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蛮族简史那些事儿 > 229、第四章 一个文明帝国的诞生 第…全文阅读

第四章一个文明帝国的诞生

第一节北魏灭佛

张子官于福昌,块灰独居,无与为友。宾客不至,遗朋失旧。经时闭门,终日钳口。出无与游,居无与就。谁同我食,谁酌我酒。归守妻孥,出对厮走。驾言出游,田童野叟。气否莫交,情包不剖。

一次失败造成了鲜卑人内部的长期内讧,也由此引发了一场灭佛运动,这场运动给柔然带去了佛音。从此柔然脱胎换骨,虽然能征善战,但是却与血腥再无缘。为了不沾染杀戮,柔然可汗们学会了精妙的外交艺术,这也给当时强大的拜占庭帝国带去了持久的烦恼。

准备了一年之后,拓跋焘在公元443年正式大举北伐,这次北伐兵分四路。对拓跋焘来说可以说志在必得,因为这四路的安排都是他经过周密考虑的。然而他怎么也不会料到,这次远征将会成为北魏建国以来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次军事教训,还会对未来的历史造成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从一开始远征就很不顺利,有一名将领因为对这场战争缺乏信心,主动投奔了柔然。并且建议柔然可汗,派兵突袭北魏大军的辎重部队,烧掉他们的粮草,这次北方自然也就散了。有一天,琅琊王司马楚之发现有几头驴的耳朵被割掉了,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有人恶作剧。但是司马楚之一眼就看出来,这肯定是柔然人所为,立刻下令筑城备战。因为事情紧急,所以来不及按照传统方法上的铸造城墙的方法来干。司马楚之只好因地制宜,让部下砍伐柳树造栅栏,然后浇上河水。由于这个时候正是初冬季节,漠北地区天寒地冻,河水迅速结冰,和柳树结合起来显得天衣无缝。果然第二天就有大量的柔然军队出现,但是他们在这座冰城面前也无计可施,只好下令撤退,就这样,北魏军队的粮草资中后勤保障终于保住了。

虽然北魏的辎重部队保住了,但是北魏的主力部队进军路线没有向拓跋焘之前预料的那样向南迁徙,而是仍然驻扎在鹿浑海。拓跋焘决定继续向北挺近,改变之前的战略部署。拓跋焘率领本部一路向北深入到鹿浑海南的鹿浑谷,到了以后就看到山谷北面的柔然可汗庭上空烟尘滚滚。太子拓拔晃见状,劝说拓跋焘立即进攻。但是有人认为尘土这么多,说明柔然大军的数量很多,不应该轻敌冒进。拓拔晃坚持认为,上空烟尘这么多,按照兵法来说,肯定是因为敌军已经乱了。但是拓跋焘还是采取了保守意见,没有下令立即出击,而是要等待其他三路部队到达后再一起发起进攻。结果这一等就是六天,殿后部队才姗姗来迟。拓跋焘集合全军,向西北方发起冲击,击破了两万多柔然骑兵。然后北魏大军继续向前进军,但是这个时候军中粮草已经吃光了。拓跋焘没有下令撤兵,执意继续前进。这让柔然的吴提可汗抓住了机会,他也看出北魏军队已经精疲力尽,然后他指挥养精蓄锐,多日的柔然大军猛扑上来,北魏军遭到大败,多名将令被杀死。根据史书记载,参加这次北伐的北魏大军,有六七成的士兵战死。拓跋焘本人也陷入险境,最后无奈只好扔下大部队,轻骑突围。好在拓拔键指挥的殿后部队英勇抵抗,这才保护拓拔焘一行艰难地逃回了漠南。

拓跋焘经历过这次惨败并且死里逃生以后,基本上已经心灰意冷了。回到长安城以后,他表示要对这次远征失利负全责。他下令让太子拓拔晃监国,总领百官,负责朝廷一切事务,又安排穆兽和崔浩等人辅政,似乎已经做好了退位的准备。其实,拓跋焘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实际上的北魏军政大权还是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里。就在回去的这一个月里,他一连下达了三分震惊天下的诏书。

