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蛮族简史那些事儿 > 179、第四节 大堂通往吐蕃的驿站和驿…全文阅读

第四节大堂通往吐蕃的驿站和驿使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古代的驿站就是两个国家或者说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他不但承担外交交流往来的需要,在战争中还可以迅速地传递军情。驿站的建立,对吐蕃有很大的影响。使得吐蕃的信息传递速度和范围既准确又快又安全。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已经实现了空前的飞跃。有驿站就得有专门的快递员,也就是古代上称之为驿使的人,这些人又被称为坡聂。实际上在古代已经出现了很原始状态的物流,他们也像现在的快递小哥一样,能够根据信件的重要性和紧急性,把要传递的信息进行分类。对那些需要紧急配送的特快专递,就会派人快马加鞭的送到目的地。对那些可以放缓配送的信件,就可以先放在急件的后面。当时这些邮差也列入公务员行列,但是当时的交通工具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基本上就是依靠马匹。吐蕃军队中的邮差又被称为飞鸟使,意思就是他们传递信息的速度非常快,像飞鸟一样。吐蕃对于这个邮驿制度有着一套严格的制度,一天一夜要行驶5个驿站,基本上就是一点都没有休息时间。如果延误了军情或者违反了制度,就要接受严厉的惩罚。每到一个驿站,只是换码但不换人。这一套制度建立的初衷都是为了传递军事情报,笔者本人大学专业就学的是物流管理,物流的产生实际上就是源于古代的军事传递情报。基于这个考虑,所以驿站的选取必须道路交通便利。因为驿站交通便利,所以往后发展逐渐成为了官方传递信息的交通要道,也成为了商队的必经之路。在通往驿站的道路上穿梭的已经不仅仅是飞驰的邮差,还有络绎不绝的商队和僧侣。

唐朝和吐蕃之间的交流和往来,大部分都要依靠双方的驿使,这些人肩负着双方友好往来的联系纽带。唐蕃古道就主要承担唐朝和吐蕃之间的交流,这条道路是吐蕃通往唐朝中原地区的一条主要道路。无论在任何时期,这条道路都不会荒凉。

唐蕃古道可以分为东段和西段两部分,它的东.asxs.是长安,经过凤翔、陇州、秦州、渭州、临州、河州(或兰州),到达鄯州;西段从鄯州到吐蕃牙帐。在吐蕃境内鹊莽驿、突录济驿、农歌驿等驿站都设置有专门迎接唐朝使节的类似于今天涉外宾馆的机构,在其他驿站吐蕃也派专人留守,专门慰劳唐蕃双方的使者。文成公主人藏后,此道更为通畅,经由此道往来于天竺与中原地区的僧人也逐渐增多,因为它不但方便而且较其他道路更为安全。其实并非所有的僧人都走这条道路,有部分人取道于唐蕃古道的延伸段-“吐蕃一泥婆罗(今尼泊尔)”道,他们经由丝绸之路到达于阗(今新疆和田),再由于阗借道进人吐蕃境内,前往泥婆罗或者印度,这也成为吐蕃泛区域通讯道路的一部分。

吐蕃处于这段道路的中间地带,所以说可以接收到东西方文明。它的东边就是汉族文明发达的大唐王朝,西边和南边是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从吐蕃到泥婆罗这一段道路,肩负了中印和中尼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命,从这方面来说这又是一条文化之路。

在这里介绍一下从吐蕃通往西域的主要的三条道路。

东道:出柴达木盆地西北,沿阿尔金山北麓到若羌绿洲。从若羌向西北去焉耆或向西去于阗需经由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道:包括两条路线。一是穿越夹在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之间的阿克塞钦到达西域的道路;一是从西藏高原西北的拉达克向北翻越喀喇昆仑山山口、苏盖提山口,过赛图拉向西北直下塔里木盆地西南斜坡上的叶城,或者向北由桑珠达坂翻越昆仑山,再东去和田或西去叶城。

中道的路途环境相当恶劣,从于阗顺着山道走,可以直达阿克塞钦,并通过古时和阗人修筑的桥可以到达吐蕃的都城。不过由于山中氧气比较稀薄,人多难以呼吸,说话更是非常困难,许多人因此而丧命,所以吐蕃人将这座山称之为“毒山”。不过通过阿克塞钦西北可以通向疏勒,南下可以达吐蕃,部分路线与今天的新藏公路走向一致。

其中东道和中道都是因为战争而开辟的道路,吐蕃军队主要通过这两条道路进入西域地区。而西道对吐蕃来说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条道路肩负着通往中亚,西亚和南亚的任务。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都是通过这条道路传入青藏高原的,所以从很大程度上来讲,这条道路上经过的输入青藏高原的,所以从很大程度上来讲,这条道路上经过的输入青藏高原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物品不知道有多少。伴随着这些东西的输入,也为藏地带来了各种宗教和文化。当时吐蕃的麝香成为风靡一时的日用品,甚至在遥远的欧洲一直为麝香所迷倒,在公元五世纪之前,他们就已经知道青藏高原地区盛产麝香。然后我们再来详细的分析一下西道,在这里笔者要插播一条重要信息,那就是各位爱好历史的读者,最好在读历史的时候,面前能够参照着一本中国古代历史疆域地图,这样读起来就不至于感到迷惑不解。

