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蛮族简史那些事儿 > 218、第八节 建立大清国全文阅读

第八节建立大清国

北面行台号令新,绣旗豹尾渡河津。檄书才下降书至,不用儿郎打女真。

公元1625年,为了更加方便的征讨蒙古和大明,努尔哈赤决定迁都沈阳。当时朝廷中有很多人反对,但是努尔哈赤坚持认为沈阳这个地方,向西距离明朝很近,向北征讨蒙古两三天也可以到达。向南到朝鲜也很方便,这里有山有水,山中有猛兽,水中有海货,不把都城迁到这里,还等什么呢。于是大臣们一致表示认同,后金正式迁都沈阳,把原先建州地区的人口大量的迁往辽东地区。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亲自率领68000名铁骑,对外号称13万大军向西征讨明朝。这场战争,努尔哈赤打算彻底消除辽西地区的反金势力,然后一举攻克山海关。这一年努尔哈赤已经68岁了,一个68岁的老人已经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所以他想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这场战争上,她对这场战争充满了信心。因为从骑兵到现在44年的时间,无论多么险恶的战斗,他最终都获得了胜利。正月14这天,努尔哈赤率领军队出了沈阳。16日,八旗大军到达东昌堡。17日,大军横渡辽河。根据史书上记载,后金军队浩浩荡荡,前后络绎不绝。明朝兵部尚书兼辽东经略高第探听得这个消息后心生畏惧,下令撤走了锦州等地的明军和守城器具,全部退入关内。因为撤退命令下达得很突然,各地守军事先没有准备。所以撤退行动一开始,大军就乱作一团,就连囤积在各地的十多万石军粮也丢弃了。老百姓们纷纷在路上逃难流亡,一路上死了不少老百姓,到处都能听到悲惨的哭泣声。百姓怨恨,军队就更加没有战斗力了。好几座城池直接放弃,只有宁元首将袁崇焕顾全国家大局,誓死保卫城池。

二十三日,六万八旗大军抵达宁远。这时候宁远是一座孤城,只有守军1万多人,可以说危在旦夕。高第和辽东总兵杨麟手握重兵屯扎在山海关,却不去救援宁远。袁崇焕得知后写下血书,和参将祖大寿等人盟约,这些将领约定誓死守城。袁崇焕一方面坚壁清野,另一方面派人在城内盘查间细,还让人专门守卫粮草。当时努尔哈赤派汉人给袁崇焕送去了劝降书,劝降书的内容主要是,现在我们20万大军进攻宁远,宁远城一定会被攻破。如果你们及时献城投降的话,我可以封你们为高官,给予丰厚的赏赐。袁崇焕誓死不从。努尔哈赤被拒绝以后恼羞成怒,立即下令攻城。后金大军运用一系列攻城工具,但是又一次次的被明军用猛烈的炮火击退。努尔哈赤看到城墙有两处弱点所在,就派兵凿开了两张见方的大洞,四处,袁崇焕在这紧急关头,亲自担土搬石,带领士兵们堵塞缺口。战斗进行到深夜,后金军队损失惨重,只好暂缓攻城。第二天努尔哈赤继续指挥攻城,从早晨到晚上,双方又大战了一天。明军在城上放炮,杀伤了大量后金骑兵。八旗铁骑畏惧炮火,不敢接近城池。虽然后金的将领们拿着刀在后面催促进兵,但是士兵们每次快要到达城门下的时候又返回去了。努尔哈赤也没有办法,只好下令退到距离城池五里之外的九龙宫扎营。

正月26日,后金军队继续围城,善于骑射的八旗军对不善于攻城,尤其是面临城墙上如此猛烈的炮击,攻城行动一筹莫展。后金军队被阻挡在深沟高垒之前,难以发挥骑战特长,伤亡非常惨重,被迫撤退。不过后金也并不是没有一点收获,他们趁机夺取了明军的屯粮中的葫芦岛。葫芦岛上的7000多名明军和7000多商民都被后金军队杀戮。8万多但粮食和2000多艘战船都被后金军队焚烧,主岛屿作为明朝关外的后勤基地,也被后金军队摧毁。虽然攻城受挫,但是夺取了明军屯粮重地的胜利,努尔哈赤下令返回了沈阳。在公元1626年8月11日,一代枭雄努尔哈赤怀着对霸业的无限留恋,走完了他的一生,死在距离沈阳40里的瑷鸡煲,享年68岁。努尔哈赤被葬在沈阳清福陵,后来清朝建立的时候,努尔哈赤被尊为清太祖。

