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蛮族简史那些事儿 > 114、第二节 燕国攻略周边与东晋北伐全文阅读

第二节燕国攻略周边与东晋北伐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

慕容俊还没有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就抢在他的对手前面死了。

慕容俊的晚年怎么也没有想到,鲜卑慕容在塞北能够驰骋天下,进了中原之后怎么就连这群小毛贼也没有收拾掉,最终他总结的结论是兵少。

纵观前边消灭冉闵,靠的是关外20万精兵。于是,他命令慕容恪和慕容评在民间大肆征兵,每家每户都要出人,甚至一家只留下一个男丁。让他们在明年开春的时候,集结150万大军在洛阳集结,如果没能完成任务就得死。

这个命令下达以后,下面就有人向上反映情况,说这么做有点儿太不人道了,况且老百姓还要耕种,没有人种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照样没法打仗。慕容俊思考了一下,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儿,于是他又把命令改成了一家五个男丁要抽三个男丁,把日期也延长了,放宽到了第二年冬天。

这个命令开始实施以后,整个燕国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本来燕国的赋税就很重,现在又要征集这么多男丁,老百姓更受不了了。

如此一来,燕国有很多大臣开始担忧,但是慕容俊态度很强硬,他们也不敢说什么。

其实对于燕国的赋税制度,老百姓已经有了很多怨言。各地官吏也都知道这些情况,如果这件事情不解决,燕国的形势将会很不乐观。

一下子在燕国这么大的地盘上征兵150万,确实是让人很难接受。

有一天晚上,慕容俊睡觉做梦突然梦见了石虎。他睡着觉感觉臂膀很疼,睁开眼睛一看,有一个大汉在啃他的手臂,仔细一看这个人就是石虎。慕容俊吓了一跳,就上前跟石虎搏斗。这一搏斗不要紧,慕容俊就从床榻上掉了下来,这一跌他才醒过来。醒过来以后,他赶紧动了动手臂,发现手臂痛彻骨髓。

慕容俊发火了,马上让人去挖开石虎的坟墓,挖开之后竟然发现棺椁是空的。可别忘了,当年石虎的儿子们忙着争夺皇位,石遵坐上皇位以后,有人提醒他石虎的尸体还放在太平间,没有吓到呢,石遵说那就把尸体抬进去不就完了。下人回来禀报说,墓门已经堵住了,石遵也没觉得怎么样,就让人把他父亲的尸体随便找个地方扔了。所以,现在慕容俊挖石斛的坟墓,当然找不到它的尸体了。

但是慕容俊不知道事情,就在全国贴出告示,要悬赏看谁知道石虎的尸体藏在哪里。

邺城有一个女子揭了榜,他说他知道是虎的尸体藏在哪里。他曾经从叶城南边一个破庙门前,经常从那里走过,这个破庙叫东明观,每次从前面经过都能闻到里面有一股恶臭。庙祝说是石虎的尸体扔在了这里发出的臭味,他们一直没敢擅自处理,所以就一直扔在那里。

慕容俊立刻让人到东明观查看,石虎的尸体果然在那里。但是石虎的尸体虽然僵硬但没有腐烂,这个记载就让人感觉很奇怪了,没有腐烂哪来的臭味呢。咱也不管了,继续往下说,慕容俊为了报仇,就踩着狮虎的尸体大骂,骂够了以后,又让人鞭打他的尸体,最后把尸体扔到了漳河。史书记载,尸体扔到水下之后,水竟然不流了!

11年之后,秦国灭掉燕国,王猛下令把石虎的尸体收葬,咱也不知道王猛为啥这样做,他到底看上了石虎哪一点,但是他就这样做了。

慕容俊鞭尸之后,就一病不起了,全凭药物维持生命。

这个时候咱们在说说东晋,公元357年,也就是燕国的慕容俊改立太子的那一年。这一年晋穆帝司马聃15岁了。太后褚蒜子宣布归政,给司马聃行了成人之礼。这一年,东进朝野上下,气象一新。

大司徒司马昱一看太后都还政了,自己也该退休了,于是就主动向皇帝请求辞掉官职。司马昱是司马聃的叔祖,司马聃不同意他辞职,还向他讨教今后该怎么治理国家。司马昱教了他一招,说咱们司马家这么多年以来,玩转天下靠的就是两个字,平衡。江南地区有王、谢、庾、桓、旬、郗几大家族,我们需要继续在这几大家族之间玩平衡。司马聃一听,这个东西太高深我不懂,还是继续由你来玩吧,朕就负责在后宫练仙丹。

第二年,东晋出了一件大事。豫州刺史谢奕死了,本来死了一个刺史不算什么大事。但是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谢奕一死,东晋朝廷的平衡就打破了。如此以来,该让谁担任新的豫州刺史就成了一个大难题。荆州刺史一直由桓温担任,徐州刺史由旬羡担任。突然死了一个豫州刺史,该派谁去好呢?

