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东汉重生 > 第七百零九章 投降的太守全文阅读

而上梁不正下梁歪,主将不在乎,金旋平时,又不会带兵,自己本身的问题就多,一个无能的太守,他能够带出什么样的属下和兵马呢?

无疑,这些人都是废材,等夜幕降临的时候,兵马关城门的动作倒是很快,而夏侯让兵马休整了一会儿。

夏侯这么做,一个是让兵马恢复体力,另一个就是等待时间,而夏侯下令偷袭城池的时候,武陵城几乎成了不设防的城池。

城楼之上,仅有的兵马,不是睡觉就是开小差,等夏侯带人,偷偷的过了护城河之后,他一摆手,大军就冲向了城墙。

大军偷袭城池,自然有他们的办法,我们长话短说,夏侯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打开了城门。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接着,夏侯就立即给大军传令,开始攻城,很快,战鼓之声就响了起来,刚才夏侯亲自率领的三千兵马,是偷袭城门,所以,他们要尽量的不发出声音。

现在,武陵城的城门已经,被夏侯打开了,让大军冲击城池,自然要擂鼓下令冲锋。

于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攻城战开始了,与其说是攻城,还不如说是,夏侯教科书式的偷袭城池的范例。

时间不大,整个武陵城就都在夏侯的手里了,郡守府,四座城门,城池之中的巡查,府库,粮库和武器库,还有武陵城的军营,等等重要军事设施,就都是夏侯的了。

把兵马都派出去之后,夏侯自然要带着三千人马,直接赶奔郡守府,等夏侯占领郡守府之后,金旋还在女人的温柔乡之中呢?

夏侯也是一个比较直接的武将,他无视了金旋的投降,直接把金旋和一些武陵城的官吏,给咔嚓了!就是把他们给砍了。

虽然,夏侯的这个做法,有些血腥,但是作为主将和攻城的夏侯,他这么做也是无可厚非的,只不过,夏侯的做法,明显不够成熟,但是,公孙续不会怪罪他的。

因为,这种情况,在公孙续派出夏侯攻打武陵城,并且让夏侯为主将的时候,就早在公孙续他的意料之中了。

于是,夏侯他轻松的偷袭了武陵城,并且没有费什么力气,夏侯的兵马,也没有什么损失。

而此时,正是夏侯渊他占领零陵城的时候,这两兄弟,还是比较有默契的。

接着,夏侯也是跟夏侯渊一样,开始,逐步攻占,武陵郡治下的各个县城。

桂阳郡根据汉书?地理志之中记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在湖南南部建立桂阳郡,属荆州刺史部管辖,实际为长沙国管辖。其中在公元前198年,又在桂阳郡南部分出一桂阳县(即后世的清远市连州)。

汉景帝时桂阳县为桂阳郡管辖。郡治在今天的郴州市区,领十一个县,其范围基本包括今天的郴州各个区县,甚至还有广东的北部的一部分,如阳山、含、曲江、浈阳、桂阳等县。

春秋战国时,境地属楚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置郴县,属长沙郡。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分长沙郡南部诸县置桂阳郡,郴县隶荆州桂阳郡,其县城为郡治。自此后,郴县县城均为郡、州、军、路、府、区治。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07年)置郴县、临武邑、鄙邑、耒县。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分长沙郡南部诸县置桂阳郡,郴县隶荆州桂阳郡,其县城为郡治。自此后,郴县县城均为郡、州、军、路、府、区治。

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桂阳郡辖郴、临武、南平、便、耒阳、桂阳、阳山、阴山、曲江、含氵匡、浈阳等十一个县。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称帝,改桂阳郡为南平郡,改郴县为宣风、临武为大武、便县为便屏、曲江为除虏、浈阳为基武,并移郡治于耒阳(改名南平亭)。

东汉建武中(一说十一年,即公元35年)还郡治于郴县,恢复郡县原名。永和元年(公元136年),分郴县地置汉宁县,省阴山县。

三国吴建兴元年(公元252年),改汉宁为阳安县。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分南境曲江、桂阳、阳山、含氵匡、浈阳县置始兴郡,度属交州,桂阳郡则余六个县。以上都是根据郴州地区建置沿革表等资料!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阳安县更名晋宁。建兴三年(公元315年),陶侃分郴县地立平阳郡领平阳县,始一分为二郡。升平二年(公元359年),析晋宁县地置汝城县。

南朝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初置郴县,不久撤销;耒阳县度属湘东。陈天嘉元年(公元560年),以桂阳郡之汝城县置卢阳郡领卢阳县,则一地三郡。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三郡合为郴州,平阳县、便县均省入郴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南平省入临武县,晋宁县更名晋兴。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析郴县南为义章县,分郴县西复置平阳县。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南平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卢阳县更名义昌。咸享三年(公元672年),晋兴县更名资兴。

如意、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分义章南置高平县。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分郴北置安陵县,此时桂阳郡领九个县。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改桂阳郡为郴州,高平县省入义章,徙义章县治于高平旧址。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始称郴州桂阳郡,安陵县改名高亭,八月,南平县改名蓝山。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郴州移治于平阳县。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置桂阳监于平阳,专理采铜铸钱。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郴州还治于郴县。

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义昌县更名郴义。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改郴州为敦州,郴县为敦化,资兴为资兴寨、属敦化县,省平阳县入桂阳监。

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省临武县入桂阳监。后汉乾三年(公元950年),郴州、郴县复名,资兴县恢复县制,改名泰县。

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设郴州军。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泰县并入郴县,郴义县改名桂阳,义章县改名宜章。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蓝山县划入桂阳监。

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复置平阳县属桂阳监。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高亭县改名永兴。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桂阳监升为桂阳军。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复置临武县属桂阳军。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析郴县之资兴、程水二乡置资兴县,属郴州军。

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析桂阳县之零陵、宜城二乡置桂东县,郴州军辖六个县。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资兴县改名兴宁,徙县治于管子濠。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军为路,郴县改名郴阳。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路为府,蓝山县复归郴州府,府辖7县;桂阳府辖常宁、耒阳两个州及平阳、临武两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