其实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在史学界上也存在争议。清朝的官方史书都说努尔哈赤是病死的,比如根据《清史稿》记载,天命11年七秋七月,努尔哈赤感到不舒服,八月丙午,努尔哈赤病情稍见好转,就要乘船返回沈阳。庚戌,到达爱鸡堡,努尔哈赤病逝。不过这些记载显得都很简单,年努尔哈赤是因为什么病而去世的,都没有提到,很自然就会让我们感觉有些隐秘。这时候就产生了另一种说法,有人认为努尔哈赤死于宁远之战中所受的重伤。根据朝鲜的一些有关记载显示,宁远之战结束后,袁崇焕曾经派使臣带着礼物到金军大营向努尔哈赤道歉。努尔哈赤面对使者说,没想到我纵横几十年,今天却输在了袁崇焕手里,这大概就是天数吧。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已经身受重伤,然后双方又约定了再战的日期,结果还没等再战,努尔哈赤就因病死了。这条史料中记载的是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受了重伤,并且因为宁愿之战遭受失败,精神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努尔哈赤应该是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下,再加上年龄本来就大了,最后才郁郁而终。

但是后来又有清史专家对努尔哈赤炮伤而死的关键证据提出了质疑。首先这位专家认为,如果连朝鲜人都知道努尔哈赤在这场战争中受了重伤,那么身为宁元首将的袁崇焕不可能不知道,而且他还亲自派使者去金营查看过。如果努尔哈赤真的是在这场战争中受重伤的话,这就意味着明军在这场战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那么在明朝的史书或者有关系的中,一定会把这件事大写特写,但是无论是袁崇焕本人向朝廷报告宁远大捷的奏折中,还是朝廷表彰袁崇焕的圣旨,或者是其他大臣祝贺袁崇焕宁远大捷的奏疏,对努尔哈赤受伤这件事情,都没有提到过。第二,努尔哈赤战败是在天命11年正月,努尔哈赤死亡是八月份。这中间有七个月的时间,从各种史料中没有发现努尔哈赤在这个七个月中间去治病。而是每天都去操练军,演练火器,还亲自到远处打猎,积极备战再攻宁远。完全不像是一个受了重伤的老人,所以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是否受了重伤,是不是因为这个重伤而死,很值得怀疑。

这位专家认为,努尔哈赤回到沈阳以后,首先当然还是因为宁远战败,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败在一个刚刚经历战斗的青年将领手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这是当然的。第二就是因为努尔哈赤当时已经年迈体衰,长期驰骋疆场,积劳成疾。史书中记载这年7月中旬,努尔哈赤得了毒疽,23日前往清河汤泉疗养。五天之后,8月11日努尔哈赤乘船顺太子河而下,前去迎接乌拉那拉氏相见,走到距离沈阳40里的爱鸡堡去世。

不管怎么着,反正这位纵横沙场几十年的一代枭雄死了,努尔哈赤的一生可以说有功有过。他从先进的汉民族那里吸收了不少先进文明,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努尔哈赤先是统一了建州三卫,先后把分散200多年的海西和东海女真各部归于统一。在军事征服过程中,努尔哈赤创建了八旗制度。他发展了女真社会经济,推动了女真社会的阶级分化。他还统一了各部落在服饰法制生产语言等等方面的不同,加速了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在政策方面,努尔哈赤严肃法纪,文化方面,努尔哈赤也很喜欢汉族文化,尤其是关于战略战术。

但是努尔哈赤的晚年做了很多坏事,首先就是对汉民的大屠杀。导致整个辽东地区每年被屠杀的动辄就以千、万计,这个举动严重的破坏了辽东地区的社会生产力,使得后金人心尽失。而且努尔哈赤晚年开始对原始社会半军事共和制度残余妥协,制定了八王共治制度。所以努尔哈赤死后,如何确定继任者就成了一个难题。

