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蛮族简史那些事儿 > 210、第十节 爱新觉罗崛起全文阅读

第十节爱新觉罗崛起

玉窗抛翠管,轻袖掩银鸾。错落云车断,丁泠金磬寒。鹤寻深院宿,人借旧书看。寂寞焚香处,红花满石坛。

努尔哈赤崛起之前,建州三卫已经名存实亡,而且已经演化为建州和长白山两大部落。建州部为原来建州三卫的女真人,又可以细分为六大部,有满洲部、苏克素浒河部、浑河部、哲陈部和完颜部,董鄂部。长白山部分为三部,鸭绿江部、讷殷部、朱舍里部。野人女真已经演变为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两大部落。黑龙江女真下面的使鹿部逐渐成为今天的鄂伦春族,他们活跃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兴安岭、鲸海、库页岛和鸭绿江、图们江一带,而且靠近明朝辽东边境地区,因此称为女真人的活动中心。

这些女真人游牧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大小首领,各自占据着一个城池。大的首领有几百个,小的首领有几千个。他们之间彼此争斗,骨肉相残,恃强凌弱。日后领导女真民族再次崛起的努尔哈赤,出生于1559年。史书记载努尔哈赤的母亲怀孕时三个月才把他生下来,还记载很早就有人说满洲必定会有一个圣人出世。努尔哈赤长大后,凤眼大耳,面如冠玉,身体高耸,骨骼雄伟,言词明爽,声音响亮,一听不忘,一见即识,龙行虎步,举止威严,其心性忠实、刚果,任贤不二,去邪无疑,武艺超群,英勇盖世,深谋远略,用兵如神”。这虽多为溢美之词,但也反映出努尔哈赤确实有过人之处。

努尔哈赤以及他的后世子孙,都把猛哥帖木儿作为自己的先祖,努尔哈赤本姓佟。关于后来爱新觉罗氏的来历,在所有清朝人写的很多史书当中,都记载了这样一段神话传说。远古之际,东北长白山有一清潭(即今之天池),有三江自潭中倾泻而出,向南流的是鸭绿江,向北流的是松花江,向东流的是图们江,三江自山巅奔流人海。在天池东侧五十余里的地方,有一座布库里山;山下有一池,叫布勒瑚里,俗称“圆池”。湖四周群山环绕,松柏掩映,湖水澄碧,清波荡漾,风景优美。优美的环境引来了三位仙女,她们自天上飘然而下,来到湖中沐浴。老大名恩古伦,老二名正古伦,而三妹名佛古伦。正在沐浴之际,一只喜鹊口衔红果,放在佛古伦的衣服上,然后飞去。三女浴后登岸穿衣,佛古伦见衣服上的果子色泽鲜艳,便含在口中,因忙于穿衣,竟然将红果吞入腹中,顿时感而生孕,不能飞升回归天庭。二位姐姐无奈,只得安慰她-番后离去。佛古伦自此留居长白山,后来生下子,姓爱新觉罗,名布库里雍顺。后来,布库里雍顺成为鄂谟辉鄂多理城(即斡朵里)三姓人家的首领,而他就是努尔哈赤的始祖。数世以后,布库里雍顺的子孙不善管理,致使部众暴动,攻破了鄂多理城,布库里雍顺全族子孙都被追杀,唯有幼子范嗏(与后来的凡察名字读音相同)逃走。此时追:兵赶来,范嗏置身旷野之中,无处躲避。正在危难之际,一只喜鹊落在他头上,而追兵以为喜鹊下边是棵枯树,范嗏躲过-劫。正因为如此,爱新觉罗氏后来便奉喜鹊为祖。后来,范嗒的孙子孟特穆将杀害其全族的仇人子孙四十多人斩于虎兰哈达山下。而孟特穆就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童猛哥帖木儿。

这段传说虽然有很多史学家认为这是荒诞的无稽之谈,但是这其中也并非都没证据。例如爱新觉罗氏崇拜喜鹊就符合满族立竿祭鹊、奉天的习惯。努尔哈赤为什么把爱新觉罗作为自己的姓氏,历来说法不一。其中有一个说法解释颇有见地,他认为,爱新在女真语里的意思是金,觉罗是徽宗语赵字的反切还原。当年宋朝的会钦二帝被金国人俘虏到五国头城。因为当时的女生人大多都懂汉语,这些被抓来的王国的汉人就创造了徽宗语,即将单音的汉字拆开为复音,在谈故国情思时使用,以避免女真人窃听。这一语言在1921年时仍在丹东、凤城一带流行,而徽钦二帝及其从亡宗室大臣们的后裔最后基本上都转化成赫哲族(黑斤一黴钦族)人,也有的融合于斡朵怜、胡里改两个万户部落中,他们都以觉罗为姓。可见努尔哈赤把爱新觉罗作为自己的姓氏,是想表明既要继承女真人创立大金国的光辉事业,又要像赵官家一样君临中华。

