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蛮族简史那些事儿 > 61、第三节 刘启崛起与汉武帝受辱全文阅读

第三节刘启崛起与汉武帝受辱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刘启忍痛割爱含泪送别自己的亲生女儿后,就发誓要改变这一现状。他一边积极发展经历积蓄实力,另一方面着手培养和提拔一批战将驻守边塞。历史上很有名的李广、程不识和郢都等人都是这个时候被提拔和培养出来的,后来都成为了名垂青史的名将。

君臣单于安静了十几年后,又开始手痒痒,于是他就率兵翻越长城开始了强烈。直到这个时候,他在惊奇地发现汉朝的边境已经焕然一新,助长了一批非常有战斗力的军队,还有一批让匈奴军队望而生畏的名将。

郢都担任雁门太守,只要匈奴人敢进犯雁门,就会遭到雁门守兵的迎头痛击。匈奴人一直非常惧怕郢都,甚至在他死后还不敢进犯雁门。为了出一口恶气,只能用树枝扎成郢都的样子,然后放箭乱射。

李广就更不必说了,当年匈奴人侵犯上郡,李广率领手下100多个骑兵跟匈奴几千骑兵相遇,本来汉军调转马头就想跑。但是被李广制止了,他说我们距离匈奴人这么近,就算我们要逃跑也来不及了,到时候匈奴人万箭齐发,我们立刻就会毙命。我们还不如留下来,匈奴人一定会认为我们是汉军大部队派出的诱饵,这样他们反而不敢攻击我们。

于是,李广一直带领着100多级并往前走,最后走到了离匈奴不到两里的地方才停下来。李广还命令手下的人解鞍下马休息,这让匈奴人感到一头雾水。他们思考了很长时间,得出的结论果然如李广预料的那样,他们认为这是汉朝派出的小股诱饵,真正的汉朝大军在后边。

李广看到匈奴人不敢前进,所以他心里也有底了。这个时候有一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来探望敌情,被李广一箭射死。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李广发现匈奴军趁着夜黑逃走了。

除了培养和选拔有名的将领之外,刘启还大力发展养马业。在几年的时间里,汉朝的军马发展到了40万匹的规模,这个马匹的数量足够汉朝组建起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兵部队。

刘启非常重视骑兵建设,这么多年来,汉朝在匈奴骑兵面前一直抬不起头,就是因为没有能够抵御匈奴骑兵的汉朝骑兵。现在汉朝有了自己的骑兵队伍,而且还有非常完善的建制,这让匈奴人非常胆寒,不敢再随意南下。

而且在匈奴内部,很多匈奴贵族已经习惯了使用汉朝的物品。但是中行说在匈奴推行改革,要强化匈奴人的民族自尊心,所以不允许他们使用这些物品,这就导致很多匈奴人感觉生活的很压抑。

公元前147年,有相当一部分不满军臣统治的匈奴人归降了汉朝。这对汉朝来说无疑是个有利的信号,刘启忍辱负重,终于盼来了这个时机。刘启把这些归顺的匈奴贵族全部封为列侯,让他们享受荣华富贵。他这么做就是想向匈奴贵族展示汉朝的仁慈和大度,然后希望有更多的匈奴人投奔汉朝。

君臣对越来越多的匈奴人判归汉朝的行为感到非常恼火,但是他有制止不住。公元前145年,当年被刘邦逼反,被迫逃入匈奴的前燕王,卢绾的孙子卢他带领不中重新投靠了汉朝。

军臣针对现在的局面,重新评估汉朝的实力。他惊奇的发现,之所以会造成现在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汉朝的养马业发达起来,汉朝在匈奴人面前有了底气,因为他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完备的骑兵部队。

军臣单于决定不能继续坐以待毙,于是他精心准备了一年,在公元前144年亲自率领大军进攻上郡的养马厂。这一战非常激烈,汉军死了两千多人,但是匈奴人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很快汉朝大批援军赶来,匈奴人只好撤军。

但是君臣单于不死心,公元前142年他又率领大军进攻雁门郡。雁门太守战死,雁门失守,但是匈奴人也付出了重大的惨痛代价。他们无法继续南下侵略,只好屠城泄愤后就撤走了。

虽然两次进攻都没有达到战略目的,但是君臣单于发现汉军虽然英勇,但是他们仍然无法跨越长城向北追击。也就是说匈奴在军事上对汉朝继续保持着优势,匈奴人是天生的骑兵,但是汉朝是农耕民族,要想培育一支优秀的骑兵部队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一天刘启是等不到了,公元前141年,刘启去世,他16岁的儿子刘彻继位,这就是汉朝最伟大的皇帝汉武帝。

