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列兵征战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京!南京!全文阅读

南京!南京!一个让所有人都矛盾重重的城市!

南京!南京!一个华夏历史上苦难深重的城市!

南京!南京!一个承载着无尽繁华荣耀的城市!

在华夏的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城市比南京的名称更多,冶城、越城、石头城、白下、江宁、丹阳、金陵、秣陵、建业、扬州、建邺、建康、秦淮、升州、蒋州、上元、集庆、应天、京师、南京、南都、天京、首都……还有龙盘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博爱之都、开明之城、江南佳丽地、钟山风雨帝王城等别称都是这座城市曾经有过的名称!

这座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华夏的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南京一带在100万年至1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5至60多万年前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汤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是截至010年已发现最早的南京的人类生活遗迹。约7000-8000年前,出现了以北阴阳营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在市中心的鼓楼岗北阴阳营、江宁区陶吴乡咎庙等地,发现00多处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大量的陶器和石、骨制成的生活用具。000年前,相当于中原的商周之际,秦淮河流域出现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称为湖熟文化。春秋战国时,在这些聚落的基础上形成了南京地区最早的城邑。

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楚国在今六合区已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是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开始,距今已有585年。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周元王四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公元前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公元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后于公元8年改建邺)。吴都城以今太平路一带为中轴线,南拥秦淮,北倚后湖,周长0里19步(今8.5公里左右)。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今南京图书馆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遗址。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其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南京城和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六朝都城建康金迷纸醉,佛寺穷极宏丽。唐朝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咏叹。公元589年月,隋军攻入台城,从景阳楼下的井中活捉了陈后主和他的两个妃嫔。隋文帝下令把城邑和宫殿“荡平”改为耕地。

隋唐两代金陵处于建都于北方朝廷的刻意压抑、贬低和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的矛盾之中。政区建制在唐代有10年降为润州属县,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大诗人都在这里生活、游览过。

隋唐之后五代时的华夏,诸雄相争,战乱不断。而南唐国建都金陵府,偏安江南,自杨吴始,70多年境内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秦淮河两岸集市兴隆,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伴随着文化的发达,诗词、书画都开一代之风。

宋元时期的金陵依然保持南唐的城市规模,作为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而闻名。著名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次以宰相之位担任江宁知府,并定居、终老在这里。南宋名将岳飞在南郊的牛首山一带大败金兵。元代,城内设有东、西织染局,组织丝织品大量生产,专业工匠有6000多户。

168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创建大明王朝,南京再次成为华夏的政治文化中心。明朝南京城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历时1年修建了5.公里长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垣。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还有日本、朝鲜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6次到南京巡游视察。鸦片战争,清政府于184年在南京下关江面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华夏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拉开了华夏近代史的帷幕。185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国,改称天京,建都11年。

1911年1月9日,起义的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先生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建立。191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先生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197年,北伐军节节胜利,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孙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华夏古都,还在京城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1949年南京回归人民的手中,成为我们人民ZF直辖市,为华夏成立初全国1个直辖市之一。195年9月与苏南、苏北行政区合并,成立JS省;11月15日,南京改为省辖市。195年1月1日,JS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南京为省会。

南京!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民族的复兴之地,在华夏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南京!南京!虎踞龙盘之地!"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首《石头城》,千古传诵;开国那位老人家更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放诗句。

南京!南京!钟灵毓秀之地!南京城中,有大小丘陵数十座。有紫金山、幕府山、栖霞山、狮子山、五台山、九华山、北极阁、清凉山、八字山、老虎山、雨花岗、石子岗、古平岗、鼓楼岗等。构成了"龙蟠虎踞"的地势格局。自古以来被认为有帝王之气。市区内还有玄武湖、莫愁湖、南湖、前湖、琵琶湖等大小湖泊!昔日天下才子向往的“十里秦淮”穿城而过,莽莽大江绕城东去!

站在南京城雄伟斑驳的城墙上,职武一行八人看着如今重现繁华的南京城,看着城墙下人潮涌动的街道,耳边却回响着遇难同胞们无助的惨呼声,眼前闪现的却是一片的血色,血色的历史,血色的南京,血色的一九三七!

南京!南京!承载了近代华夏最为悲惨的历史!三十万同胞倒在了倭寇的屠刀之下,一段历史是一个民族某一时期的沉积,一段历史是一个民族刻进血液的灵魂。

南京!南京!这坐古老的城池,无时无刻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她婉约如少女,恬静若处子。放眼如诗如画的美景,谁又会想起七十多年前的南京正上演着一幕让亿万炎黄子孙痛彻心肺的悲剧呢?在那一年的瑟瑟寒风中,一座千年古都迅即沦为人间地狱,大街小巷无处不是尸横遍地,无处不是凄厉的哀号。男人们在日军的刺刀训练和砍头比赛中被当成活靶子。估计有万至8万名妇女遭到强暴。一些日本兵在*了妇女之后,剖开她们的肚子,切掉她们的*,把她们活活地钉在墙上。日军不但每天例行活埋、阉割、器官切除、烤人肉等暴行,还尝试种种穷凶极恶的折磨手段。比如,在人的舌头上穿上铁钩把整个人吊起来,或是将人埋入深至腰部的土坑,再看着他们被德国牧羊犬撕碎。此情此景实在是令人惨不忍睹,就连南京城中的纳粹党徒也感到恐怖,有人称这场屠杀是‘野兽机器’的工作!“悲夫其时,屠刀所向,血染山河;死者何辜遭此荼毒?追念及此,岂不痛哉?!爰立此碑,谨志其哀。藉勉奋发图强,兼资借鉴千古。”这是幕府山下纪念碑上的铭文!无数的万人坑在南京城随处可见,从此南京城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耻辱,华夏史册刻上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历史是不该被遗忘的!因为,那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心头永久的伤痛!当年总理曾经说过:“历史可以原谅,但不可以忘却!”