关于努尔哈赤名字的意义,有人认为当时的女真人有很多用动物命名的习惯,所以努尔哈赤的意思应该是野猪皮。但是有的学者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个名字来自回鹘语,因为当时的女真人还没有创造文字,使用的是蒙古文字或者汉文,而蒙古文字也是由回鹘文字演化而来的,努尔哈赤的名字意思应当是“光明圣羿”。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他的父亲也就是塔克世,塔克世一共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努尔哈赤是长子,她的生母叫额穆齐,姓喜塔喇氏,是啊台的女儿。努尔哈赤的两个同胞弟弟分别排行第三和第四,也就是说尔哈奇和雅尔哈齐,另外还有一个同胞妹妹。塔克世的小老婆是李佳氏,生了一个儿子叫穆尔哈奇,排行第二。努尔哈赤的母亲死了以后,塔克世又娶了一个女子,这个女人是王台的养女,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排行第五的巴雅喇。努尔哈赤出生的时候,六祖已经衰弱,他的家族生活窘迫。努尔哈赤一家人住的是泥草房,外面围着木栅栏。在当时的女真贵族里,努尔哈赤一家人的生活算得上是窘迫的。家境不好,努尔哈赤家族一向也被别人瞧不起。

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六弟的儿子阿哈纳看中了萨克达部落的部落首领的妹妹,想娶她为妻。但是在提亲的时候遭到对方的果断拒绝,主要就是嫌弃他们家贫穷。阿哈纳不甘心,割下自己的一撮头发,留下就走了。后来这个首领还是把妹妹嫁给了别人,嫁给了栋鄂部首领的儿子额尔机。额尔机有一次在路上,被九贼杀死,就贼中有一个人和阿哈纳同名,这些人互相称呼名字的时候被人听见。所以后来就到处盛传是阿哈纳杀了额尔机,栋鄂部首领克彻信以为真,他认为是阿哈纳想娶她的儿媳妇,但是他儿媳妇的哥哥当时没有答应,所以他才把自己的儿子杀死。哈达部王台听说这件事情后,派使者向克彻说明了真相,并且表示他会帮他抓住伤害他儿子的九个人,然后让克彻投降。克彻不想归顺,还说等你抓到了九贼之后和我对峙,如果真的是我冤枉的别人,我一定会加倍补偿他。

觉昌安听了这条消息,想出了一个好计谋。他向克彻诡称,你的儿子是我不下两个人杀的,如果你把那些金银财宝给我,我就帮你杀了你的两个仇人。克彻看穿了觉昌安的圈套,因为这件事情,两家更是成为了仇敌。克彻出兵攻打六祖东南地盘。为了抵抗,六祖联合在一起,只有觉昌安的一个侄子不同意,他向王台借兵,攻打克彻。在这次借兵之前,六祖和王台的实力几乎相当。可是借兵之后,六祖的势力就逐渐衰弱了。

这时候,建州左卫四分五裂,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依附了王杲。努尔哈赤没有被封多大官,地位不显赫,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声望。努尔哈赤十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后妈对他不好,父亲也很少替他说话。努尔哈赤只能自寻出路。赫图阿拉在群山环抱之中,森林密布,河流纵横。适合打猎和捕鱼。努尔哈赤为了生活,每天都会翻山越岭,来这里采集和打猎,然把这些东西送到很远的马市去卖,卖的钱换取生活用品。努尔哈赤最常来的就是抚顺马市,和他做买卖的主要是汉人,其次是蒙古人。这给了努尔哈赤一个和汉人广泛接触的机会,在和汉人交往过程中受到了汉文化的熏陶。他还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深入地了解了各族风情历史和文化,这些都对他日后崛起有很大帮助。他的祖父和父亲依附了明朝,投身李成梁帐下。公元1574年,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帮助李成梁攻打王杲,他们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当时陆尔哈赤年仅16岁,他亲眼看到了全债覆灭的惨烈一幕。鲁尔哈赤带着他的弟弟舒尔哈齐,机智的抱住了李成梁的马头请死,李成梁心生怜悯,这才饶过他俩一命,把努尔哈赤留在自己身边,想自己的养子一样对待他,还让他随同自己一起出入京师,两人的感情情同父子。