第一件事,拓跋焘严禁死难军人的家属办丧事,如果有违反的,一律杀无赦。这件事情是因为拓跋焘对内宣布,本为军队并没有战败,只是到了漠北没有找到敌军主力而已。他担心这次出征的将士死难者太多,如果任由家家户户都办丧事的话,满街飘扬这白布和纸钱,那惨败的景象岂不是就无法掩盖了。北魏政权本来就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可以说有大多数人都在内心不服从他们的统治。如果这件事情泄露出去,恐怕各地会**而起,邻国也会趁机发难,北魏帝国将会面临非常危险的境地。第二件事,拓拔涛命令所有的贵族子弟都要到泰学进修。这件事情开启了拓跋鲜卑的汉化进程,拓跋焘为什么会下这道命令呢,是因为他看到拓跋鲜卑民族在这次远征中损失惨重,绝对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纯粹依靠武力征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吸收先进的汉族文化,通过软硬兼施的办法来巩固统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软实力文化输出来达到让敌国慑服的目的,而不一定非要通过这种大规模战争付出惨痛代价,还不一定取得什么好的胜利果实。第三件事情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拓跋焘接下来的灭佛措施。究其原因,拓跋焘为什么要采取灭佛呢。因为这场战争的惨败,给北魏帝国带来的不仅是人员的大量流失,还有物资的严重消耗。物资的严重消耗加上大量人员的流失,这就造成了国内男丁的急剧减少,对国内经济形势来说更加不利。但是北魏帝国外围仍然存在着大量敌人,需要时刻为战争做准备。面临这种局势应该怎么办呢,只能想办法积累国家财富。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北为全国各地分布的生意兴隆的佛寺下手。各位您可能会好奇,佛寺不是一个敬佛祈祷的地方吗,怎么会成为一个生意兴隆的民间金融机构呢。这还要从北魏时期的佛教发展谈起,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来,经过起起伏伏。到东晋16国的时候才真正兴盛起来,信徒越来越多,流向佛寺的钱财也越来越多。每当有一个新的宗教信仰兴起的时候,刚开始大家都会厉行节俭。但是久而久之,宗教信仰也不免变得世俗化了。北魏时期的佛教寺院也是如此,不仅装修的豪华奢靡,金玉满堂,甚至发展成为了巨大的盈利机构,实际上这也是在为佛教的祸患埋下祸根。

拓跋涛在下令全国的诏书中是这么写的,有大量的无知百姓被迷信所蛊惑,私自供养巫师,还购买一些非法出版物。有一群和尚假借新宇的虚诞传说,伪造教义,有伤风化。命令全国上下所有人都必须在今年的2月15日之前,把在家私自供养的和尚交给官府,如果超过期限还没有交出来的,全家都会被处斩。而且这道诏书中不仅明确不让老百姓供养和尚,就连金银工匠也必须交出来,看来拓跋焘的确是像通过这次运动把全社会的巨大财富揽过来。下达完这三条命令之后,拓跋焘为了推卸北伐失败的责任,再次转移国内矛盾,对北魏统治集团的内部成员举起了屠刀。其实早在这次失败回军的路上,刘洁和崔浩这两个北魏军队的军事就吵了起来,刘洁认为这次战争失败的责任都在预言,柔然人将会南迁的崔浩。崔浩肯定不认账,而且他还反咬一口。他污蔑刘洁擅自篡改诏书,导致其他三路大军姗姗来迟。更为严重的是,他说刘洁曾经说过,如果皇上这次出征不能安全返回的话,就立乐平王拓跋丕为帝。最为严重的就是后面这条,所有的统治者最担心的就是下面有人对自己不忠诚。然后拓跋焘就沿着这条线继续往下查,结果又查到刘洁自己有想当皇帝的想法。其实这估计都是崔浩一手安排的,但是拓跋焘最后听信了崔浩的报告,在北魏上层兴起了一场大案。

