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蛮族简史那些事儿 > 216、第六节 辽沈地区计丁授田全文阅读

第六节辽沈地区计丁授田

夺我元臣去,天教此局和。倘令宗泽在,肯受女真讹。大势竟如此,庸材可奈何。忠魂灵不昧,箕尾泪滂沱。

萨尔浒之战以后,彻底扭转了明朝和后金在辽东地区的实力对比,所以努尔哈赤在辽东地区用兵更加毫无顾忌了。萨尔浒之战两个月后,努尔哈赤就攻下了重镇开原,继而又攻陷了铁岭。这两座城池的丢失,更加使得明朝在辽东地区的局势急剧恶化。辽沈屏障失去,沈阳和辽阳就直接暴露在后金的兵锋之下了。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沈阳。沈阳守将轻敌出击,被后金军队击溃。另外一位沈阳手将率军死战,结果军队中有蒙古人叛变,带领后金军队入城,沈阳沦陷,城内的7万军民遇害。沈阳城被破后第五天,努尔哈赤又计划着进攻辽东首府辽阳。这时候在东北地区的名军士气已经十分低落,所以很快辽阳又被攻陷。大明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身亡,辽河地区70多座城池中的官名都剃发而降。

第二年正月18,努尔哈赤率领军队攻打重镇广宁。明军虽然人数众多,而且配备有大量火器。但是仍然存在着当年萨尔浒之战中派系斗争的问题,而且斗争还十分激烈。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将帅不和,所以明军自然不是后金军队的对手。明朝中的阉党为了找个替罪羊,把努尔哈赤唯独忌惮的熊廷弼处死,从此以后,努尔哈赤在几年之内都没有再遇到一过一个像样的对手。努尔哈赤在军事上称雄辽东的同时,也试图把后经建设成为一个制度完善的强大帝国。天启元年4月,努尔哈赤命令明朝一些归降的官员,参照明朝的典章制度,上报给朝廷,用来修订金国法治。为了保持被占领地区的稳定,努尔哈赤首先还是用汉官来管理汉民,维持着原来的封建生产关系。其实除了军事上努尔哈赤一往无前之外,在后金的统治的其他方面上,都存在着很多很严重的问题。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勇敢和谋略。而且由于他是长子,根据女真族长子继承家业的习俗,努尔哈赤从一开始就有意把他作为政权的**人来培养和锻炼。公元1598年,年仅19岁的褚英就被父亲命令跟随叔叔前去征讨叶赫势力范围内的很多地方。褚英年少英勇,所向披靡,接连攻下20多处寨子,取得了赫赫战果,凭借着此战荣封贝勒。公元1613年,努尔哈赤封褚英为执政,把军国大事全部交由她掌管。很明显,努尔哈赤这个举动就是在向所有人宣布,褚英就是合法的继承人。褚英和父亲一样,希望把女真帝国建立成为一个成熟的帝国。不过,执政后的褚英面临着巨大阻力,甚至是重重杀机。努尔哈赤建立政权以后,设立了五大臣。他们都是早年就率领部下前来投奔努尔哈赤的部落酋长,而且早期的努尔哈赤也只是被他们所认同的部落联盟盟主而已。伴随着跟随努尔哈赤的挣扎过程,这些人都威望也在一天天扩大,手中的权力也在增长,后来逐渐演变为五大臣主事制度。

不过,要想高度集权,就必须消除五大臣主事制度的残余。因此褚英在柄政后就一直以执政者的身份试图控制五大臣等人的权力。然而,五大臣都是身经百战的英豪,又怎会任由一个年纪轻轻、资历尚浅的初生牛犊摆布呢?于是五人始终不肯配合褚英。而褚英的弟弟代善、皇太极等人也早已觊觎褚英的汗位继承权,他们也和五大臣一起与褚英唱反调。终于有一天,褚英忍无可忍,威胁五大臣说:“谁敢与我作对,一-且我继承汗位,定杀不赦!”不久后的一天夜里,褚英又迫令诸弟对天发誓效忠自己。五大臣和其他皇子一起到努尔哈赤面前控告楚英。五大臣毕竟只是外人,所以他们的言辞不是很激烈。但是褚英的弟弟们却对努尔哈赤说,我大哥说,你死了以后,就会把我们兄弟们的财产全部收回去。凡是和他不和的兄弟们,日后也会全部诛杀。努尔哈赤知道现在还不是强化军权的最佳时机,所以就埋怨楚英的做法有点操之过急,这时候努尔哈赤还需要五大臣等人的支持。为了政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努尔哈赤只好忍痛把原来属于褚英的部众和财物都分配给了其他的儿子们。而且褚英以后不再执政,也不在领兵出征。努尔哈赤原本只是想让褚英静养一段时间,然后再从长计议。可是五大臣和褚英的弟弟们想马上置他于死地。于是就让人诬告褚英诅咒出征的父亲和兄弟以及五大臣,并且还对他的属下说,我希望我们这次出征遭到失败,当我的父亲和弟弟们回来的时候,我就关闭城门不让他们进来。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传到了努尔哈赤的耳朵里。估计努尔哈赤本人也是将信将疑,但是为了手下人对自己绝对忠心拥护,努尔哈赤还是选择处死了褚英。

