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古代小说 > 纨绔贵女:师父,约吗 > 第三百三十四章 满船清梦压星河全文阅读

孟氏压着不安问过李念几句,不失继母之态,谁也没法挑出毛病,就是她这心,七上八下难平定,眼见李念喝过绿豆沙,拿出帕子给康姐儿擦嘴角的汤,也难以开心起来,更别说狠下心说自己已有身孕。

一家子不提,赵氏也无意掺和进去,清官都难断家务事,更别说他们这些外人,还想着带孩子们离开,李织语抿了口蜜水,搁下茶盏笑问,“我倒忘了,哥哥可是这段日子休沐?”

李念把帕子给管事嬷嬷,“是啊,前些天学院办过大考,怕之后的日子更热,学子不方便归家,安置了功课,把假提前,故此我才回来的,只是临出院门时,先生与我说,淑容州的星河有州试,叫我到家后跟家人商论一二。”

星河乃淑容州里一座城的城名,有个河字,城里的河流却并不闻名,夜景倒极美,见者无不折服于其下,李织语曾在古籍中看过赞句,向往得很。

“淑容州离绿江隔得远,哥哥要去想必要奔波几日,先生讲的对,是该好好商论。”李织语看见李念微不可查冲她颔首,再无奈,仍当了这个坏人,“何况婶婶已有身孕,你这路途遥远,也不好叫婶婶担心。”

孟氏一听,猝不及防,险些失手打翻茶盏,好在旁边的赵氏恰巧瞥见,及时拿手盖住茶盏,才免得惹出大动静,届时必然尴尬至极。

缪老太太也没想到李织语会先开这个口,诧异一息便立时掩去,镇定道,“我倒是欢喜忘了说,你母亲今日不舒服,我怕她是中暑气,请大夫来,谁知这一诊,竟是有怕身孕,你也回来了,家里正好喜上加喜。”

李念就笑,“当真是桩喜事,只是我回家早了点,若晚些还能接到这好消息,给母亲肚里的弟弟备礼。”

康姐儿咬了口荷花莲蓉芯卷儿,听见弟弟二字,抬起头,嚼着东西含糊道:“弟弟啊。”

长生原本在埋头吃绿豆糕,一听便抬起头,茫然看下朱蕤和李织语,叫朱蕤捏了把脸,湊到耳边偷偷骂他,“大笨蛋。”长生气呼呼瞪她一眼儿,继续啃糕饼,李织语摸摸他们俩脑袋,转眼就见孟氏紧张得攥紧衣袖,显然是在紧张李念的反应。

而李念,也不过是笑,“对啊,是弟弟。”又同上位的缪老太太和孟氏道,“母亲这胎若是弟弟才好,我如今在州府念书,素日里没法常回来,康姐儿性子较静些,有个弟弟在身旁,到外头玩时,哪有孩子敢欺负,与长生朱蕤那样就很好。”

缪老太太虽知道孙子一日日的长大,性子眼界不复从前,但听到这些话,说不放心,那是没可能的。

总之李念让大家安了心,赵氏便不再打扰,寻了由头告辞,李念送他们出门,路上倒是李织语闲谈几句,前边赵氏面上不动神色,实则是偷偷竖起耳朵听,俱是关于州府的闲事,并无特殊,李念还道,“我回来的匆忙,忘记给你带那折扇,明日我带你出去玩,算是补偿。”

李织语默了下,点头,“折扇又非大事,不过哥你同我走走是好的,咱们许久没一道逛街市,待我回家问过祖母母亲爹爹意见,再差微雨给你送消息,正好我做了些小点心,本来担心婶婶怀着孩子不好吃旁的,给你吃却成。”

“那我就不客气了。”李念拍拍她额头,见大门到,便没有再送,李织语走远后,半路停下,似是早已察觉,转身冲他摆手,李念舒开眉头,往屋去。

赵氏一路忍着,到自个屋子,红桃抱走长生朱蕤才问李织语:“可是念哥儿叫你开口说孩子之事,可不许糊弄我,你是我肚子里掉下的肉,什么脾气我还不晓得吗,此事麻烦,你又不傻,怎么会往里头瞎扑腾。”

