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蛮族简史那些事儿 > 119、第二节 慕容垂另立与桓温废立全文阅读

第二节慕容垂另立与桓温废立

汉兵出顿金微,照日光明铁衣。百里火幡焰焰,千行云骑霏霏。蹙踏辽河自竭,鼓噪燕山可飞。正属四方朝贺,端知万舞皇威。少年胆气凌云,共许骁雄出群。匹马城西挑战,单刀蓟北从军。

前燕皇帝慕容玮等人好不容易逃出来邺城,一路上丝毫不敢停歇,多亏身边有两位大将保护,他们才能一路安全的往北逃跑,终于,看见了一处荒冢,他们见四下无人,就在这里下嘛休息。

没多一会儿,突然有20个人出现。慕容玮身边大将这个时候也很疲惫了,勉强支撑着身体继续起来战斗。慕容玮身边的大将被贼人斩杀,原来这伙人是秦国派来的追兵。这些人追上了慕容玮,把他送到了苻坚这里。

苻坚责备慕容玮为何不降,反而想着逃跑。慕容玮很悲伤,哭了起来几乎不能说话。过了一会儿才回答说,就算要死,我们也想死在新人的坟墓旁边。苻坚听了之后,也觉得挺忧伤,就把他们安置在了一个地方。然后让慕容玮给他补办一个投降仪式,慕容玮传输燕国诸州郡。

秦国将领捕捉慕容玮后,又继续北上,一直到达龙城。前燕的慕容桓、慕容评等人都已经来到了这里,跟龙城首叫慕容亮汇合。听说秦国大军又来了,这些人在一块儿都惊慌失措。慕容评这个老家伙再次想逃跑,他撇下了侄子侄孙的一个人趁夜投奔了高句丽。高句丽国王把他绑了起来,送到了秦军中。

慕容桓见慕容评已经跑了,他就把慕容亮杀死了,然后吞并了龙城的军队。率领这些人一路往东走,到达了辽东襄平。辽东太守不让他进城,慕容汗就率兵攻打。还没等打下来,秦国大军又赶来了,慕容桓被抓。

到现在为止,燕国的地盘全部被秦国收入囊中,苻坚非常高兴,下诏大赦天下。从慕容廆到慕容玮,前后一共经历了四代帝王,进入中原18年的燕国宣告灭亡。

苻坚论功行赏,把慕容评积攒的财物全部赏给了王猛。而且苻坚用人不疑,把所有的英国地盘全部交给王猛打理,所有的人员任用罢免全部由王猛说了算。

苻坚对燕国人的处置也很能显出水平来,首先燕国旧城都量才适用,然后把慕容玮的后宫妃子,还有王公大臣百官还有鲜卑人4万多户都迁到了长安,4万多户差不多20多万人,这就是慕容鲜卑现在的全部人口。第三就是把关东其他人一共15万户分置到各地,最后一点就是因战乱到这里的汉晋百姓,他们想留下就留下,想返乡就返乡。其实慕容鲜卑就是在流民的基础上兴盛起来的,所以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苻坚这个安排,实际上就是断绝了流民跟慕容鲜卑的联系,也破坏了英国的群众基础。所以当后燕建国的时候,力量就更虚弱。

苻坚的这些安排可以说都比较得当,只有在对慕容家族王室的处理上,有失水准。苻坚非但没有把他们杀掉,而且还对他们加封,包括慕容玮和慕容评。

苻坚这个处理方式,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而且后面苻坚还会用慕容玮打仗,她也不想想慕容玮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从小就是在宫室里长大的,又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让他领兵打仗,简直是千古奇谈。

慕容垂非常痛恨慕容评,就向苻坚进言,想让苻坚杀掉慕容评。可是苻坚认为,他们两个是个人私怨,所以就没有答应。苻坚还把燕国的各个王爷安排到边郡去当太守,他的这个举动连司马光都批评他,是滥做好人,没有为以后的千秋大业考虑。