勃律(今雅辛及吉尔吉特地区)是克什米尔北部印度河流域的古国,该国方圆4000余里,濒临雪山,属于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条地带,其地产麦子和豆子,有金矿、银矿,国家甚是富饶,但是气候比较恶劣,天气严寒;国内人民粗犷好斗,不识礼节,以曾皮为衣:文字与印度文相似,但是语言与他国不同;信仰以佛教为主,境内寺院众多,同时也存在着其他的宗教信仰。

由于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唐朝和吐蕃围绕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展开了反复的争夺。吐蕃深知这一地区对他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一切方法也要打通这条道路。为此,吐蕃赞普身边有一个侍者,为他献上了假道伐虢的计策。吐蕃赞普派使者携带重礼和亲笔书信到小勃律去见他们的君主。吐蕃借口要借道小勃律进攻唐朝的安西四镇,军情紧急想加快行军速度,所以就想借用一下这条道路。小勃律的国王是一个贪财的人,他看到吐蕃送来的如此丰厚的大礼,再加上吐蕃说,如果这次战争取得胜利,那么他们可以随意挑选这四镇中的一镇作为借道的回报。小勃律的国王一想,这是多么划算的一笔生意,于是就答应了吐蕃的请求。

吐蕃的目的达到了,经过这条道路,不仅可以快速的进攻大唐的安西四镇,而且还可以趁机占领小勃律,借助这个地区进而把势力扩张到整个中亚地区。使自己的国土和中亚西域连成一片。而且西道的另一个重要国家现在的实力已经颇为强大,所以权衡利弊之后还是小勃律更容易进攻。吐蕃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只等取得最终的胜利。

吐蕃大军刚刚到达小勃律,就突然发动袭击进攻小勃律的一些重要城市。两个国家本来就实力相差悬殊,几乎没有费太大力气,吐蕃就轻而易举地攻占了九座城市。小勃律国王看到大势不好,马上就派人到唐朝北庭都护府求救。当时的北庭节度使派疏勒副使张思礼率领4000精兵前往救援。唐朝援军赶到之后,也给小勃律的军民带来了信心。所有人众志成城一起打败了吐蕃军队,收复了被吐蕃占领的九座城市,唐朝还册封没谨为小勃律王。

罽今克什米尔),位于吐蕃之西,勃律之南,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也起到了与勃律同样重要的作用。其国方圆7000余里,四周高山环绕,易守难攻;境内适合农耕,盛产花果,以龙种马、郁金香、火珠、药草著称;气候以严寒为主,多雪少风;人们性情奸诈,女子容貌漂亮,以善皮为衣,善于学习;信仰佛教,境内寺院百余所,僧侣500余人等。

厨宾境内虽有道路通往外部,但因四周高山林立,道路狭窄,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朝与吐蕃争夺勃律时候,厨宾境内的道路就成为唐军的补给线,吐蕃占领勃律后,这条路线也成为沟通吐蕃与厨宾的重要通道。

在唐朝和吐蕃争夺勃律之前,一条道路的重要意义还没有彰显出来,只是因为唐军攻打小勃律的时候,无意中打通了这条道路。这条道路也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功能,他还承担运输食盐和麝香。这条道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肩负着军事商业和文化的重任,对吐蕃的意义十分重大。而且这条道路全面影响着吐蕃的对外交流和军事进攻,完全不亚于勃律道的重要程度。

谈及藏滇的交通线,我们不得不提到建于金沙江上的神川铁桥。为了更加快捷地进人云南,吐著在滇西北建立了吐蕃与南语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神川铁桥,设立神川都督府,并为守护铁桥建铁桥城(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塔城乡),设铁桥节度,分东、西两城,东城可通纳川,西城向南是剑川,向西可通剑寻城(今维西),西北通向小施东城可通纳川。

唐朝为了断绝吐蕃进人南诏的道路,在茂州西南修筑安戎城。赤都松赞即位后,年轻气盛的他在对南诏的争夺上采取了强硬的态度。吐蕃在西北与唐、突厥进行交战的同时,东南方向的诸蛮也成了他经略的重点,并以强大的军力投人到征服南诏的战争中。唐与吐蕃围绕蛮地的争夺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唐朝拉拢南诏对其他五诏进行兼并战争,以扼制吐蕃的势力。西洱海北面的遗败、浪穹、施浪等乌蛮面对后台强大的南诏,只能退居于神川都督府境内以寻求吐蕃的保护。680年,吐蕃攻陷安戎城,这样,吐蕃切断了唐与诸蛮的联系,使得唐朝势力无法南下深人蛮部。因此,吐蕃获得了条不直接经过唐朝领土而进人蛮部的道路。