刘彻刚刚继位的时候继续推行和亲政策,她还派出已经63岁的公孙弘出使匈奴。匈奴人也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试探一下刚刚登基的汉朝君主对匈奴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公孙弘见到君臣后,首先阐明了刚刚继位的皇帝会延续先皇定下的和亲政策,并且继续送给匈奴大批财物等等。并且他还建议双方重启关世贸易,中行说和军臣多次故意为难公孙弘,但是他凭借渊博的学识和儒雅的风度,一次次的化解了刁难。

君臣单于也有自己的考量,这些年关闭了关市贸易,汉朝又不给钱,自己想带兵去抢吧,那边有汉朝的大军等着又过不去。所以他也很郁闷,尤其是那些匈奴贵族早就有了不满情绪,所以君臣单于只好答应继续与汉朝和亲。

公孙弘回到长安以后,汉武帝对他在匈奴的表现十分不满。因为现在的汉武帝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孩子,他认为堂堂大汉使臣到匈奴那里不应该严辞那么谦卑,于是他就罢免了公孙弘的职务。

刘彻想建立一番伟大功业,而且他也不敢忍受匈奴的欺辱。所以他一面继续和匈奴和亲,一方面秘密训练骑兵。与此同时,刘彻还积极结交西域各国,想分化瓦解匈奴跟西域的关系。

当时,天山南路诸国也被匈奴征服,但是葱岭以西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由于距离匈奴比较远,所以还没有沦为匈奴的附属国。

汉武帝刘彻就想拉拢这些国家一起对抗匈奴,这样就能大大增加汉朝的胜算。汉武帝得知当年匈奴人打败月氏,还把月氏王的头盖骨做成了酒杯。这件事情让刘彻看到了机会,于是,他派出年轻的张骞率领100名随从沿着河西走廊出使月氏。

但是,要想到月氏就得经过匈奴。张骞等人在匈奴境内被匈奴人抓获了,军臣单于得知他此番前行的意图后非常生气,就把他们拘禁起来,还嫁给他了一个匈奴女子,企图腐化瓦解张骞。

即使扣押了汉朝的使臣,君臣单于还是不放心。因为他不能保证汉朝不会派出其他事者再次出使月氏,所以,他决定故意刁难一下汉朝,在和亲问题上大做文章。

公元前135年,君臣单于派出使者催促汉朝尽快派出和亲公主前来和亲。但是这个时候刘彻才21岁,他的亲生女儿连十岁都不到。很明显匈奴的做法就是想故意激怒汉朝,挑起战争。

刘彻勃然大怒,但是他没有被愤怒蒙住双眼。他立刻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这时候有一些主战派的大臣强烈主张集中兵力跟匈奴打一场大仗。这个时候御史大夫韩安国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非常现实,就是汉朝跟匈奴之间从来没有答应过一场大规模战争,而且当年高祖皇帝亲征还遭遇了白登之围。第二个问题就是匈奴人是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住地,汉军出关后很难捕捉到他们的主力。但是汉人是定居的农耕民族,如果匈奴人想复仇,他们随时可以进攻我们,这样一比谁的损失更大就不用说了。

年轻气盛的刘彻也知道这个时候对匈奴作战没有太大的胜算,所以只好把年幼的公主送了过去。

君臣单于见汉朝送来了小公主,还想进一步惹怒汉朝,对匈奴小公主采取各种方法欺凌和折磨。因为君臣单于知道,只要挑起了战争就能防止汉朝崛起。这个问题就跟现在的中美关系一样。刘彻自然知道这是奇耻大辱,所以他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

小故事:从前有两个和尚,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问一时间下山去便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变成了好朋友。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道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了左边这座山的庙里,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很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当你想成功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我们在工作领域上,工作挣据水就像是挑水:而我们常常会忘记把握下班后的时间,轮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给自己多铺一条路。这样在未来当我们年纪大了,即使体力拼不过年轻人时,我们依然还会有水喝,而且还能喝得很悠闲,且源源不断。

有两个学人力资原的同学小江和小代。坐看相邻的课桌,每天都差不多做着相同的事情。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时间在学习中,一晃就是三个春秋。毕业了,忽然有一天,小江听说小代在某知名的公司做HR工作,面对自己找工作到处碰壁的情况,小代的情况让小江百思不得其解。他心想,小代应该是因为家里有人、有地位、有关系的原因吧,要不然他怎么能这么快就找到那么好的工作呢?于是就想亲自去问问小代。

推开小代的门的时候,小江看到小代正在一个网站上编辑着什么,好奇地看看了,原来小代在中人网上回复网友的帖子。小代指着电脑上的网站说:“这三年来,我每天做完学校的功课后,都会抽空到中人网上看看学习。虽然我们现在学的这个专业,但是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特别是我们刚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年轻学生,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社会上站住脚。我从这里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所以,即使我有时很忙,但也没有间断过我的学习计划,如今,终于可以很快找到自已心中理想的企业,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了。”

现在这个社会竞争异常的激烈,知识也是多元化的,很多东西都是想通的,不妨多学习,多给自己铺一条路,那么,逆境就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