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古代小说 > 农门福女:病弱夫君靠我养 > 第3章 补屋顶全文阅读

街上不是很繁华,但是出售的物品还是挺多的。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和食肆,两边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使劲吆喝叫卖自己的货品。

街道一直从南向北一直延申至宁静的河道,河道的柳树下,有几个正在戏闹的稚童。

苏溪桥不是很清楚这里的钱币换算,还特意多走了几个摊位,才弄清楚十两银子到底有多少。

原来这里的一两黄金等于十两白银,一两白银等于十吊钱,一吊钱等于一千文。

而摊位上的货品大多都是几文钱,这样算起来家里还是比较有钱的。只是他们现在没有经济来源,估计手上的钱也就够维持三个月左右。

苏溪桥边走边想:现在家里有个病弱夫君成天得吃药,光靠种地是不行的,还是要找点能做的生意。

逛完一圈以后,苏溪桥先去衣铺买了两块布,一块白的,一块深色的。深色的用来做窗帘,白色的用来做亵裤。

昨晚谢规叙洗澡换下来的衣服,她拿去洗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内裤居然是空裆的,两边用带子绑在腰上,屁股上一片布挡着。走起路来还漏风,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当众遛鸟,简直一言难尽。

家里的锅碗瓢盆太旧了,都得换新的,还有油盐调料,买下来一共花了一百多文。主要是油和盐花的多一些,五斤油五十文,一斤盐,二十四文。

苏溪桥还看了粮铺里的米和面,米面是五文一斤,玉米面是四文,还有其他的糙米面什么的种类比现代还多。

只是他现在也不好买太多,家里还有周氏给的米够吃几天的,买点面回去混合着吃就行了。

后来他又去杂货铺买锄头,柴刀等农用工具,手上的东西已经多的没发拿了。本来是想先去买一些瓦片的,结果逛第一圈的时候没看到。

苏溪桥寻了个偏僻的小巷子,将手里的东西都放在地上,摸了一下手腕上毫不起眼的镯子。

片刻间,苏溪桥连带东西一同消失在小巷子里。

手镯的秘密是苏溪桥昨晚在洗碗的时候偶然发现的,洗碗的时候不小心被碗的缺口割伤了手。血液从指尖流了出来,不小心沾到手镯上,就此开启了神秘空间。

空间里是个自体一成的小世界,有山有水,常白天没有日落,还有一座小竹屋。很神奇的是小竹屋的院子里有一口灵泉。

泉水不知是从何而来,泛着滚滚雾气,喝起来冰凉凉的,让人通体舒畅。

苏溪桥震惊不已,她以前看过一些末世小说,里面的主角通常都会有金手指傍身。没想到,她一个穿越古代的小倒霉蛋也能有这种福利。真是上天恩赐,命不该绝啊!

空间里还有好多功能,苏溪桥还没来得及研究,目前只知道竹屋里有一些现代用的东西,还有一口灵泉。东西能拿出来,也能放进去,不会感觉到重量,非常便利。

买石材的店铺一般在比较偏的地方,苏溪桥在大街上问了三四个大婶,才找到具体位置。

石材店的店门开在巷子口的斜对面,门上挂着一个灯笼,上面写着石材两个字。店铺连个名字都没有,还真是够随意的。

苏溪桥走过去,敲了敲敞开的店门,喊道“有人在嘛?”

不一会儿,一个年轻的汉子从院子走出来,拧着眉看了苏溪桥一眼,冷硬道:“买石材?”

可以感觉到汉子眼里那种歧视感,这里是古代,女子不得抛头露面。就算是农妇见外人也极其讲究,一年难得上街一次。想苏溪桥这种明目张胆与陌生男子对视的女人,简直是不知廉耻。

不过苏溪桥也没放在心上,古代的封建制度以前多少也知道些,她觉得自己做自己便好,懒得去理会别人,于是直言道:“我买瓦片。”

那汉子点点头,让她进来院子自己看。院子里放着很多的花岗岩和大理石,还有一些瓦片。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正拿着工具往那些石头上招呼着。

汉子带着苏溪桥走到瓦片堆前面,拿起一块瓦片递给他,“你看这样的可行?”

苏溪桥看着那瓦片上带着细微的小孔,但也只是在表层,厚度也很可以,“可以,怎么卖?”

汉子竖着两根手指头说;“两块一文钱。”

“那就给我来一百五十块。”苏溪桥很是爽快,又问道:“给送嘛?”

汉子说给,但是要加钱,陆也没太计较,直说:“送到清水村多少钱?”

汉子一边点着瓦片一边回答道:“多加三文。”

在医馆后院的谢规叙,久等苏溪桥不见他回来,内心又开始恐慌了。

他的手往旁边的石凳上摸索着,石凳边放着一根翠绿的竹杖,是昨天下午苏溪桥给他做的盲杖。从前走哪都有人伺候着,现在身边没人跟着了,他总要学会用这东西。

他睁着空洞的眼睛,向四处打量像是能看见一般起身拿着竹杖就往外走。院子里到处堆满了杂物,要到前厅去还要经过一段连廊,连廊下还有几个台阶。

因为他看不见,所以听觉变得异常灵敏。前厅传来的话语声可以判断出大概的方向,在他身后的不远处,有一道门帘格挡开院子里的全貌。

谢规叙用竹杖探了探台阶,不是太高,不需要跨步很大。他用脚尖碰了一下第一个台阶,再三确认以后才抬起脚踩上去。

上了连廊以后就是平地,谢规叙脚步比刚才快了几分,轻松越过了有障碍的地方。

文元清拿着打包好的药递给了正在药柜前等待的小厮,告诉他这药的吃法。他眼神一晃就看见谢规叙正掀起门帘往外走,急匆匆交代好以后就跑过去了。

“阿叙,你怎么出来了?”文元清扶着谢规叙的手,走到药柜旁坐下。

谢规叙拽着竹杖问他:“现在是何时?”

