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都市小说 > 挣扎中前行 > 求学之路 第二章:求学之路的开启全文阅读

大湾村小学报名的日子如期而至,一九九八年农历七月下旬这天上午,吃过早饭王家旺就带着王小安去了大湾村,打算先在大湾村小学给小安把名报了。走到学校门口,才发现来的太早学校还没有开门,王家旺本打算先报名后去妹妹家一趟,可依现在的情况来看只能先去妹妹家一趟,然后再来学校报名。

王家旺对儿子说:“小安,我们先去你姑姑家吧,等一下再来报名,我们来早了你看学校的门都没开。”

小安很喜欢姑姑姑父,来过姑姑家很多次,欣然答应了,率先跑到前面带路,就像回家一样轻松自在。刚走到门口,就碰到了家梅的丈夫黄胜光出来了,小安立刻亲热的喊道:“姑父。”

黄胜光笑着说:“哥,怎么这么早就带着小安过来了,快进屋里去。家梅猜想你们今天会来,没想到来的这么早,是来给小安报名的吧。”

“是给我报名的,可是学校门还没开。”王小安抢着答道。

黄胜光盯着小安笑了笑,就把姐夫和侄子迎了进去。

家梅听到丈夫与哥哥和小安对话的声音后,已经走到院子里来迎接了,他问道:“小安,你爷爷奶奶身体好吗?我都一个多月没有回去了,收麦子这段时间太忙了,想着过几天就回去一趟。”

“姑姑,我爷爷奶奶好着了,就是我奶奶最近常说你好长时间没有回来了!”王小安回答。

王家梅接着问:“哥,你是带小安来报名的吧,我就猜你今天会来的。”

“是啊,我想着早点来把名给报了,可是学校门都还没开。”

就在这时候,家梅的孩子黄文斌突然从大门跑进来喊道:“舅舅,你来了。”

王家旺转身看了看好奇的说:“文斌,你干什么去了,怎么这时候回来,我以为你还没起床了。”

“我去我爷爷家睡觉了,才起来我就回来了。”黄文斌说完,就跑到小安跟前去了。

黄文斌是王家梅和黄胜光的儿子,已经五岁了,名字是文斌的爷爷黄坤取的,他希望自己的孙子将来能够文武双全,所以取名为文斌。黄胜光还有个弟弟黄胜义,也已经成家,他的父母是和弟弟一家住在一起的,在另外一个院落,与家梅家还隔着两户人家,平时都不怎么过来,但文斌这孩子常常会去爷爷奶奶那里。

王家旺与妹妹妹夫谈论着有关庄稼的事,小安与文斌跑到门口去玩了,随后黄胜光示意家梅为家旺与小安准备点饭菜,家梅刚起身打算去厨房,就被哥哥拦了下来,并且说:“我和小安早上吃了饭过来的,现在一点都不饿,都是自家人,饿了的话我会主动让你去做的。”

家梅知道哥哥的性格,说的确是真话,于是回答:“那好吧,哥。一会儿去给小安报完名估计也差不多中午了,到时你一定带小安来吃完饭再回去。”

“是啊,哥,报完名你一定要来吃饭。”黄胜光也叮嘱说道。

看着妹妹妹夫如此热情,王家旺心里知道亲戚虽多,可只有这种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戚,才会如此这般真心诚意的待人,他心里是很高兴的,不好再推脱,就答应妹妹妹夫报完名带小安回来吃饭。

大概到了早上十点,阳光洒满了家梅家的大半个院子,王家旺猜测学校

应该开门了,与妹妹妹夫作了暂时辞行,就带着小安朝大湾村小学去了。

来到学校门口,情况与早上大为不同,校门开了,报名的孩子来了一半,但来的大人并不多,足足有二十人,这样热闹的场景,尤其这么多陌生面孔,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王小安还是第一次见,小心翼翼的跟在爸爸后面,虽然有些紧张但充满了好奇。

这是王小安第一次走进校园,他的求学之路就这样开始了,似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生命的灿烂,就在于一次又一次的苦痛里忍受着煎熬,挣扎中前行,不断认知,不断成长,适应恶劣环境,直至开出鲜艳的花朵。

王秋生有个堂弟名叫王春生,顾名思义他是春天生的,所以取名叫春生。前些年兄弟俩的关系很好,王春生看上了王秋生的一块菜地,把自己想要这块地的想法告诉了堂哥,并且曾一度苦苦相求。王秋生心想:“都是自家兄弟,那就把这块地分为两半,送一半给弟弟吧。”王秋生征得家人同意后,就把菜地的一半给了堂弟王春生。