爱子被杀,努尔哈赤仍然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军事共和制度,即使建立后金之后,也不敢轻易改革制度。在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和儿子们的谈话中,提出在他死后实行八大和硕贝勒共治制度的构想。公元1615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八期牛录制度。各旗主全部由努尔哈赤的弟、子、侄等人担任,旗主贝勒逐渐形成八家。其后,八贝勒以地位、权势、功名不同,形成了四大贝勒和四小贝勒。四大贝勒(又称四大和硕贝勒,《满文老档.太祖.卷十九》载:“和硕”系指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之方角)分别是: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次子)、二大贝勒阿敏(舒尔哈齐次子)、三大贝勒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五子)、四大贝勒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四小贝勒分别是:大贝勒阿济格(努尔哈赤第十二子)、二贝勒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三贝勒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四贝勒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第六子)。

刚开始,但凡是比较重大的事件,都得先由四大贝勒决议,然后再报给努尔哈赤批准。八大和硕贝勒共理国政,一个是八旗制度自身发展的必然,第二就是八大,其主备了在经济政治领域长期较量而又无法独树一帜的结果。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在训诫贝勒们的时候,说出了产生八家的经济原因。他说:过去女真各部因为贪取财货,肆行私曲,不肯崇尚忠直。兄弟之间相互争夺,彼此戕害,但最终归于败亡。有此前车之鉴,今后但凡获得财物,须八家均分,不可一家私取。兄弟间谁有过错,都须谏止,不可姑息,必须齐心协力。八王计议以后,设女真大臣八人,汉人大臣八人,蒙古大臣八人。八大臣以下,设女真理事官八人,汉人理事官八人,蒙古理事官八人。众理事官审理后,转告众大臣。众大臣拟定以后,再上奏给八王。八王最后审定所拟的罪行。按规定,八王必须贬斥奸诡的人,荐举忠直者。为此,八王还下设了十八名女真巴克什、八名汉族巴克什以及八名蒙古族巴克什。另外,若固山之间发生争吵,不经八固山贝勒审理就不得单独向国主上报。而贝勒们如果想要娱乐、放鹰、行围等,不经八王众议也不可擅自行动。财物分配方面也有规定。除汗父所定的八分以外,不许隐藏财物。若隐匿-一次,就会被革去一次应分得的财物;若隐匿两次,则革去两次应当分得的财物;但三次隐匿财物就永远不会再分得财物。

努尔哈赤为八王共治规定了具体条款,次年又给八王每人配一个大臣,以监督他们是否以公心处事。

八王共治制的主要内容是:

一、以掌旗贝勒即八和硕贝勒为八王。

二、“继我而为君者,毋令强梁之人为之。此等人一为国君,恐倚强自恣,获罪于天也。”“八王同议,必然无失。尔八王中择其能受谏者即嗣父为国君。若不纳谏,所行非道,尔八王即更择其能受谏而好善者立之。”如果被更换者“不乐从问议,艴然作色而拒之...强行换之也”。后金新汗将由八王中产生,八王具有选举、更换后:金新汗的权力。这表明努尔哈赤拟将自己对汗位继承人的决策权转交给八王,以集体决策的方式选立新汗。

三、“八王面君时,勿一、二人相聚,须众人皆聚之,共议国政,商办国事。”即八王与后金汗其治国政。

四、强调八王之间的相互监督与牵制,试图通过集体力量,抑制八王的分权倾向。规定平日八王须共同晋见国君;八王“因事他出”“祭祀等事”,皆须“告众商议”,或“告于众而往”;“不记父汗训诲之言,不纳众兄弟之谏,竟行背逆之事”的,定予惩罚,甚至囚禁;八王中如有不称职者,其余七人“则当易之,择其子弟为王”。

五、继续实行后金各项收人及俘获所得皆由八家即八旗均分的规定,以强调在经济上八王与国君利益均分,后者并无特权。

六、“国君于每月初五日、二十日御殿二次。除夕谒堂子拜神后,先由国君亲自叩拜众叔、诸兄,然后坐汗位,汗与受汗叩拜之众叔兄,皆并坐一列,受国人叩拜。”这一新的朝仪,进一步反映出八王在政治上具有与后金嗣汗分庭抗礼之势。