这个豫州刺史一直由谢家人担任,之前是谢尚,谢尚之后是谢奕。按理说现在跟轮到谢安了,但是他不热衷官场,朝廷征调了好几次,他都没有答应。于是,司马昱就想着让桓温的弟弟桓云来接替这个职务。

这个想法拿到朝廷上讨论的时候,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首先站出来反对的是王家的人,他们王家自从王墩出了事以后,就再也没有掌过兵权,现在担任的都是文官。第一个人反对的理由是,桓云虽然有才华,但是桓温手中的权力已经很大了,如果再让桓云担任这么重要的官职,那么东晋天下的一半岂不都是桓家的了,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会大祸临头了。

司马昱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打算让谢安的弟弟谢万接任。

这时候又有人出来反对了,这个人是王羲之。他说谢万这个人眼高于顶,不把人放在眼里,如果把它放在那个位置上,恐怕边境将士不会服他。他这纯粹是多管闲事,被自家哥哥训斥了一通,说你不懂政治,继续去练你的书法吧!

王羲之还没有死心,他又分别给桓温和谢万都写了信,给桓温写信的目的是想让他提议让谢万留在中央,桓温这个时候心里正生气呢,怎么会搭理王羲之。王羲之给谢万写进的内容是,让他跟士兵同甘共苦,多听取意见。谢万本来就是一个孤傲的人,他更不会理会王羲之的话。所以我们说王羲之就是多管闲事,人家都不愿意搭理他,他还非得指手画脚。

与此同时,徐州刺史旬羡生病了,朝廷安排郗昙接替旬羡。东晋的北部防线做了重大人事调整,燕国这个时候也正好在国内大举征兵,燕晋之间早晚必有一战。

这场战争来得比想象中的要快,第一场战役是由晋国的泰山太守诸葛悠挑起的,慕容俊派大将慕容恪领兵迎战。诸葛悠哪里是慕容恪的对手,很明显他被打败了。慕容恪趁机继续进兵,接连攻陷了好几个郡县,然后又率大军回去了。

这个时候旬羡看到形势危急,也顾不得自己正生着重病了。他决定抱病北伐,率领大军攻打慕容恪在泰山留下的太守。这个太守是个60岁的老人,但是他不服输,非要出城迎战。出城以后,被旬羡羞辱一番。他毕竟岁数大了,被人骂了几句,气得口吐鲜血,过了没多久就死了。

旬羡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实在支撑不住了。他只好率军退回去了,朝廷听说以后,就派人把旬羡接回去了,然后替换上了郗昙。

郗昙这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太大本事,但他来头不小。他是王羲之妻子的弟弟,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而且他还是司马昱的亲信。

这个时候,司马昱等人也在愁中摩肩擦掌,他们也想碰碰运气,于是,司马昱下令北伐,北伐军队分为三路。第一路有诸葛悠率领两万水陆大军进入石门,第二路由郗昙带领,第三路是谢万。

慕容俊还生着病呢,听说以后,急忙命令慕容评率军迎战。东晋的两路大军都遭遇了失败,而谢万就更可笑了,他直接下令撤退逃跑了。

这次北伐失败了,而且败的很丢人,东晋朝廷肯定得找个替罪羊,否则司马昱的面子往哪儿搁,于是,谢万被贬为庶人,又降了郗昙的职。燕军趁势攻下了许昌颍川等,燕军形势一片大好。

个人生活感悟:任何一个取得成功的人,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问题,过去的思维不会成为他们的桎梏,他们能够突破常规的思维,取得创新硕果。当思维遇到瓶领时,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就会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了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种是大而酸的,另一种就是小而甜的。些人拿到大的会抱怨酸,拿到甜的会抱怨小;而有些人拿到小的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的就会感谢它是大的。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一把统一的标尺来衡量它的是与否,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只要我们做事情的时候,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多一些宽容,多做一些换位思考,就算再无法逾越的鸿沟,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再棘手的难题,只要换个角度去看待,也许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就会看到乌云背后的蓝天。

一个船夫摇着小船在大海中行驶,浪花不断地向小船涌来,小船随着波浪微微地荡漾。一只海鸥落在船夫的肩头,对他说:你多幸福啊,大海摇荡着你,就像打秋干似的。船夫听了,摇摇头说:不对,是我在摇荡着大海!你看,大海的波涛都被我摇起来了。

所谓的大与小强与弱喜与悲等,很多时候都是依照人们的感官和习惯认定的。若换个角度看问题,人生的风景可能大不相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是个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古代故事。那个老者并非有什么特别的能力,只是正确的分析事物的现象和发展过程,既看到了失马这个坏的一面,又看到了得马这好的一面,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如果他与周围人一样,只从失马这个角度一味地悲伤懊悔,只会平添痛苦;得马后又一味地欢喜,就更显得愚昧了。

一般事物有多个角度,对于一个复杂的人更需多角度考虑。从历史角度讲,评价一个人物需要多方面综合他的特点。换个角度评价这个人,你会从中挖掘出他的内心深处更本质的东西,帮助你更全面的认识这个人。

换个角度看问题,让你看清了事物的本质,让你全面的认识了事物,使你在角度变换中不断收获,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