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大契昏君,败光国运成天帝 > 第0295章 土地兼并全文阅读

李彪很是疑惑的问道:“丞相,这前朝王大人的变法,下官也是多少知道些的,可为什么春苗法会是恶法呢?”

芈天正说道:“前朝称春苗法是恶法,理由还是因为王大夫操之过急的原因,派下去推行春苗法的官吏为了能更快的工作,给了不需要借贷的人借贷,也让很多佃户破了产。”

“不过,这种理由也可以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任何法令在推行期间,都是这样矫枉过正的,此前说春苗法是恶法,这种说法其实是说不通的。”

听着芈天正的解释,李彪更是疑惑了。

芈天正继续说道:“其实把春苗法说成恶法的都是些乡绅豪强,他们这么做完全是因为朝廷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

“民间的长生库,就是地主侵占普通百姓土地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不少的百姓急用银子都是因为,粮食歉收、娶妻生子、身患重疾等等。”

“他们需要用银子,就只能找到当地的地主去借。”

“在这些地主手中借出来的银子,是需要有抵押的,这些普通百姓能用什么抵押?”

“还不是最值钱的口粮田。”

“他们或是自愿,或是被迫的签下了高息的字据。”

“只要遇到了灾年,亦或是再碰上什么倒霉的事,他们破产都是好的,不死就不错了。”

“他们原本的良田也就会被地主拿着字据,合法的占有了。”

“这就是土地兼并!”

芈天正话到此处,狠狠的抽了口气。

“一代王朝的兴衰,其根源就在于土地的分配啊。”

“若是大片的良田都被地主占据过去,那没有田地的人该怎么办?”

“要不就给地主做工,要不就只能变成流民。”

“流民就是最不稳定的力量,百姓们没有饭吃自然要起义,而朝廷想要平定,杀是肯定杀不过来的,只能掏钱。”

“地主占据了大片的良田,朝廷能收到的田地税自然也就降低了。”

李彪这句话绝对听懂了,但依旧是很不解。

“这是为何啊?”

芈天正看了他一眼,随之说道:“地主拥有那么多的良田,自己种肯定是种不完的,所以他们就会雇佣佃户来进行耕种。”

“大量的农户没了土地,所以自愿要求去做佃户的人肯定是越来越多的。”

“那要求给地主种地的人多了,地主给出的工钱也就会越来越少,从地主手中租地的租金更是会越来越高。”

“朝廷对良田的田地税是十抽一,那么地主对佃户的抽水,就是十抽二。”

“更有甚者会十抽五!”

“交了这么多佃租之后,这些佃农想要活下去,就只能耕种更多的田地,原本一户佃农自己精耕三亩良田就够一家吃饱,但给地主做佃农的,就必须要勤苦耕作十亩有余才能勉强不被饿死。”

“可是你要知道,一个人精心的照料三亩田地,和苦耕十亩地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种十亩地的产量不一定会高,甚至依然有可能会饿死。”

“既然是如此,那就更多的人不愿意种地了,与其给地主种田还饿死,倒不如直接做流民准备反了呢。”

“长此以往下去的话,历朝历代的田地税都是越收越少。”

“除了地主会想办法瞒税之外,土地兼并带来的产量减少也是重要的原因。”

这番精细的解释下,李彪终于明白了。

地主对于良田的占有欲是无限大的,而普通的农户想要守住自己的良田何其难啊。

芈家发达了之后,芈天正也是购买过一些土地的,这一点无可厚非,但要是贪得无厌,以此牟更大的利就过分了。

正常情况下,农户也是不愿意变卖属于自己的土地的。

家有一块田,就能活下去!

但那些乡绅豪族的长生库,想尽办法也要搞到农户们破产。

而春苗法案,就是打击这种行为的最好办法。

乡绅豪族们看懂了,自然是要集体抵制的。

李彪激动的说道:“那陛下这次一定会支持孙大人的新法令吧?”

芈天正点了点头,绕有所思的说道:“嗯。”

“陛下从继位以来就一直在不断的打压豪强,只是老夫怕孙文钱还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操之过急?”

李彪不解。

芈天正说道:“是啊,任何好的法令都是需要人来实施的。”

“春苗法案的确是个好法案,但若是没有一个好的官吏来执行下去,没有一个好的官吏来监督着做,那到头来还是要变成坑害百姓的恶法。”

“若是到时候闹出什么乱子来,恐怕会成为孙文钱的催命符了。”

李彪又问道:“那丞相,您以为该如何推行春苗法案呢?”

芈天正捋顺着三寸银须,抿了抿嘴说道:“老夫的方法,估计没有人会赞同吧。”

“若是老夫的话,定要增派人手!”

“增派人手?”

芈天正点头说道:“对!”

“增加朝廷官员的数量!”

此言一出,李彪彻底惊呆了。

当下来言,减少官员的数量这已经成为了儒家各门派的共识了。

其中的原因也是很简单的。

官员都是劳心者,是不会生产出切实的东西的。

一个没有任何产量的官员,却需要很多百姓的供养。

官员多了,百姓的负担也就大了,这一点很好理解。

可是现在芈天正却要提议继续增加?

这一点李彪就理解不了了。

芈天正说道:“官员的数量并不能用多少来衡量,要看做的事情够不够。”

“前朝之时的官员不需要做很多事情,只要劝农耕地便可,没有那么多事自然就用不了那么多的官。”

“所以前朝的朝廷中都没有多少官位。”

“甚至很多的官职都是兼并的。”

“但那个时候的民风较为淳朴,公事也好推展,所以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官,但到了前朝末期的时候,各种事情就逐渐的多了起来,也变得更加细致了。”

“朝廷需要文官来发展经济,也需要武将来统兵打仗,还需要外官来建立联盟。”

“这就需要很多的官了。”