八王共治制度从宣布开始就部分实施,八大贝勒定期到大政殿集合,揍报给大汗比较重大的事情,下级官员的任免,由上级官员在八大贝勒大政殿议事的时候,报上去。进入辽沈之前,后金的社会等级分为汗、贝勒、大臣等上层奴隶主阶级,和阿哈等下层阶级。阿哈处于最底层。进入辽沈以后,后金的社会制度变化明显,尤其是阶级关系变化更为突出。下层阶级都要严格依照大汗,贝勒和大臣的指令行事。其实,这正说明努尔哈赤已经逐渐接触汉族当中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为了弘扬这种思想,努尔哈赤亲自做出表率。努尔哈赤攻灭海西乌拉和叶赫的时候,把这两个部落的百姓都编入了八旗,这两个部落当中有一些年龄大的人都很痛恨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为了与他们尽释前嫌。有一次专门宴请两位老人,还跪着用双手捧肉,请他们使用。这其实就是在宣扬汉族当中的孝悌礼仪,努尔哈赤还要求女贞人以及蒙古人等各族人民都应当以孝悌为先。在这个基础上,努尔哈赤又提出忠君思想。此后,君臣父子等伦理道德观念逐渐扎根在后金国民心中,帮助后金统治者维护了他们的利益。

努尔哈赤时期,每个女真贵族都拥有大量的奴隶。随着统一战争的推进,奴隶的数量大量增加。阿哈的来源有三:其是由诸申(平民)转化而来。平民因犯罪而沦为奴隶,或因穷困欠债,将妻子儿女典卖为奴。其二是家生奴婢。包衣阿哈世代为奴,其所生子女仍为奴,亦称“家生子”,他们的生活、婚嫁、居住,都要由主人来安排。其三是战争掠夺俘虏为奴。这种奴隶或奴仆占大多数。初期女真族各部落之间互相征伐,掠取对方人口为奴。尔后又抢掠汉人、朝鲜人做奴隶,为数不少,主要用于农耕。努尔哈赤在征战中俘获的阿哈则更多。如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前后,努尔哈赤在东海各部即俘获数万阿哈: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征讨额赫库伦时又俘获万名阿哈;而攻克抚顺时的俘虏则“不减数万”,其后所增的阿哈至少四五十万。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天启元年到天启三年,就有44000多人沦为奴隶,甚至后来有一些大清国的亲王回忆说,当初金国俘虏的辽沈人民都是满洲的奴隶。由于土地不断扩大,奴隶的数量不断增加,女贞的庄园经济逐渐兴盛起来。努尔哈赤兄弟以及他们的家族就有大量的庄园,在里面劳动的奴隶,平时不允许随便出入。一个大奴隶主经常拥有几百个奴隶,奴隶主完全榨取奴隶的血汗。而且这些奴隶各自从事的劳动也不一样,有的负责在家端茶倒水,洗衣做饭,有的负责外出砍柴,种地。根据大量史料来看,当时的女真奴隶主对待奴隶就像对待牲畜一样。奴隶可以被任意买卖,或者送给他人。奴隶主稍有不满,就会动手打骂奴隶,甚至还会将奴隶折磨致死。根据后金法令,奴隶不能私自外逃,一旦逃走被抓回来以后一律处死。

为维护战争状态下经济和生产的正常运行,努尔哈赤大力推行“各守旧业”和“计丁受田”两项具有向封建王朝过渡性质的政策。

天启元年(1621年)四月初一,即后金攻下辽东首府辽阳之后的第八天,努尔哈赤在劝谕海州、复州、金州汉民归降时,正式提出“各守旧业”政策:“死战而得”获之辽东城民,尚皆不得杀之,各守旧业。即对于新降之辽东汉民,不把他们降为阿哈,而是让他们保持旧有的封建制生产关系。而逃亡的地主和官绅的田土、产业一律收归后金所有,分给汗以下各级额真。这一诏令的颁布实际上就是要在辽东地区实行半封建半奴隶制度,乃是稳定辽东汉民民心以及试图向封建制帝国过渡的一次积极尝试。

努尔哈赤还注意保护和优待手工业者,他下令富人,商人,工匠和艺人可以居住在城中,其他人都必须下地种田。为了解决土地问题,努尔哈赤在各守旧业的基础上,推行计丁授田制度。努尔哈赤下诏在海州地方划定十万日(“日”又作“晌”或“垧”,现今黑龙江等地区仍以此作为土地计量单位,正常情况下一.垧地为十亩(或十五亩,即“大垧”)。《无梦园初集.山海纪闻二》载:“辽俗五亩为一日。”辽东地方划定二十万日无主之田,按人丁数授予八旗兵丁和汉民,甚至连乞丐和僧人也“皆分与田,勤加耕种”。而不足分配部分,又自松山堡、铁岭、懿路、蒲河、范河、浑托河、沈阳、抚顺、东州、马根单、清河、孤山等地取得。