李织语颇为无奈,“母亲你既然都猜到了,那还问我做甚。”

赵氏嗔她,“猜的未必对,总得要句准话方才可以说明我想的是对是错,再有,你们俩孩子一开始串通好的,还是到场,临时换的意思。”

“哥他是今日忽然回来,我都被吓到,怎么可能会是一早串通的,就我喝茶时看到哥他冲我打眼色,我方才挑起话头。”李织语如实招了,“我看哥归家时便听下人说过,不然怎么会如此平静,母亲,你跟老太太她们是瞎操心,本来哥他就不是小孩子家了。”

赵氏点她额头:“不懂了吧,甭管你们几岁,在当爹当娘的眼里俱是没长大,尽让我们操心的,你还笑,回屋练一百张大字,不练完,今儿的夕食便免了。”

李织语可怜巴巴摸肚皮,“可是我现在就饿了,刚刚光顾着喝水,都没有吃别的东西。”

赵氏气结了,又怕李织语真饿到,胃里时常挨着饿对往后的身子不好,容易落下病根,那可是要吃苦头的,再没顾着生气,一叠声喊红桃拿吃食,专挑温热,立时能上桌的东西。

王婆子拣了几样才出炉的糕饼,红绿两色甜豆酥,烙几块荷叶饼,再切五样酱瓜菜,累了一碟子,叫红桃紧着送屋去,李织语原先是半饿,此时一看,倒饿得很,动筷子吃了大半,长生看得嘴馋,李织语卷了拌笋萝卜丝涮甜酱的荷叶卷给他吃,朱蕤晃着小腿,刮长生脸蛋,“羞。”

长生不理会朱蕤的,撇头哼两声。

李织语见惯他们俩孩子互斗,给朱蕤卷过咸饼,特意撒了白芝麻上去,叫她吃着,还想问赵氏要否,谁知红桃递包糕饼,赵氏脸色便撑不住,李织语转手递上甜茶,“母亲好端端怎地愁眉苦脸的,可是舅母又来寻事?”

上回来赵大奶奶李家,是想让赵氏往康老太太那儿说说,好叫赵妙赵婷进康家跟女先生念书,原来赵家是有请先生的,后来赵大奶奶嫌浪费,又见李家日益和康家走得近,索性辞掉了,想让赵氏搭把手,走个方便路。为此赵氏发了回闷火,康老太太够喜欢李织语吧,但李家自个都没好意思开这个口,赵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家,赵氏怎么讲。

赵氏对着亲闺女自然没多掩饰,何况李织语素是有主意的,便道,“你舅母不晓得从哪里捣腾来的消息,说是从南方来了商队,路上折了马匹,又急着赶路,原先要拿去卖的米只得留下,想寻个人家便宜收了,减轻负担,只不过你舅母手头紧,腾不出太多钱,想请我入伙,届时再抬高价卖出去,小赚一笔,听闻都是新米呢。”

李织语对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一向警惕,“咱们家如今过得好,委实不差这个钱,母亲你可别跟着舅母犯糊涂,哪里次次都有小便宜可捡,再者我快开铺子了,到时候赚大钱,母亲想要什么,我都给母亲你买,绝对比舅母的搭伙更实际。”

赵氏最满意的就是闺女会赚钱,免不得笑,“说大话你就厉害,我也不要你买什么,好好过平安日子,便叫我欢喜了。”

“那舅母那边呢?”

赵氏苦恼起,“我想个由头回了罢。”

李织语笑,“母亲不用苦思,明儿我同念哥回来时,顺路去趟外祖父家便是,反正顺路,我岁数不算大,驳了舅母,舅母也不会发脾气,哪怕后边舅母跟母亲你抱怨,母亲推说一句我不懂事就好,反正我不懂事是时常的。”

赵氏觉得李织语出面好,可听到后头的话,却是不赞同的,“哪里是你的错,是你舅母脾气太冲,三番两次的针对你,也不晓得是哪里来的火气。”赵氏对赵大奶奶的态度是不大喜的,“说完事便让念哥儿送你回家,你又不欠你舅母什么,没必要白白吃她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