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蛮族简史那些事儿 > 249、第二节 阿瓦尔国的毁灭全文阅读

第二节阿瓦尔国的毁灭

正红疏绿密,浪软波肥,放舟时节。载地擎天,识堂堂人杰。万里长江,百年骄虏,只笑谈烟灭。葭苇霜秋,楼船月晓,渔樵能说。

分陕功成,沙堤归去,衮绣光浮,两眉黄彻。了却中兴,看这回勋业。应有命圭相印,都用赏、元功重叠。点检尊前,太平气象,今朝浑别。

法国的内乱本来可以给阿巴尔人一个报仇雪恨的好机会,但是此时的阿巴尔人,非但没有趁机向法国发动战争,反而在法国撤退以后,本身内部也开始分崩离析。有一些阿瓦尔人甚至愿意相信法军过于强大,自己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还有一些人直接把战败的责任全部归到实际负责全国军政事务的叶护身上,要求可汗他效仿克萨突厥罢免叶护的职务,并且严加惩办。国内日益尖锐的矛盾使国家分裂成了两派,两派势力相互攻杀。内战持续到795年底,最终的结局对两派来说都极为不利。阿瓦尔可汗与叶护都丧身于这场内战,阿瓦尔国从此进入了无政府状态。阿瓦尔国的分裂给费留利公爵埃里克看到了时机,他带领他的私人军队联合了克罗地亚人,不过多瑙河对阿瓦尔国的心脏地带发动了袭击。联军没有受到什么强有力的抵抗就攻进了阿瓦尔国的首都,抢走了大批财物。这种快速突袭的技能本来是阿玛尔人的专长,没想到过去百年之后,阿巴尔人竟然被他的敌人用他们擅长的方式给打败了。

现在,大多数阿瓦尔人已经对本民族的政权丧失了信心,他们在四周也没有盟友,邻国都对他们虎视眈眈,看到以前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正在衰落,谁不想过来分一杯羹。既然阿瓦尔人自身没有能力自保,只好想办法找一个最强的对手合作。阿瓦尔克韩派使者到法兰克王国,当时法兰克国王查理正在雷根斯堡指挥镇压萨克森人的叛乱,阿瓦尔使者请求向法兰克王国臣服。查理要求他交出全部的土地和民众,并且皈依基督教,阿瓦尔使者答应了这一要求。公元796年初,阿瓦尔可汗如约来到亚琛,和他的全体部下一起接受了基督教洗礼。阿瓦尔可汗的投降成为了压倒这个国家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此一个庞大的帝国如今已经不堪一击。查理大帝是一个善于把握时机的人,看到眼前这种良机,他绝对不会错过。他马上命令意大利国王丕平和费留利公爵艾里克向东进发。敌军大举前来,阿瓦尔人还是坚持拒绝投降,然后他们就被敌人从水陆两面切割开来,阿瓦尔军队很快就崩溃了,全国上下的老百姓也都失去了信心。

就在丕平和埃里克的军队到达德拉瓦河与多瑙河交汇处的时候,新任阿瓦尔可汗带着大批随从出现在多瑙河对岸。他们不是来打仗的,而是前来投降的。如今几乎绝望的可汗用卑微的语气请求丕平,希望他能够善待阿瓦尔国的一草一木。丕平欣然接受了阿瓦尔可汗的臣服,随即就命令大部队把阿瓦尔国内的财务洗劫一空,然后放了一把火烧毁了阿瓦尔国的都城。在这次东征当中,法军俘获的战利品相当丰富,恐怕在此前的历次战争中都没有这次战争获得的战利品多。丕平仅在公元796年从阿瓦尔都城中运走的黄金就重达几十吨,根据记载,这些黄金装满了15辆大车,每辆大车需要四头公牛才能拉得动。如此一笔巨额的财富到达法兰克帝国后,迅速拉动了法国的内需,整个法兰克王国的教堂都开始扩建和装修。甚至在英语当中奖品这个单词aware,就是取自于阿瓦尔,因为法军对啊瓦尔国的劫掠而得名。从此以后西欧的财力就超过了东欧,彻底结束了从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数百年来以物易物的原始经济时代,重新搭建起了一直持续到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止的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阿瓦尔可汗的投降标志着阿瓦尔国的彻底覆灭,由于这次征服战争进行的过于容易,就连阿瓦尔人的对手法军都嘲笑他们怯懦无能。很难想象伟大的伯颜可汗的后代竟然会沦落到这般境地,在法国的史书当中甚至声称,整个阿巴尔民族包括贵族和平民在内都被杀光了,潘诺尼亚成为了一片渺无人烟的荒原。