苻坚把慕容俊14岁的女儿纳为妃子,史书上记载他长得很好看,苻坚对她非常宠爱。还有慕容俊的小儿子慕容冲,他九岁就被立为大司马,前燕灭亡的时候她才12岁。史书上记载这个小孩儿长得比她姐姐还漂亮,苻坚也把他留在了后宫,当做自己的玩物,没想到苻坚还有这个爱好。

王猛屡次上表劝谏,苻坚不听,最后实在躲不过去了,就把慕容冲放出了后宫,慕容冲这么小就被当做玩物,所以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心理扭曲,导致他以后非常痛恨苻坚。

慕容桓有个儿子叫慕容凤,这年才11岁,别看他人小,却一直胸怀复仇大志,喜欢跟鲜卑还有丁零人结交。秦国有个大臣看出了他有异心,就多次警告他。但是慕容凤不听,而且还很狂傲。不但不是悔改,反而强词夺理,严厉的痛斥秦国大臣。

这个秦国老头儿被他气得手脚发抖,就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苻坚。苻坚就是个没脑子的人,他也不看看前代帝王都是怎么灭亡的。他对这件事情不以为然,认为他只是个孩子。

苻坚还勾搭上了慕容垂的老婆段氏,经常让他进宫陪伴。对于这件事情,当时的人多有批评,但是也有可能是慕容垂故意指使段氏接近苻坚。

燕国的迅速灭亡,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才青黄不接。老一辈慕容家族的人已经没落,新一辈的都还年幼不堪大用。苻坚把这些小一辈儿的慕容家族的人养了14年,他们长大以后,趁苻坚淝水之战失败,他们以怨报德,将苻坚置之死地。

慕容家族兴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子孙繁盛,除了以前提到过的那些,还有很多族子。

第五代族子:慕容厉、慕容尘。

第六代族子:慕容宙、慕容筑、慕容渊、慕容越、慕容庄、慕容忠、嘉容兰、慕容拔、慕容仓。

第七代族子:慕容和、慕容脱、慕容瓒、慕容佐、慕容云、慕容国、慕容镇、慕容法、慕容恒、慕容韬、慕容达、慕容宪、慕容良。

第八代族子:慕容进、慕容凝、慕容昱、慕容统、慕容提、慕容根、慕容归、慕容青、慕容详、慕容始。

灭了燕国之后,苻坚不把天下放在眼里。公元371年,东晋再次攻打袁氏,他们向苻坚求救,苻坚派兵去救援。晋军大败秦军,桓温又攻下了寿春,把袁氏送到邺城斩杀。

苻坚很生气,又派大将率军攻打晋朝,再次被桓温击败。这个时候,王猛亲自率军6万,苻坚也亲自上阵,率领十万大军,两个人想借助灭燕的余威与东晋一争高下,却不想被桓温打得这么狠。

就在这个时候,仇池的杨篆宣布独立,苻坚打不赢桓温,后方又出了乱子,只好急急忙忙回了长安。

桓温灭了袁氏,又打败了秦国。这时候,他内心十分骄傲,就问他的谋士郗超,我现在是不是最牛的人啊?郗超这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他说,现在您还不是,您要向伊尹、霍光学习,成就大业,才能镇压四海。

桓温思考了很长时间,说了一句话,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建立不世之功,不如遗臭万年。于是,他回到邺城,面见太后,以当今皇帝没有子嗣为借口,提议把他废了,换上司马昱。按辈分司马昱是桓温的岳父,这个老家伙平时表现得很懦弱,又经常在太后和桓温之间调解矛盾,所以桓温才让他上了台。

别的权臣都是废长立幼,桓温倒好,立了个奸诈的老头子。桓温仍然以大司马的身份镇守姑熟,这不是傻吗?你不在朝中好好控制着老头子,你又走了,你这是自取灭亡啊。

司马昱也确实没什么才能,白活了这么多年,谢安一直觉得他跟晋惠帝差不多。司马昱本来不被推上帝位,说不定能多活几年,上了台,老担心被废,所以当了八个月皇帝就见阎王去了。他这一死,桓温来不及回来,王彪之和谢安等人急忙立司马昱的儿子司马曜为帝,这孩子年仅十岁,是为晋孝武帝。