二月,拓跋焘以北伐迟到的罪名,一连斩杀了八员大将。又过了两天,刘洁和他的党羽被夷灭三族,乐平王拓跋丕也在这天突然暴亡。其实这个案件一直充满很多疑点,比如说那些迟到六天的将领,他们确实因为一些事情延误了,但是他们绝对没有二心。否则他们即使柔然贵族又是后军统帅,如果他们叛变的话,估计拓跋焘父子根本不会活着回来。然后刘洁如果真的像崔浩说的那样一直反对北伐柔然的话,那么为什么每次出征拓跋焘都会把刘杰带在身边,让崔浩留在国内呢。还有拓跋丕一直担任先锋,奋勇杀敌,如果他真的对皇位有想法的话,那他为什么要如此拼命的在前线杀敌,他看着拓跋焘战死,然后回国继承皇位不就好了。这肯定是后来崔浩利用撰写史书的权利,污蔑自己的政敌,但是他就没有想到过自己也会落到这样的下场。

其实这次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选错了季节北伐,冬天漠北作战本来就不是明智之举。拓跋焘估计也没有考虑到要长时间在北方作战,所以没有带足粮草,也没有考虑好后勤粮草保障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游牧民族作战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不考虑粮草补给问题。但是北魏作为一个已经在中原地区扎稳脚跟的政权来说,应该懂得作战先准备粮草的问题。北魏大军到了鹿浑海,没有见好就收,反而在缺粮和严寒的情况下继续向燕然山推进,这纯粹是自取灭亡。如果非要谈论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的话,那首先就是好大喜功的拓拔焘父子,还有那个奸诈的崔浩也逃脱不了干系。那些将领之所以被处死,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次北伐失败的前因后果,拓跋焘就是想杀人灭口,来维护自己作为皇帝的光辉形象。因为他不想让这次北方失败的真正原因让广大民众知道,如果真想一旦泄露出去,可能全国各地就会发生叛乱。

最先听说拓跋焘北伐柔然大败的人,是驻扎在敦煌的李宝。他担心柔然趁机南下,他提前从敦煌跑到了平城。然后这个消息就迅速传播开来,首先起兵反叛的是沮渠康,他是东雍州刺史,不过他起兵反叛很快就失败了,然后就向南投奔了刘宋政权。河东薛永宗、薛安都也发动了暴动,到夏天的时候,西域和江南地区已经都知道了北魏北伐失败的消息。然后一瞬间,北魏的各个盟友都开始脱离北魏。包括鄯善王真达和高昌王沮渠安周,他们双方也达成了和解,一起背弃了北魏,改为向柔然臣服。北魏的更大麻烦,竟然是屠各人。当北魏征服北凉的时候,有一些屠各人向西迁徙,还有一些城府了北魏,其中包括盖吴。这个人在公元445年9月,看到北魏四面楚歌以后,他也在现在的陕西铜川市北起兵,联合其他反魏政权,多次打败北魏军队,渐渐逼近长安。在北魏一直流传着一个预言,那就是“灭魏者吴”,也正因为如此,拓跋焘更加紧张,他决定御驾亲征。为了防止南北的敌人趁机夹击,他首先北上陌南,打算抵御柔然人可能的侵略。但他听说柔然可汗向西征讨悦般去了,这才放心地发动了消灭其他反叛势力的战争。首先消灭了薛永宗,然后渡过黄河向盖吴发起进攻。

