帝下旨:"即谕内阁开去袁世凯直隶按察使缺,以侍郎候补,仍专办练兵事务,所有应办事宜,着随时具奏,并许以专折具奏,目的是使其摆脱荣禄控制,今后不再听命于荣禄。9月17rì早晨,袁世凯入颐和园谢恩,光绪帝又予以召见,夸奖他练的兵,办的学堂甚好。并告诉袁以后与荣禄各办其事。

3、当面威胁利诱迫袁世凯就范

9月18rì深夜,谭嗣同只身跑进袁世凯寓居的法华寺,单刀直入:

谭问袁:"君谓皇上如何人也?"

袁曰:"旷代之圣主也。"

谭问:"天津阅兵之yīn谋,(传在阅兵时慈禧将废光绪)君知之乎?"

袁曰:"然,周有所闻。"

谭即直出光绪密诏,对袁:"今rì可以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yù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苟不yù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袁:"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君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仆与足下同受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谭曰:"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禄所节制,将挟兵力以行大事。虽然,董、聂不足道也;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若有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萧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

袁曰:"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传号令以诛jiān贼,则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竭死力以补救。"

谭问:"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

袁笑而不言。

谭又:"荣禄固(曹)cāo、(王)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

袁怒目视曰:"若皇上在仆营,则诛荣禄如杀一狗耳?"

(以上对话出自康有为的《戊戌政变》)

4、袁世凯将维新派政变计划向荣禄告发

20rì光绪帝再次召见袁世凯。当天下午,袁世凯返回天津,直奔荣禄总都衙门,将维新派的政变计划向荣禄全盘脱出。维新派策反失败。

21rì晨,慈禧在宫发动政变(19rì由颐和园返回宫)宣布重新训政,同时下令捉拿康有为、康广仁兄弟。得知袁世凯的密报情况后,又下令逮捕其他维新派人士。康有为在政变前一天逃离běi jīng。9月28rì,谭嗣同六君子在běi jīng菜市口被杀。史称百rì维新宣告失败。

六、袁世凯本人对戊戌政变的叙述:

1、袁世凯《戊戌rì记》涉及问题三处:

其一记谭嗣同9月18rì(八月初三)夜访,要求他诛荣禄,围颐和园,声称:"我有口谕在手"但所出示者,乃墨笔所书,字写得很好,仿佛是光绪的口气,大慨意:"朕锐意变法,诸老臣均不顺手,如cāo之太急,又恐慈圣不悦,饬杨锐、刘光弟、林旭、谭嗣同另议良法"等语,袁世凯当即表示:"此非口谕,且无诛荣相,围颐和园之。"对此谭嗣同答称:"口谕在林旭手,此为杨锐抄给我看的,确有此口谕,在三rì前发交者"。谕内"另议良法者,既有二事在其内"。

袁世凯由此判断:谭嗣同是在"扶制捏造,不足与辨"。

其二,记9月20rì(八月初五)向光绪帝请训,劝光绪"忍耐待时步步经理,如cāo之太急,必生流弊。"又称:"变法尤在得人,必须有真正明达时务老成持重,如张之洞者。赞襄主持,方可仰答圣意一至新进诸臣,因不乏明达勇猛之士,但阅历太浅,办事不能慎密,累及皇上关系极重,总求十分留意,天下幸甚,臣受恩深重,不敢不冒死直陈。"对袁世凯的这段话,"上为动容,无答词"于是袁世凯退下。

其三,记回天津向荣禄告密,力称:"皇上圣孝,实无他意,但有群结党煽惑,谋危宗社,罪实在下,大人必须保全皇上以安天下。

(《戊戌变法》(一)第551----553页)

2、其它史料记载:

張一江的法与袁世凯rì记大致相同,他在《古红梅阁笔记》中:

余据北洋蕃府所闻:谭嗣同曰西太后干政,谋围颐和园,德宗赏袁世凯侍郎衔,yù令入卫,袁本强学会中人,可为己助。袁奉旨后,入京谢恩,寓海淀旅馆。嗣同夜访之,出德宗墨谕曰:"今rì之事,如不诺则以手枪击公后,我亦自尽。"袁云,皇上所命,无不遵者,但向例皇上必用口谕,墨笔人尽何为,不能奉诏。"谭曰:"然则明晚即以口谕来,不可爽约。"次rì召见,德崇示以所命,袁极言母慈子孝,为立国之本。退朝有某大臣拍其背曰:"好子!"盖西太后遣人口之,而以为立言得体也。袁世凯遂不敢返馆,即赴津,至督辕,已见卫兵夹道罗列,而自西太后处来之杨幸伯(崇伊)亦在座,乃跪求荣为作主。荣曰:"吾已奉懿旨入京,此座即以属君。"送至车中,袁曰:"今rì之事,皇上处于危地,如皇上有他,世凯以死继之。"荣曰:"皇帝决无他,其余臣子则不能保。"(《心太平室遗集》卷8,第26页)

从上述三份史料(康有为的《戊戌政变》、袁世凯本人rì记、张一口《古红梅阁记》、以及光绪帝14rì密诏及专给康有为的密诏)可以认定:

