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列兵征战 > 第七十章 归途(11)全文阅读

时间已经过了中午,职武几人又在广场周围转了一圈,在大栅栏分别给家人买了一堆的京城土特产品,大栅栏也是京城一处久负盛名的去处,这也是老京城人津津乐道的地方,是吃货聚集之地,京城所有有名气的小吃在这里都能找得到,而且保证正宗,百年老店比比皆是……

大栅栏位于天安门西南侧,东起前门大街,西至南新华街,南起珠市口西大街,北至前门西大街,总占地面积约16公顷,是北京著名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也是离天安门最近的、保留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更是京城文化的缩影、精华和起源。从明朝建都北京至今,大栅栏街区内的购物、餐饮、娱乐等店铺鳞次栉比,有些历经了数百年依旧长盛不衰。这些老字号独有的经营方式、商业道德和文化氛围造就了今天繁华的大栅栏。

逛大栅栏街区,大栅栏商业街必然是首选。大栅栏商业街位于前门大街西侧,是前门商业圈的重要组成之一。作为一条有着将近600年历史的商业老街,大栅栏一直是老北京的商业繁华之地,街上有不少著名的老字号:经营中医药的同仁堂、经营布匹绸缎的瑞蚨祥、经营布鞋的内联升,以及经营酱菜的六必居等。除了商号,大栅栏还曾经是京城的娱乐中心,许多著名戏楼、茶馆、书场,以及北京历史上最早的电影院均落户于此。

大栅栏街区内美食老字号众多,如果你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你可千万不要错过门框胡同。门框胡同位于大栅栏街道东北部,南北走向,南起大栅栏街,北至廊坊头条,与廊坊二条、三条交汇,是清末和民国时期京城有名的小吃街。而今的门框互通,“年糕王”、“豌豆宛”、“馅饼路”、“爆肚杨”、“豆腐脑白”、“奶酪魏”、“同益轩羊肉”、“褡裢火烧”等各种小吃定让你食指大动,关键是价格还不贵。

此外,真正的吃货也绝不会错过延寿街。延寿街是充满生活气息的:炸鸡、清真店羊杂牛杂、酱菜和副食,甚至是煎饼。步入延寿街就可以闻到那诱人的香气。食物都是店里现场制作,从店面的装修到整条街的气氛都可以用淳朴来形容。饱餐之后不妨到旁边的魁德社坐一坐,去看一场真正的“独角戏”,像真正地老北京人一样的生活吧。

如果你想感受深厚的京味文化和历史,八大胡同是你的最佳选择。八大胡同是指铁树斜街以南的八条胡同,依次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八大胡同在清朝乾隆时期建立,徽班进京时,“四喜班”就居住在八大胡同地区,民国时期反袁护国义妓小凤仙曾在此建立“云吉班”。走在八大胡同,仍然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气息。

大栅栏区域的琉璃厂东街,也是文人墨客不可错过的地方。这里曾是元代烧制琉璃的窑厂。现如今,许多商家在街边摆起字画,成为街边画廊。琉璃厂东街也成为墨宝与古玩的聚集地。

由于时间的关系,职武几人只是匆匆忙忙的在大栅栏转了一圈,但就是这匆忙一圈也让他们大饱口福了,一路之上各种小吃已经让他们的肚子都鼓了起来,几个人在张一元茶楼都是买了好几斤的张一元花茶,张一元做为京城茶叶的一家百年老店,在各种茶叶中添加上好的花瓣,使每一杯花茶冲泡之后满室留香,听老辈人讲,早年先北京人的生活很有讲究,有一句顺口溜说道吃点心找正明斋,买茶叶认张一元。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安徽歙县人张昌翼字文卿,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劳作,终于在北京的大栅栏开办了自己的茶庄。店名取自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寓意开业大吉更新发展,起名张一元茶庄。张昌翼在此后十年之内,连开三家茶庄,因其为人实在厚道,做生意极重商德,全凭茶叶的质量和周到的服务创字号,所以在京城众多茶行里独树一帜,口碑极佳。

因为出身贫寒,又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头,张昌翼不愿子女后代再受创业之苦,故立下遗训,不经商,作学问。后代依照古训,不再经营茶行,铺面交由代理人经营,转向其他领域发展。199年,成立了张一元茶叶公司,随后公司制定了张一元茶叶公司质量标准,这在京城老字号中是第一家。现在的张一元已拥有年销售额达两亿元、全国近六十家分店、开发、经营数百种茶品的强大的实力,谱写着新世纪的传奇!