虽然说是八王共治,但是这八个和硕贝勒中,无论是血统,资历还是vivo能力都有所不同。而且这八个贝勒还分为四大贝勒和四小贝勒,并不是说八旗实力一样。就算你有一个旗,我也有一个旗,那我们的实力也可能有很大区别。这八旗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实力强弱不同,后面在八旗制度这一节中,我们会专门讲述。四小贝勒按照资历来说,原本是没有希望继承汗位的。但是由于四小贝勒中的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他们的生母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也就类似于汉族王朝的皇后。所以如果有阿巴亥的支持的话,这哥仨也有继承汗位的实力。而且这哥仨由于母亲受到宠爱,手下各自都有一个旗。当时的八旗人马中,皇太极掌握两黄旗,代善掌握正红旗,阿敏掌握镶蓝旗,莽古尔泰掌握正蓝旗,所余镶红、正白和镶白三旗旗主,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多尔衮兄弟三个年纪轻轻,跟他的哥哥们相比没有尺寸之功,但是凭借着母亲受宠,也能够和四大贝勒相当掌握着一旗大权。另外根据朝鲜史料记载,努尔哈赤临死前曾经托付代善扶持多尔衮继承汗位,但是这条史料记载的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

就算有这回事,四大贝勒都是心狠手辣,久经沙场的老人,也不可能甘心在一个小毛孩子手底下。所以这四大贝勒决定联合起来,首先逼迫父亲生前最宠爱的大福晋阿巴亥殉葬,理由就是父亲临终前曾经留下遗嘱,让他殉葬。让大福晋殉葬,这可是一件大事,当时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年幼,虽然手底下各自掌握着一旗的势力,但是他们还不足以有能力和老辣的哥哥们相抗衡,面临四大贝勒逼迫,阿巴亥别无选择。努尔哈赤的其他福晋们全都是善终,包括皇太极死后,他的所有妃子也没有一个人殉葬。根据当时女真人的习俗,如果妻子要殉夫的话,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丈夫生前最宠爱的妻子,第二就是没有年幼的儿子。但是阿巴亥显然不符合第二条。阿巴亥明知道这件事情是四大贝勒的阴谋,但是也不敢反抗。按照规矩,应当殉葬的人必须身着盛装坐在炕上,众人对他下拜,然后用弓弦将其勒死。如果他不肯殉葬的话,下面的人就一块儿上把他掐死。反正到了这一步,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还不如乖乖屈从。阿巴亥打扮一番,临死之前对四大贝勒说,“我自十二岁侍奉汗王,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汗王恩厚,我不忍离开他,所以相从于地下”,应该是清朝统治者为了避讳祖先残暴的权力斗争,自己曲笔加.上的话。就算这话是阿巴亥亲口说的,也很可能是被逼无奈。

逼死大福晋之后,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失去了母亲的庇护,自然就没有能力争夺汗位了。因此汗位之争主要在四大贝勒之间展开。四大贝勒之中,代善本来是最有资格继位的,甚至在当年褚英被废杀后,代善也曾一度被选立为汗位继承人。不过代善却因虐待自己旧妻所生的两个儿子,表现出缺乏一个君主应有的公正心,故而被努尔哈赤废掉了储位。因此,代善已失去继位资格。不过,代善身为诸贝勒之长,又手握正红旗之大权,有足够实力左右汗位人选。代善希望由一个能够维持八王共治制度现状的人来继承汗位。和代善想法一样的还有原本就没有资格继位的舒尔哈齐之子阿敏和济尔哈朗。

三大贝勒莽古尔泰生性鲁莽,刚愎自用,为显示自已对父汗的忠诚,竟将获罪的生母富察氏杀害。由此,代善等人害怕若是推举他继位,日后必不会被其所容。另外还有一个极有资格继位的人,那就是努尔哈赤的长孙杜度。不过杜度的父亲褚英是被四大贝勒共同进谗言害死的,他们肯定不会把他立为汗王。这样算下来,符合继承汗位的就只有一个人皇太极了。皇太极这个人为人圆滑,左右逢源。而且和阿敏、济尔哈朗的关系也不错。为了赢得其他贝勒的信任,皇太极表示在继位之后一定会继续延续八王共治制度,尊重和保护各大实力派的特权和地位。因此在推选新汗的大会上,代善和他的两个儿子提议,其他贝勒也认可,就这样,皇太极被推选为新任的后金大汗。