文元清看了一眼摆在药柜上的沙漏,“约是午时了,你可是有事?”

谢归林道:“小溪,出去许久还未归。”

文元清当他是有天大的事,谁知人家只是担心自家夫人。不过眼盲之人,通常心思细腻,总因看不见而胡思乱想。

文元清安慰着说:“许是看见什么新奇东西给绊住脚了。”

谢规叙听了他的话,心里的念头又松懈。苏溪桥才十五岁,家里又穷的揭不开锅,以前有看中的小玩意可能也买不起。现在手上有钱了,多逛一些时辰也尚可。

等苏溪桥回到医馆的时候,文大夫已经在给谢归林看诊。文大夫五十多岁,一身灰色长褂,留着黑森森的长胡须。他的右手搭在谢归林的左手手腕处,表情严肃认真。

片刻后,文大夫把脉完,又查看了他的童孔,叹气说:“还是不见起色,好在没有加重,药还是得继续吃着,病灶入体快需要温补。”

谢谢规叙垂下眼帘,有些失望地点点头。

苏溪桥站在他的身旁,静静的听着,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安慰他。

看诊完已经到午饭时间了,文氏父子盛情挽留他们俩在医馆用饭,谢规叙习以为常的答应了,苏溪桥只好跟着他留在医馆用了午饭才离开。

走到镇口时,谢规叙突然停住脚步,对苏溪桥说:“今日是三朝回门,你想回家嘛?”

苏溪桥一脸疑问,三朝回门是种节日嘛?她怎么没听说过。

没听到他的回话,谢规叙又说:“按照习俗女子出嫁第三日,要带着夫君回娘家拜见岳丈和岳母,你要我陪你回家嘛?”

苏溪桥摇了摇头,“算了,不回。”她现在还想不起有关原主父母的事情,为避免被人发现,还是少见面的好。

………

回来的时候苏溪桥他们遇上了同村的李大爷,他认出了谢规叙,于是热心肠的让他们搭着自己的牛车回家。

到家门口的时候苏溪桥从钱袋里拿出几个铜板给李大爷,见到她这么客气,好笑道:“规叙是我家那口子给接生的,在这长大的,他当初中秀才给村里长脸了,我们跟着也沾光,都是熟人不必客气。”

苏溪桥想了想说:“李大爷你家有梯子嘛?我想把屋顶给补一下。”

“有呢,你会补嘛?我把李庄叫上,我们帮你补。”

苏溪桥一姑娘家哪会补屋顶,正愁上哪去找人补呢,既然李大爷都开口了,那她就顺口说,“那就麻烦大哥和您了。”

李大爷回家放了牛车就拿着梯子叫上他儿子李庄过来给谢规叙补屋顶,刚好石材店送的瓦片也到了,几个人便开始忙碌起来。

李大爷的媳妇赵大娘是村里的接生婆,村里的大部分孩子都是从她手上出生的。这个年代的接生婆就是个金饭碗,得罪不起,村里人对她也是尊敬的更多。他儿子去年刚娶了媳妇,前不久刚生了对双胞胎儿子,这就更加羡煞了旁人。

既然请人帮忙了那就得还人情,苏溪桥下午早早的就在忙活晚饭。她在现代时也经常做饭给自己吃,父母是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每天忙的连人都见不着。

她小的时候就呆在爷爷奶奶家,后来他长大就学会自己做饭了,因为爷爷奶奶是中医。只要苏溪桥一去他们家就会被爷爷强迫着被中医药理,她小小年纪既要承受学习压力,还要饱受药理的荼毒,简直一言难尽。

苏溪桥去找了谢舒兰,让她带自己到她家菜地里去摘了些蔬菜。

古代的空气比现代好了不止十倍,远处小山坡翠绿的松柏林中藏着几处别样的颜色。走在田野里的小路上,一阵清爽的微风迎面吹来,阳光照在地里的水稻上随着风摇曳。

现在是阴历三月底,村里大部分得水田里都已经中上了水稻和麦子,苏溪桥想着如果能赶在清明节前把荒地开发出来种上水稻,等到七月份的时候就能吃上自己家的米了。

自家的荒地离谢舒兰家的菜地有一段距离,所以她们先去看了荒地,回去的时候顺道再把菜带回去。

谢舒兰今天穿的是浅蓝色的衣服,衣摆上绣着几朵黄色小花,估计是她自己添上去的。她跟谢归林长得有三分像,清新脱俗,是个外向的姑娘。

“嫂子到了,前面那两块连着的是水田,右边那两块分开长草的旱地。”

苏溪桥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前面是条小溪,不远处搭着几根木头做的桥可以过去,自己的地就在小溪对面。

小溪两边长着草,一条土坎路窄得刚好可供一人行走,他们就站在小溪这边看。地里确实长满了野草,但是比较稀疏,大部分都是茅草。

苏溪桥心里安慰到,最起码不是成片成片连在一起,没法下手的那种,废点心思开垦出来还是能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