茉莉花茶源于宋、发于明、盛于清,是北方人喝茶的首选,特别是很受老北京人的钟爱,老北京也有这么一句顺口溜:"吃点心认准正明斋,喝茶还得找张一元"。像马连良、梅兰芳等这些名家名角喝茶就认张一元,点名要张一元茉莉花茶!

除了茶叶,京城著名的烤鸭,京城八大件的点心,果脯等久负盛名的小吃自然几人也不会放过,短短的一个小时几人手中已经是拿满了大包小包收获颇丰!

时间在几人的游览购物中很快的过去了,距离杨士兵上车的时间已经只剩下两个多小时,张老兵将他们送回了总参一招,和三名干事一起在许干事的房间闲聊起来,而职武几人则都聚集在了杨士兵的房间里面。

“杨大侠,就此别过了,一路好走,后会有期啊!哈哈”赵海学着武侠小说里江湖侠客的样子对着杨士兵抱拳打拱着,职武几人看着他的模样都不由的笑了起来。

“哈哈,士兵啊,回去准备做点什么呢?有什么打算?记得多劝劝老爷子啊,可别跟他顶嘴,他年龄大了,让他发发火就好了,慢慢的随着时间推移他也就接受现实了!”靳文勇一边给杨士兵收拾东西一边问着杨士兵。

“嗯,还没想好做什么,先回去跟爷爷继续守林子吧,我那敢跟他顶嘴啊,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了,让他老人家好好出出气,哦,对了,你们几人没事记得找我啊,到时候我带着你们在山里好好的转转,让你们好好领略一下我们神农架的风光!”杨士兵抬起头看着几人!

“行了行了,别弄得依依惜别的样子,干嘛呢,又不是生离死别,平原神农架就这么几百公里的距离,现在这通讯交通都发达的不像样子了,大家一联系,早上出发中午就到了,连午饭都耽误不了,喝完酒晚上就又能回到平原了,你看看你们弄的跟干嘛似得?”职武在一边摆摆手揉着鼻子嚷嚷起来!

“切,你以为都跟你一样没心没肺的啊,知道不,我们这是战友情深,你没看过电视电影里面战友分别的时候都抱头痛哭难舍难分啊……”安江子在一旁踢了职武一脚,职武想旁边一闪指着安江子说道,“我嘞个去啊,你说的那是哪个年代的事啊?还抱头痛哭嘞,你是娘们儿啊?我告诉你们啊,过去那个时代交通通讯都不发达,那真是一分手就是一辈子,但现在,我的同志哥们啊,科技发展到什么地步了,地球都成一个村子了,何况咱们这么点距离啊!”

“对对对,只要相见面,千山万水都不是事,别说几百公里,就是几千公里也能见到,只要想喝酒,士兵家里有,哈哈哈……”秦玉波插话道!

“哈哈哈哈哈哈……”六人一起笑了起来“都别乐呵了,老几位,赶紧的吧,都回屋收拾东西,咱们一会儿一起上车站,送走了他们咱们就直接在车站候车了,有什么话路上还能多说会儿!”许干事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是!”几人闻言连忙准备各自回房收拾行李了,“十五分钟后招待所前台大厅集合!”许干事的声音再一次传来……

京城西客站,仍然是人来人往,广场上都站满了等着上车的人群!

张老兵挨个跟职武他们互相握手告别着,此时他正一手握着职武的右手,一手拍着职武的肩膀,“兄弟,别忘了京城还有我老张这么个哥哥啊,这次时间有点紧,来去匆匆的,京城有好多好玩的好吃的地方都没去呢,等有机会再来,记得联系哥哥,吃住玩一条龙哥哥全包了啊!

”“老班长,放心吧,今后少不了打扰您,哈哈咱以后到了京城就算是有车代步了啊,还有,有机会老班长带着嫂子孩子一起到平原市找我们,班长来了绝对有好酒啊!”职武邀请着张老兵!

“嗯嗯,老班长,有机会也得去我们神农架看看啊,打时候我给班长准备野味!”杨士兵在一旁也连忙接话!其他几人也是连连点头不住的邀请着!

“哈哈哈,放心吧,这个必须的,HN的风景名胜古都那么多我还没去过呢,什么少林寺云台山,洛阳开封许昌安阳商丘这遍地都是古都,到时候你们几个可得陪我好好转转啊,哈哈,还有你那个神农架,告诉你啊,张班长我最喜欢的就是探险穿越了,等我去了,你可得给我当好向导啊,可别一不小心被野人给抓去了啊哈哈”张老兵哈哈大笑着。