(1)、维新变法遭太后阻挠,光绪帝主张要缓办,缓和与太后的矛盾。要么有良策,既能使旧法尽变,"庸旧大臣尽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又不致有拂太后之意。"

(2)康有为的办法就是发动政变杀荣禄,围园废太后,策反袁世凯cāo作,然袁没有为之所用,而是将政变计划向荣禄全盘托出。致使康有为政变没有实行,并导致维新变法失败。

七、康有为等维新人士失策:

1、一味激进,不知进退,太后及旧臣联手反扑,光绪帝要暂缓,以待将来,康有为失望了,不想暂缓,在天时、地利、人和不具备的情况下策反袁世凯搞政变,孤注一掷。

2、错误选择袁世凯

明明知道袁世凯与荣禄过从甚密,荣禄对袁世凯有推举保护之恩,不易策反,同志们又一再反对用袁,但康固执己见,导致用人失误。

3、伪造诏书,葬送光绪和同志。

康有为伪诏书云:"朕维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大臣,而进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极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可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弟等,可与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胜企望之至,特谕。(《戊戌变法》)以此伪诏书,欺骗同志,把光绪帝变法暂缓,变成光绪帝有被废或生命危险,呼吁救援,胁迫同志同意发动政变,从而加深光绪母子之间的仇恨,导致光绪帝终生被禁,及六君子断头菜市口。

4、对袁世凯破格提升及频繁召见不适时机。

就在维新派与反变法旧大臣斗争激烈的风头上,皇帝突然破格提拨袁世凯、频频召见一个手握重兵的大臣,不能不引起极聪明的慈禧太后jǐng觉。就连袁世凯也对超擢侍郎,自知非分,唯恐引起守旧大臣的怀疑,于己不利,急忙各处拜访,加以解释,并有上疏辞去侍郎的想法。

就在袁世凯离天津去京城接受光绪帝召见的当天,荣禄马上檄调聂士成的武毅军进驻天津进行军事部署。

八、怎样看待袁世凯在戊戌政变中的告发

1、袁世凯的自我表述:

10月10rì袁世凯写了一篇《自书戊戌纪略》称:皇太后听政三十余年,迭削大难,功在社稷,亦天之君也,况今上皇太后命立,亦有君臣之义,且有母子之分,天下岂有无君无母之国哉!乃谭嗣同等煽惑构乱,离间两宫,竟yù陷君于不义讵为天理不能容?当其谋乱之时,国之危机有三,倘其凶谋果逞,内忧外患一时并起,中原疆域立见瓜分,其危一;设予稍露圭角,该党必将害我,以其党代之,内有悍徒,外有劲旅,何堪设想?其危二;或者发泄后,荣相不即入枢廷,善为调和保全上位,各国必将借**讧,匪党挟以有辞将至不可收拾,其危三。

袁世凯的自我表述意思有。

(1)太后有功社稷,对皇上有扶立之恩,且有母子之分,要囚禁太后,使皇帝陷于不义,将给国家造成混乱。

(2)谭嗣同等维新人氏对其策反时,如果他表示反对,不但自己生命难保,让其他党徒代替我参与政变,这样将造成内有维新党人外有强军,外内勾结,后果不堪设想。

(3)我不及时向荣相报告,劝其保住皇上,否则国家将遭祸乱。

2、袁世凯的告发非人之举

(1)、袁世凯属于太后红人荣禄的心腹,荣禄有恩袁世凯,袁世凯为了侍郎官职,舍弃旧时恩人荣禄,(再者荣禄无可死之罪),而袁世凯如果将按康有为的意愿杀了荣禄,袁世凯真的成了势力人。

(2)、戊戌年慈禧太后垂帘三十余年,大胆使用汉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崇堂平定内乱,收复xīn jiāng,支持洋务运动,确属一代明君,功在社稷,而无罪过,袁世凯不但没有亲眼看到,皇帝围颐和园的诏书,就轻举妄动,就是制造祸乱,国家不会太平。即使袁亲见围园诏书,对皇帝的不义之举,为了国家安定为了申张正义,袁世凯也不该奉诏,应力谏皇帝改变初衷。

(3)袁世凯清楚慈禧与光绪帝及旧大臣与维新派力量能力对比,太悬殊了,如果袁世凯是人为了报答光绪的提拔之恩,举其7000新军杀荣禄、围园子囚慈禧,他有得手的可能吗?即使暂时得手,天下佣兵者将举兵讨伐,天下乱矣!袁世凯不受康有为指使,明他不是鲁莽之徒。

戊戌政变因袁世凯没有杀荣禄、围颐和园囚慈禧,向荣禄告发一事袁世凯已被骂百余年,将袁世凯视为无道义的人,出卖皇帝的jiān贼,笔者认为:袁世凯没有接受康有为维新派的指使,"杀荣禄、囚慈禧",及时果断地向荣禄告发,不但不是人,而且为国家免除了一场祸乱,理应获得肯定。

(4)、有错、有罪的是康有为,搞变法一味激进,当光绪帝主张变法从缓时,他伪造诏书,胁迫同党,策划武装政变,此举不仅葬送了光绪帝的政治生命,牺牲了谭嗣同六同志的头颅,断送维新变法大业,康有为该遭到历史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