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蛮族简史那些事儿 > 116、第四节 秦、燕、晋都闹翻了全文阅读

第四节秦、燕、晋都闹翻了

冷淡更阑交二鼓,蛩吟声乱忙忙。纷纷黄叶落阶场。万林失色,雨露变银霜。追念前秦并汉魏,英雄文武金璋。限临谁问将臣强。喉中气断,都送鬼村乡。

短短时间内,东晋就换了好几任皇帝,都因为寿命太短,死的很早,我就纳闷了,这些小伙子竟然还不如一个老头子活的时间久,这个人就是司马昱。我记得前面就已经提过他很多次了,貌似他已经是好几朝元老了。司马奕当了皇帝,得到最大实惠的也是他,他被加封丞相,录尚书事,而且还能佩戴剑履上殿,可以说是得到了莫大的荣耀。这些荣耀并不是因为他多么有才能,只因为一件事,他是司马家的人,而且又能活。

桓温也是人生大赢家,他们老桓家的人,拿走了东晋朝廷的所有肥差,可以说东晋土地的十之七八都是他们姓桓的。

老太后褚蒜子也不简单,都已经换了好几个皇帝了,他的年龄还是不大。而且好几次被迫出来垂帘听政,她丈夫晋康帝在位的时候,身体不好她就开始参政。后来他的儿子在位,他又垂帘听政了13年,侄子司马丕死了,他在此不得不出来参政。另一个侄子上台了,东晋朝廷对他不放心,所以又请太后出来垂帘听政。她垂帘听政的次数,可以说超越古今绝无仅有。

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燕国这边,燕国君主慕容玮已经15岁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燕国境内总是不停的发生水旱灾害,太宰慕容恪也感觉心力交瘁,而且侄子现在也大了。他就和太傅慕容评两个人一起商量归政的事情,虽然慕容评不大愿意,但是也没有办法,两个人就装模作样的上表请求归政。很明显,小皇帝慕容玮虽然不聪明,但也能看出是怎么回事儿,他们两个手握重权,自己又没有什么根基。且不说他们是否真正想把权力交给自己,就算他们两个真的归政了,这么一大摊子事,估计自己也搞不定。

慕容恪见进取中原比较困难,就派兵到塞外去掠马。燕军到达北边,抢了拓拔部的财物。拓拔什翼健非常愤怒,就联合敕勒人一起防御燕军。上次敕勒人就被燕军洗劫一空,还心怀怨恨。这次他们两个部落一拍即合,联手防御燕军偷袭,燕国在这里待了很长时间,没有取得什么进展,所以就撤军了。

燕国大军一走,拓拔什翼健就趁机率军来袭击燕国边境,还占领了燕国的云中郡。

当时慕容垂担任燕军南面总管,他也主动派出大军去攻打晋国边境,结果也没有讨到什么好处,反而损兵折将,还丢失了宛城。

恐怕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就在打着两场仗的中间,公元368年,燕国的顶梁柱慕容恪死了。他这意思可是乐坏了东晋和前秦的人,他们盼了好几年,终于盼来了这一天。

慕容恪临死之前,最担心的是谁来接替他的大司马之职。他选定的继承人是他的五弟慕容垂,他不放心,于是在生命垂危之际,找来了自己的几个侄子。告诉他们大司马这个职位不好当,我死了之后,让你们的叔叔慕容垂当,这些破事交给他,让他头疼去吧,你们就安安心心的当你们的王爷,享受你们的荣华富贵,谁也不要跟他抢。

慕容恪还不放心,他又叮嘱慕容评。他这可就托付错了人,慕容评早就打这个主意很长时间了,慕容恪现在都要死了,怎么可能中间再让慕容垂插一脚。

最后,慕容恪又向燕国君主慕容伟推荐慕容垂。慕容恪表达了三个观点,但是都站不住脚。第一句是吹嘘慕容垂的才能,说他的才能强过自己十倍,很明显这句话是谎话。第二点,说先帝重用我,是考虑到了长幼有序。这个观点更是谎话,当年慕容垂迷惑慕容皝,还差点夺去了储君之位,后来又让他老婆诅咒先帝,所以才被罢免不用的。第三点就是说他死之后,让皇帝以及文武百官所有的大事都要听从慕容垂的安排,这句话更是白说。慕容伟以及其他文武大臣受慕容恪的压迫已经很长时间了,怎么会愿意继续受另一个人的压迫呢。

慕容恪一直到咽气的最后一刻,还在为燕国的未来着想,一直劝说众人重用慕容垂,可是所有人都不愿意搭理他。

原来慕容俊安排的四个辅政大臣已经死了两个,没过多久,阳骛也去世了。现在就只剩下了慕容评,他一个人大权独揽。

慕容评是一个奸诈小人,他想慕容伟建议,让慕容冲担任大司马。慕容冲是谁,慕容冲是慕容伟的***,长得很好看,但是他年纪太小,现在才九岁。很明显慕容评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把这个职位让出去,同时又能独揽大权。

那慕容垂呢?慕容垂被慕容评安排当了车骑大将军,说白了就是干活的差事。当时燕国的赋税制度不利于中央政府,有利于诸王。当时燕国的赋税沉重,很多老百姓为了逃避赋税,就都投入到了王爷门下,不在政府的户籍管理之内,自然也不向中央政府缴纳赋税,他们是为各个王爷们创造财富的。如此以来,燕国就造成了一种可怕的局面。那就是王爷们很有钱,皇帝和国库却很穷。

燕国有些官吏为国家考虑,就想着怎么能够振作燕国经济。仆射悦绾出主意要彻查英国户口,把那些在各个王爷们下的老百姓都查出来。这一查不要紧,一下子查出了20多万户藏在各个王爷门下的百姓。