许干事看了一下手上的表,走上前两步,握着张老兵的手说道,“老兵同志,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也该进去了,这两天多谢你的陪同,让我们省去不少的时间,有时间的话我们一定会再来京城的!”说完退后一步,“刷”的冲着张老兵就是一个军礼,职武他们见状,也都对着张老兵举起了右手,这下弄的张老兵有点手足无措了,多少年了,自从脱下了那身军装就再也没有人给自己敬过军礼了,这个礼节早已被自己小心翼翼的存放在了记忆深处,但今天,自己又享受到了如此的待遇,张老兵心中顿时百感交集,一阵慌乱之后,张老兵站直了身躯,庄严的举起右手放在了额头旁边,姿势依然是那么标准,丝毫没有任何的生疏……直到职武他们随着三名战士进到了候车室里面,张老兵才慢慢的收回了心中怅然若失,略带失落的回到了车中,刚一坐下,就发觉坐垫下面似乎有什么东西硌住了他的屁股,伸手摸去拿出来了一个信封,连忙打开,只见里面放着不算太厚的一叠钱,大概也就两千块的样子,里面还有一张折叠起来的便签,掏出来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老班长,多谢你两天来的陪同,这点钱没有别的意思,部队的纪律你是知道的,这点钱就算是个油费吧!我们都穿过军装,您永远是我们的班长,我们的战友,一日战友,一生兄弟!班长保重!战友珍重!下面依次是职武他们几人的落款!

张老兵捧着这个信封,拿着这张纸条,心中此时是百感交集,眼睛望着进站口的方向,脑海中不断回响着“一日战友,一生兄弟!”这八个字,久久没有挪动一下,眼睛中闪烁着亮晶晶的东西……后来,在京城出现了一辆旅游巴士,车身两侧都喷着鲜艳的红色大字“军人免费!”这辆巴士后来竟然成了京城的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也成了军民共建的一个典型,这辆车的主人正是张老兵,后来有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说出了这两天的经历,正是这两天,唤醒了他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记忆……

告别了张老兵,许干事带着职武几人把杨士兵送上了来往神农架的列车,如今的列车快倒是快了,也都比以前的高级了许多,但车窗却都是密封的,也就无法向以前的老式列车那样伸出头和手,跟车厢外送行的人握手告别殷殷叮嘱的场面了,此时职武几人跟车厢里的杨士兵只能互相注视着不停的做着打电话联系的手势!

“呜——”列车发出一声长鸣,车厢门也都慢慢的关闭起来,列车车身轻轻一抖,职武几人平静的情绪骤然间失控了,举起手,拼命的向杨士兵挥舞着,车厢内杨士兵也贴向了玻璃窗,向着几人用力挥着手,“敬礼——”职武一声嘶吼,六人同时“刷”的举起了右手,列车缓缓启动了,站台上响起了职武六人的声音,“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待到春风传佳讯,我们再相逢……”一曲《送战友》响彻在站台之上,多少年来,也只有这曲传唱不衰的歌曲能够表达战友间的离愁!站台上送别亲友的人还有车站的工作人员都注视着他们,还有疾闪而过的列车车窗里的旅客也都好奇的望着他们……

列车缓缓消失在了站台尽头,几人的目光还都随着列车的远去不停的延伸着,仿佛要目送着战友回到家乡,阳光中也都泛起了淡淡的泪花,说的时候都很轻松,什么通讯发达交通便捷,但真到了分手的这一刻,所有的语言都是那么的苍白,所有互相安慰的话都抛到了脑后,这就是战友情,没有当过兵的人无法理解的一种最深挚最厚重的情感……

良久,良久,六人这才慢慢的放下了右手,目光依然望着铁轨延伸的方向,心中默默祝福着自己的战友,自己的兄弟,“战友,一路平安!兄弟,一路顺风!”……

许干事和另一名干事没有去惊动他们,只是站在一旁凝视着,都是军人,他们也曾经送别过无数的战友离开,每次都自以为自己已经百炼成钢,但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心中都还是不由自主的被这情形所打动,战友之间的情怀真的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他们不是兄弟,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但他们之间的那份信任有时候却比亲生兄弟更为牢固,他们在战场上可以把自己的后背放心的交给战友,他们可以在前面为战友挡住飞来的子弹!平日里他们之间也有着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矛盾,有的时候甚至拳头相见,但到了关键时候却可以把生命托付给战友!这是一种令人不解的关系,难道维系这种关系的仅仅就是因为这身军装吗?不!我看不是!维系这种信任的应该是我们华夏几千年文明形成的历史文化,应该是我们华夏军事史几千年来形成的一种独有的文化!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华夏才能在无数次的磨难中浴火重生,每次涅槃后的重生都会震惊世界!维系华夏军队这种信任的正是这种千年不断的文化的传承,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每个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经过军队的潜移默化,一到了关键时刻,这种华夏儿女特有的精神就会自然而然的爆发出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