但是进行到这里阿瓦尔人的故事,仍然没有就此终结。这是因为法军推进到地上河就撤退了,他们得到的只是阿瓦尔国的半壁江山而已。蒂萨河以东的our2人还没有向法兰克王国臣服,就连投降了法兰克人的阿瓦尔人也仍然心猿意马。法兰克王国本来就是一个疆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古代的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都会有民族矛盾和地域矛盾在产生。法兰克人洗劫了阿瓦尔人的财产,并且强迫他们背井离乡到萨克森人与斯拉夫人混居的易北河上游去务农,这件事情让那些骄傲的牧民和地主感到极大的羞辱。就在阿瓦尔可汗投降后的一年后,他们又发生了哗变。中欧地区的阿瓦尔移民与萨克森人和斯拉夫人联合起来,展开了一系列反抗法兰克王国统治的暴动,由于法军一开始的轻敌,让他们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到799年阿瓦尔暴动达到了高潮,阿瓦尔国的贵族们也都加入了反法阵营,他们获得了领导权,担任首领的仍然是之前投降法兰克王国的阿瓦尔可汗吐豆登。由于阿瓦尔人在法国的暴政之下生活了几年时间,在他们忍无可忍之下,终于恢复了一部分祖先的勇武精神。还在公元799年在塔尔萨提卡之战中,斩杀了阿瓦尔国的实际摧毁者费留利公爵埃里克。到现在为止,查理手下两位最能征善战的将领都已经命丧黄泉。

艾里克的父亲是巴伐利亚总督格罗德,论起来格罗德还是查理的妹夫。他听说爱子被阿瓦尔人所杀,丧子心痛的他急于报仇,结果中了阿瓦尔人的埋伏,他本人也阵亡了,不久之后又有两位伯爵相继战死在潘诺尼亚。在短短一个秋天之内,就有法国的四大名将先后死于阿瓦尔人之手。就在法兰克王国的东部版图即将崩溃之际,查理决定御驾亲征,在公元800年出他再次来到雷根斯堡指挥作战,在他的指挥下终于扭转了战局。这次他吸取了以往的教训,没有把战利品据为己有,而是把其中很大一部分送给了罗马教廷。我妈教廷向来都是对利益趋之若鹜的,那好处以后他们就甘愿为恩人付出。公元800年12月23日在罗马发生了欧洲中世纪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教皇利奥三世(LeoII)加冕法国国王查理为罗马皇帝,后者随即又被冠以“大帝”的无上头衔。在查理登临大宝的过程中,法兰克人从阿瓦尔人手中夺来的财宝显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世纪欧洲,由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并不只是一个仪式,而是宣示他对整个西欧及基督教世界拥有主权。在诸侯的眼中,称帝者的地位将会大大加强,这对查理平息各地的暴动十分有利。

但是称帝之后,查理大帝也没有获得这场战争的扭转,在东方的战事仍然处于胶着状态,只有在西班牙的一些小规模战争中获得了一些小的胜利。到了803年之后,对于阿瓦尔人来说形势急转直下,因为刚刚上台的保加利亚可汗从东方向他们发动了进攻。保加利亚是阿瓦尔人的亲戚,在自己的亲戚面前保加利亚人更加凶悍,丝毫不顾及情面,阿瓦尔人不是他们的对手。第二年,多瑙河中游的阿瓦尔政权彻底瓦解。保加利亚军队继续推进,但是仍然有很多不愿意接受保加利亚统治的阿瓦尔人,他们再次投降了法兰克王国。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原来的阿穆尔国的版图被保加利亚人和法国瓜分了。805年,最后一代阿瓦尔可汗和他的部下前往亚琛,他们接受了洗礼,查理大帝亲自担任他们的教父,还给柔然可汗起了一个基督教名,叫亚伯拉罕。在《圣经》当中亚伯拉汗是巴别塔倒塌以后,第一个开始崇拜上帝的人,也正因为如此,查理大帝给阿瓦尔可汗取名叫亚伯拉汗。

后来查理大帝在原来的阿瓦尔国的版图上设立了阿瓦里亚汗国,仍然交给亚伯拉汗可汗统治,以前每年都要向法国进贡。到了公元811年,法军对斯拉夫人又取得了完全性的胜利,亚伯拉汗受到法国邀请到亚琛参加宴会,之后她就在历史上消失了。阿瓦利亚汗国也随后被取缔,改成了有法国官员管理的阿瓦里亚郡。查理大帝在公元814年驾崩,在他的葬礼上极尽奢华,有大量精美的随葬品,都是当年攻打阿瓦尔国劫掠的物品。虔诚者路易继承了皇位以后,在公元828年取缔了阿瓦里亚郡和几个尚存的阿瓦尔贵族领地,啊,他们并入了刚刚设立的东马克,也就是奥地利的前身。从此之后,阿瓦尔这个名字就不在出现在历史典籍当中,慢慢的就彻底被欧洲人遗忘了。阿瓦尔人曾经是强大而自豪的民族,但是因为得罪了上帝而受到严惩,整个民族都灭绝了,没有一个人活下来,这是俄国的史料当中记载的一段话,到现在他们仍然认为阿巴尔人既没有留下后代,也没有留下遗产。但实际上,阿瓦尔人有没有留下后代和遗产只有西方人心里最清楚。