公元1626年9月初一,皇太极继汗位,第二天就和各大贝勒共同宣誓,“敬兄长,爱子弟,行正道”,对三大贝勒“不遽以臣礼待之”。皇太极甚至还立下毒誓:“我若不敬兄长,不爱子弟,不行正道,明知非义之事而故为之,兄弟子侄微有过愆,遂削夺皇考所予户口,或贬或诛,天地鉴谴,夺其寿算。”实际上这些誓言都是皇太极在向各旗主实力派保证他定会将共治制度延续下去,不会搞过分的个人集权。但是皇太极作为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他早就设想好了,自己登上大位之后要怎么做。皇太极也知道初登大宝,不能操之过急。他的父亲和大哥就是前车之鉴,所以刚开始皇太极一直隐忍不发。表面上默认各大贝勒的高度权力,暗地里却在积蓄力量等待最佳时机。公元1630年,皇太极的羽翼已经丰满。他决定首先拿血缘关系比较远的堂兄二大贝勒阿敏开刀,正好阿敏在关内作战失利。这本来不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因为以当时的后金和大明的实力对比来看,后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在关内扎稳脚跟。但是皇太极偏偏要针对这个事情治阿敏的罪,所以说一个人只要没有掌握到最高权力,哪怕你是二把手,你这辈子都得夹着尾巴做人。这年5月23,皇太极宣布谕旨。谕旨里面说,阿敏贝勒出兵没有发一兵一矢,就撤退了,这是因为对国家大业不重视的缘故。三天之后,皇太极就下令把阿敏以及他手下的部将获得的战利品全部没收。其实我大胆设想一下,阿敏当时肯定是公关不及时。当然阿敏很可能也没有想到皇太极这么快就会对自己下手,如果他已经事先觉察到的话,就可以回到京城之后立刻去找其他几大贝勒。向他们陈述利害关系,如果皇太极惩治贝勒开了先头,那么后面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我相信其他几位贝勒即便和阿敏的关系不那么好,为了自己手中的大权,他们应该也会帮他一把。到了六月初七,皇太极公布了阿敏的十六大罪状,其中大多数都是莫须有的罪名。阿敏获得终身囚禁,不过皇太极确实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阿敏作为他叔叔舒尔哈奇的子孙被拿下去了,为了不让其他人对他有意见。他又把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提拔上来,让它继任镶蓝旗旗主,阿敏的所属势力已经彻底消亡。

公元1632年12月,三大贝勒当中的莽古尔泰病死。他这个时候死亡也算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因为这个时候正是皇太极着手打击各大贝勒的时候。早在一年前,莽古尔泰就已经受到过皇太极的严厉处罚。他现在死亡,正好可以避免皇太极接下来更加残忍的制裁。三年后,皇太极就找借口废黜了莽古尔泰的子孙,莽古尔泰的势力宣告结束。解决了两大贝勒,皇太极始终没有放松过拥立自己的二哥代善。天聪九年,代善狮子设宴款待,怨恨皇太极的姐姐哈达公主,皇太极对这件事情非常愤怒,还曾经当面指责过代善。之后,皇太极又给代善罗列了很多罪名,然后皇太极回到宫中闭门不出。还威胁贝勒们说,如果你们都想和我作对的话,你们就另择明君吧。贝勒们害怕皇太极的权威,只好一起跪请皇太极亲政,商议给代善定罪。这次革去了代善的大贝勒,这次事件表明皇太极的君主集权制计划已经初步见效。大王控制制度彻底瓦解,皇太极大权独揽。

