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其它小说 > 回到明朝当太后 > 178、麻烦的太后全文阅读

同时,为了刺激地方的积极性、让他们共同享受改革的成果,允许地方因地制宜创办工厂。

这些官办的工厂被赋予一个新的名词:公司。

但公司怎么管理、怎么运营,尤其地方公司利润如何分配、如何避免腐败、避免扰民、避免地方腰包鼓了腰杆子硬了以后想搞点割据的勾当,也是一个麻烦事——所以朝廷要做好顶层设计,不仅要考虑怎么挣钱,还要考虑怎么花钱;而且这个钱也不能想花就花,朝廷要有一本明账,并且朝廷拍板了才能花,不能成为某些人的小金库提款机。

汪舜华和相关部门的领导一边紧盯着土地清理,一边商量这事。

白花花的银子要落到私人兜里,年富心疼的紧。

汪舜华笑道:“他们若是扒拉着银子不敢花,你才真应该心疼。”

年富叹了口气:“怕是日后会有不少人要在银子上栽跟头。”

汪舜华也明白:“总不能因噎废食。”

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健康发展,防止假冒伪劣充斥,汪舜华下旨户部起草《商标法》,以后甭管什么东西,要拿到市场上交易,尤其是要出口赚外汇,都必须有朝廷核定的商标——当然你们私底下或者在菜市场那点交易,朝廷就不管了。

此外,江南地区的粮食征收也是个大问题。江南地区是朝廷赋税重地,这不是虚话,而是事实。“吴民财赋独甲天下,国用征输半出江南。”土地清理以后,百姓的负担减轻了,但税源减少了,怎么办?

——买粮!

朝廷在江南征收了大量的工商税尤其盐税,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其中有相当部分是要上解的,就要在当地换成粮食,运到北京。

这就不要交给当地官府,而是朝廷单独在几个粮食产地设立粮食局,正七品衙门,专门负责收购粮食。每年压任务,严格考核;当然顺便干点物价局和统计局的活,收集一下当地重要生活物资的价格,随时上报。

朝廷现在实在派不出官了。没事,去年削藩,各王府清理出不少属官侍卫内宦宫女,侍卫要么充入卫所,要么做了民户种地,宫女也匹配了;大量王府官员到北京,年老的去了十王府伺候新的主人,年轻的派到地方锻炼;但是内官紫禁城也用不了太多,这里就让他们先顶着。

不再仰人鼻息唯唯诺诺,谅他们不会不满;而为了早点回紫禁城,他们会卖力的。

端午节刚过,一波年轻的宦官聆听了汪太后的唠叨,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许出发了。

与此同时,石璟上报了明年应该前来朝贺的人员名单,汪舜华拨冗审了。考虑到这是第一次,所有宗室都要进京朝见,当然守丧或者重病的就免了。

安抚宗室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土地清理完全铺开,会有很多人想搞事情。轻则串通胥吏作弊,重者武力抗拒乃至勾结土匪山贼作乱,更有甚者,看到附近有宗室乃至藩王,索性来个竖旗造反,啊不对,叫做“清君侧”,“替天行道”!

估计现在已经有人开始准备学狐狸叫、埋点独眼石人或者塞点黄帛绢书,或者编谶言、编童谣,搞点黑龙出水、凤鸣岐山、白虹贯日、甘露降地之类的业务。

这时候把宗室弄到北京来,除了消除这种可能,也要展现一下大明皇室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和谐场景,看你们作妖!

——真的,这时候一个宗室尤其是亲王郡王起兵,比普通豪富起兵,影响力和破坏力会大得多!

——所以历朝皇帝防范的首要对象,不是外戚权臣,更不是太监,而是自己的同姓宗室,包括亲儿子!

不久接到了蕲州府的讣告,荆王祁镐端午节前去世,不过他有见潚、见溥两个嫡子,朝廷也就没有多想,循例追谥靖王,派人办理后事罢了。

随即传旨各藩,重阳节后动身,冬月底前抵达北京,腊月初八日觐见,当晚大宴;十五日前考试和结婚报名,明年二月十五日举行文试、三月初一举行武试,十五日册封藩王、世子及其他人员,四月初六日举行婚礼,然后前往天寿山祭奠列祖列宗;端午佳节,皇帝与宗室、文武大臣共同观龙舟,然后各自返回。