尽管这条道路在军事上的意义重大,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它的经济价值。南蛮之地物产丰富,诸如铎鞘、浪川剑、生津、瑟瑟、牛黄、琥珀、白叠茂、纺丝、象牙、犀牛角、越赕马、统备甲马等物品通过该道进入吐蕃地区。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盛产食盐,吐蕃将大量的食盐源源不断地运到雪域地区,而吐蕃的牛羊、麝香等产品也输人滇区。所以说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将这条道路称之为商业之路。

另外,《云南志》中还记载了位于高黎贡山之西的一条道路,这条道路从软化府(今腾冲)到宝山城,过丽水(今迈立开江)到金保城(今密友那),再至大赕(今葡萄),翻越大雪山到达吐蕃。不过这条道路也是一条死亡之路,途经多处南蛮部落、充满瘴气的山谷和常年积雪的大雪山。当年阁罗凤曾命手下将领在大赕中修筑城池以统治蛮部,但还没有超过半年,大军死于瘴气者已经过半,无奈之下只好废弃城池,不再进人该地区。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因此无时无刻不吸引着吐暮对其垂涎。从地形上来看,吐喜文明向东发展要远比其向南、向西和向北发展容易。吐着向东扩张是以川西为突破口的,但是川西的地形相对复杂,河流和山脉大都是南北走向,定程度上影响了吐著的东扩战略。但是吐普可以沿着河谷行进东扩,所以许多交通线都是沿者河谷开路。

据《新唐书》记载,吐蕃与剑南作战的路线共有11条,在这11条路当中有4条是通过云南到川西的,有7条与川西直接互通的。这些路线都不属于主干道,因此在军事上成为了出奇制胜的道路。

吐蕃与川西的交通线可以分为南道和北道。南道主要包括从雅州、黎州、雟州等地通往吐蕃的道路;北道主要包括从川西北的维州、悉州、茂州、松州等地沿西山而进入吐蕃的道路。

南道主要路线大都在雅州、福州境内,路线比较复杂多变。其中和川路从和川镇(今天全)沿和川河向西行至罗岩州,过大渡河,达会野(今康定)等州进人吐暮界:灵关路从雅州(今雅安)沿浮图水北上翻过卢山(今芦山),经灵关镇达吐蕃界。但是这两条道路路况不尽如人意,所以雟州至吐蕃的道路就成为川西进人吐蕃的重要交通路线。这条道大致是从黎州南部的北谷沿孙水至柳强镇(或保塞城,今冕宁),再南下达台登(今漫水湾北附近),从台登径直向西有西望川,行150里到曲罗,从曲罗可北达雅江、理塘,往西南可到达吐蕃境内(今木里藏族自治县)。从该道上众多的河流域山脉可以断定,这条道路和以上提到的和川道、灵关道一样,交通状况也比较糟糕。

除了吐蕃直达川西的道路之外,从川西南过滇区到达吐蕃的路也算作吐蕃通川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四川到云南有三条大道:一条是经明山、雅州,荣经,再翻越邓峡山(大相岭)、黎州(今汉源)、渡大渡河至清溪关;第二条是经眉州(今眉山)、嘉州(今乐山)转道阳江至大渡河而抵清溪关;第三条道是从马湖江、东泸水、丽水进入吐蕃界。

从吐蕃到川西的地形非常复杂,交通路线也很多。为了争夺对巴蜀的控制权,唐朝和吐蕃之间展开了持久的战争。吐蕃已经把势力范围扩张到了川西的好几个州,占领这些地方之后,吐蕃沟通了这些地区之间的交通,把吐蕃东部和川西联成了一片。

生活感悟:有人说,阻碍凡人成为英雄的,有时候不是摆在面前难于逾越的大山,而是存在于鞋子里的一粒小小的沙子。砂粒和大山比起来显得渺小无比,但是却同样能阻碍人的脚步,能阻碍行人脚步的不仅仅有沙子,有时候更多的是那些要跨越大山的人,肩上的包袱太重,过多地消耗了本用来爬山的精力。和梦想跨越高山、达到福祉之地的人们一样,成功是属于那些放下包袱,将力气放在攀登上的人们。

很多人都被困在思想的迷局中:那种不满于现状以及现实和愿望之间难以超越的问题都来自自己的主观。要达到生活和意志的同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只能停止思考,沉人感觉,在不可知的未来与表象中生存。

我们的思想总是沿着习惯性的法则去解决问题,这种过于主观的判断需要等待一种力量的爆发。我们不断地为自己的判断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思想是正确的,这种过于主观的行为,很可能让一切止于空想,止于可能性的问题。

自己的思想是非常局限的,而且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所以不要背上思想的包袱,勇敢地去行动,去经历。要明白自己不可能不经历失败和徘徊,人生旅途上有风雨也有彩虹,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经历和人生体验。它们会把我们人性的弱点暴露出来,可正是这样才能让我们拥有真正的人间智慧,这一切都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