又经过接近十年的苦心经营,后金政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后金中增加了很多汗人和蒙古人,他们逐渐融合并且相互认同。第二,八旗的力量不断增强。第三,皇太极设立了六部等部门,强化了政权的职能。第四,王权空前集中,没有人能够在与皇太极抗衡。第五,皇太极连年发动战争,俘获了大量的人口,牲畜和财物。第六,蒙古十六部和朝鲜都被后金降服,纳入了后金统治体系中,东北地区除了明军还占领极少数地区之外,都成为了后金的领土。接下来,皇太极决定将女真政权彻底改造成一个封建大帝国。

首先,皇太极的第一步就是改族名。天聪九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下令改为满洲。这件事情意义重大,它弥补了原来女真各部由于距离金朝历史太久远,而缺乏女真族集体认同感的问题,还把一些和女真族已然十分亲近的其他民族也融入了其中。改族号之后,皇太极又开始着手把后金韩国正式改造成一个全新的大帝国。天聪十年四月,各大贝勒请求给皇太极上帝后,皇太极假装谦让,没有允许。过了一段时间,皇太极针对这件事情征询汉官儒臣的意见,范文成等人都表示赞成。各大贝勒写下誓词,表示向皇太极效忠。同年四月五日,所有的贝勒和大臣们齐聚一堂。多尔衮捧满字表、巴达礼捧蒙字表、孔有德捧汉字表各一道,率百官赴宫门下跪,皇太极在内楼,御前侍卫传达,皇太极命满、蒙、汉三儒臣捧表人,诸贝勒大臣行三跪九叩头礼,左右列班候旨。皇太极听罢表奏,发誓倍加乾惕,忧国勤政。众人踊跃欢欣,叩头而出。四月十一日,皇太极举行登基大典,祭告天地,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改元崇德。皇太极称帝后,改大金汗国为大清帝国。至于“清”的含义,据乾隆皇帝说,大清有大东之义,按照汉家“五行”原理,清国兴起之地处于天下东方,五行之色为青。又另据“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大明五行运数为火德,取而代之者当为水德,清国以统一天下为目标,便自然是水德。以统一天下为目标,便自然是水德,而水青结合便为大清。还有种说法是清国之“清”是取“廓清天下”之意。

改族“满洲”和建号“大清”,标志着割据一方的女真政权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在关外实行封建制度的帝国,而单一女真族政权的历史也就此宣告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以满、汉、蒙各族为主体的多元化民族政权。一个新时代就此拉开帷幕。

生活感悟:像一个内在联系的网络一样,一个充满活力的互助网会在具有很大潜在数目的实体间建立一种有意或无意的联系。它不受地域、职业、工种或企业所限。一个真正有效的互助网会不断发展,为它的发起者带来无尽的收益。

从现在起,积累你的人脉资源,经营你的人脉资源吧!人脉是年轻人通往财富和成功的门票。因此,你必须提高自己的社交本领,必须有意识地累积人脉。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会受益无穷。

某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有人说:“二十岁到三十岁时,靠专业、体力赚钱;三十岁到四十岁时,则靠朋友、关系赚钱。”由此可知,人脉在一个人的成就里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这是一个人脉决定输赢的年代。二十几岁是积累人脉的最佳时期,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不太计较名利和得失,这时形成的人际关系会很牢靠,在人生路上会更能显示其价值。

如果你想十年以后获得成功,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充满热情地积累人脉吧!人脉越宽,路子越宽,事情就越好办。一个优秀的人,能影响他身边的人,能接受他们,使自己与他们的关系更好。好人脉是成大事最重要的因素,是必备的条件。

诚信乃为人之本,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资本。自然,人脉的搭建也少不了诚信。一个人糟蹋自己的信用,无异于在拿自己的人格做买卖,卖得越多,留下的就越少。只有事事以“信”为重,才会有“信”满天下的那一天,到时,人脉也会遍布天下。

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他人真诚的赞美,正如沙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的心灵受到滋润。而当你赞美他人的时候,别人也就会在乎你的价值,让你获得不容易获得的成就感。在由衷的赞美给对方带来愉快以及被肯定的满足的时候,你也十分难得地分享了一份喜悦和生活的乐趣。

可以说,赞美有着强烈的亲和力,让对方感到你对他的关心和尊敬。赞美,是理想的黏合剂,它不但会把老相识、老朋友团结得紧密,而且可以把互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