拜占庭帝国,行政制度

早期的拜占庭帝国采取了类似于罗马帝国的行政制度,设立元老院、执政官和各大区长官。随着时间推移,元老和执政官逐渐变为荣誉性头衔。

拜占庭皇帝的辅弼机构为御前会议,其成员包括执事长官(Μαγισυροζτωνοφφικιωζ)、大区总督、军队司令、司法大臣和君士坦丁堡市长等。执事长官是帝国最重要的高级官吏,其职权包括指挥禁军、巡视部队、监督各级官员、签发官方文件、主持外交活动、缔结条约、参加审理重大案件、掌管皇宫内外事务等重要职责。执事长官的人选不以出身和等级为依据,而是依照其实际能力、干练程度和对皇帝的忠诚度来选择,由皇帝直接任命。7世纪后,执事长官也逐渐成为虚职。

拜占庭帝国依照古罗马的行政制度,将全国分为若干个大区,每区包括罗马时代的若干行省。早期拜占庭帝国设立了四个大区,即东方大区(君士坦丁堡)、伊利里亚大区(萨洛尼卡)、意大利大区(拉文纳)和非洲大区(迦太基)。大区总督是皇帝的全权代表,行使行政和司法职权。由于大区总督权力极大,因此自君士坦丁一世后的历代皇帝逐步削去其权力,将部分权力分给省区总督。7世纪上半叶,大区总督一职被取消。拜占庭帝国在重要省份和战略要地还设立直属帝国中央政府的地方总督。

君士坦丁堡市长(Επαρχοζτηζπολεωζ)也属于高级官吏,地位仅次于执事长官,其职责与外地的大区总督类似,总掌首都的行政和司法权,并且负有治安责任,掌握一定的军事指挥权。

拜占庭帝国的国家金矿、银矿、铸币厂、国库由大司库官(Μεγ??Λογοθ?τη?)掌握。大司库官下辖10个司,包括教会事务司、军饷司、邮驿司、铸币司、岁入统计司、大区财政事务司、矿务司、军械司、工场司、皇帝服装司。皇家财政(包括皇室土地)由皇家私产长官掌管,大区总督掌握地方金库。

司法制度

拜占庭的法律属于罗马法系统。司法大臣(Κναιστωρ)由君士坦丁一世设立,最初相当于皇帝的法律秘书,为皇帝起草法律和法令,6世纪后成为最高法官。

拜占庭的法官必须接受5年以上的专门法律教育,全面掌握罗马民法并通过严格的国家考试,领取资格证书,方可从事司法工作。早期的法官还兼管商业仲裁、税收、行政等业务,查士丁尼一世推行的司法改革要求法官专职化,并将法官与立法者区分开来。执事长官、大区总督和君士坦丁堡市长握有比法官更高一级的法律仲裁权,而拜占庭皇帝则始终握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罗马法的完善是在查士丁尼一世(527~565年在位)时期。他有感于西罗马帝国的覆灭,积极革新内政。他登基后的第二年,便委托一个专门委员会进行整理、编纂帝国的法律大全。

查士丁尼在世时,共完成四部法律汇编。即《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敕》。这四部法律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他保留了罗马法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对人们的行为作出法律规范为复杂的社会矛盾的调节提供了法律手段。对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定起到了蓝本作用。

整体来看,除了宗教影响与延续自罗马的法律体系外,拜占庭帝国的制度更加倾向于类似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君主制,而与西欧的封建制度有明显的差异。

经济

拜占庭帝国所控制过的最大领土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查士丁尼一世时期),人口颠峰值则为3400万(公元4世纪)。帝国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并拥有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在中世纪早期的几百年中,拜占庭一直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的货币索利都斯(Solidus)长期以来是欧洲和西亚的国际流通货币。