藩王随行侍卫不得超过三百人;其余郡王、将军、中尉随行人员有差;当然也通知了勋贵们,没结婚的和子弟都是要考试的。

随同这份旨意传往各地的,是明年的考试大纲:像科举考试那样考八股文和策论不是不行,但是太后和大臣都希望借机刷一批人下去,用主观题刷人实在吃相不好看,那么就用客观题,对照标准答案,让人家死得心服口服。——这是汪舜华提的,选择、填空、判断等题型以前没有出现过,但她是穿越货,见的多了。

接着是出题范围,如果局限四书五经,那真出不了多少题目,那么时政、历史、地理、哲学、律法、数学等等,都要在考察范围之内。时政、历史、文学、典章制度由翰林院来准备,地理交给户部,哲学主要是儒家圣贤经典,也是翰林院的锅,律法扔给刑部,数学交给户部,他们整天都在算账——现在主要是为明年出题做准备,还没想到编教材,整理好以后由詹事府和翰林院一起审核。

骑射很简单,就考固定靶和移动靶,弓箭马匹自己准备,当然兵部也可以友情提供,不过专业人士马比较高大,弓也比较重,基本都是一石以上,欺负十岁的小孩子,这种事情做不出来;不需要百步,固定靶四十步,移动靶就是你自己骑马射,二十步就成,射中六环就算合格。很简单、很粗暴,汪舜华同意了,你们现在就开始练习。明年文试完,拉到内校场统一考试,这是禁军操练的地方,面积足够使用;考官嘛,兵部和禁军、锦衣卫、五军都督府几个衙门的长官参加,当然还可以请点言官过来监督,免得人家说暗箱操作。

因为时间紧迫,现编书肯定来不及了,因此这份考试大纲其实是个书目。汪舜华看了,四书五经之类的不说,文史地但凡叫得出名字的都写上去了,估计宗室们会极其抓狂。

为了展现诚意,到时候还是弄个辅导班,免得真让人戳脊梁骨。

时间拖得太久,礼部肯定不爽,甚至提出太祖太宗时代都是一个亲王觐见结束回到封地以后下一个才能来;这是废话——要考试呢,总不能一人弄套题。

没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就这样吧。

现在,一忙完武举大事,朝廷马上进入藩王觐见时间。这么些年没有宗藩大规模入见,光是各种礼仪就吵了几天,然后是食宿安排——11个藩王,郡王七八十,住哪儿?——旅馆建起来没错,但要塞下这么多人也够呛。

汪舜华下旨住在十王府的隐帝一家暂时搬回南宫,还亲自带着人到十王府、诸王馆现场查看装修布置尤其防火等情况,然后是宴飨音乐、赏赐物品、安全保卫以及新册封人员的冠服等等——虽然大宴都有固定的格式,但其中肯定还有很多氛围轻松的小型宴会,尽量营造温馨和睦的家族氛围,除了选几段时兴的北方杂剧、苏州昆曲,还特别交代选了几首名曲。只是她点的《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乐工没有听说过,这才想起来《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阳箫鼓》,一问,还是没听过,她不知道这名字是清朝才有的;汪舜华囧了,好在她虽然不通音律,到底听得多了,还跟景帝学过一段时间,有点乐感,会打拍子,当时哼哼唧唧的学了几句,下面的皱着眉头——太后这是跟谁学的?调子还是不错的。

汪舜华本来还想说《荒城之月》《王都炎上》《故宫的记忆》《故乡的原风景》之类的也很不错,一看下面的苦瓜脸,算了,你们先把这两首曲子补充完整吧。

考试地点还好说,放到贡院就行;考试大纲也定下来,随同圣旨一同发到各地;但要命的是将近这么多申请结婚,包括好几位藩王或准藩王,还有二十多位郡王和世子,这是不能怠慢的!礼部腾不出手,内宫同样人仰马翻!

选妃很麻烦,现在本来地方事情就多,汪舜华也就没有再折腾他们,何况宫里有的是妙龄少女需要安顿——先帝的嫔妃早就安置了,皇帝还小,不存在有小老婆嫌疑,何况这几年加强了对宫女的教育,基本上都是能读书的。年初开始又把人拢了一下,选了百十位特别出色的交给尚宫局专门教育培养,大家心里也就有数了。

只是仪宾之类的还是要选一下,负责人是司礼监的黄竑。

事情太多,汪舜华亲自主持专题会、推进会、部署会,然后组织制定方案、列出清单,定任务、定时间、定人头,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整改销号到位。

下面的听着汪舜华戳着手指头唠叨着一串乱七八糟的名词,觉得实在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