古老的HX的文明源远流长,浩瀚的历史长河波涛滚滚。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感慨过“大江东去”,又不知有少名人隐士高歌着“历史辉煌”。灿烂的夜空划过耀眼的流星,逝去的辉光留恋着古老的大地。幽远深邃的目光,穿过了层层云朵,忽闪着光亮注视的昏黄。仿佛四面八方传来震动天地的呐喊:历史不能忘记!

翻开泛黄的历史的扉页,昔日的辉煌经历了千年的时间冲刷的岁月的侵蚀之后仍然绽放着流光异彩。

历史不能忘记。广袤的草原传出震动大地的马蹄声,那时霍去病挥师远征,羽林军战盔上的白羽把翠绿的草原点缀的星星点点,像随风飞舞的白花。“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言壮语在空气中久久回响。才刚刚踏进战场,鲜血和白骨变在夕阳里熔铸成了辉煌。

历史不能忘记。奔腾的长江日夜不停的滚滚东流,一艘白帆帆船顺流而下。一名衣冠楚楚的少年伫立船头,披发江湖,仗剑行侠。一曲《侠客行》,道出心中的旷世夙愿。

从此游历了大半个HX,一路高歌着飘逸潇洒。他就是李白,带着诗仙的名号款款而来。

历史不能忘记。平静的海面泛起淡蓝色的光晕,而海面之下却暗流涌动。掀起的波涛撞击着船舷。望着满目疮痍的江山以及四起的狼烟,也只有无奈的感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刀光剑影没有磨去你的赤诚之心,威*利诱没能改变你的爱国热情。就算夕阳哭泣你消逝的生命,也不忘呐喊一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历史的年轮不停的旋转,留下不不仅是辉煌,还有颓废的断壁残垣。当年的杜郎就曾站在杂草丛生的阿房宫前无奈的感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复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历史不能忘记。圆明园燃烧了三天三夜的熊熊大火,染红了半边的夕阳。刺痛了国人的心脏。而现在满目创痍的旧址上,不见了沉痛的哀悼,不见了愤怒的目光。取而代之的是放声大笑,还有留做纪念的照片。

历史不能忘记。甲午的火炮仍然在黄海上发出悲鸣的声响,怀念着就此沉沦的生命,还有鲜血熔铸的波涛。饱经沧桑的身体上仍然是斑斑的锈迹,还有谁会抚摸它沉痛的忧伤。现在的人们,翻着流行的黄历就轻易的忘记了“甲午”,不曾知道那段辛酸的过往。

历史不能忘记。当年南京城里凄凉的哭喊,震动了苍天的心房。一夜之间,鲜血混着泥土浇灌了大地,白骨裹着泥沙铺满了河床。现在的人群,只知道忙忙碌碌的穿行在柏油路上,有何时会记起脚下悲恸的灵魂?又何时会记起祭奠一下土地中的死亡!

历史不能忘记。作为一个华夏儿女,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难道还能像木偶一样?对故去的一切漠然对待?这样的人对的起生我养我的土地?对的起华夏儿女的称号?这样的人难道还有资格在世界上大声高呼着唯我最强?!

当忘记历史从一个人演变到了一群人,当忘记历史从个别演化成了一般。我们也只能痛心的叹息,叹息那些不可救药的灵魂。

忽然想到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难道,忘记历史就是被成千上万的华夏儿女踩成了一种另类的时尚?

我们看到了也深深体会到了一个民族满目疮痍的悲哀。

我们只是想叫醒那些人,哪怕很少的一部分人:历史不能忘记!

南京!南京!华夏没有忘记这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痕,这是一座城之殇,这是一个国之殇,就在五年前,014年的那个冬季,1.1成为了我华夏首个国家公祭日!在这一天,习大大向世界宣告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对倭国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做出了警告!习大大告诉全世界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亿华夏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向全世界再一次宣告了今天的华夏,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后每一年的国家公祭日习大大代表华夏ZF一次又一次的对倭国对美国发出庄严的警告,但倭寇贼子野心不但没有被打消反而变本加厉的不断挑起事端,对这么一个卑贱的民族除了将他永远踩在脚下真正让他感到戮心的疼痛他才能铭记在心!

今日之南京,繁华、安详、富足,但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博大、深沉和创伤……

来到南京愈发的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悲鸣,职武几人的心头也愈发的悲怆,民族的耻辱一定要在听他们的手中彻底雪去!南京!南京!等着我们抚平你身上八十多年的创伤!逝去的同胞们啊,你们的在天之灵就会得到告慰!职武几人抚摸着城墙上依稀可见的一个个的弹痕心中默默的宣誓着!洗去百年耻辱,拔除国人心中的病根这是他们现在心中唯一的想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