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其它小说 > 终焉之环 > 浅析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一)全文阅读

从某个争议话题说起吧。

在不久前,笔者得出一个颠覆自己认知的观点碳基生命与人工智能并无本质区别。

在这观点中,智慧生命的下一次进化,方向将会是将由碳基转变成硅基。人类可以依靠高超的科技技艺干预,将大脑转为硅基。

将人类变成冷冰冰的机器,这个观点具备颠覆性,有读者可能会疑惑甚至反对,在此,笔者提出一个反问人类,真的了解自己本身吗?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类一直以自己拥有情感来区分自己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固执的这样认为,拒绝接受这个认知是错误的事实。

笔者在此提出新的证据:

猴子实验:

对猴子痛觉神经进行固定频段针刺信号进行脉冲,猴子大脑活动规律呈现固定区域进行反馈,摒弃猴子躯体,猴子大脑对固定信号刺激,反应反馈信号呈固化状态。

运作机理:

猴子大脑接收信号脉冲、理解信号脉冲、对身体下达紧急躲避指令、对面部整体肌肉神经下达表达愤怒表情指令。

小结:

猴子大脑只储存躯体对自然界信息进行反应后总结的信息,包含喜怒哀乐等情绪,猴子表达的情感都是大脑对身体产生的连贯应激反应(信号/行为)进行重现。

总结:

大脑是一台储存身体产生一段又一段不同信息的生物计算机,是可以通过先进科技技艺进行复刻的存在。

人类意识来源于细胞组织。

人类产生思维的过程主要为三个部分:

感知环境信息、存储环境信息、处理环境信息。

在通常情况下,这三个步骤是不断重复且连贯进行着的,大部分人都以[学习]对这个过程进行描述,但笔者更愿意以有意识目的性条件反射。

1、

有意识目的性条件反射

有意识意识条件反射,指具备某种目的性的连锁回馈反应,是一种重现过往的现象。

这种反射,在生物、人工智能身上尤为明显。

2、

“活着”这个概念的本质与人类意识的由来

在与外界环境的交流中,人类的身体各个部位、各个器官会产生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会被大脑分门别类进行储存。

例如:

火焰灼烧皮肤,当这个现象出现时,人类大脑会记录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这段信息为主体,根据视觉、听觉、触觉等系统产生的关联信息,在反复数次经历相同现象后,建立起远离火焰炙烤的认知意识。

当然,这并代表大脑具有意识,给它这段信息的是人体各个器官细胞组织,也就是说,人类的意识来源于那些不起眼的细胞。

另外,这段描述的潜台词是,不能作出规律性规避动作的生物可以出现,但无法存活太长时间。

这段话的意思是,没有痛觉的生命体可以出现并存在,但是,如果没有人去进行人为的干涉,它长时间存活的概率极小。

例如:

无痛症患者,他们如果脱离社会照顾,她无法长时间生存。

3、

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

人类,是根据身体器官产生的信号脉冲,通过大脑反复解读与记忆,才逐渐理解世界一切存在的概念。

人工智能机器人,是根据设备产生的信号,通过智能核心解读与储存,才理解世界。

两者之间的过程几乎一致,现在令各位读者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机器人并不具备情感。

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不成立,人类的大脑并不具备情感,人类情感诞生的根本原因是器官细胞组织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大脑在产生情绪的过程中,作用仅限于重现过往。

4、

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目的性

目的性

人类“活着”这个具备极强目的性概念来源于器官细胞组织。

人工智能机器人只需要导入一个与[活着]类似的概念,她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意愿。

人类的活着,是大脑解读身体细胞产生的信息后得出的结论。

从这个结论上看,大脑是为全身上下所有细胞服务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细胞的性质变成可以被单独剥离进行分析的个体。

笔者在剥离后发现,细胞存在的意义变得十分清晰,人类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器官都是指挥大脑做某一件事情原始驱动器。

相同的原理,为人工智能添加与细胞功能类似的机械构件,人工智能就会因为服务这些构件产生自我复制甚至繁殖的意识。

这是一种可怕的观点,但笔者无法反驳,笔者所说的事情在技术层面上确实可以实现。

通过这些说明,一般人都会得出人类生活在由全身细胞产生的信息,所构成的世界里的结论。

他们还会得出,大脑指挥身体行为的信息的运行机制,与计算机控制某个机械部件运行的程序的机制是相同的。

也因此,他们知道人的思维记忆是一段又一段信息,一段又一段程序所构成的。

最后他们还会得出人类的思维、计算机的程序,两者之间,除了载体不同,本质是一样的。

但今天笔者要说的不是这个,今天要说的是知道人类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后,自己能做点什么的思考给各位一个提示:信息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