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以后就在李成梁帐下效力,努尔哈赤还给李成梁做了侍卫。每当有战争的时候,努尔哈赤总是冲在最前面,立了不少战功,李成梁也对他越来越好,努尔哈赤也对李成梁非常恭敬。在李成梁麾下的日子里,努尔哈赤有了更多接触汉人的机会,他认识汉字,读了不少汉文小说和典籍。也增长了阅历,他知晓中原形势,又了解为官之道。更重要的是,由于经常跟着李成梁打仗,所以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这也为他日后骑兵打下了基础。女真人自幼就善于骑射,努尔哈赤善于作战也并不奇怪。女真人把勇于征战和长于驱逐野兽的人称为巴图鲁。努尔哈赤从小就跟随父亲和哥哥练习骑马射箭,他射箭的技艺尤其高超,非常人能比。1588年,努尔哈赤在迎娶王台孙女阿敏格格途中,偶遇了一个骑马的人,努尔哈赤询问得知,这个人就是栋鄂部擅长骑射的钮翁锦。英雄相惜,努尔哈赤为了和他切磋射艺,指着百步之外的一棵柳树请他献技。钮翁锦举弓搭箭,连发五矢,结果三中两失,而所中三箭的落点上下不一。努尔哈赤见状,也连发五矢,结果五箭皆中,而落点相去不远,从者无不喝彩。

几年后,努尔哈赤离开了李成梁。至于原因,史籍里没有详细记载。有的民间传说认为李成梁发现努尔哈赤是危险人物,企图杀之,而李成梁的妾却不忍心,偷偷将他放走。但明人则说,努尔哈赤离开李成梁是因为其父令他回家成亲。明万历五年(1577年),十九岁的努尔哈赤回到家里,这时家中的生活状况已有所改善。在继母蛊惑下,父亲让他分家另过,但“家产所予独薄,后见太祖有才智,复厚与之。太祖终不受”(《满洲实录》)。努尔哈赤还是很有志气的。外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是因为李成梁而死,努尔哈赤自然对李成梁有成见,但是他为了生存,在李成梁手下的这么多年里,他一直克制住,没有把这种情绪表露出来。他暂时把仇恨转移到尼堪外兰身上,努尔哈赤向明朝边将索要尼堪外兰,但是遭到拒绝。尼堪外兰这时候还让努尔哈赤归附自己,努尔哈赤下局心要和尼堪外兰干一场。李成梁给他提供了帮助,消灭了阿台,李成梁把努尔哈赤父亲的尸体归还给他,又给了他很多物资。由于李成梁贸然放弃了宽奠六堡,这也为努尔哈赤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李成梁之所以放弃六堡,是因为他觉得这里离得很远,不好守卫,而且人口日增,也不方便管理,以后终究会成为明朝的祸患。

然而经过30多年的开发,这个地方已经有64000多户人家。既然要放弃六堡的建设,那这6万多户人家就要全部撤进辽东,中国人都是安土重迁的,让这么多人迁移,大部分人肯定都不愿意。结果那些不愿意的人通通都被李成梁杀掉了,一时间在辽东地区民怨沸腾。这个时候,努尔哈赤也已经具备了充足的实力,和明朝准备开战。所以李成梁这个举动,实际上就是在给努尔哈赤提供机会。早在修建六堡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这个地方虽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军事防护设施,但是另一方面,这地方也相当于是一个行政机构。仿佛是在明朝和女真人中间修了一堵墙,有了这堵墙,就阻断了明朝和女真人的信息流通。任由努尔哈赤不断积聚力量,最后和大明朝廷分庭抗礼。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讲,李成梁就是努尔哈赤崛起的罪魁祸首。努尔哈赤想要和大明帝国开战的时候,李成梁又把六堡及时拆除,引狼入室。另一方面,还有一些研究者不太赞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李成梁镇守辽东后期,当年的雄心壮志早就没有了,现在守卫辽东地区的兵力也早就不如当年。第二次担任辽东总指挥官的李成梁已经75岁高龄,即使这时候他还想控制辽东局面,也已经力不从心,所以才做出了放弃六堡的决策,这也确实是当时面临的实情。

努尔哈赤没有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六堡地区广袤的土地,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以及海西女真三部,正式开疆拓土最积极的时候。努尔哈赤的崛起和李成梁是分不开的,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位辽东地区非常重要的人物李成梁。

李成梁(1526--1615),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人。《明史》记载,其祖上因躲避唐末变乱避于朝鲜,其高祖李英自朝鲜附明,任铁岭卫指挥金事。在明代后期,李成梁可是威名赫赫的人物,他两次任辽东总兵,前后计三十年。

李成梁大器晚成,因家贫,四十岁才袭职生员。他初为险山参将,因屡建战功,隆庆元年(1567年)进副总兵官,协守辽阳。隆庆四年(1570年)擢为辽东都督佥事,驻节广宁(今辽宁北镇城内)。明嘉靖后期至隆庆年间,李成梁抗击蒙古、女真各部的侵扰。万历初期,他灭王杲、阿台,屡败插汉部首领土蛮、泰宁部首领速把亥,后又设“市圈计”杀“二奴”,扫平叶赫,名噪一时。(《明史.李成梁传》)