授田办法为:一男丁给五日种谷物地,-日植棉地。所有土地均按男丁数目均分,不许隐匿男丁不报,乞丐、僧人也不例外,都分给土地耕种。三个男丁再耕种官田一日,二十个男丁中以一人充兵役,一人应差徭。

其实这个制度源于明朝的时候,辽东地区的军屯制。明朝初年在辽河东西实行军屯制。每军限田五十亩,租十五石,以指挥、干户、百户为田官,都指挥为总督。后来,各官不断侵吞,军丁多被私人占用。地随丁走,占丁越多的占地越广。军屯制并非军丁个体占地,大多为数丁占地,大户又占丁,有的大户占丁多达几百。最后计丁制流于形式,大户占丁占地则无法计算。努尔哈赤对明制加以改造,适应了自身需要,以稳定社会秩序。在“计丁授田”制度下,原明朝参将、游击、备官、守堡等中下级官吏占丁不等,少的百丁,多的几百丁甚至上千丁。这一制度也为后金政权向封建制转变奠定了基础。此外,辽东五卫的二十万日和辽南四卫中的十万日无主田地,对解决八旗兵的军资、马匹、器械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年六月初三,努尔哈赤在辽阳西关设立市场,市价、税收制度“悉仿明制”(《满文老档,太祖,卷二十三》)。此后又下令“依旧例”迅速催促贡谷、草束等。从九月到十二月,盖州等城游击先后贡盐、棉、谷、草、银钱、蜂蜜等物品。次年,努尔哈赤又下令每年每丁征收白银三两,地租从实物改为货币。

“计丁授田”制度将后金的土地所有制度变为国家所有制,它把土地分为官田和份地,直接生产者除了无偿耕种所规定的官田之外,还可以在所得份地上耕作。原来的不具有丝毫人身自由的奴隶开始转变为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封建农奴。这无疑是努尔哈赤推动后金走向封建道路的一大进步。

不过,由于这个政策同时针对八旗兵丁和汉民实行,所以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当然是八旗兵丁优先受田。这就使得有很大数量的汉民没有土地,也就没有享受到这个制度带来的优惠政策。努尔哈赤还规定,每三个人种一日官田的劳役地租是每20个人有一个人当兵,有一个人服役。这些制度和明朝相比要落后的多,所以有很多汉族百姓都很怀念明朝统治时候,辽东地区一直人心浮动,反金浪潮很高。后金政权占领了辽东地区大片土地,但是由于努尔哈赤政策上的失误,导致后金陷入慌乱之中。努尔哈赤一错再错,大肆屠戮百姓,搞得天怒人怨,后金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生活感悟:机遇出现的时候,年轻人是否有慧眼认出它,这是很重要的。这往往决定了你能否成功。年轻人想要抓住机遇,首先要练就一双慧眼,以便在机遇来临时,能一眼认出它。这就需要年轻朋友在平时培养捕捉机遇的能力。

机遇有时已经出现了,就在你的眼前,它向你递上橄榄枝。遗憾的是,你不知道这就是你找寻已久的机遇,你摆摆手,拒绝了它。机遇只能无奈地去找寻另外一个能够认出它的人。当你猛然觉醒时,它已走了很远很远,或者已经成了别人的所有物,那时的你,后悔莫及,欲哭无泪。

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相信机遇能改变自己的一生,能够让自己走出平庸。于是,他们在机遇来临的时候,无法认识那就是机遇,更无法利用机遇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事使人感到惊奇,引起多数人的注意:有些事则平淡无奇,许多人漠然视之,但这并不排除它可能包含的重要意义。

年轻的你正处在一生中成长、成熟和发展最快的黄金时期,但需要在机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精明的人深深懂得次机遇对一个普通的人来说是多么宝贵,所以,面对机遇时,他从不犹像,看准就上,于是机遇也成就了十年以后的他。

年轻人在机遇面前,如果优柔寡断、犹像不决,就会失去机遇。因为机遇是不等人的,而且你不抓住,就被别人抓住了。

最难成功的人就是那些不能决断的人。事情对他有利时,他前怕狼后怕虎,这也顾忌那也犹豫。这种主意不定、意志不坚的人,既不会相信自己,也不会为他人所信任,机遇更不会属于他。

那些杰出的年轻人,他们的成功得益于在机遇面前有果敢决断、雷厉风行的魄力。他们有时难免犯错误,但是,他们比那些在机遇面前犹豫不决的人强得多,因为他们能抓住较多的成功机遇,取得的成就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