燕国朝野震惊,各个王爷也很害怕,他们都纷纷来找慕容评请求帮助。慕容评是拥有荫户最多的王爷,他当然不希望朝廷这么做。所以,他首先替王爷们争情理,然后又表示,这件事情他一定不会坐视不管。这样一来,那些王爷就有了主心骨。

没过多久,悦绾就被人刺杀了,车查户口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当然对于燕国来说,也失去了一次振作经济的机会。

苻坚听说慕容恪死了以后,早就心里有了图谋燕国的计划,就派了自己一个手下装作匈奴的使者去访问燕国,查看虚实。

这个人到了燕国以后,拜访了燕国所有的公卿大臣。回来以后他就对苻坚说,燕国很好打,全国上下有见识的人恐怕只有皇甫真一个人。

苻坚听了这个消息,马上诏王猛回来,准备商量征讨燕国的事情。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秦国境内出现了叛乱,讨伐燕国的事情只好暂时搁浅。

燕国的范阳王慕容德知道前秦内部出现反叛,于是就上述要求出并趁机攻打秦国。这个慕容德是慕容皝最小的儿子,他后来建立了南燕。为人老练毒辣,慕容玮做不了主,就去问自己的母亲可足浑氏。没想到老可足浑氏非但没有接这个茬,还给他说了一门亲事,给皇帝介绍的女子是他的侄女。

慕容评也很高兴,因为他不想打仗,他只想享受,他觉得眼下的局势他很满意。就这样,慕容玮被拉进去入了洞房,燕国又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晋朝这边也没闲着,公元369年,桓温决定第三次北伐中原。

桓温带着江州刺史桓冲和豫州刺史袁真,还有手下大将邓遐和朱序出征。桓温大军到达兖州,桓温想打造战船,率领水军打过去。桓温的谋士提醒他,你是不是傻了?攻打中原你要用水师。他为桓温提供了上中下三策,上册就是帅军直接攻打邺城,把她们赶回老家。中策就是驻兵河上,在这里威慑北方,囤积粮草,等待时机,一举击灭燕国。下策是继续按照桓温的方法跟敌人打消耗战持久战,等消耗的差不多了,也就该班师回朝了。

桓温没有搭理他,而且他在行军途中,遇上了一个妇人,这个女人大大夸赞了他一通,桓温面红耳赤,又找不着北了。

在东晋迟疑的这个时间段内,燕国也已经做好了战斗部署。两军交战,燕国的军队实在太弱了,燕军逐渐被打的不行了。慕容玮快急哭了,这个时候找太傅和大司马都找不到。身边有人建议让他向秦国求救。慕容评把家里事安排妥当,重点是把金银财宝都运走以后,才跑到宫中来见慕容伟。刚到宫中,商量的不是该如何迎敌,他直接劝慕容伟回老家龙城。

就在这个时候慕容垂站了出来,他坚决反对,并且毛遂自荐请求率军出击桓温,他说等他战败了再逃走也不迟。

于是,慕容伟让慕容垂率军迎战。另一边,燕国派去向前秦求救的使者到了,苻坚和大臣们议商量,以前东晋攻打我们,我们向你们求救的时候,你们也没有教过我们,现在我们为什么要救你们。使者不得已答应等东晋退兵后,把燕国的虎牢关以西的土地送给前秦。

王猛听了以后,又说,如果燕国真的被攻灭了,那么晋朝的势力就强大起来,恐怕我们也不能独善其身了。我们不如派兵援助燕国,打赢了之后我们还能得到他们的土地。

于是,苻坚派出军队援救燕国。慕容垂和桓温对战,他一直深挖沟垒,等待战机。机会终于等来了,慕容垂率军大败晋军。慕容垂这次胜利,不仅是挽救了燕国,而且还鼓舞了士气,让濒临死亡的燕国重新振作起来。虽然慕容垂取得的战绩没有之前慕容恪高,但是世人对他的称赞比对慕容恪要高。

桓温第三次北伐被打败了,他面子上实在过不去。所以就把罪过归到了袁真头上,袁真被贬为庶人,先锋大将邓遐也被罢官。

个人生活感悟:一般人都会忽略身旁的小事,因为认为小事没什么,可是如果能留意小事的起源,说不定也能为自己赚来意想不到的财富。

日本的池田菊博士很善于从小处着眼,想出重大的点子。

有天在家吃饭时,他用筷子下意识地搅了搅热汤,喝了一口便问妻子说:“嗯,味道很鲜美,用了什么作料?”妻子回答说:“今天的汤是用海带煮的。”

小孩听了,突然插嘴说:“爸爸,海带为什么会有鲜味?”

通常,一般人都不会在意这个小问题,但是池田菊博士却认真地思索鲜味究竟是怎么来的。他开始分析海带的成分,经过多次加工提炼后,发现一种白色结晶的物质,对调味很有用处,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味精。后来,他又从其他物品中提取出成本更低的味精,然后申请专利,开办工厂大量生产,结果为他带来巨额的利润。

找出原因,往往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所在,而给自己带来新的发现。如果因事小而不为,或者根本不以为意,只会与赚钱的机会擦身而过。

西方某作家说: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商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人类的知识都是由世代相传的小事情的积聚.也是从知识及经验的点滴汇集起来,维而积成一个庞大的知识金字塔。

随时注意小处,对小处有深刻的认识,大自然一目了然面不会被忽略,做起事来将会事半功倍。虽然有人认为拘泥小节是小人物物的作风,但是能注意到细枝来节,未必就成不了大事;反倒是有财运的人,往往是在小事情上也会十分专注的。

只要头脑动的快,即使看起来不显眼,或习以为长的事情,经过一番改造之后,说不定也会成为生财的工具,就看你想不想得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