公元446年3月,拓跋焘借口长安当地的僧人参与了谋反,于是下令把他们全部处死,没收了他们的财产。随后拓跋焘在崔浩等反对佛教的儒生的协助下,拿出了所谓的学术研究成果。证明释迦牟尼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被东汉时期的刘元珍等人虚构出来的。北魏当局只禁止私人供养僧侣,到现在就开始干脆下令屠杀全部的佛教徒,拆毁所有佛庙和佛塔,打算一举铲除掉全部的佛教势力。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拓跋焘之前北伐柔然遭到惨败的话,可能还不会有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灭佛运动。北魏的大量佛教徒或者被杀或者被迫还俗,也有一部分人投靠了北魏的敌国。从此佛教开始在蒙古高原上传播越来越广。最早向柔然弘扬佛法的僧人,可能是叫法爱的一个僧人。他的弟弟法援也是一代高僧,主要活跃在南方宋齐两朝。法爱大约出生在公园四五世纪之交,因为精通佛经和占卜术,逐渐得到柔然可汗的信任,还被委任为国师。法爱担任国师的这段时间里,正好与拓跋焘灭佛的时间相当。法爱大概也是原来生活在北魏境内的,由于北魏实行灭佛政策才逃到柔然的。根据史书上记载的法爱在柔然的待遇来看,当时柔然的官员已经有固定工资了,而且还有纳税制度,这和以往的幽默民族政权有很大不同。通过灭佛运动,拓拔头杀害了很多人才,同时也收获了很多财富。有了这些军费做支撑,很快就扭转了战局,盖吴被逼入绝境。拓跋焘做了很多防止盖吴北上投柔然的措施,盖吴没有办法,最后被叛变自己的二叔杀死了。屠各民族从此也就在史书上淡出了,后来他的大部分成员演化成了独孤,想必我们最熟悉的一个人是独孤求败,当然了,这是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杜撰出来的人物。

但是当年漠北惨败这件事情的恶果仍然在北魏持续发酵,到了446年,之前被北魏驱逐到于殿的吐谷浑向南回到了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故土,并且和柔然还有刘宋政权结成了联盟。这三个国家共同构成了反对北魏的一道防线。镇压了各地暴动之后,拓拔涛回到了平城。他认为这些反抗北魏统治的暴动领袖都是北凉的遗民,他就派崔浩去把前北凉君主赐死了。就在北魏政权忙着消除各地的反抗势力的时候,柔然并没有趁机南下,而是正专心对付他的另一个死敌悦般。公元448年,悦般的使者来到北魏,说前不久悦般受到了柔然的进攻,但是悦般的巫师施展了法术,把柔然军队困在了狂风大雪和洪水之中,让他们损失了2/10三的将士,然后他们就撤退了。当时,欧洲的匈奴人领袖阿提拉已经建成了庞大的帝国,悦般这次能够成功击退柔然的进攻,可能也和阿提拉在背后帮助有关。吴提可汗西征失败,给他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阴影,在448年夏天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土贺真继承了柔然可汗之位,这个人即将成为柔然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可汗。

吐贺真这个名字,和成吉思汗的第12代祖先名字重复,这可以间接证明土贺真可汗的功业在草原上深入人心。拓跋焘消灭掉了两个“吴”,他认为自己已经成功打破了之前的迷信预言。这年秋天,悦般使者再次出访北魏,建议两个国家趁着吴提可汗死去的机会,联手向柔然发动进攻。拓拔焘欣然许诺,然后立即调集重兵到达现在的蒙古瑙木岗。太子拓拔晃经过上次失败后,他已经不想再亲自出征了。所以就留在受降城负责多远粮草,后来擅自返回了平城,也因为这一件一件的事情,导致他和父皇拓跋焘的关系恶化。公元449年,北魏大军再次来到漠北。吐贺真这时候刚刚登基,地位还不稳,柔然内部离心离德,有很多部落投降了北魏。拓拔涛继续向北推进,还是没有找到柔然军的主力,这次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果断撤军,返回了阴山。他在这里等到九月份再次出击漠北,这个时候他已经把自己的亲兄弟全部杀光了。吐贺真同样在国内也稳定了自己的地位,这时候决定迎战北魏大军。听说对方分兵三路来犯,他的策略是集中优势兵力攻打一路。拓跋焘听说自己前面的几路军队遭遇形势危急之后,立刻派自己的贴身侍卫率领轻骑兵前往驰援,好不容易把前锋大军救了出来。拓跋焘班师回朝以后,认为柔然人已经对自己构不成什么太大威胁了,就决定出兵攻打刘宋政权,统一中国。悦般如果能从西方牵制住柔然的主力,让他不再南向,那么对北魏来说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刚开始的时候,悦般似乎也完成了这个任务。公元450年,拓拔头让太子驻守平城,自己亲自率领大军南征。