至此,兄弟俩的关系比以前更好了。

可是,人的欲望一旦膨胀,不仅不懂得报恩,反而还会不知廉耻的进行无休止的索取。道德的底线一旦破灭,亲人也会变成仇敌,人性向恶的一面就会暴露无遗的被展现出来。

王春生有两个儿子,在哥哥送他的这块菜地里,给小儿子盖起了房子。房子盖起了以后,发现院子有些小,于是开始一点点朝着王秋生的菜地扩张,王秋生发现后只是和善的制止了一下。没想到的是引起了王春生一家人的不满,两家人为此隔三差五的吵架,而且还大打出手,很多次都是互相打的头破血流。在一些村里人面前,这两家人的矛盾俨然成了一种笑话。就这样,两家至亲之间成了仇敌,尤其王春生的两个儿子,咬牙切齿恨不得要了王秋生的老命,并不懂得什么是知恩图报,两家人的积怨越积越深,就算彼此在路口碰到也是视而不见,一副怒火中烧的模样。

大湾村小学有两位老师,如今的主要负责人是王仁旺,他是王春生的大儿子,也就是王小安的堂叔。为了让儿子顺利走进求学的殿堂,王家旺扔掉了所有的面子,以一个新生家长的身份带着小安恭恭敬敬走进了王仁旺的办公室,登记完毕,报了名交了学费和课本费,就带着小安回家了。

这所小学虽然没有多少学生,但还是定了两天的报名时间,恰好是周四与周五,报名结束便是两天休息天,所以王小安回家以后,还有连续三天的休息时间。回家后的小安,似乎察觉到了上学后的日子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随便了,他心里有一种隐隐的感觉,但他说不出究竟是什么,其实这是一种被束缚后产生的不自然和压抑感。同时,他仍然保持着对上学的强烈好感,当他和爸爸去报名第一次看到学校有那么多人时,他一定在想:“那么多人一起玩捉迷藏,肯定有意思多了。”

王小安的那些玩伴,有些已经读到了二三年级,有些还没有上学,不管在家还是在学校都有自己的玩伴,所以他并不孤单。

小安上学了家里人都高兴,周日的晚饭方秀丽特意炒了几个菜,来表示庆祝,也算是给儿子留下了一种美好的童年记忆。

王玉竹对孙

子说:“小安,明天就是星期一了,去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上课好好听讲,和其他的娃娃可不能打架,知道吗?只要你把书念好,奶奶给你买好吃的。”

王秋生说:“小安,不管怎么样,去了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要靠知识吃饭,这样你才能有一口轻松饭吃,可不能像我们一样种地,这样是没出息的知道吗?”

小安边吃边嗯了一声,作为对爷爷奶奶的回应,在他幼小的心里,只对那些他觉得新奇的东西感兴趣,哪里能理解爷爷奶奶说的话到底有什么深意,更无法理解他们对他的期许,自然也就不知道读书到底有什么用;他只知道,长大了就要帮家里人干活,就要去学校上学,就不能整天玩耍了,还要整天写作业,这是他从村里已经上学的孩子那里看到的。

小安之所以期待上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和自己经常玩耍的孩子很多已经上学了,在别人上学的日子里让他自己很是无聊,可以玩耍的孩子越来越少,人家已经去学校的课堂上玩耍了,而他自己还停留在从小玩到大的一成不变的低级层面上,这让他觉得很没面子,虽然他并不知道让他内心产生异样感觉的成分里就有面子这种东西。但不论如何,他开始强烈的渴望上学,来让他觉得也让别人觉得自己长大了。令他开心又有些不敢相信的是,这一切竟然都变成真的了,似乎一切来得很突然,王小安在这两天休息天里,一直处在兴奋状态中。

第二天早上,王玉竹与儿子儿媳一起把小安送到了村里的路口,看着小安和村里上学的孩子们一起离去,才有些不舍的回家了。一个家庭的欢声笑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孩子们发出的,而一旦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意味着这种欢声笑语即将结束。

回到家以后,王玉竹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孙子上学了本该是好事,可她的心里却是一种说不出的空落,出出进进走了好几次,看到小雅睡醒了,状态才稍微恢复了些,对小雅轻声说:“小雅,你哥哥今天上学去了,我怎么这么心急啊。”

小雅看了看奶奶问道:“奶奶,我什么时候上学呀?”

“你还早,在等一两年差不多也就该上学了。”

王小雅忽的一下从炕上跳了下来,继续问:“可是她们(村里的玩伴)都上学了呀?”

王玉竹回答:“她们都比你大,你还小没到年龄。”

听奶奶又说自己小,小雅就噘着嘴去洗脸了。

这时候王秋生给牲口倒完草料走了进来,看出了老伴的心思,就安慰说:“这孩子是我们惯大的,可是孩子长大了就得上学,突然一下子看不到,我这心里也不好受。”

王玉竹同样看出了老头子的用意,这么说实则是为了安慰自己,便说:“上学是好事,孩子只有好好上学,将来才能有出息,过几天也就习惯了,再说下午放学小安还要回来的,和那些去镇上上中学住宿的孩子不一样。”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样的,王家旺与方秀丽同样有着这种感觉,只是他们没有说出来而已。

一个儿童对世界的认识,从进入校门时起就被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进入学堂学习,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王小安漫长而艰辛的求学之路,就这样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