尽管亚美尼亚的金矿和巴尔干的丰富银矿为拜占庭提供了贵金属的来源,但拜占庭帝国最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商业贸易中征收的关税和贸易税(此外还包括过境税、入城税、不动产转手税等名目)。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处于欧洲、亚洲、非洲的交汇点,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地商船汇集的地方,也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发达的国际转口贸易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萨洛尼卡、特拉布宗、安条克和亚历山大等城市也是拜占庭帝国的重要贸易港口。拜占庭的进口物资主要包括丝绸、毛皮、奴隶、粮食、贵重木材、香薰料、染料、象牙、宝石、珍禽异兽和其他奢侈品,出口物资则有玻璃、马赛克镶嵌画、高级丝织品和锦缎、武器、葡萄酒、金银货币、珠宝首饰和工艺品。拜占庭的通货长期保持稳定的状态。1磅黄金铸造72个名为“诺米斯玛塔”(Nomismata)的金币,一个诺米斯玛塔等于12个银币,1个银币等于12个铜币。一个工人一年工作280天,大约挣25个诺米斯玛塔的年薪,就可以维持衣食所需。

公元7世纪后,拜占庭的国际贸易因与波斯和阿拉伯的战争而受到影响,传统的经过波斯湾和叙利亚的商路中断,迫使拜占庭开辟通过红海进入古印度洋的海路贸易和通过黑海、里海、咸海的陆路贸易路线。至9世纪,拜占庭的国际贸易达到最高峰。

11世纪,突厥人夺占小亚细亚,拜占庭逐渐丧失了黑海沿岸的商业据点。与此同时,由于威尼斯的兴起,以及热那亚、加泰罗尼亚商人的竞争,拜占庭的商业开始衰落。诺曼人则入侵希腊南部的底比斯和科林斯等丝绸工业中心,将大批养蚕技师和丝织工匠带到西西里,打破了拜占庭对丝绸的垄断地位。数次十字军运动,尤其是第四次十字军东侵,严重地破坏了拜占庭的商业地位,彻底改变了地中海贸易格局。在拜占庭帝国晚期的若干次皇室斗争中,为了获得资金,拜占庭皇位争夺者屡以商业贸易特权为抵押,致使本已遭到严重破坏的本国商业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君士坦丁堡和特拉布宗不再是东方商品的集散地,其地位被威尼斯在东地中海的商业据点夺去。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甚至在拜占庭本土取得了商业特权,在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郊外的加拉塔建立了商业殖民区。到14世纪,拜占庭的商业已经完全萎缩。

除了商税外,拜占庭帝国其他的经济收入来源还包括向元老阶层征收的地产税和向城市工商业主征收的货币税。帝国还向城市工商业主征收马匹、布匹等实物税。城市公民还要交纳公证税、印花税、司法税等间接税。富有的市民还要负担路灯燃油、节日赛马、慈善机构、城市卫生和救火等费用。

拜占庭的农业税按照田亩面积向村庄集体征收,逃亡农民所抛下的荒芜农田所需缴纳的税收,由其所在的村庄代缴。每年5月和9月,帝国的巡回法官和税收官吏下乡征税,每3年普查一次土地状况,确定税收额度。

在8世纪丧失主要的农业省叙利亚后,拜占庭帝国加大了在巴尔干和小亚细亚的农垦力度。当这些地方的土地也在11至14世纪逐渐沦丧于斯拉夫人和突厥人之手、而帝国的商业贸易又极度萎缩时,拜占庭帝国就理所当然地出现了财政困难的状况。在14世纪,为了筹措开支,安娜·德·萨伏伊皇后曾下令熔化宫中的金银器皿,铸造货币。一位记录了约翰五世加冕典礼的拜占庭史官曾哀叹道:“皇帝的大多数皇冠和冕服只是看起来像黄金珠宝,其实都是染上金色的皮革,饰以彩色玻璃冒充宝石。前朝皇帝用来品尝美酒的、缀满红绿宝石和珍珠的高脚金杯,已经被换成了白锡杯或陶土杯。……到处可以看到类似具有天然美丽的宝石和多彩绚丽的珍珠一样的东西,但是这些都骗不过众人的眼睛……罗马帝国的繁荣和辉煌竟然颓败到这种程度,昔日的荣光完全消失了……”

至巴列奥略王朝末期,拜占庭帝国已完全依靠出售皇室财产土地和借高利贷来维持必要的开支。为了筹措现金,帝国向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和土耳其人屡次割让土地,甚至连色雷斯和加拉塔等对首都和国家生死攸关的重要地区也被割让,使帝国丧失了最后的自救资源。1423年曼努埃尔二世将第二大城市萨罗尼卡卖给威尼斯后,拜占庭帝国已经无地可割,无税可收,仅靠君士坦丁堡城内少许工商业税收残度余日。这一状况无疑对拜占庭帝国的最终灭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