城内有很多僧人,之前痛恨拓跋焘灭佛,就帮助刘宋守军设计防御器械,导致北魏大军屡攻不克。到了四月份,拓跋焘突然撤并快马加鞭返回了平城。究竟是什么事情导致他这么着急赶回来呢,是因为崔浩的事情。崔浩因为编撰史书,触犯了拓跋鲜卑贵族的忌讳,还有说法说崔浩参与了灭佛运动,所以遭到了报应,后者肯定是不可信的。总之拓拔涛回到平城以后,就把崔浩全家处死了。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是崔浩的堂侄女婿未收对他的涂脂抹粉的说法。如果拓拔涛只是因为一个秉笔直书的史官就中断了南征的计划,这个说法肯定说不通。而且处死崔浩以后,对佛教的镇压并没有放松。其中宋书当中对崔浩的真正死因记载的非常清楚,崔浩被杀之后,他的小舅子柳光世投奔了刘宋政权,然后向宋文帝刘义隆报告说,拓跋焘南下的时候,崔浩在国内密谋造反,结果事情败露,崔浩被杀。这个解释就说的通了,其实历史上有很多屎官都曾经参与过谋反。比如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就因为企图谋杀宋文帝刘义隆失败,被杀死。这两个人都吹嘘自己的才华,而且都负责国史的编撰,有都是太子的老师,还都是无神论者。事情发生之后,他们都勇于某反,怯于认罪,最后遭到满门抄斩的下场。

我们还是来看看当事人的亲笔信是怎么记载的吧,就在北魏撤兵之前,拓拔涛给刘义隆写了一封信,他说柔然可汗已经死了,他的儿子继续像他爹一样胡作非为,今年2月也死了,我现在要北方先把柔然除掉。崔浩死后,刘义隆下令全国总动员,大举发动北伐。我得到各地百姓的尚书陈词,说他们全部已经组织起来准备迎接王师。还报告说柔然军今年春季要南下,袭击了拓跋鲜卑的老巢,他们的百姓和牲畜损失大半,两军长期相持,到现在也没决出胜负。拓拔焘心生猜忌,杀掉了自己的亲戚和党羽。柔然使者表示他们将会尽力配合我军的行动,现在降雨充沛,水上交通便利,正是光复失地的大好时机。

根据这些记载,基本上就可以把450年上半段的历史真相复原,二月份,拓跋焘听说柔然可汗吐贺真死了,他判断仍然军队暂时不会南下,所以向刘宋政权发起了进攻。但他没有想到吐贺真其实还活着,而且随时可能南下,崔浩又心怀叵测,密谋推翻北魏政权,还向吐贺真发出求援。柔然大军趁虚而入,直逼北魏首都平城,俘获了大量百姓和牲畜。正在攻打刘宋政权的拓跋焘得到消息后,赶紧撤为回国,以前写信威胁刘义隆。六月,拓跋焘返回平城,把柔然大军赶回了阴山,又诛杀了崔浩一门。七月,柳光世逃到了健康,刘义隆从他嘴里了解到了北魏内乱的情况,又得到了柔然使者的报告,他知道拓拔涛正在长城脚下和柔然大军相持。所以就打算北伐灭掉北魏,他认为自己可以像父亲刘裕一样,建立不世之功。

充满自信的刘义隆怎么也没想到,这次出征北伐竟然会落得一个非常悲惨的结局,正向辛弃疾后来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的那样。450年,这年刘义隆已经43岁,他下决心北伐之后,说了一句没脑子的话。这句话被当时在健康的柔然使者听说,他误认为刘义隆打算连柔然一起消灭,就非常愤怒的回去报告了吐贺真可汗,说刘宋政权对我国领土有野心。吐贺真信以为真,就不再和拓跋焘纠缠,主动撤回了漠北。拓拔涛得到了刘义隆北伐的消息,一方面做好准备防止柔然卷土重来,另一方面自己亲自率领主力军南下迎战宋军。拓跋焘一直打到长江北岸,沿途杀死了大量的百姓,然而刘义隆只有仓皇北顾的份儿。从此以后南朝再也无力对抗北朝。