别看司马昱这么大年纪,他还有这么小个儿子,各位别慌,且听我慢慢道来。司马昱有好几个儿子,也许是因为自己太能活了,就把儿子都熬死了。眼看司马昱就要绝后了,一天,他和一个相士看到一群丫鬟老婆子在干活,相士指着其中一个女人说,就他了,这个女人能生。

司马昱一个这个娘们脸都吓黑了,为什么?因为这个女的又黑又丑,还有个外号叫“黑昆仑”。相士说,没错,就是他。司马昱为了子孙后代,只好硬着头皮上了,结果就有了司马曜和司马道子哥俩。

桓温还在姑熟等着老皇帝死了以后的禅位诏书,结果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却等来了司马曜登基的消息。桓温非常郁闷加生气,四个月后,桓温病逝。

桓温死之前,安排好了后事,让小儿子桓玄继承他的衣钵,让三弟桓冲统帅他的部众。桓冲分给了谢安一部分权利,两个人搭档,东晋倒也相安无事。小皇帝司马曜崇信佛教,整日吃斋念佛,哦,不对,只念佛,没有吃斋。然后政务就交给了谢安,这段时间被称为东晋的中兴时期。

过了没多久,桓霍死了,桓冲和谢安商量了一下,让谢玄为兖州刺史。他上任后,在民间招募勇士,成立了北府军,还得到了一个有名的参军刘牢之,日夜演练兵马,一时军容大振。

桓温死了一年后,前秦的中流砥柱也是一代名相王猛也去世了。王猛死之前,嘱咐了苻坚两件事,第一,东晋虽然在江南,但是上下安和,我死之后,千万不要打晋朝的主意。第二,鲜卑和西羌都是我们的敌人,一定要早点将他们除掉。

王猛死之后,苻坚早将他的话抛到九霄云外了。慕容农趁王猛死,撺掇自己的父亲慕容垂,让他早点图谋大事。慕容垂让他别瞎说。

公元376年,秦国又灭掉了霸占凉州60年的前凉,也是在这一年,拓拔部建立的代国也被灭亡,称雄大漠上百年的拓拔部也崩溃奔散了。

苻坚现在别提有多威风,周边那些少数民族部落纷纷给前秦上供,秦国这个时候,用四方来朝八方来贺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整个北方中国全部都是前秦的。

既然他都这么牛了,苻坚自然会考虑一件事,那就是伐晋,他想的当然是能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但是王猛先生临死之前早就告诫过他,让他不要打东晋的主意,那么东晋到底能不能讨伐呢?

小故事:一个盲人拜访朋友,闲聊到深夜才回家,朋友给他一盏灯笼,以方便他行走。

盲人说:“我是个盲人,提灯笼又有何用?”

朋友说:“虽然你是个盲人,但是天色很暗,你提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倒了

盲人提着灯笼上路,没想到走到半路就被人撞倒了。盲人很生气地说:“你眼睛瞎了吗?为何把我撞倒?”

路人回答说:“对不起,我没有看到你。”

盲人大感不解:“我提着灯笼,为什么你看不见呢?”路人说:“先生,灯笼里的火早就灭了呀!”

当朋友给盲人一盏灯时,盲人就以为灯笼是自己的依靠,可以照亮路途,也可以照亮别人。盲人接受了朋友的观念,并转化为自己的观念;但其无法经得起中途的环境变化(风把烛火吹熄),自以为灯还在,终于还是发生被撞倒的情形。

在盲人提灯的故事中,若我们把灯比喻为事物,则事物随时在变化,而眼盲者却无法掌握。眼盲者其智慧没有开启,只能接受别人的观念予以奉行。由于他依赖别人的见地,但自己却无法掌握环境的变化(灯熄了),用自以为是的错误观念(以为灯还亮着)去责怪别人。究竟其是对是错?答案是很明显的。

其实,我们很多人的行为,也像这个盲人一样,总是按照老经验去处理问题,结果不但没把问题解决好,反而弄得更糟。其原因就是墨守成规,缺乏应变能力。如果知道时常用手试试灯笼的温度,那么,你就能知道你手里的灯是否还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