虽然李成梁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过努尔哈赤,但是公道来说,这个人对明朝守卫辽东地区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只不过明朝后期,大明朝廷的将力普遍贪婪懦弱,才导致边备废弛。这个是当时的大趋势,也不是李成梁一个人造成的。李成梁镇守辽东30年,先后获得十次大捷,古今封疆大吏,两百年来没有出现过如此丰功伟绩的人。所以明朝赐予他的爵位也很高,加官太傅太保兼太子太保,食禄1600石,另外其他种种赏赐更不计其数。也确实随着李成梁官位的提升,名望的增加,他也逐渐变得奢侈无度,随意侵吞军粮,提高马价,当地的盐收入等等。史书上说整个辽东地区的商民之利,全部都进入了他的腰包。他还用这些钱结交京城中的大官,史书上记载李成梁的府中树木这天比日,根本连城郭都看不见了。家里光有歌姬就有两千人,而且且这些人身上全部都佩戴珠宝,一个袜带就价值三四十金。

所以,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和大明王朝分庭抗礼之后,大明朝廷中有很多人骂李成梁是汉奸,说他是在养寇自重,包括现在也有很多人持这种观点。例如萨尔浒之战后,朝廷中有很多大臣纷纷指责李成梁父子,说他们这是养虎为患的后果。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是在很多事情上,李成梁确实是有意无意的帮助了努尔哈赤建功立业。虽然这并不是他的主观意图,但是对于东北地区的局势来讲,造成现在这个局面,李成梁确实是有分不开的关系。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明朝也确实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人物镇守辽东,如果有的话,也不可能让70多岁高龄的李成梁二度镇辽,总之,任何一件发生的必然事件,都是由无数个偶然事件堆砌而成的,再次强调笔者只是把这些历史实情书写出来,而真正的前因后果或者原因,笔者不发表言论,还是靠各位自己思考,笔者既不是清迷,也不诋毁大清国,关于这一部分笔者的看法,将会在后面专门写大清帝国历史的书中,做一个详细叙述,也是本人所持历史观的一个叙述吧。

生活感悟:“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是啊,千千万万的人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到头来只能“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切时间,过得那样快,让人措手不及。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不一样的人,又有截然不同的回报。一寸光阴一寸金,才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用金钱买不来的,是靠自己争取来的。在几千个逃去如飞的日子里,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有四个字:珍惜时间!

人生能有多少个匆匆?如果你连那么一丁点时间也让它流逝的话,你的人生根本就是“我**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裸地回去吧?”毫无意义!

每个人的身边都充满着机遇。许多人面对机遇,熟视无睹,结果错失良机,悔之晚矣。从现在开始,时刻准备着迎接机遇的到来;到十年之后,你所抓住的机遇会将你送上人生的巅峰。

机遇,来去匆匆,瞬息而过。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它能悄悄地来到所有人的身边。有的人眼疾手快,将机遇迎来做客:有的人却麻木呆滞,使快要到嘴的“鸭子”又飞走了。

机遇是人主动争取来的,主动创造出来的。机遇是珍贵而稀缺的,又是极易消逝的。你对它怠慢、冷落、漫不经心,它就不会向你伸出热情的手臂。主动出击的人,易俘获机遇;守株待兔的人,常与机遇无缘。如果你比一般人更主动和热情,机遇就会向你靠拢。

机遇是稍纵即逝的火花,一旦失去,再要拥有它就不容易了。当机遇向你靠拢时,往往还带着某些不确定因素,这时最明智的做法是,眼疾手快,当机立断,将它抓获,以免转瞬即逝。握住机遇,需要眼力和勇气,还需要韧劲和耐心。

所谓机遇也就是那种可遇不可求的发展时机,它的到来就如同一列快速奔驰的列车,而每一个想要登上这列快车的年轻人,根本不可能在它到来时再手忙脚乱地去抓它,到那时再想抓住它就很困难了。我们若想登上它,就得提前做好准备,比如说,首先精神要高度集中,以便能随时随地在它来临的时候迅速登上它,其次还得事先活动活动筋骨,以保证在它到来时能够四肢敏捷地跃而起。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总会隐含着一些决定未来的机遇。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这种机遇,那么就意味着把握住了未来,把握住了未来也就是把握住了希望。那么,如何才能把握住机遇呢?这就需要我们树立起机遇意识,对所有事物,特别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事物保持一种灵敏的触觉。这种触觉也就是一个人的悟性,如果有了这种悟性,就很容易把握住人生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