回顾一下这场战争,一切都源于刘义隆一时头脑发热,因为一句封狼居续的口号,得罪了盟友柔然。451年,拓跋焘无法度过长江,只好率领军队返回国内。回国途中他得知太子要谋杀自己,就想出了装死的计谋,让使者诏儿子拓拔晃前来迎丧即位。拓跋晃信以为真,到了军营以后却看到了完好无损的父皇。然后就被装进铁笼带回了平城,后来被秘密地处决了,还有几个王也因为这件事情被赐死。第二年,拓跋焘就驾崩了,这个拓拔晃也是,非得等不及这一时半会。拓跋焘死后,留下了一个疆域广阔但是却千疮百孔的北魏帝国。他把皇室成员几乎全部杀光了,没有宗室子弟的协助,北魏帝国被别人取而代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内乱平息以后,拓拔晃的儿子拓拔睿登基称帝,这就是历史上的北魏文成帝。这个皇帝的母亲就是柔然人,所以从此以后大多数北魏皇帝都有了柔然血统,其实他们本来就是一家人。拓拔睿刚上台,就下令废止了祖父拓跋焘颁布的灭佛诏,然后让官员们仿效佛像,给自己建造石像。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北方的石雕艺术十分发达,从此给佛像安上皇帝的面孔,成为了中国佛教艺术中的一道独特风景。拓拔睿的地位并不巩固,公元453年,北魏再次发生内讧,濮阳王等贵族谋反失败被处死。

第二年秋天,拓拔睿因为太子拓跋弘的降生,命令官员用赤金铸造了五尊巨型佛像,头颅的模样分别是拓拔家族的几代皇帝。也是在这一年,从西方传来了一个对柔然十分有利的消息。

生活感悟:困难是促使人们奋发努力的一种力量来源。困苦磨练了人的意志,催人奋发向上,使人生命力顽强,朝气蓬勃。安逸舒适的生活会消磨人的志向,使人贪图享乐,惧怕艰苦,不思进取,从而使人失去了生存能力与旺盛的生命活力。

对于年轻人的我们来说,失败并不可怕。我们应把它当作一种宝贵的人生经验,以乐观的心态、思考的眼光看待失败。反而是那些一向顺风顺水的人,一点吃苦的滋味也没尝到,遇到挫折和困难,便容易一蹶不振。

年轻人的我们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所以失败在所难免。我们需要记住先哲的一句话:“生命中的每个失败,每个伤痛,每个打击,都有其意义。当你正视失败,并把失败看作成功的基石时,成功就会降临到你头上。”

年轻人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并抱着“我能做到”的态度。如果你满怀自信,就会充满热忱、坚持到底,就会缔造惊人的成就。

成功需要坚持到最后--分钟。一个人的成败固然与天生的禀赋有关,但自己后天的努力和执着更重要。

在朝着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主控权。如果你对自己的感情生活不满意,就想办法改变现状。多认识--些人,和善地待人,脸上常挂微笑,邀请别人一起出游。如果你想有一份更好的工作,不要等工作来找你,要主动出击。“我能做到”并不是挑衅,也不是鲁莽,它象征热情、进取和睿智。

年轻的你不必要求事事成功,才觉得快乐,但你定要确信,你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研究显示,对自己的决定负责的年轻人,相觉得自己受人牵制的年轻人相比,对生活感到更加满意。当人们能自在地展现自己的个性时,就会非常快乐;当你必须遵照别人的想法做事时,自然不会开心。我们都有归属的需求,这并没有错,但要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独特的人格特质。

成功需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一个人的成败固然与天生的禀赋有关,但自己后天的努力和执着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